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農業中華

正文 第九十章 光合假說 文 / 郁榕

    美國真的算是一個國家嗎?這很值得懷疑,因為它的人民絕大多數都是移民,來自不同的國家,分離主義其實非常明顯。;美國之所以成為一個國家,就是一個掘金夢在支持,這就是共濟會所構建的一個人人都有可能成為百萬富翁的夢。西方的世界,歷來都是小城邦大搶劫的歷史,大英帝國就是搶劫而來。而美國脫胎於大英帝國的殖民文化,只是被猶太人的貿易和金錢至上的文化改造過了而已。

    美國的一切,實際上都是財團和私有資本所控制。實行的民主制度是小城邦的民主,也就是在上等人群中實行所謂的民主,還是只繼承了民主的形式——也就是選票。真實的事實是,誰的資本足夠雄厚,通過利益收買和輸送,就可以獲得更加多的選票,自然就獲得了話語權。

    亞當斯家族也好,洛克菲勒家族也好,都是通過這樣的方式。拉攏小家族,換取議員席位,從而控制政權。至於誰當總統,自己人也好,其它人也好,無所謂。家族不過是要一個人出頭露面當一個好演員而已。

    北美,水玲一連襲擊了好幾個家族,直接導致了靠近落基山脈周邊的權利真空。這個權力真空之大,全部不可想像那僅僅是五個人所為。這種權利集中程度遠比中國在清末時期更加嚴重,因為就算是清末,一些地方官員被殺,也不會導致地方老百姓的潰散,因為老百姓認為。要麼朝廷會派員下來,要麼地方長老會接替官府進行工作。

    可是在美國,當一個家族或一個以家族為核心的財團主要人員被殺。旗下的小家族立即加入了瓜分的盛宴,各種投機者和冒險者都在掠奪財產。直至最後整合成一個新的利益集團。

    這種情況讓中國人感到了可笑。中國,特別是現在的中國,國人是以民族大義和國家存亡為支撐在完成自己的職責。任何個體的死亡都不會導致群體的崩潰,而只會引起群體的反彈。

    當水玲的行為逐漸轉化為軍隊和暗月集體行為時。美國的政要開始感受到了切切實實的威脅。

    因為中國人放棄了絕大多數的老百姓甚至軍隊,目標直插美國的政治核心。於此同時,共濟會中的猶太人紛紛返回中東。大量的錢財被轉移,一些工廠也被搬遷。一些有著猶太背景的小石油公司開始和美孚石油爭奪中東石油利益。

    美國竟然無力挽回這種頹勢,大量的財團認為美國不再安全。而開始進入中東,與傳統老牌強國英國合作。

    夏威夷的情況則剛好說明了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資本家可以走,老百姓走不掉。已經把利益至上奉為經典的這些老百姓最終還是要和中國人發生過衝突。利益衝突只是表象。文化衝突才是實質。

    戰爭時期,可以用暴力,用戰爭壓力來強迫文化融合,緩解矛盾的爆發。和平時期怎麼辦呢?夏威夷和北美實際上就是沒有國家戰爭壓力下的內部衝突,即便是中國介入了衝突,這個性質也沒有改變。

    夏威夷因為地理位置特殊,是控制太平洋必須拿下的地域,毛石山顯然是要用殖民的方式來用人數優勢壓垮和稀釋敵人。至於說什麼主義也好。什麼宗教也好,都是要靠人口來作為支撐的。

    「不要瞎操心。」麗質對張春還是放不下這些感到不滿。

    張春苦笑了一下。習慣成自然,張春很難對這些事情視而不見。

    船離開夏威夷,張春眼睛看不到,心裡自然也就平靜了很多。

    大海,對於張春和麗質來說,是一個極端不穩定的地方。特別是海上的空氣。

    大陸上的空氣主要還是受到動植物的控制,雖然受到季風的影響,但是總體上卻是穩定的。可是海上的空氣不同,火山噴發出來的氣體,海底地震冒上來各種氣體,海洋微生物,浮游生物,藻類,淺海植物,島嶼上的熱帶叢林散發出來的氣體很多時候並不是混在一起,而是像河流一樣,潮水般在空氣中流動。它們受大氣環流,甚至洋流的影響。這對於人類個體來說,就變得變幻莫測。

    對於大氣的監控,海監船還沒有涉及。

    張春製作了簡單的大氣監測設備和實驗方法,一路上,監測的結果讓船上的專家非常驚訝,因為變化之大,速度之快,幾乎每一次檢測都不同。

    其實對於空氣的變化,最敏感的不是儀器,還是張春一家。

    而這種變化絕不是如檢測結果那樣無規律,而是有規律的。只是這種規律需要對大氣環流,周邊環境,海洋洋流,海底地殼的變化進行詳細的瞭解和分析後,才能總結出其中的線索和規律。

    只是在海洋環境下,島嶼基本上對這種變化影響很小。

    但是當海洋上形成的風暴開始與大陸氣流進行猛烈摩擦和碰撞時,會帶來怎樣的交匯?這讓張春感到了極大的興趣。

    海洋上形成的大氣與陸地上的是決然不同的,張春在這些日子深有體會。總體上,海洋上的大氣相對簡單,因為單講平方面積的生物種群數量,目前的海洋是比不上森林的。但是海洋擁有足夠的深度和自由度,只要面積足夠大時,生物種群數量就遇到大於陸地。因為陸地除了森林,還有沙漠環境,人類也把大陸禍害的很厲害了。

    海洋中生活最多的不是魚類和哺乳動物,還是藻類和浮游生物。藻類,大量藻類。海水的上層形成的生物層厚度是驚人的。而這裡正是地球大氣中氧氣的主要提供者。

    張春一直在想,為什麼後世的污染髮展到無法自我更新的地步,恐怕更多的不是破壞了陸地環境,而是破壞了海洋環境。比如中國近海海域就是在清末明初時期也成為了海洋「荒漠」。後世就更加惡化。

    石油化工業帶來的大量不可消化,不能降解,對微生物帶有毒性的污染物直接破滅了近海生物鏈,連大海上的生物也難以逃脫。多次爆發紅潮等等不過是大自然進行平衡的一個反應而已。大量的藻類繁殖意味著地球要回到緣故最初的時代,相當於生命重啟。

    可是後世不斷沒有驚醒,反而認為是一種危害。

    「地球上最大的種群其實就是這些藻類。世界上最原始的大氣,或者說地球大氣的本質就是海洋上的空氣。夏威夷島上火山附近的大氣成分,很可能就是地球原始大氣成分。剛開始出現的應該是光合細菌,之後產生就是這些藻類。正是這些藻類的繁殖改變了大氣結構,是氧氣成分增加。最後形成了現在的大氣。所以我希望大家在研究大氣的時候,還要研究從最早的光合細菌到現代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應該也有一個進化史,我認為原始大氣中有著比夏威夷火山大氣更加多的硫化氫成分,最早的光合作用是以硫化氫為基礎的。為什麼是硫化氫而不是水。因為我認為原始的地球可能溫度要比現在高得多,水分也許存在,但是應該存在於以二氧化碳和硫化氫為主的原始大氣之中。之後地球逐漸吸收了周邊的小星星,逐漸變大,也逐漸變冷。從而出現了最原始的菌類,其中最大的種群應該就是這種光合細菌。」

    「我曾經聽說過一種理論是原始地球沒有大氣。」

    「有沒有大氣我們可以看離我們最近的金星、火星和木星就知道了。而且我認為距離太陽越遠,大氣層會越厚。當然這個星球要有足夠的質量。」張春笑著解釋。「但是我認為最早的地球肯定沒有海洋,海洋之後來進化後的結果,來源可能會有幾個方面,一個就是大氣中本來就有的水蒸氣,另外就是逐漸被地球引力吸收過來的彗星,或者彗星被太陽吹散的大氣。或者乾脆是地球冷卻時,氫氧結合的產物。你們可以去看看富含硫化物的高溫溫泉中到底有沒有微生物存在。」

    「我們會的。」

    「所以光合作用的第二步應該就是和氫氧化合物有關。我認為在濃密的大氣中依然會存在微生物。即便是我們的大氣中,微生物也不少。海洋形成,大氣成分變得單一,海洋中才以水為基礎形成了藻類,這是第三步,第四步就是植物走向大陸後。」

    張春在一次閒聊中勾畫出了一個假設。而後來這個假設成為了地球大氣,海洋,生命進化的一個主要的理論。

    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求證在極端環境下時候真的有生物存在。沼氣研究所其實研究的就是一個極端環境,多數種類是營異養生活,而主要包括產甲烷細菌和硫化細菌種群生活的溫度都非常高,在五十攝氏度到七十攝氏度之間。為了保持這個溫度,在北方甚至需要給沼氣池加溫。

    不久,他們就真的在雲南騰沖含硫熱泉中觀察到了酸熱硫化葉菌種群。(未完待續……)r527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