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半子

正文 第93章 【九三】供軍使 文 / 趙熙之

    夜裡的宮城像座深窟,巍峨宮闕銳利得似要戳破夜幕,銅鈴隨風動,細碎聲音傳入殿內,小皇帝不由打了個寒顫。

    小侍塞了個暖抄手給小皇帝,小皇帝抱著那暖呼呼的一隻,盯著門大氣也不敢出。他剛聽小內侍念完許稷當年的策文,儘管有些地方聽不太明白,但他卻知這時候將此文翻出來絕非好事。

    馬承元就坐在一旁,不動聲色地繼續翻看那策文。

    小皇帝又哆嗦了一下,聽得外面幽幽傳來稟報聲:「許侍郎奉旨覲見——」

    這時辰進入宮城手續繁瑣,內侍帶著許稷一路「過關斬將」才得以抵達紫宸殿。已是冬末春初,許稷卻凍得手腳冰冷,得令入內,才陡獲融融暖意。

    跨過一道道門,最後走到小皇帝面前,許稷跪地行禮,卻沒有抬頭。

    小皇帝覺得她花白頭髮簡直刺目,他許久沒見這位良師益友了,也不知她這陣子是怎麼過的,聽說得了個兒子,那應當是喜事,可這會兒卻……

    小皇帝摟緊了懷裡的暖抄手。

    都是馬承元等人說要開制科,又說制科中的佼佼者策文十分精彩,皆是經世治國之策,勸他問禮部要來看看。他心想這是好事,於是當真讓禮部調這些年的策文來看。可拿來一堆,馬承元象徵性地抽了幾份,最後將許稷的拿了出來。

    馬承元一看不得了,連忙讓人將許稷喊來,又讓小內侍將策文慢慢讀給他聽。擺明了就是要找許侍郎麻煩哎……小皇帝心又揪了起來。

    他看向那燭台,想起先前楊中尉的死。

    那時也是馬承元陳閔志等人說楊中尉勾結魏王意圖謀反,並令人去擒楊中尉。他沒有辦法阻止,儘管他很怕凶巴巴的只知道盯他唸書的楊中尉,但他並不想讓他死的。

    許侍郎……會是下一個楊中尉嗎?

    小皇帝又打了個寒顫,說:「愛卿起來吧……」

    「陛下,許侍郎有罪之人,怎麼能讓他起呢?」

    「哦……」小皇帝含含糊糊應了一聲,「那愛卿就……」

    許稷脊背再次弓起,頭雖沒抬,卻問:「不知臣犯了何罪?」

    馬承元同小內侍使了個眼色,小內侍便捧著那策文遞到許稷面前。

    許稷抬眸瞥了一眼,瞳仁微縮——是幾年前考直諫科時她寫的策文。這種東西被不小心翻出來的概率微乎其微,除非有人要故意拿這做文章,而事實顯然是馬承元想整治她。

    她回京前就做好了準備,以為馬承元會暗地裡解決她,但沒想到,馬承元仍然選擇了明面上的鬥爭——不是派一群人直接殺了她,而讓她走到這裡,並還有說話反駁的機會,真是「大恩大德」難言謝。

    「陛下覺得這策文如何?」馬承元餘光睨了眼小皇帝,小皇帝攏著手小心翼翼地說:「有些朕聽得不甚明白,不好說。」

    「許侍郎於策文中將先帝與前朝亡國皇帝比,其用心實在不忠,乃至惡毒。」馬承元陰陽怪氣,「這些陛下應當聽得明白罷?」

    「臣——」

    許稷要反駁,馬承元卻罵道:「許侍郎是將我大周天子置於何地?先帝一世英名,竟容得你詆毀?」

    「先帝確實英明,但臣——」

    「許侍郎可是要狡辯?我只問,這策文是不是出自你手?」

    許稷回:「是。」

    小皇帝皺眉回憶起那措辭來。許稷策文的確十分冒進,其中提到閹黨弊禍時,所陳不過是前車之鑒,想要以此引起重視。

    事實上百年前的諫官常出類似言論,用來勸誡君主勿重蹈覆轍,算不上什麼大事。可到如今,諫官幾乎已敢怒不敢言,許稷這般言辭就顯出得格外的「異端」來。加上馬承元斷章取義,就更顯出許稷的不臣之心。

    只這一點,就足夠剝下她身上這緋服,將她流放到邊地去。

    小皇帝很著急,但他仍攏著那暖抄手,源源不斷的熱量讓他愈發心焦。他說:「都已經是好些年前的事了,還是不要計較了吧,何況……許侍郎也沒有因這策文登第嘛!」

    他可是知道許稷出身的!絕對不是直諫科出來的,在這科上一定是被黜落了,她是藉著另一科出的頭。

    他原本還慶幸自己機靈,可馬承元一開口,他頓時後悔得要趴地哭。

    馬承元道:「既然陛下提了這事,老臣也想問問為什麼許侍郎寫了這樣的策文當時卻沒被追究?最後反而以文經邦國科登了第?」

    許稷陡皺眉,馬承元的目標不僅僅是她!他是要順帶追究——

    「當時誰是這科的考策官?」馬承元果然轉向小內侍,「捲上有嗎?」

    小內侍忙又拿過卷子遞去給他看,馬承元細目一瞇,手指一劃:「這兩位都致仕了,倒是這位——御史台侍御史練繪,如今竟都是御史台中丞了!」他冷笑一聲:「身為御史台官竟包庇這種事,御史台哪還有可信之處?」

    小皇帝心頓時提到嗓子眼,一個是許侍郎,一個是練中丞,都是他暗地裡十分信任的人……馬常侍這是要砍了他的手足嗎?

    他後脊背冷透了,看向馬承元不敢說話。

    馬承元抖抖策文:「制科開考在即,不整肅此風簡直不得了!陛下說是不是?」

    小皇帝連咽幾口唾沫:「可、可這都是舊事了,何況御史台眼下也很好啊,度支也是,能做好當下的事才重要嘛……」

    馬承元挑眉笑:「度支也很好?」那笑是在瞬時斂起,聲音亦突然高上去:「許侍郎!度支眼下當真好嗎?」

    小皇帝快要被嚇死了,他發覺自己不論說什麼,馬承元都能接著他的話往下再插一刀,偏偏刀刀都能扎到人。

    他決定閉嘴,但仍存了一絲希望看向許稷,期待她能來個漂亮反擊。

    但許稷無話可說。她原先還打算辯駁,但很快就發現眼下爭辯其實毫無意義,說的越多,漏洞和把柄只會更多。

    但有一點,她是有把握的。

    許稷抿緊了唇,保持著這個姿勢跪伏在地上,做好了久耗的打算。

    她的反常安靜,令馬承元只能一人將這戲唱下去。

    然馬承元並不打算唱這獨角戲,他道:「陛下,據老臣所知,許侍郎與魏王頗有干係,倘若深究一番,許侍郎恐也免不了謀逆嫌疑。」

    他在用謀逆死罪逼許稷開口。倘她不辯駁,就當她默認,再順理成章定她的罪。

    許稷沒法說。

    她若問「證據在哪?」馬承元即會說「魏王是在沂州失蹤」,隨即翻出她在沂州任錄事參軍時的舊事,同時會將王夫南捲進來,因「那時王夫南是泰寧觀察使」,要說和魏王有牽連,她和王夫南都難逃懷疑。

    馬承元之前能將練繪扯進來,自然能也能將王夫南扯進來。何況他肯定猜得到是王夫南弄死了曹亞之,曹亞之一死,右神策軍簡直是王夫南握在手裡的利劍,他能嚥得下這口氣才怪。

    小皇帝緊張得手心一片濕膩。

    許稷埋著頭,身體幾乎貼地,那緋袍那白髮,在宮燈映照下,當真是太刺眼了。

    外面響起噠噠噠的腳步聲,小皇帝一抬眸,只見東西樞密使領著幾個人魚貫而入,簡單一拜,東樞密使道:「陛下急召某等可有要事?」

    小皇帝睜大眼,陡驚道:「沒、沒有……」他沒有召見樞密院的人哪!

    他雖不知馬承元具體要如何處理此事,但樞密院乃宣達王命之司,馬承元是鐵了心要以他的名義下決斷了……

    小皇帝眼睜睜看著樞密院假傳王命,傳令金吾衛拘戶部侍郎許稷、御史中丞練繪送大理寺。

    小皇帝看著金吾衛進殿,有些坐不住了。

    然馬承元卻按住了他的肩,與樞密使道:「陛下懷疑右神策軍大將亦有不臣之心,速令左神策軍……」

    他正打算要將王夫南一併抓起來之際,小皇帝霍地扔掉了手裡的暖抄手:「朕沒有!」

    諸人都被這歇斯底里的聲音嚇了一跳,唯馬承元居高臨下地冷冷看了他一眼,那眸光中一閃而過的殺氣,卻並沒能讓小皇帝癱軟下來。

    扔掉了內侍給他的暖抄手,他反而覺得自由:「朕沒有說!朕覺得這些都是吹毛求疵的事情!朕只是想好好地看策文!」

    他說話間小臉通紅,因為激動,單薄的雙肩都在顫抖。

    許稷抬首看了他一眼,馬承元則看向金吾衛,冷著聲音道:「還愣著做什麼?陛下該去睡覺了。」

    金吾衛得話只能押著許稷往大理寺獄去,而此時卻又有腳步聲驟響。

    「陛下,河、河南亂了……」

    小皇帝徹底癱了下來。

    而比小皇帝更早得到消息的則是左右神策軍將領。

    原本是連夜議西北戰事,卻又得河南舉旗作亂的消息。

    左神策軍護軍中尉陳閔志不願發兵西北,與其去和無情殘暴的西戎鐵蹄較量,還不如去打一群不中用的河南反賊。

    但王夫南也不肯讓左軍逍遙,非要拉上左軍一起將西戎趕走。

    爭執不休之際,忽有人敲響了門。

    政事堂一吏卒進了門,看一眼王夫南,躬身道:「大將借一步說話。」

    王夫南一看是政事堂的人索性讓他上前,那吏卒於是附耳與其說了會兒話,隨後再次躬身告辭,轉過身就匆匆忙忙走了。

    堂內一片沉寂,王夫南霍地抬眸:「右軍打西北可以,讓度支許稷做我的供軍使1。」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