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農業中華

正文 第三十五章 矛盾的劉清 文 / 郁榕

    孫鏡刻意把張春接到孫橋,因為他想為京山爭取建一個照相機廠。

    照相機最先是綠湖研究院要用,主要是為了記錄顯微鏡下的實驗。後來各縣城的商人買進照相機開照相館,生意很好。不過他們用的都是美國柯達公司生產的相機。

    新民報採購了最新的德國生產的可伸縮愛克發相機,作為記者採訪用。只是這些相機都非常昂貴,都是單位用,或者乾脆是用來做生意。

    相關的技術進入綠湖研究院後,綠湖研究院進行了吸收消化,製造出了能夠滿足科研用的高清晰拍攝設備。比愛克發相機還要小和輕便。這款相機是由雁門口精密儀器廠生產。

    不過儀器廠設計出了一款簡化版的相機。因為儀器廠主要還是科研工作,所以對這款簡化版相機不夠重視。

    孫鏡就想在京山縣建設這樣一個照相機廠,連照相機帶膠片一起,足夠把京山縣的產業提升一個等級。而且從目前來看,也只有這裡最適合。

    說起來,京山縣的中產階層和富有階層因為孫鏡的關係,保留得最完整,這些人投入的工廠現在都開始賺錢,雖然大頭都被政府、銀行這兩個大股東拿走了。所以他們就想在照相機廠上多佔一些股份。

    張春自然答應。其實就算孫鏡不找他,也會建這樣一個工廠,不同的是股比和研究體系的問題。

    富商們要建這個廠,相關技術研究就不會放在廠裡。因為建設一套工業體系不容易。他們生產出來的東西是要銷售。要收回成本。研製和技術改進就有一個週期。

    而綠湖研究院等不了這個週期。所以只能擴大精密儀器廠了。

    綠湖研究所對於結晶硅的研究,最先進入實驗的居然不是半導體,而是光電轉換效應。同時進入研究體系的還有石墨。兩種材料從加工到應用消耗了大量精力和時間。不過成果也在慢慢顯現。如果說世界上還有哪個國家在做同樣的事情,那就是德國。只是他們還在選擇何種半導體材料這個無數個岔路上進進出出。美國的一些實驗室也處於這樣困境。

    而綠湖研究所已經製造出了試驗用的單晶硅和多晶硅。離晶體管和光電轉換只有一步之遙。

    於此同時,電子所對於電子管的製造和電信號的傳輸已經非常成熟。聲音和電信號的轉換也非常成功,電子所製造的電話機已經在新苑進行小範圍實驗。電子所正在研製對大自然聲音信號的監聽的研究,這是應環境所和微生物所的要求進行的。

    另外偵查部隊要求他們製造班用的無線電對講設備。

    而當晶體管出來後,小型化就能夠實現,整個產業就將升級。聲音。圖像和電信號之間的轉換都將順理成章。

    現有的照相機技術還能夠維持多久?二十年,三十年?張春還真不敢保證。

    當然這些張春除了對麗質講過自己對科技發展的預測外,還沒有對任何提起過。

    從京山到鍾祥。劉清帶著衛生隊的幾位醫師跟著張春。一行人都騎著馬,負責保護的是新苑警衛連的一個班。張春經常因為電報而停下來辦公,所以速度非常慢。

    不過到了鍾祥,劉清被一個小伙子攔住了。小伙子侷促地遞給了劉清一本書就走了。

    張春對這個小伙子有些印象。應該是醫學院的一位研究員。劉清尷尬中有些生氣的樣子。

    原來她被這個叫做齊斌的小伙子追求了。

    劉清生氣歸生氣,但是並沒有把書扔掉。這是齊斌的論文集,由新民書局出版,專門研究血吸蟲病的文集。張春翻看了一下,顧文寬寫的序,評價非常高。既然是搞血吸蟲防治的,就應該在劉清的衛生局管轄之下。

    「小伙子不錯。光錫兄已經犧牲很長時間了。」

    張春笑著對劉清說。

    劉清的臉紅了,沒說話。沒說答應,也沒說不答應。

    幾位醫師都為齊斌說好話。劉清歎了口氣說:「為民。如果你當了總統,會怎樣對待日本?」

    張春愣了一下:「這不是我怎麼對日本的問題。而是中國如何對待日本的問題,同樣也是日本如何對待中國的問題。以現在的情況看,不容樂觀。不過我可以告訴你,不管是那個地方,老百姓在我眼裡永遠是老百姓。」

    劉清歎了口氣:「如果我留在中國,你會不會放過日本一線?」

    張春重申了一遍:「在我眼裡,一視同仁。」

    劉清想了想,不說話了。

    張春到達鍾祥時,大規模的戰鬥已經結束,顧明已經派人去接收隨縣,警衛排的電報也安靜了下來。

    京山縣和鍾祥縣,古城保存都還算完整。只是城門和街道被拓寬。棚戶區被改造成了新式建築。大多都是七層的住宅樓。原有的衙門和有特色的宅院,有些成了政府機關所在地,有些成了公共綠地。

    只是鍾祥縣城比京山縣城要大很多。鍾祥的外地客商也很多。

    方新並不在縣政府,而是到長壽鎮去了,一師的一支部隊正在那裡剿滅鍾祥與隨縣交界的兩股土匪,這是打通鍾祥到隨縣通道的一部分。他負責去哪裡接收山民。

    鍾祥與沙洋之間已經通了公共汽車,混凝土路面已經修過了大柴湖,很快就與縣城接通。所以劉清就回沙洋去了,是和齊斌一起回去的,大柴湖的血吸蟲防治基本上已經結束,新發病例迅速減少,新老病人也得到了很好的治療,衛生局專門設立防疫站來做這些事情,而這正是齊斌主持的。

    為此,張春在縣政府專門請齊斌和他的醫療組吃飯,劉清作為衛生局局長自然是要陪的。

    看得出來劉清對齊斌並不反感,只是國家的事情還放不下而已。但是劉清很理所當然地接受齊斌有意無意地照顧。所以兩個人的關係恐怕只是時間問題。

    徐振鵬是坐著一條新建造的江防艇到碼頭來接張春。這艘排水量只有一百八十噸的還沒有裝武器系統,正在做柴油內燃機的試航性試驗。因為體積小,動力強大,使這艘船的速度達到了四十到五十節。當然這是近乎空船,只有一台發動機的情況。

    船的駕駛艙採用了榮耀號這艘正規軍艦的相關技術,新苑的大型雷達的原型機被縮小尺寸後裝了上去。只是還是太大,無法和船上的系統整合,複雜的電子系統故障頻出。不過理論上的雷達效果在時靈時不靈的試驗中證實是可行的。

    徐振鵬對這兩項技術的期望值非常高。

    「如果我的船快,能夠提前發現敵人,並確定敵人的位置,如果我的長程火箭彈的射程能夠達到四十公里。船小一點也沒有關係。」徐振鵬像看寶貝一樣地看著自己的船和忙忙碌碌的技術人員。

    「這個思路是正確的。我們的武器系統有很大的不同,要有自己的設計思路。要想船更加快速,除了發動機,還有船的外形,船體的重量。你可能要放棄船體的裝甲。而這樣的船,就必須要看得見,打得准,操作靈活,火箭的飛行和射程必須要可控。你要是停下來和敵人對轟,那就是死路一條。聲吶也要改進,如果有可能,魚雷也是一樣。這次歐洲戰爭中,魚雷的戰果和火炮相當。」

    「可惜長湖的水匪已經絕跡了。」徐振鵬躍躍欲試。

    張春笑了:「絕跡了還不好,你這也太貪心了。不過你還要想一下一師以前訓練的水上特種連該怎麼辦。你應該還要有裝甲厚,吃水淺,有火力支援能力,能夠運送這支部隊和他們的裝備進行登陸的船。如果我需要你在短時間運送一個團到長江對岸,你怎麼辦?所以不要著急,做好技術儲備。現在還有時間。」

    陪同張春去雙河的是朱安妮帶的一個研究組。她們要去的是磷礦。

    不過這次的研究組雖然是朱安妮的化工組帶隊,卻有微生物所和彈藥所的成員加入。朱安妮一副西方人的個頭和體型,人高馬大,因為化工所的鍛煉少了一些,愈發發胖了。不過她單獨管理著一個化工項目,也許最早到新民大學的五個洋孩子中的老大的緣故,有著大姐的氣質。

    五個人除了年紀最小的朱小芳還拖著以外,都已經結婚了。朱安妮有了一個一歲多的小孩。不過孩子由公公婆婆再帶,她和丈夫仍然是到處跑。

    實際上,新民大學的「洋學生」還有幾個,都是在租界出生的中外混血兒。因為各種原因跑到新民大學,也只有新民大學沒有排外的思想。

    生物所的喬治就是中德混血兒。只是在他身上東方人的痕跡多一些而已。小伙子年紀還很小,也許是長期受到歧視的緣故,到了新民大學後學習比任何人都要刻苦。所以才入選這個研究組。

    不過過了江,到達荊門地面時,一行人還是引起了參加修路的老百姓的目光。

    十多個帶著眼鏡,像是學生,但是很多人都背著槍支彈藥。馬匹上帶著各種書和用稻草捆紮好的設備。中洋混合的隊伍中,張春夫婦反而成了人們忽略的對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