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農業中華

正文 第十八章 原子彈帶來的變局 文 / 郁榕

    美國,被蘇聯怒斥為虛假的中立,因為雖然美軍沒有直接參戰,但是卻派出了參謀和指揮人員,為日軍提供了坦克和戰機。日軍其實是在用美國的武器裝備打仗。

    中國,正在重組中央政府,還沒有宣佈對外政策。邊境除了小規模的衝突以外,基本上保持了中立的態勢。但是就是這個中立讓日美和蘇聯抓狂。中國拿走了從天山到薩彥嶺到興安山到外興安嶺幾乎所有的戰略要地,把整個遠東拉成一條細長的區域,在任何時候,蘇聯和日本都需要漫長的補給線來給軍隊以及老百姓提供給養。僅是軍隊就十分困難,而穩定戰線,光憑軍隊無法完成這個任務,必須要老百姓進行配合。可是遠東和西伯利亞都是寒冷地廣人稀的地方。勒拿河,蘇軍守不住,因為日本在這裡人口達到了近四千萬人。可是進入了中西伯利亞高原的河流湖澤地域,日本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

    —無—錯—

    戰爭,打的是後勤。朱可夫在突圍後,很好地利用了這一特點。把日軍活生生地拖在了荒原之上。

    不過蘇聯不得不再次向中國求援,他們有足夠的武器裝備,但是缺乏糧食和御寒的物品。

    戰爭打到現在,斯大林也知道,遠東戰場並不是想像的那麼可怕。真正要命的還是歐洲,蘇聯和芬蘭邊界距離列寧格勒只有幾十公里。蘇聯曾經和芬蘭協商聯合抵抗德國,並希望芬蘭將列寧格勒外圍領土和蘇聯北方領土交換。以達到保護列寧格勒的目的,但沒有實質性結果。

    蘇聯和德國簽定互不侵犯條約之後,就要求芬蘭將邊界從列寧格勒後退25千米。並租借漢科半島30年,以建設海軍基地,作為交換,蘇聯割讓兩倍的卡累利阿領土給芬蘭。

    然而,漢科半島不僅是蘇聯防禦德國的屏障,也是芬蘭防禦蘇聯的天然屏障,失去了漢科半島。獲得再多的土地都是沒用的。這就比如薩彥嶺對於中國的重要性一樣。芬蘭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放棄。

    蘇聯也是同樣如此,所以斯大林忍著東西兩線開戰的痛苦還是發動了對芬蘭的作戰。歐洲才是蘇聯的人口,工農業的核心。失去了了勒拿河。蘇聯還有葉尼塞河與鄂畢河。要問蘇聯真正的心理底線,應該是烏拉爾山。

    東方,只有烏拉爾山受到威脅,蘇聯才會拚死一搏。

    可是日美能夠威脅到烏拉爾山嗎?斯大林開始的時候非常擔心。但是真的仗打開了。斯大林反而放心了。事實已經證明,對蘇聯有威脅的是德國和中國。日本還不具備這個實力。就算有美國的支持也不行。

    蘇軍從最初的慌亂之後變得有條不紊,朱可夫展現了他出色的才華,他不再節節抵抗,而是利用蘇聯軍事裝備的優勢,守住外貝加爾鐵路,集中大兵團突擊。放棄了中西比利亞,從通古斯高原出發。殺向勒拿河日軍的後勤基地。

    戰場非常混亂,但是總體上只要蘇聯的運輸線不受到威脅。挽回敗局,蘇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於此相反,日軍佔領遠東事件太短,修不了那麼多道路。特別是鐵路。美國支持的裝備經過漫長的運輸線,到達西比利亞,消耗巨大。最重要的是,就算日軍對抵抗寒冷比較有經驗,戰亂時期,各種物資是首先供應軍事,日本人已經出現了凍死和餓死的情況。

    這不可避免地是人口向條件比較好的中國流動。

    跑到中國的不僅有日本人,還有雅庫特人,俄羅斯人。整個遠東在悄悄地失血。

    而此時何應欽率領第四集團軍也開始北上。南方沿海,交給了海軍。

    南方沿海還剩下一億人,大約一半在往內地擴散,這解決了漢民族比例有所降低的問題,同時沿海的產業也在進行調整。數十萬艦船退出了大陸,浩浩蕩蕩前往馬來,也就是南洋。一些工業,加工業,手工業也在退出。不願意走的人也沒有了來自美國和法國,英國荷蘭的訂單。武漢政府的產業政策決然不同。所有的產業幾乎都是為了滿足國內需求。連對外出口的加工廠也不再追加產量。這讓小洛克菲勒高興的同時,也在擔憂。因為他們正在失去與中國的聯繫。

    失去聯繫的不僅只有中國這個國家。

    德國,一個最重要的科學家失蹤了。那就是海森堡。海森堡是在見玻爾的時候和玻爾一起失蹤。隨後就發現這兩個科學家的家人也憑空消失了。

    海森堡見玻爾本來是為了英國和德國的如何避免戰爭的問題。現在突然不見了。德國和英國都相互猜疑。

    不過很快,匈牙利也發現著名的科學家萊奧.西拉德夫婦以及來做客的詹姆斯?恰德威剋夫婦也不見了。

    美國,重重保護下的原子彈計劃主任奧本海默,以及一批科學家都失蹤了。而這些科學家所有的研究資料也一併失蹤。

    而所有這些,幾乎都與核研究有關。於此同時,德國威廉皇家化學研究所放射性研究室一連發表了多篇非常有份量的核研究的文章。所以英法和美國認為是德國劫持了這些科學家,因為德國雖然失去了海森堡,但是整體核研究的並沒有受損。

    這讓英美法放棄了紛爭,他們已經知道原子彈有多麼可怕,如果德國搶先研製出來,就意味著戰爭的失敗。

    1939年12月1日,雙方都損失慘重的蘇聯和日本在小鎮馬洽進行停火談判,其中一種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負責調停的美國向蘇聯通報了核科學家失蹤,以及德國核研究的進展情況。認為現在當前最大的威脅是德國。遠東問題留到歐洲問題解決後再說。

    美國還暗示,世界上最可怕的還有一個國家,就是傍邊悄無聲息的中國。中國的可怕是因為它完成了統一,神秘,可能擁有唯一能夠發射衛星的能力。

    蘇軍和日本長達兩個多月的戰爭以各自後退二十五公里,劃出非軍事化區而結束。

    日本雖然拿到了中西伯利亞的一半以及勒拿河流域的大部,但是戰死,凍死和餓死,流失的人口高大一百多萬人。是損失最慘重的一方。

    而偏偏此時是冬季,想要恢復經濟都很困難。

    日本感到了美國並不可靠,強硬派認為正是美國在此時出賣了日本的利益,並且在日本獲取了極大的利益。日本的國庫幾乎空了,而主要的去向就是美國。並且欠下了美國的巨額債務。

    強硬派覺得美國除了在自己身上撈好處,並沒有什麼用處。開始主張廢棄日美共同防禦條約,恢復日本正常國家身份。不過裕仁天皇認為此時日本最需要的是在大國的庇護下修生養息。不宜再動干戈。

    日本現在已經擁有了不弱於其他國家的領土,擁有豐富的資源,只要埋頭苦幹幾年。日本將不懼怕任何國家。

    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裕仁天皇決定,要與中國重新修復友好關係。因為日本夾在三個大國的中間,在沒有實力之前,至少要穩定中美之間關係,才能保證不敗。蘇日關係只是暫時停戰而已。日本的領土幾乎全部是蘇聯過去的領土,所以這是一個不死不休的局面。

    崇仁親王再次來到了中國,同來的還有小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通報了關於核武器的情況。毛石山,伍豪,溥傑,蔣經國參加了會談。

    毛石山說中國歷來保持中立,但是對於遠東卻是不能放棄的。溥傑拿出了在尼布楚條約的談判記錄,認為中國的疆域應該在勒拿河至北冰洋為界,是當年俄國搶佔了中國的領土,中國是不會放棄自己的領土的。

    毛石山說,那就用第二方案,即以外興安嶺的北支諾斯山脈直至亞洲大陸最東北的沒入大海,也就是現在科雷馬山脈和楚科奇山脈為界山。

    很明顯,中國不願意有日美同盟的存在,要把日本和美國隔開。

    談判當然不會成功。洛克菲勒說要回國協商。但是崇仁卻留了下來。

    崇仁說日本離開了本島,就已經不是日本了,希望中國能夠歸還日本四島。

    毛石山說:「那不可能,現在日本的領土全部是中國的領土,即便是停戰,也是暫時的。唯一的辦法就是日本併入中國。就是現在,日本人也能夠在中國大陸各地自由居住,並不影響什麼。」

    崇仁沉默不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