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農業中華

正文 第七十三章 特色 文 / 郁榕

    醫學院的學術氣氛與農學院有很大的區別,他們基本都在實驗室裡,整個醫學院安靜得過分。醫學院還是以中醫為主,大部分都在研究中醫藥和中醫理論,只是更加注重實證和辯證。西醫被放在了外科裡面,凡屬創傷,不管是內臟還是肢體的傷以及病變都被劃到了外科裡面。

    而內科被設置為研究人體各器官相互之間內在聯繫,藥物在人體裡的所起到的作用的科系,更多的就是張春所提的平衡理論和人體糾偏機制。是針對**的研究,而不是針對屍體的研究,這是張春對於西醫最損的嘲諷。

    中醫望聞問切的原則就是最人體全面的瞭解,然後進行有針對的治療。當然現在就不僅是望聞問切四種,還多了西醫和新研究出來的一些檢測手段。微生物以及環境研究也在其中,新民醫學院已經發現了人體內生活的微生物非常複雜,完全就是一個小環境,它們和人體的依存關係非常重要。

    西醫所起到的作用就只應付急診,壓制過激反應,留給人體進行調試的時間。

    所以醫學院的病人多半都會留院觀察,並根據實際病症進行施藥。西醫一般是壓制病變後,就讓人體自己恢復,而中醫就是全方位地加快和調適這個恢復過程。

    張春認為,如果人類只是受傷,那不叫病。只有人體臟器無法保持平衡,發生了錯亂,那才叫真正的疾病。西醫只治療傷,而不能治病。單純做殺菌祛毒更加錯誤,因為這些毒素在人體內多少都有,人體環境下的微生物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人體自己就有一整套免疫系統和殺菌能力,醫生要做的是提升這種能力,維護平衡,而不只是殺毒。因為這種平衡是動態的,會自動根據環境需要提升或者下降。

    醫學院的研究就圍繞著這兩方面來進行。急診和調適並行。中醫為主,西醫為輔。

    這個非常明確。也讓對西醫有些盲目相信的蔡元培暗暗吃驚。不知道張春要弄出一個什麼怪物出來,因為這裡極端強調調查研究和實證的情況下,醫學院正在用大量的試驗來證明中醫藥學的治病機理。

    唯一難以讓人接受的是,他們直接用病人做實驗,每個病人都是他們的一次試驗品,每一次診療都是一次試驗。

    「這個有損人權。」蔡元培忍不住批評。

    「什麼叫人權?讓病人自生自滅就是給了病人人權?這是謬論,醫生的職責就是做主治療病人。一切都是病人說了算,要醫生幹什麼?」張秀直接反駁。

    蔡元培皺著眉頭,不說話。他倒沒有生氣,因為這種直接反駁的風氣,在學院不算什麼,這裡不信什麼權威。這是蔡元培喜歡的氣氛。

    醫學院的理論就意味著要進行複雜的藥物配伍才能完成治療任務,在這個配伍過程中還需要減少不應該出現的毒素,控制某些毒素的計量,以免人體防禦系統崩潰。這是一個龐大的體系,也需要有非常多的天然藥物作為基礎。

    所以醫學院和林學所和環境所聯繫緊密,環境所和醫學院進行生物體內環境的研究,這就是觸及到了畜牧所,出現了獸醫專業。生物體內環境研究有反過來支撐對於人體藥物治療的理論,所以也不能說醫學院完全拿人體做實驗,他們還用動物做實驗。

    在學生們看來,人和動物體沒有太大的區別。動物也不是沒有靈智,只是比較低而已。

    單從醫學和環境學角度來說,人和動物們是平等的。

    醫學院不會解釋這些,但是環境組把這當成了自己的理論基礎。他們私圖保護所有動植物種類。

    隨著瞭解的增加,蔡元培總算明白了為什麼這些學生對西方的自由民主的不屑和嘲諷。因為他們在實際的調查中,得到的是平衡和秩序,以及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結果。又怎麼會相信那種「泛民主自由論」。

    蔡元培並沒有被完全說服,但是他決定繼續留下弄清楚。

    軍事分院的情況讓他更加堅定了這一點。

    張春沒有吹噓。只是這裡的軍事理論和武器系統研發的脈絡與西方完全不同。守備隊就沒有與敵人堂堂正正決戰的想法。都是偷襲,狙殺,極端要求各種火力的配合。遠近配合,高低火力搭配。所以非常強調武器的便攜性和威力。軍工所的所有的研究都在小型化上面,而彈藥所研究的都是特種彈藥。他們從鞭炮發展到了便攜火箭彈、遠程火箭彈,並試圖研製火箭推力的飛機。

    因為這種戰鬥要求配合,現在正在研究通訊,和便攜式無線電通訊。他們想把每個士兵的身上都裝上通訊系統,以配合戰鬥。這和所有已知的西方軍事理論都不同,是從傳統的孫子兵法等衍生出來的。也是中國人很早就發明了弓箭和弩,講究遠程火力。

    他們的全自動短程火力支援步槍已經可以進行實戰試驗了,這種槍不追求進度,就是為了火力而設計的,能夠快速射擊小口徑彈藥。狙擊槍,半自動步槍和自動步槍形成了一套遠中近火力體系。輔助以火箭彈和組合火箭炮進行集群火力打擊,守備隊的軍事裝備自成一系,完全放棄了重機槍和火炮。因為他們認為這兩樣東西都太笨重了,極容易受到狙擊手和火箭彈的鎖定,只要鎖定了,就沒有逃生的機會。彈藥所的高爆,穿甲,燃#燒彈威力巨大,彈藥的射程也非常遠。

    民用的化工、機械製造、精工所為軍工所提供了人才和技術儲配支持。

    蔡元培帶回來的關於無線電和飛機製造書籍,在他們手裡會變成什麼模樣,還真的難說。

    仙女鐵礦、仙女煤礦、發電廠、鋼鐵廠、鑄造廠,鍛造廠,裝備製造廠,化工廠,彈藥廠。這些都在建設當中,有些已經成型。民用加工廠都是圍繞著大米,棉花,小麥,油茶,沼氣,樹脂等,畜牧業的肉製品加工也而衍生出來的。商業也圍繞著這這幾個方面進行。

    張春一直把系統論掛在嘴邊上,力求把資源利用到極致,不產生浪費和污染。

    所有的這一切都讓蔡元培捨不得走。

    蔡元培留了下來,就想著在圖書館翻看論文,試圖用學生們的研究補充完善已經有了想法的關於中國倫理學史的構思。

    為了防止蔡元培也變成王自立一樣的純學者。張春就交給了他一個任務。那就是把政科劃出來,擴建文科學院,建議蔡元培能不能夠在教育學、法學、史學、建築學、實用美學、文學藝術保護等方面做些工作,免得學院培養的學生都變成傻大笨粗的傢伙。

    十月,蔡元培正式被聘為新民大學的校長。不過沒有對外公佈,蔡元培也建議過些日子,等時機成熟了再說。

    文科學院在原來南張村的位置開始新建,靠近學院的大門。地方足夠大,從南張村搬走後就一直荒廢著。

    文學院暫時只成立研究所,因為沒有人才和學生。不過已經從刑警隊抽調人員組成法學研究所,從新民小學和雁門口小學抽調老師組成教育研究所,從鎮公所抽調人組成政策研究所,所有政科和幹部速成班的人員轉移過來,其它的蔡元培想辦法,因為實在缺乏這方面的人才。

    文科學院的院長暫缺,那是蔡元培的事情。

    理科學院增設建築系和礦產系,為街道管理所和礦山培養人才。張春認為街道管理所總會分化出建築規劃設計職能,要及早做準備。

    徐振鵬轉到軍事學院當院長。王自立跑到綠湖去了。如果不是學生們的自學和調研能力都很強。蔡元培擔心學校會崩潰。蔡元培開始在這些學生中提拔講師,以專門從事教學工作。只是這很難,因為學生們都瞄著研究所去的,想留下來教學的人很少。

    文科學院開始動工建設,蔡元培就感受到了張春強大的動員能力,各種建築材料,人員,包括設計人員,在很短的時間就到位,參加建設的工人達到了三千人,這讓學院建設像在打仗。所有的人輪班作業,二十四小時不停。

    所有的人都滿懷著激情。而其中女性佔據了一半。這些女人絲毫沒有什麼封建觀念,幹活都是比著男人干。蔡元培再有先進思想,也沒見過這個。

    而且因為張春和麗質也會在工地上和大家一起幹活,一起吃飯。雖然不是全部的時間,但是只要有時間,都在工地上。反而把學院的政務全部交給了蔡元培。

    好在蔡元培的能力確實強悍,很快就熟悉了情況,對於錢財物的管理也頗為順暢。

    文科學院的設計吸取了以前建築的教訓,選用了和南張街相似的風格,古色古香。只是規模稍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