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農業中華

正文 第五十四章 被迫出擊 文 / 郁榕

    蕭耀南的封鎖對鄂中的商貿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但是再大的影響,也比不上鄂中政府逐漸走向了士紳富商的對立面。好在,鄂中主要的經濟在於內需的增強。

    新民大學與軍工以及建設投資中沒有納入價格體系的部分被統計出來後,讓生產總值翻了一番。這讓整個鄂中用於教育和科研的經費直接超過了生產總值六成,真正用於軍費開支的只有兩成。政府和其它開銷不足一成。

    這個結果讓蔡元培也不好意思了。他主動上繳了稅收,並宣佈不要政府返還,用以支持地方建設,並把旗下的工廠全部劃給了政府,只需要按照股份分配利潤和繳納專利費用即可。李大釗成立了一個全民資產委員會,來協調管理這些資產。同時把森林和土地,礦產也全部劃入了這個委員會管理。

    不過張春認為這只是暫時的情況,政府還是需要拔出三成的稅收來支持教育。只是不要把這些稅收集中在新民大學一家而已。各縣市的基礎教育也要劃出一定的比例。

    實際上,統計局也只是逐步清理,另外還有一大塊,就是各縣的糧食儲備庫。這一部分有數據,但是沒有價格。是作為農業稅收上來的。歸各縣政府管理。大部分是調撥以工代賑和軍隊使用。也有一部分用來打壓糧商哄抬糧價的行為。由於其他商品都可以出口,但是糧食被命令不得出口,所以這幾年積累了一個龐大的數字。這還是將三年期存糧劃撥給了食品企業的結果。而這種劃撥近乎是無償的。這些全部要納入價格體系。

    按照張春的說法是建立科學的市場體系,而完整的稅收體系是建立在市場體系之上的。新民大學長期以來代替政府起到了培育市場的作用,但是這個作用不應該新民大學來做。如果真這樣做了,新民大學就是國中之國。

    培育市場是政府的工作,利用稅收來支持科研,並保證讓科研成果及時轉化,形成產業化,讓更加多,更加便宜的商品進入市場。這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責任。

    這個工作極其繁重。整個下半年,鄂中政府都在做這些事情。張春也盯在哪裡,各工廠因為被納入價格體系。自然就會建立成本核算體系與定價機制。而為了規範各種商品的定價行為,政府又成立了物價局,用以限制廠家和商家提取不合理的利潤。

    張若茗也參與到了商業與物價體系的調查研究當中,她試圖利用這些統計數據。建立一個經濟地圖或者說經濟數據模型。這將創立貿易學院的經濟理論基礎。

    這個想法讓張春也不得不佩服。

    1923年1月1日。孫中山發表《中國國民黨宣言》。中國國民黨公佈《黨綱》,提出了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1月12日,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通過《關於中國**與國民黨的關係問題的決議》,實際上是命令國共合作。蘇聯明確支持孫中山奪回廣州,發表和平統一宣言。孫中山與俄代表越飛發表聯合宣言。表明孫中山確立聯俄政策,同時也表明蘇俄政府對孫中山的支持。

    這次舉動,再次拋開了**。完全把**當成了可有可無的東西。一些黨員紛紛跑到了荊州。不過為了兌現國共合作的諾言,受到蘇共支持。已經身為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的張國燾發動了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攻擊目標就是直系的吳佩孚。

    蘇共此時命令攻擊吳佩孚,不管是從時機,還是政治上都是不合理的。

    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吳佩孚得到了英國和美國的支持,還非常堅定。吳佩孚在成為直系軍閥的領軍人物後,日本曾派參謀本部第二部長伊丹松雄到洛陽,稱願助吳佩孚練兵,被吳佩孚嚴詞拒絕了。

    曹錕則利用財政總長羅文干訂立《奧國借款展期合同》有納賄情事打擊親英美的勢力,吳佩孚首當其衝。直系內部曹錕系與吳佩孚系矛盾激化。曹錕六十一歲壽辰,國會議員紛赴保定。但是吳佩孚未到,派蕭耀南為代表。

    1月8日,蕭耀南、張福來、孫傳芳等直系將領承吳佩孚之意,勸告曹錕暫勿作總統運動。

    蘇共支持孫中山只是中國戰略的一部分。就比如馬林在明知道與張春意見相左的情況下,還是要借助張春的勢力成立**。又利用**,誘惑孫中山同意聯俄聯共。

    蘇聯與曹錕接觸,幾天就完成退還被蘇聯佔領土地條約,還有蘇聯從外蒙古撤軍條約。實際上是為了建立一個泛親蘇的聯盟。蘇聯給了曹錕一個以聯省自治的聯邦制方案為核心的憲法。而曹錕在賄選的基礎上,只開了三次會議就完成了民國第一部憲法。而這個方案很可能會得到孫中山的認同,至少是暫時認同。

    曹錕的這種做法自然會引起親英美的吳佩孚反彈。

    張國燾此時發動工人大罷工,且不說是否正義,從時機上來說就是為了打壓吳佩孚,完成中國親蘇聯盟的建立。

    林長民、伍豪將各地的情報傳到了荊門,參謀部得出的結論是吳佩孚不可能在此時服軟,否則他永無出頭之日。何況吳佩孚也不可能放棄武漢和漢陽兵工廠。

    大罷工在此時有害無益,會損失掉大批工人骨幹。由於詹天祐的關係,京漢鐵路工人對於荊門非常信任,武漢黨小組在鐵路工人中發展異常順利,已經成為了除了荊門以外,最大的黨組織。而全國的黨小組中,武漢與荊門實際上是一家。

    蘇共能夠鼓動張國燾,未免有借刀殺人的意思。

    如果荊門袖手傍觀,情況會非常嚴重,就不止是不聽黨指揮的問題了。

    毛石山的建議是藉機拿下湖北,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

    問題是拿下武漢後,對租界怎麼辦。

    梁啟超、周希哲、孫鏡、伍豪等政府部門的人認為應該利用租界爭取外國友好人士的支持。但是李大釗和毛石山堅持認為,我們拒絕蘇共的支持,就應該同樣不接受英美的支持,更加不應該接受日本的支持。各國在武漢圈定的租界實際上是國中之國,應該完全取締。徐老的水上巡邏隊雖然單獨打擊洋人的水面艦艇能力不夠,但是如果在地面部隊的火箭炮的支持下,至少在內河,洋人的軍艦只有覆滅一條路。

    毛石山、顧明、郭華堅持要取締租界。隨著張春表明取締租界的態度,會議總算是達成了一致意見。

    外聯部派員趕赴武漢,與武漢黨小組協商如何配合的問題。同時也通知林長民,應該藉機幫助英美客商撤離,隨著他們撤到上海,並在擇機在海外建立分號。

    第四軍軍部開始制定作戰計劃,而黎天才堅決要求參戰,和張天直接吵了起來。

    張天終究是年輕一點,選擇了退一步。

    張天和黎天才換防。黎天才到了宋河。這樣武漢方向集中了第一、第二、第五三個滿編師。仙女機械廠開始向各師補充彈藥,火箭團也在趕往宋河。

    民兵也動員起來,各地的糧食儲備庫將糧食向隨縣、京山、天門集中。

    這一次張春沒有干涉軍事指揮。

    而是協助鄂中自治政府抽調足夠的幹部,別的地方可以暫時放過,但是大冶和漢陽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漢陽兵工廠是中部最大的武器生產者,控制了它,會對戰局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鄂中自治政府也要集體搬遷。但是需要留一部分人員保證政府機關有效運行。

    拿下武漢,必然是震動全國的大事,所以至少參加攻擊行動的三個師短時間內回不來。鄂中兩個師的防守力量不夠,武漢短時間不可能整合出有戰鬥力的軍隊。

    所以在荊州要籌建一個守備師,抽調基幹民兵組成,隨時準備增援襄陽和宜昌方向。

    鄂中上空的氣氛驟然緊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