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農業中華

正文 第五十六章 軸心國的雛形 文 / 郁榕

    ps:平安夜,大家平安,多吃一點蘋果啊,哈哈哈

    江淮的問題只能是以不變應萬變,堅持基礎教育,才能從根本上轉變風氣。

    不過一些江淮人觸及的商品在沿江和邊境地區需要憑戶口本和身份證明購買,並有登記,不允許走私進入國統區。要和國統區做生意可以,組建公司,通過工商管理部門審批後進行,不過這幾個商品的稅收都很高。

    內地倒是不限制,但是內地買了你運不出來,因為車站會查。

    之所以不去動國統區,就是江淮的治理現在都這麼困難。接收國統區了以後,必定是腥風血雨。現在西北問題牽涉太多,又多了朝鮮問題。武漢政府確實不想惹這麼大的麻煩。

    朝鮮,學生們逐漸達到了十萬人之多。但是依舊是地廣人稀。一些山東人也自發地往朝鮮跑。差不多也過去了三四萬人。基本經濟系統已經形成。平壤到丹東到大連的交通被軍隊強行打通,並在進一步改造。鴨綠江上建起了一個軍用的鐵路橋。民用橋樑也開始建設。

    人民革命軍在東部山區驅逐了朝鮮人民軍部隊,佔領元山港。不過元山港被日軍毀的非常徹底。北部的人民革命軍已經到了佔領了圖門和春化。與海參崴隔海相望。而東北政府的出海口徹底消失了。

    日本對此非常緊張,海參崴的海陸空軍集結了重兵。晚上探照燈將江面和防線照得跟白天一樣。就是為了防止偷襲。

    好在人民革命軍實在是給養跟不上,武漢政府的戰機暫時也照顧不到這裡。

    日本也加緊了外東北移民的速度。

    蘇聯為了奪回阿爾丹山原,正在集結重兵。日本只好和朝鮮人民軍簽訂和平協議。將朝鮮南部移交李東寧政府。但是允許日軍、僑民和願意跟隨日本的朝鮮人撤出朝鮮。

    三月二十八日,朝鮮人民自治政府正式在漢城成立。在美國的李承晚回朝鮮。李承晚原名李承龍,自稱是韓國皇族,韓國臨時政府首任、首屆至第3屆總統。他認為要建立一個**的韓國,而不是中華民國朝鮮自治政府,並成立了朝鮮自由黨。

    只是這個黨受美國支持太明顯,民眾支持率並不高。

    但是不管是金九。還是李東寧都默許了李承晚在朝鮮南部的活動。也就是說,朝鮮的分離思想不死。

    「讓他們鬧。我們還正找不到理由打他呢。」

    周榮回武漢匯報時,毛石山、白崇禧笑著說。

    濟州島和威海,成了東海艦隊的主要基地。驅逐艦達到了六艘,潛艇達到了三艘。再加上補給艦。登陸艦和醫療艦。現在只能連雲港的直升機航母和旅順港的大型航母以形成完整的作戰能力。

    而連雲港的四艘驅逐艦和一艘最新式的潛艇移到了琉球的那霸。

    李之龍親自到了那霸,準備籌建中國太平洋艦隊。

    武漢政府雖然多次聲稱大隅諸島是屬於琉球省。但是實際上也是說說而已。大隅群島對於日本地位特殊,日本海軍和陸軍還是有一部分守備力量守在那裡。只是對於中國漁船和海監船這種打上門的舉動不做反應而已。

    不過,隨著海軍的日漸強大,日本在海上基本沒有了回手之力。日本的造艦計劃也只是針對日本海的防守而已。

    也就在此時,中央政府海軍部長陳紹寬率領中山艦和另外一隻軍艦到訪那霸,因為美國的航空母艦遲遲不能交貨,武漢政府的一艘輕型航空母艦據說就要下水,陳紹寬急了。

    那霸。陳紹寬和李之龍主要對琉球和台灣的聯合防禦進行了會談,並試探著說了幫忙建造航空母艦和海軍學院相互交流的可行性。

    不過陳紹寬回去後就被國民黨以通共的名義進行了留黨察看的處分,倒是沒有要他辭去海軍部長的職務。只是讓他去英國考察海軍裝備好商談請英國幫忙建造航母。

    這實際上是蔣介石打擊福建勢力的一個手段。同樣是與武漢政府合作,宋子文都不知道跑了多少次了。

    而中國海軍對日本九州島採取了壓迫的態勢。日本海軍縮回了群島之內,日本也做好了於中國進行逐島爭奪戰的準備。包括大隅諸島。

    四月,日蘇之間在勒拿河流域的爭奪日趨激烈,雙方都投入了大量兵力和裝備。

    外貝加爾鐵路在戰火中艱難地延伸到了伊萬諾夫斯基。但是由於中國拒絕將赤城交還蘇聯,並且扼守興安山脈。蘇軍一直無法對日軍的後方發起攻擊。日軍每每利用外興安嶺發起反擊,奪回失地。蘇軍只能眼看著自己的裝甲部隊被日本給拖死。

    無奈之下只好以勒拿河及其支流為邊界開始構築防禦攻勢。朱可夫也是狠人,我過不了外興安嶺,我也不讓你在阿爾丹好過,利用裝甲兵的突擊優勢,快速騷擾日軍後,快速撤回。

    直到日軍在前沿陣地利用人數多的優勢挖掘了大量的壕溝和反坦克工事,雙方的戰線才穩定住。誰也奈何不了誰。

    這種來來回回的拉鋸戰在五月份,停下了。因為勒拿河流域開始化凍,道路泥濘不堪。蘇軍的裝甲兵優勢化為烏有。日軍試探著這攻擊蘇軍的防禦,但是蘇軍把坦克當成了現成的堡壘。大量的日軍喪生在密集的火炮和蘇軍的反擊之下。

    最後演變成了蘇日有一天,沒一天的炮戰。

    蘇聯也不得不停止了東方的攻勢,因為德國公然違反凡爾賽條約進駐萊茵蘭。而法國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做出反應。德國不修正了兵役法等等法律,實際上推翻了凡爾賽條約對德國的種種限制。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喪失了長期保持的海上霸權,在美國的夾擊下,失去了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英國經濟長期停滯不前,1929年爆發的世界經濟危機又給它以沉重打擊。英國不敢此時挑起戰爭,只想取得英德和解,挽救經濟並保住既得利益。

    法國就更加慘一點,他們認為自己一個國家在此時與德國開戰,法國本來就脆弱不敢的經濟就會崩潰,凡爾賽條約是英法等各國的利益,不應該讓法國一個國家來承擔維護的責任。所以法國做出了絕不一個國家單獨行動的決定。

    德國向英國透露了德國可以用萊茵蘭來做英德關係交換的信息。所以當法國外長詢問英國的態度時,得到是法國要先拿出自己的態度。但法國不敢行動。

    隨後英國和德國達成妥協,只要保證財團的利益,沒有什麼是不能出賣的。當法國突出對德國進行制裁時,英國反對採取制裁措施,首相鮑爾溫對法國外長說法國的政策「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可能引起戰爭,我也無權使英國為之承擔義務」。

    德國的這次軍事外交的冒險行為,由於英法的綏靖政策而取得了成功,當確定英法各國不會採取有效的聯合行動後。希特勒開始以法國和蘇聯簽訂「蘇法經濟合作條約」,將使德國的的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為由,大規模擴軍。並對蘇聯做出了進攻的態勢。

    其實這是外強中乾的恐嚇行動,英法竊喜,以為禍水可以東引。而蘇聯以為英法默許德國對蘇聯進攻。德國和意大利、日本才柏林協商成立一個以*產國際的同盟。

    蘇聯因為標誌著*制度的憲法剛剛通過,就遇到了國際一致圍攻而異常緊張。

    朱可夫將軍親自到庫倫詢問馮玉祥和鹿鍾麟*的態度。

    馮玉祥代表武漢政府說:「屬於中國的領土,中國一寸都不能丟。不屬於中國的領土,中國一寸都不會要。只要蘇聯不再做出違反約定的事情,中蘇友好協定就繼續有效。興安山和大興安嶺以南是中蘇友好協定協商的結果,中國會想辦法拿回自己的領土。」

    朱可夫問*是否能夠派兵與蘇聯紅軍聯合作戰時。

    馮玉祥說:「人民革命軍是一個地方軍隊,而且中間還隔著東北地方政府,中國中央政府不對日宣戰,採取聯合行動,人民革命軍就不會做出有違國內和平的事宜。但是*會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對日作戰,因為武漢政府對日宣戰的宣言繼續有效。」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