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神志新傳

正文 第二百五十一章 結連理壯士伏櫪系國憂 文 / 三漿五壺

    結連理壯士伏櫪系國憂踏征程英雄遺詩言奇志

    各位:上一回咱說到了岳飛的父母老兩口張羅要給飛兒娶媳婦的事,這一回咱就從這說起。

    話說岳飛在軍中接到同鄉捎來的口信,說是父母想念飛兒,讓他回家一趟。

    岳飛一回到家就見到了父母為自己蓋的一間新房,一問才知道,原來是父母已經給自己訂下了一門親事,而且婚期也已經擇好,近在四日之後。

    岳飛本是個孝順的兒郎,聽父母親這麼一說,也就一笑而應。

    當然,那時候婚姻講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又要講門當戶對。岳飛本生在一個佃農之家,那麼自然也就只能娶個貧家子女。這女子是誰?她家乃是劉姓,名字只是一個單字叫做巧兒,這年芳齡整十七歲,小岳飛兩年,生得相貌還算清秀,人也乖巧,是個賢淑之女。

    岳飛婚後不久,也就半年多時間,他聽說真定府劉韐徵兵納糧,並聯合其它郡縣,準備出兵抗金。岳飛聽到這個消息之後便與父母商量,因為岳飛這次乃屬應徵入伍,又是懷有報國之志,父母自然不會阻攔。這樣,第二天岳飛就打好了行囊,扛上銀槍就奔了真定。

    要不怎麼說岳飛的報國之路曲折而又艱難?這不,岳飛入伍還不到一年,就傳來噩耗,父親岳和因病卒於家中。

    岳飛得聞此信,他急忙趕回家中奔喪。到了家這才知道,父親因為積勞成疾,病故於榻上。

    岳飛大哭了一場,發送走了父親,又接過父親留下的鋤頭,替父務農。在此期間,岳飛和巧兒小兩口對母親是十分的孝敬,每日必早問安晚詢恙。可是母親姚夫人卻總是鬱鬱於懷,臉上難得見到一絲的笑容。岳飛只當是母親她懷念故去的父親,心想:再過些時日總會好的。

    提起岳飛和李巧兒這小兩口婚後的感情還真挺好的,不能說是夫倡婦隨吧,從過門到岳飛入伍乃至岳和病重這段時間,巧兒她也是和婆母一起在床前侍候,極盡孝道。這關鍵是巧兒本來就生在貧苦之家,從小就練就了一雙巧手,再加上她人也勤快,不僅針線整齊,而且還粗活累活什麼都能幹,簡直就頂上了大半個勞力。

    各位:不知道咱現在說這話還有人信不,天下真有這樣勤於持家,任勞任怨的女人麼?不錯,岳飛的妻子李巧兒還真是這樣的女人。這裡,大家若想聽個說法,我只能這樣講:因為岳飛是個才貌雙全的好男人,眉宇間正氣堂堂,又不失書生的那種逸然和俊朗,不只是槍舞得好,幹起農活來也是有膀子力氣,又肯吃苦。從這一點來說,岳飛的妻子巧兒真的是實實惠惠地喜歡上了岳飛。不有這麼句話嗎?說是一個女人,一旦是深愛上了這個男人,那是粉身碎骨都心甘情願的。

    夜寐之前,巧兒總希望與岳飛合歡,兒岳飛卻時常婉拒。巧兒十分不解,自顧其貌,以為花容不足以為悅,遂耿耿於懷。據說後來在岳飛到了中年之時,他的同僚吳玠見岳飛家無侍妾,便花錢從一個士人家中買了個女子欲送給岳飛作小妾,這女子年方一十六歲,貌美如花那自然是不必說,因為這是吳玠花了兩千貫才到手的,這在當時可是花了大價錢的,當然是個絕佳的女子。

    吳玠將小女送到岳家,岳飛卻站在屏風後說道:「我家人穿的都是布衣,吃的都是粗糧,而且是足不登履。」

    這小女一聽這家人連穿的鞋子都沒有,只顧掩口竊笑,自然是不願。

    巧兒這回真的知道自己的丈夫並非是貪色之人,因此上對岳飛更加地鍾愛。

    可在當時岳飛是怎樣勸慰妻子的呢?當時岳飛說道:「主上宵旰,寧大將安樂時耶?」意思是說:皇上從早到晚忙於國事,我們這些志士又怎能享於安樂呢?後來巧兒又問:「夫君,要你說怎麼樣才算天下太平呢?」岳飛答道:「如果文官都不愛財,武將都不怕死,那樣我們才能有太平之日。」

    巧兒無言,最後只得以求子為名,與岳飛偶合。

    你說岳飛他是不是寡慾?關於這一點,如果大家細讀前幾回精衛與觀音菩薩的一段對話,心中便會有了答案。這裡,老瞎子給大家作個佐證。

    話又說回來,巧兒對岳家宗室還算蠻有功勞的。由於她的爭取,岳飛膝下還是有了五個兒子,大的名叫岳雲,其次是岳雷、岳霖、岳震、岳霆。對了,不有這麼句話麼,叫做五子登科,就是說岳飛的五個兒子都進了科,有了爵名。

    有人說了:不對,岳雲是和岳飛一塊死在了南京,而岳雷、岳霖、岳震能打仗的時候,岳霆還小呢!他怎麼能登科呢?

    這事,咱也不扒瞎。其實五子登科這是後來的佳話,那是在宋孝宗的時候,孝宗皇帝為岳飛的冤案平反昭雪,追封岳飛為鄂王,同時也為岳飛這五子進科加的冕。

    又有人說了:八爺,您在前的說法還是不對。我聽說岳飛的五子當中,惟獨岳雲不是親生的,是撿來的。不信您看,後邊的四子名字上頭都有個雨字頭,而惟獨岳雲只單單是個雲字。

    要我說:有些人可能都是吃飽了撐的!其實這個「雲」字古來的寫法一直都是「雲」,本身是帶「雨」字頭的,只是後來因為漢字簡化才成了今天這個樣子。關於這件事,咱慢說這種說法是真是假,如果說當時岳飛正在馳騁疆場,他若能撿這麼個孩子回來,這裡邊一定有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不然的話,岳飛在戰場是殺敵還來不及呢,他哪有這閒工夫啊?

    我剛才的意思是說:李巧兒對岳家宗祠的貢獻不小,據說到現在岳家的後人遍地都是。就在我們東北,當時金人的老巢也都有,不過他們只是岳家的一個分支,而且這個「岳」字是上下反著寫的。這些是與不是反正我老瞎子也不給大家做這個推斷,只要是能把岳飛的這種精神傳承下去就好。

    還有人提出這麼個說法:說是岳飛一共娶了兩任妻子,前妻在兵荒馬亂的時候,跟著一個小校跑了,岳飛知道了之後還前去贈了五百兩銀子。

    這種說法,我老瞎子不敢苟同。如果要放在這部書裡邊來講,那簡直就是詆毀英雄岳飛的形象。所以說我老瞎子先不管它是真是假,就算是真,咱說書的也不能這麼來講。天下的傳說總是千奇百怪,英雄的故事也是各有千篇,不同的人總會有不同的說法。我老瞎子也是如此,不然大家就聽不到新鮮的故事。

    說到故事咱還得接著往下講,不然咱老糾結事情的某一個細節,這恐怕我老瞎子得陪你們坐到一宿到天亮。

    話說時光荏苒,一晃四年過去。這一年,康王趙構命樞密院劉浩在相州徵兵買馬,並擺下擂台,比武招官。岳飛聽到這消息興奮不已,可他憂心的是:如果他前去應徵,家中的老母親就無法照料,正所謂是忠孝不能兩全。

    岳飛懷著心腹事,這幾日就變得悶悶不樂、少言寡語起來。

    這一日,岳母姚夫人突然把岳飛叫到跟前說道:「飛兒,為娘今要在你背上刺幾個字,我兒可願意?」

    岳飛是個孝子,他當即脫下外衣道:「娘,孩兒之身乃父母所賜,今娘欲在兒身刺字,兒甘願承受!」

    岳母姚夫人先用溫水給岳飛擦了擦後背,然後手持繡花針便在岳飛的背上一針針地刺起來。

    岳母刺畢,又在岳飛的背上塗過了墨,這才對著岳飛眼含淚水說道:「我兒之身雖非娘身,可針針都刺得娘心痛。娘想兒也會知道,國與家,那個為大?倘若無國,我們母子哪有今日?」

    岳母說罷,又給岳飛穿上衣服,厲聲道:「我兒若不能報國立功,就休要回來孝敬為娘!」

    岳母說完便將岳飛推了出去。

    到了晚上,岳飛令妻子為自己擦洗後背,巧兒掌燈一照,竟認出了這是「精忠報國」四個字。

    各位:說到這大家都知道,岳母其實是個敢愛敢恨的人,又深明大義,故而才對岳飛有如此勵志之舉。說起岳母,我們也不能把她的素養抬得太高,畢竟是生長在那個年代的婦女,學識有限。岳母之所以鼓勵岳飛以報國為志,其實還是跟早年的那場大水不無密切的關係。岳母在感激縣令鄭大人恩施的同時,也深悟到了有國才有家的道理。

    說到這我老瞎子再給大家插一槓子,因為昨天有人跟我說:岳飛的老家不叫下窪村,史料上說是叫孝悌裡。

    關於這話,當年我也曾向老恩師求證過,記得老恩師是這麼說的:下窪村是真是假已無據可考,而孝悌裡這個名字的確有史可查。可是孝悌裡這個名字是在岳飛成名之後附會上去的,主要是為了迎合岳飛的生平和岳母刺字的故事才特意取的這樣個名字。你們難道不覺得「孝悌裡」這仨字與岳飛之精忠報國有相輔相成之意麼?過去的地名,大多都是因山水地貌而得名,像五道溝、二坎子鄉、三岔口、五加皮……

    下面馬上就有人接話了:不對,八爺!五加皮不是地名是酒。

    我說:你這人還真夠心細的,我就禿嚕錯一個字,把武家坡說成了五加皮,你就聽出毛病來了。其實我老瞎子說書走板也是常有的事,記得有一回給人說書,本來當講楊家將中的一段四郎探母的故事,這個故事大家都知道,尤其是喜愛京劇的,因為裡邊有一段對唱,更是票友們的鍾愛。可我老瞎子因為那天喝了點酒,講了一段山中的四隻幼狼是如何報答母狼的故事。這故事說得大家一個勁的鼓掌弄得我老瞎子直到後來都覺得不好意思。

    剛才給大家說了有關地名的事,其實地名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有的時候往往是因為某地發生了什麼重大事件或者是因為出了名人而改名的倒是屢見不鮮。就拿咱撫順來說吧!咱撫順城從前叫做鎖陽城,乃是地處滿人入關的交通要道。要不怎麼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呢?咱撫順的原駐人都比較彪悍,又英勇善戰,加之鎖陽城壁壘森嚴,後有巍峨的高爾山依傍,前有滔滔的天然河——渾河護城,那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過之境,故而稱之為鎖陽城乃是再恰當不過。正因為這裡是滿人出入的關之要衝,有朝臣曾建議皇上出兵收復,可當時皇帝只說了一句話:「那麼,就將鎖陽城之鎖陽改作撫順吧!」真是個睿智的皇帝,因為撫順乃「撫綏邊疆,順導夷民」之意。這樣就避免了兵戎相見,不必出兵,卻收到了意想的效果。

    這一回我老瞎子走板走得遠了點兒,不過話還得說回來,因為咱還得給大家講正兒八經的故事。

    單說第二天一早,岳飛告別了妻子巧兒,並未去母親那裡辭行,而是留下了一紙詩書,便匆匆趕往府城相州。

    再說巧兒依照岳飛臨行前的囑咐,她等到了中午,借給婆婆送飯之機,將岳飛留下的詩文交給了岳母。姚夫人接過一看,見上面寫著四句詩,文曰:「湓浦廬山季度秋,長江萬折向東流。男兒立志扶王室,聖主專師滅虜酋。」

    岳母看罷,這才點了點頭,臉上露出了她久違的笑容。

    各位:大家從這兩回的故事當中不難看出,其實岳飛的報國之志是早就蘊藏於胸的。若問岳飛為何在家呆了四年這才又去從戎?說實話這裡邊的原因也挺多的,先一說就是因為岳飛的父親去世,依俗是要守孝的。雖然當時的守孝不再像過去那樣得在墳前守居三年,可依舊是不可遠行的;再一說就是因為父親是家中的主要勞力,父親病故,岳飛要替父親務農這也是生活所迫;三一說是岳飛擔心母親,畢竟母親現在已近老邁,自己即便是有為國出力的想法也不能當著母親的面講;四一說就是若想報國光心存大志不行,還是要等待機會的。其實岳飛這四年來岳飛每日白天務農,晚上就在燈下讀書。讀的什麼書?岳飛讀的都是些兵書陣法之類。由此可見,岳飛他這次從戎乃是早有準備的,起碼從他讀的書來講,這也當稱作是勵精圖治。不過,話要說回來,岳母刺字這才是岳飛能夠第三次入伍的關鍵所在。

    有人說了:岳母姚夫人她怎麼這麼會趕時候,偏偏在這個當口給岳飛刺字呢?

    其實康王趙構命劉浩在相州設擂台的事岳飛聽說了,可是母親姚夫人她耳朵也不聾,她也不是整天在家中呆著,像這等大事又怎能不傳到岳母的耳朵裡?其實岳母早就從岳飛飛兒的眉目之間察覺出來岳飛的心思,她知道岳飛他糾結在忠孝不能兩全之中難以自拔,因此上她才以刺字之舉,令岳飛立定決心,早日從戎。

    有人說了:宋徽宗不是主張議和的麼?怎麼又突然興兵選將了呢?

    這裡,因為《岳飛傳》的故事比較龐大而且複雜,咱只能簡略的說一說概要。

    原本宋徽宗是主張議和的,可是他想跟人家和,人家不跟他和呀!就這樣,金兵越來越猖狂,這也使得宋徽宗不得不聽取一些大臣的建議,徵兵出戰。您別看這個宋徽宗是個懦弱的皇帝,可在朝廷之中主戰的將官還是蠻多的,其中主要代表人物就是康王趙構。於是宋徽宗就派康王北上徵兵,這才有了劉浩在相州擂台選將的故事。

    各位:這一回咱說到了岳飛前往相州比武打擂,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