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農業中華

正文 第五十七章 爭取時間 文 / 郁榕

    三月,張國燾、羅章龍、林育南代斃央執行委員會到達了武漢。**代表團也過來了。

    馬林隨即也到了武漢。

    中央執行委員會在武漢召開臨時會議,馬林在會議上傳達第三共產國際的指示,要在湖北成立蘇維埃政府。

    張春在會議上說:「中國是個大國,不管國內怎麼內戰,都不宜成立蘇維埃政府,除非統一了全國。在當前時期,湖北只能是自治政府,至少在名義上要在統一的中央政府治下。這一點,應該是黨堅持的底線。湖北自治政府已經收回了租界,湖北自治政府願意在平等互惠的基礎上發展和各國的關係。但是作為一個地方政府,無權與任何一個國家簽訂同盟條約。」

    張春的言外之意是,湖北自治政府只聽從中央政府的命令,而不會聽從共產國際或者蘇共的命令。

    會議上,以微弱多數票否決了馬林的提議。

    馬林帶著投了支持票的張國燾,羅章龍等人去了上海。**實際上處於分裂狀態,只是雙方都沒有明說而已。林育南留了下來,雖然他的家鄉黃岡還在孫傳芳手中,但是他還是想在隔江相望大冶任職,被任命為大冶縣長。

    武漢租界撤離後,林長民在民報上發表了一篇批駁文章,說張春的做法形同軍閥,鼓動湖北的名流抨擊張春,說張春的政策妨礙了自由貿易和精英階層的人身自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人平等。而是為了謀奪士紳財產,以求私利的行為。

    但是薩斯商貿公司在武漢不但沒有被禁止,反而在宜昌也開了一家分公司。算上荊門的。有了三家。

    這三家公司的游輪每天都把大量的商人和地主富戶帶到上海,甚至帶到了英美海外。

    林長民以國民外交委員會的名義給他們辦理護照和謀求合法身份。林長民儼然就成了英美在中國的代言人。

    如此眾多的移民,自然也會帶一些「反對」張春「殘暴」統治的學生。

    這些人都深受洋人們的信任,開始在各商行工作,也有去國外留學的人,其中以英法德美四國最多。

    武漢的商戶大量流失,很多公司都在趁新政府還沒有建立。籌劃搬遷。

    湖北自治政府沒有絲毫的制止。

    四月,湖北自治政府宣佈實行印花稅,這被認為是專門針對商戶的政策。導致廠商的搬家驟然加速。

    詹天祐到了武漢,不過沒有去碰京漢鐵路這個燙手山芋。而是首先組建的是大冶鐵路公司,交給了大冶縣政府管理。大冶到漢陽兵工廠是有鐵路的,只是落後了一點而已。為了保證鐵路和礦山安全。大冶和麻城的兩個師不停地剿滅民團。鄂城、嘉魚的民團紛紛出走。靖**查抄這些小軍閥們的財產和糧食,這些糧食被集中起來,用來進行道路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

    土地法開始執行,鐵路工人的家裡分配了土地,雖然還沒有上班,但是情緒是安定了下來。

    整個漢陽和大冶都在開荒種地和搞基礎建設。工人宿舍樓是集中建在一起,住宅區和農田配套,和工廠區分開。規劃成小城鎮的規模。這些小城鎮同樣有垃圾處理場和污水處理廠,沼氣池很快就開始發電。學校和農業夜校也建起來。新民大學的學生們正在從各地調過來。不過也僅限於大冶到武漢一帶。

    相對起來,工廠區的沼氣池更加大,因為為了保證人們的肉食,建了大型養殖場。發電廠除了沼氣發電,還有燃煤發電。一輛輛的卡車拉著精密車床等機器通過輪渡到了兵工廠,也有部分到了冶煉廠,開始進行調試。舊設備全部拆掉運往了大冶進行回收。

    1923年一整年,這裡都在不停地剿匪,組織地方政府,分田地。但是除了漢陽兵工廠和大冶,其它地方幾乎沒有什麼其它的建設。

    張春絕大多數的精力都用在修通開往武漢的道路和發展農業上。由於擴張過快,地方太大,消耗也大。地主武裝和小軍閥就被犧牲了。張春沒有接受什麼投降,軍隊一直在「搶劫」,大量的黃金白銀到湖南、河南、江蘇浙江購買糧食。弄得周邊幾個省糧價大漲,糧價不穩。張若茗商業軍團的商業戰爭開打。

    漢陽兵工廠停產,各小軍閥自己的軍工廠因為原材料價格猛漲,不得不停產。因為自己造槍彈,還不如從外國買槍彈。各軍閥被迫停下來應對困局。同時西方列強和日本紛紛和這些軍閥簽訂軍火合同,並提供貸款支持軍工產業,以謀求在這些省份的利益。

    張春一家就把長江兩岸攪得稀爛。張春給各條戰線人馬下的命令就是攪混水,為湖北治理贏得時間。

    張春把這叫做系統戰,從軍事到政治,從金融到商業,從宣傳到諜報都在為了目標而戰鬥。

    湖北周邊的混亂讓孫中山大喜過望,重新在廣東獲得了支持的他,開始積攢實力,準備北伐。

    ————————

    首先恢復生產的是大冶的鐵礦和煤礦,高爐改造完畢,開爐煉鋼。之後大冶的鋼鐵廠,鑄造廠,鍛壓廠等等都開始改造,或者拆掉重建,鋼軌鋼樑生產出來。

    大量的棚戶區被拆掉。工人們住進了宿舍樓,家屬住進了新建的城鎮。拆出來的土地變成了蔬菜種植基地。弄得人們只要覺得生活過得去,工廠開工快慢不是那麼在乎。

    舊廠房佈置不合理,經過設計的流水線結構緊湊,佔地面積還小。不過附屬的零配件廠多了起來,很多零件工人們都沒聽說過

    大冶冶煉廠成立了車輛製造廠,仙女的車輛廠大部分人都搬了過來。仙女成為了車輛研究所。不過車輛廠的工程師們說了,他們要用生產電氣機車。生產內燃機車只不過是培養工人而已。

    電,是最大的改變。

    農村,沼氣使整個農村都在改變,老百姓不再為了燒柴火而砍樹,大冶已經被砍得光禿禿的山,次生林很快就生長起來。只是這裡的礦山被無序開採,到處是礦坑,環境破壞十分嚴重。

    農業技術的傳播,讓畝產提高了數倍,有了足夠的土地後,農戶們也不再開荒,而是被要求精耕細作。由於工人們的家庭也分得了土地。工人們的生活變得安定。大多數家庭的孩子都被送到了學校。

    學校和廠方已經說了,要想進工廠復工,必須要經過考試。考試分為文化和技能兩項。兩項下來,近半數的工人都被淘汰了。如果不是事先安排,這批人將面臨家破人亡的局面。

    江南岸的變化,武漢市民們可看在眼裡。新式的道路修到了長江邊上,一棟棟房屋拔地而起,街道寬闊整潔。貧民窟變成了農田。老宅院變成了城市綠地。

    小城鎮之間出現了漂亮的流線型列車。學生和工人們乘坐列車上學和上班。

    一些孩子還學會了自行車,他們騎著自行車在人行道上尖叫著你追我趕。

    所有這些,武漢市民眼巴巴地羨慕著。

    一直到了1924年,漢陽兵工廠宣佈開始造槍彈的時候。武漢市民們總算聽到了一個好消息。

    因為1923年全省都是大豐收,有了充足的糧食,武漢市要進行改造了。

    對於張春來說,每一年,鄂中包括新民大學在內的大學,專科學校,技術學校開始有大規模學生畢業的時候,就是最幸福的時候。新民大學這一年,有五萬學生畢業。荊州,襄陽,宜昌的專科學校也有三萬多學生畢業。加上技術學校的近十萬學生。對於都急趕著要人的各部門來說,總算是可以鬆一口氣。

    一些因為缺人而無法實行的計劃終於可以動工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