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農業中華

正文 第21章 新民蒙學堂 文 / 郁榕

    夏收過後,袁定國湊足了建設蒙學堂所需銀兩,蒙學堂開始動工。

    從漢口運來了一船船鋼材和水泥,大部分堆放在廢棄的兵營裡。為此,袁定國連軸轉,幾乎常年在河道上跑,連南張街的事情都放下了。

    雲龍鎮街道兩側的廢棄水溝被疏通,雲龍鎮以前並不是完全沒有排水系統,只是沒有統一流向,歷來又沒人組織清理而已。為了防止改造好的排水溝再次淤塞。張春要求各保甲安排一個人到兵營參加製造水泥預制塊的工作。因為新改建的排水溝很寬,以前用的花磚太小,而且花磚的強度也達不到。

    東西街並不長,不過三公里而已,家家戶戶各掃門前雪,進度很快。李家似乎再次聽了七公子李明毅的建議,捐贈了所有修建排水溝的青磚。正式開工不到一個月,排水溝就修通了。蓋上帶有排水孔的預制塊後,街道邊的一下子變得整齊乾淨起來。剩下的各家各戶按照衙門提供的圖紙,改造房前屋後的排水溝和家裡的廁所。

    街上原來有兩個很簡陋的糞坑,用棚子一圍,算是公共廁所。

    張春讓人改造成了公共廁所模式。讓保長安排人每天沖洗乾淨。各家各戶的糞桶不得隨便亂倒,必須統一收集,倒進公共廁所的糞坑。並告訴來收集糞肥的各家族,簽下契約,定期收拾,不然衙門會派人把糞肥收走。

    西街北邊除了楊家的客棧是磚石結構的兩層建築以外,其它的商戶都是搭建起來的棚子。就這樣李家還收別人租金。張春不耐煩李家反應遲鈍和緩慢,直接讓李家把李明毅叫回來。

    李明毅,十九歲,已經結婚有了一個孩子,在漢口師範學堂唸書。是王家老太爺的第七個兒子,姨太太所生。人長得很英俊,至少比張春要英俊,皮膚很白。見到張春倒是不卑不亢,溫文爾雅。確實是個人才。

    張春直接提出了要求,西街李家的五十畝,除了楊家的客棧,所有的商戶搭建的棚子全部拆除。由李家出資修建一個市場,當街一面可以修建門面房,但是要和客棧一樣留足車馬停留的地方,最好和客棧修整齊了。鋪面的租金李家自己和商戶協商。市場裡面設置攤位,李家可以收取攤位費。固定攤位不能超過每天收入的一成,零散賣菜的農戶不能超過五個銅板。因為很多菜農從自己家的菜地摘菜過來買,也不過是幾十個銅板而已。

    李家要在市場裡面設一個管理處,派賬房先生來管賬。收取攤位費必須給商戶開出定額的票據,票據要有編號,印刷好,由衙門蓋章生效。賬房先生每天將收入的三成送到衙門作為商稅,衙門不再派其它的雜稅,要知道按照朝廷攤派的雜稅,肯定會超過五成。市場的治安由守備隊巡邏管理,李家不需要另外出資。

    雲龍街面上不允許有攤販隨便擺攤,其它地方因為聯防聯保,不允許有游商出現。所以李家算是獨一份。

    李家不幹,那麼張家自己做。

    張春沒有半分客氣。看著張春身邊包括麗質都是一副軍人的果敢模樣。李明毅苦笑了一下,答應了。

    一時間,市場,蒙學堂,處理廠同時新建。東西街成了一個大工地。

    整個過程,張春沒有找百民巷,百民巷也好像無動於衷。除了聯防聯保做的不錯以外,完全是一副世外桃源的樣子。

    新蒙學堂是張家承建的,除了袁定國籌備的銀兩,還有一部分衙門留下的火耗銀子。張家的工匠與李家的區別一下子就顯現了出來。

    張家的伙食好,工匠們都是從各村子抽調的壯勞力。彷彿不知道疲倦地幹活,工作時間超過六個時辰。兩百多人全部集中在蒙學堂,一車車紅磚從前李村拉過來。屋頂使用木頭支撐,用木板做成模型,綁紮了密密麻麻的鋼筋,用水泥沙子石子和水混好,人工挑上去用力振搗。乾硬了以後搭建第二層。不到兩個月,三棟三層紅磚的小樓加上院牆就建好了。然後粉刷安裝門窗,還安裝了一塊塊玻璃。張家自己生產的。這讓全鎮的人都很羨慕。不過張家說了。玻璃是為學校特製的。漢口有玻璃廠,自己去買。

    一打聽,玻璃的價格驚人,而且沒有張家那麼大的。難怪張家要自己燒製玻璃。

    張家拒絕了從漢口來的商人,不管是買玻璃的,還是買技術的,都拒絕了。

    張家的工人很快轉向了垃圾處理場,而李家的市場興建還不足一半。

    不過處理廠核心的修建所有的人都看不懂,那裡被一個大院子隔離開來。不過倒是飛簷斗拱很好看。而這些飛簷斗拱剛好把院子的秘密遮住了。除了一個垃圾傾倒池是對外開放的。污水處理池修建的很漂亮,彎彎曲曲,河灘上的水池沒有用混凝土,不過上面修建了很多棧橋和亭子,彎彎曲曲的小路也用卵石鋪好。種上了各種樹木。南河一側,一船船的石頭運下來,修起了石塘。河灘地就算穩定了下來。不過雲龍河一側沒有辦法,還是沙灘。

    進入臘月,除了垃圾處理場的院子裡面還有工人忙碌以外。張家的工人撤走了。

    污水處理池已經啟用。

    處理廠招收十個工人,主要是分揀垃圾,和種植維護污水處理池。水池裡種了很多植物。每個池子裡的都不同。污水流入院子後,流出來的就是沒有沒有雜物的黃黃的,渾濁的水,慢慢灌滿一級,然後向下一級流淌。到了第二級已經不臭了。第級的水面很大,沒有那麼快時間灌滿,裡面只餵了一些魚。

    從一級處理池,用欄杆隔開,裡面確實有一股臭味,但是隔了好幾排冬青樹,不是走近,幾乎聞不到。從第二季開始都是開放的。那裡成了孩子們的樂園。

    從前李村排著整齊的隊伍,一百多個孩子走出來,走近了新學堂。不過對於佔地兩百多畝,擁有三個龐大建築物的學校來說,這一百多人少的可憐。不過學校裡有了孩子們整齊的讀書聲,還有下課時的嬉鬧聲。

    學校是封閉的。

    學校的告示說,春節過後才開學。七歲的孩子,無論男女都可以報名,學費免費,學校給學生置辦書籍和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每年兩套校服,均是免費。但是學生吃飯的糧食要家長自備,學校一日三餐,糧食數量有一個表,每個年齡段不同,但是也挺多的。窮人家還真的交不起。不過窮人家如果真的交不起糧食,可以向學校提出申請,由張家出糧,但是需要和張家堡農學院簽訂契約,聽從農學院安排。如成績優良,經過考試可轉入農學院繼續學習。

    學生除了每月一次休假,不允許出校門。學制五年,五年後可以考別的學堂。

    學校採取新式教學,需要參加勞動和軍師訓練,家長不得干預。如不能接受,可以退學。學校組織的勞動和訓練如有報酬,學校如實發放,內容和每個學生的報酬張榜公佈。(http://)。

    張榜的第一天,很多窮人就把孩子送到了學校,學校說現在還有一個多月,進了學堂就要多呆一個月。

    但是這些家長只想孩子能夠吃飽長大,別的顧不得了。來的多是男孩,袁芳是新學堂的校長,一再對家長說家裡的女孩也可以送過來。張家的女孩子尊貴,比男孩子還要尊貴。張大人對張夫人的態度就知道了。

    這樣女孩子才慢慢多起來。可惜的是,數量只有男孩子的三分之一,因為女孩子很多家裡是用來賣錢的。

    雲龍新學堂建成,辛寶久卻調往省城,沒有來。朝廷頒布新官制,漢口輪船、電線、郵政籌建專門的部門,辛寶久去了郵政,縣令暫缺,由守備營劉管帶代理。

    新任不久的縣尉和幾個有實力的主薄都去打通關節。自然也就沒人管張春。張春也不去湊這個熱鬧。新官制的頒布,代表著守舊派的勝利,大權集中在了滿人手中,袁世凱要倒霉了。光緒帝的命也到了盡頭。只是老佛爺就沒想過,光緒死了,她還能活嗎?

    顧明等人聽了張春的「閒聊」,一個個沉默不語。

    雲龍蒙學堂正式取名為新民蒙學堂,同時張家嶺農學院也改名為新民農學院。名字是袁定國提議的,因為他經營的正是新民商行。大家也覺得這個名字不錯,校名是麗質寫的,因為大家都覺得麗質的字是這幾個人中最好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