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農業中華

正文 第六十五章 糧戰 文 / 郁榕

    隨著新民鎮的工廠相繼建成,常住人口增加很快,垃圾處理場的兩個沼氣池的利用率迅速升高。兩台發電機發出來的電已經夠紡織廠的原棉加工,油脂廠也投產,日化廠正在緊張準備。

    民機所和化工所、農業所準備在新民鎮建立一座綜合實驗室,由於新民鎮的工業都是基於棉麻和油料作物。以張春吃干搾盡的原則,需要進行相關技術和工藝的整合。

    除了紡織工藝和油脂作物的利用,林業所也正在研究染料作物的種植。天然植物染料缺點很多,特別是耐洗和耐摩擦還不夠好,但是優點也是有的,比如自然,特別是運用於軍裝上,和環境融合度很高,很多成分對身體有幫助,有些對皮膚病有治療效果。加工很多都是用發酵的方法,提取後的殘渣直接用於沼氣池,容易降解,沒有污染。這是張春提倡使用天然染料的原因。

    所以建立一個綜合實驗室是有必要的。

    李家灣的土地只分了一半,在雁門口北側形成了一個一萬多畝的矮樹林和草場。在這裡建了一個軍馬場,歸雁門口鎮管。那裡除了養馬,還養羊。名字叫做新民軍馬場。

    新民軍馬場用一道圍欄把與農田隔開,一直到北廣河口。把整個紫林都包圍了進去。那裡設為了軍事管轄區。每天一隊騎兵就會圍著圍欄巡邏。這是實際上農田儲備區。

    白馬,穩定後,陳繼祖調回了仙女,這讓張春也非常感動。因為相對於張霖越的進取,陳繼祖更多表現的是想做實事,沒有功利心。張霖越似乎也受到了感染,變得穩重了一些。白馬,繼修通了到雁門口的道路,又在修建到斷崖銅鐵廠的道路。

    雁門口,屠宰場和罐頭廠因為罐頭包裝盒廠還在建設中,還沒有投產。但是發電廠的電力已經超過了水泥廠的需求。郭華準備給農戶假設電線,農機所的人堅持不用買來的裸線,而要用電纜。說裸線太危險。問題是電纜是什麼價錢?但發電廠和輸送到水泥廠的電纜都讓郭華肉疼。

    所以,郭華只能忍了,眼巴巴看著漢口方向,盼著訂購的電纜能夠快點到。

    陳繼祖到了仙女,那裡也設立了一個鎮,他是鎮長。隨著新民鎮建設放緩,仙女的建設在提速。當然,仍然是以焦煤廠,煉鋼廠和鑄造廠、機械廠為主。那裡要建成完整的大型工業區。

    斷崖銅鐵礦,小鳳坡煤礦,冶煉所,機械廠的研究人員,有一半都到那邊去了。一批批的設備在往那邊運。劉光利幾乎就守在那裡。一個大型的煉鋼爐正在新建。發電廠也很大,用煤發電,精工所的人說這是小的,等煉鋼廠和鑄造廠建起來投入生產。就可以造大型的設備,連幾千噸的水壓機都能造出來。

    精工所的人說起來眉飛色舞。

    曾思敏的合作銀行已經開始運營。不過還是現銀的存儲和兌換。

    這只是屬於張春的銀子的流動。曾思敏手中還有一筆銀子不敢動,那就是集體農莊的銀子和南張街儲戶的銀子。

    曾思敏和她的同事們同時發現了這個問題。因為銀子只有流動,才會創造價值。集體農莊的銀子留在了銀行,銀行暫時沒有好的投資方向,這筆錢就窩在銀行。

    所以建議張春把這筆錢還給集體農莊,讓他們自己去看看,能辦什麼事,反正辦什麼事都要交稅的。

    張春想想,也就答應了。

    每個農村突然有了這生活之外多出來的錢,也懵了,分掉顯然有問題,買東西,現在太封閉,商品也不多,花不出去。所以每個村子的村長都去找鎮公所,

    雁門口和南街村這下高興了,農業辦公室和工業辦公室就開動腦筋。還找了農學院的研究員和老師。

    小麥?你可以生產小麥醬啊,你可以生產小麥糖啊,你可以生產醬油啊。可以生產麵粉啊。

    利濟醫院跑到雁門口說,你們不是有七成的小麥在家裡嗎?可以生產葡萄糖啊,那可是醫院的必需品。

    什麼設備?設備我們幫你設計,你找化工所去要,他們會幫你搞定。

    銀子不夠?可以幾個村子一起啊。

    沒有地?找鎮公所啊。

    這樣南街村和雁門口鎮就開始新建一些廠子。南街村的比較零散,都是小廠。

    郭華在雁門口建了一個醫用葡萄糖廠。

    新民鎮最差,因為他們沒有錢,錢都在張春手裡了。郭華不想這個浪費機會呀,就跑到張春那裡提要求。劃一筆錢給我吧,我要建一個味精廠。庫裡還有很多小麥呢。

    張春一聽不對呀,怎麼都在打小麥的主意。

    於是把張霖越和郭華以及相關人員叫到辦公室,因為南街村沒有集體農莊,都是個體戶,他們自己折騰,了不起失敗。他們生活好,受點挫折沒什麼。雁門口和新民鎮既要小心,就算是一場糧食戰爭打下來,賺了很多糧食,也是不能浪費的。

    六月,是個豐收年。小麥大豐收。連新民鎮也是如此。

    郭華的努力終於取得了成果,小麥種換了,種植技術換了,有了農家肥。加上風調雨順。光新建的四個大糧倉,全部裝滿了交上來的「公糧」。也就是屬於張春的那一份。

    因為新民鎮幾乎家家戶戶都欠著張春錢,所以紛紛要用糧食抵賬。

    郭華就派人宣傳,要給自己家的口糧留夠,一日三餐不要節省,不然沒力氣幹活。

    河對岸,二十九團的轄區,因為打仗,好多都錯過了農時,就是種上了,產量也很低。幾個縣都在鬧饑荒,糧價飛漲。二十九團所在的沙洋鎮也不例外。好在劉傑有很多的戰利品,多的是銀子。

    新民鎮開始出糧食,還是大量的糧食。劉傑用從張春那裡得來的比市場低一成的價格打壓糧商,壓低糧價。

    沙洋的糧價控制住後,很多糧商也發現了南張街和新民鎮的糧價低。糧商是不會壓低糧價的。張春對糧商沒好感,所以按照市場價給他們,給劉鐵的低兩成。

    一個月下來,糧商們撐不住了,紛紛低價出貨,糧價猛跌。新民鎮又用低價收購糧食。

    曾思敏因此賺得盆盈缽滿。雲龍鎮的合作銀行建好了,就在鎮公所和財政所的中間。

    曾思敏和劉傑之所以能夠打贏這場局部的糧食戰爭,其實還得益於不方便的交通和各地方現在都被各系人馬控制,對糧食的流動控制極嚴。糧商們雖然通過各種關係調集糧食,但是不足以抵擋新民鎮。

    七十萬兩白銀,堆在軍事分院的銀行總庫裡,非常震撼。不過花起來也如流水,各種礦產的訂貨,這是冶煉廠要的,電纜是郭華要的。橡膠和化工原料,是精工所和化工所要的。錢花出去,也不是沒好處。南街村和新民鎮上來了很多的商人。

    甚至一些商人到了雁門口,販賣一些小商品,購買這裡的肥豬。

    稅收多了起來,給老師,工作人員發了工資。這些人也是要消費的,只要消費就有稅收。

    曾思敏看著銀子在人們的活動中進行流轉,就感到一種玄妙的感覺。這是一種龐大而且受到很多種因素控制的力量。

    所以曾思敏讓手下的工作人員和金融所的研究院盯住每一筆錢的流動,要尋找裡面的規律。

    當銀子下降到三十萬兩的時候,曾思敏想張春和各方發出警告,要控制購進了。

    於是經過一陣吵鬧,購買開始削減。銀兩到了二十萬的時候,開始穩定下來。基本做到了收支相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