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農業中華

正文 第九十四章 混戰的世界 文 / 郁榕

    船隊在一個環形礁中間躲避風浪。\.\

    電視上正在播放電視節目。

    呂宋島,當地土著和西班牙,美國人的鼓動下發生了**騷亂。由於民國政府處置不力,馬尼拉政府大樓被反對派佔領。人民革命軍以此為由,派出了海軍陸戰隊進入平叛。

    很顯然,張春的預計應驗了。與其日復一日在南海收拾殘局,拿下南海周邊島嶼是最見效的辦法。

    中國內戰再次爆發,人民革命軍攻擊緬甸和馬來半島。龍雲根本沒有抵抗,就帶著剛剛從美國拿到手的航空母艦去了馬達加斯加。雖然是一艘舊航母,但是護衛的艦船卻達到了八十多艘。單憑這股力量,在非洲也不是誰能夠輕易戰勝的。

    可是龍雲連一槍都沒開,也沒有和境內大大小小的小軍頭們打一聲招呼。

    同樣沒有抵抗的還有宋子文控制的國民黨海軍。他直接撤退到了伊裡安島,因為這裡才是宋子文花費了大量精力打造基地,只屬於宋家的基地。為此在美國、夏威夷的宋家人全部到了這個島,宋系人馬也大多到了這裡。

    宋子文明顯和中國海軍達成了秘密協議。國民黨海軍在所羅門群島登陸的時候,是有中國海軍護航的。

    很快孫科也帶著孫家到了伊裡安。直接把孔祥熙扔在了加裡曼丹島,陳立夫和陳果夫則守在蘇門答臘島和爪哇島。其它的島嶼被大大小小的家族和軍閥瓜分了。馬來半島根本沒有人守。倒是新加坡的華商們聚集起來形成了人體盾牌,阻止了人民革命軍的攻勢。

    人民革命軍停下了。但是南太平洋艦隊的艦船可沒停。開始了海上封鎖和陸上禁煙剿匪。緬甸和馬來半島實際上是大大小小的武裝割據,罌粟大量種植,龍雲禁煙只是在自己的實際轄區禁止。可是龍雲的轄區居然並不是最大的。龍雲放任自己以前的手下擴充地盤和建立武裝,這也是當年民國時期比較廣泛的做法,只不過龍雲發揚光大了而已。龍雲從鐵了心離開緬甸開始,就更加不管了,反而把不要的武器裝備賣給地方武裝換取黃金白銀。黃金白銀在中國沒用,可是在西方卻是有用的。

    人民革命軍的到來,沒有像以前國民黨或者龍雲一樣收編和合作。而是直接把他們當土匪惡霸與毒販來剿。國民黨政府雖然撤退,但是國民黨不是孫科和宋子文的,而是陳立夫和陳果夫的。國民黨派了很多黨棍在這一地區進行合縱連橫。試圖利用他們把人民革命軍拖在東南半島。

    僅僅幾天時間,戰火就燃遍了東南亞半島西部,暹羅和孟加拉也被牽涉進來。暹羅是因為老王族勢力被國民黨挑撥要恢復王族統治。

    孟加拉,英軍雖然明知道這是中國國民黨的陰謀。刻意要挑起中國和英國的戰爭。但是孟加拉是英國最先佔領的地區,有著不能退讓的利益和政治象徵。這可不是西裡古麗和雅魯藏布江,不是尼泊爾和不丹。英軍和人民革命軍在孟加拉雙方都保持著戰爭的低烈度,但是衝突不斷。因為不斷有國民黨武裝進入孟加拉,形成三方混戰。

    遠東,人民革命軍以保護華裔和環境,停止戰爭為由,直接切斷了遠東鐵路。正式進入通古斯高原,這也是一場混戰。

    至此。幾乎全球都陷入了戰爭之中,只是沒有形成固定的東西方同盟而已。這與後世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有著很大的不同。除了中國的內戰帶有幾分政治紛爭的成分在裡面,絕大多數都是為了經濟利益在作戰。

    這場戰爭是白崇禧毛石山籌劃了很久的,規模都不大,甚至給國人的印象不是擴張而是防禦作戰和內戰。

    他們想打仗,畢竟部隊需要用戰爭來磨練。但是不願意讓戰爭失控,讓中國成為眾矢之的。國內也需要戰爭壓力來促進融合,因為在戰爭條件下,國內正在進行一些人事和人員調動。

    一些還不到退休年齡的幹部也退居二線,一些年輕,有著戰鬥經驗,或者戰爭組織經驗的人走到前台。這些三十多歲的人群全部是中生代。更加多的新生代,到了政府領導崗位。這讓整個政府驟然年輕了起來。

    中國與其他國家不同,孩子們上學早,只有小學,中學和大學,再往上就是研究生。孩子們從十五六歲開始就進入社會實習,常年在基層實習和工作。到了二十七八歲都有了十年以上的工作經驗。加上異地調動頻繁,所以三十多歲的中年人已經有了足夠的管理能力。當然最重要的是,這些人遠比老一輩人有文化,很多人堪稱專家。

    而這批人也是最崇尚團體合作的人群,沒有以前的官僚氣息,不會獨斷專行。他們一般都是在一個個研究團體的基礎之上成長起來的,非常重視調查研究。

    相對而言,現在的孩子們因為生活條件好,裝備好,個人在森林闖蕩的能力加強。多多少少都帶有一些個人英雄主義,就比如水玲她們。不過等她們成長起來,還需要一二十年時間,是以後的事情了。

    毛石山的果敢大氣加上白崇禧的嚴謹周密,伍豪的機警和協調能力,真要下決定做一件事情,很少有什麼能夠擋住他們。不過這大概也是最後一屆依靠個人能力和威望推行政策的政府了。

    「得罪人或者罵名,我們這一代人承擔。我們為下一輩人創造一個好的環境,怎麼樣都值得了。」

    張春記得與毛石山分別時,他眼中的剛毅和睿智。只是沒想到他是用這種辦法對舊有體系痛下殺手。

    「也只有這個時候合適,退下來的人大多數都會進入教育體系,而教育體系現在有我們在,一些不同的聲音會少一些。他們也不能形成統一的聲音,就是想,也擋不住張若茗的敏銳和郭華的小刀。只要教科書能夠正確和客觀地看待問題,興不起多少風浪。」

    麗質看著傳送過來的新教科書的文本。

    「出版署那邊有一些個人出版物,但是更多的調查研究報告出來,他們根本不夠看。新民紀念廣場和圖書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因為那些烈士的文章和調查報告現在浩若煙海,幾乎都是各研究領域的調查報告。每年在那裡借書和讀書的都是孩子們,容不得他們為了一己私利而胡說八道。」

    「新民烈士圖書館要準備籌建網絡圖書館,對公眾開放,這一個個的烈士代表的是一個個家庭。而這些家庭都會到網絡上去查找前輩的論述。這股力量恐怕不是一些雜亂的聲音能夠抵擋得住的。」張春肯定道,他很快地簽署了新民基金會建立網絡圖書館的建議。

    網絡圖書館其實是一個研究項目,它由很多個分支組成,最重要的就是光學掃瞄、漢字圖形識別、自動排版和編輯、網絡圖書閱讀界面設計等等項目。

    而以光學掃瞄,以及漢字圖形識別為最尖端。其它的功能都是程序所已經有了相當基礎的東西。

    不過中央研究院認為這將是印刷術的一次革命,也是教育全民化和網絡化的一次革命,建議新民基金支持這一項目。

    不過張春想到的是這一技術還可能帶來的其它好處。

    張春用的是剛剛送來的網絡辦公程序,網絡化辦公其實是為空間站設計的,不過因為張春經常不在固定的地方,所以這套軟件給了張春一套。張春自己用起來倒是非常熟練。這讓專程送來的研究人員非常驚訝。

    不過張春認為方便是方便,不過這個基於傳統液晶顯示技術的閱讀系統對眼睛傷害太大了,應該找一種更加柔和的顯示技術。何況以後這套系統是用在網絡教育,大量的孩子們要使用。那就不是禍害一兩個人,而是禍害一代人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