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邊塵

正文 第二十二章 暗戰無處不在 文 / 一煙飛絮

    民國政府從一開始就已經埋下混亂的根子。

    同盟會根基本身不牢,力量更薄弱。開始鬧革清國的命,用現代觀念來看,實質上就是一種變相的恐怖襲擊,不惜性命地到處丟炸彈,傷不了清國的根本。

    同盟會沒有實力更沒有能力領導這場推翻帝制的革命,之所以具備強大的號召力,其根源在於天下苦清久矣。

    同盟會不僅硬實力準備不足,而且連思想準備也不足。方式方法單一,一群銳意富民強國的仁人志士作為急先鋒,悍不畏死地不斷在全國各地製造起義,佔領道義制高點,成就同盟會的老大地位。但是,清國實在腐朽禿頂,眾人合力之下,大廈將傾是遲早的事情。國人精英尋求國強民富的道路,積極進行探索,所選擇的途徑,方式各種各樣,思想觀念千差萬別。他們對推翻清國帝制的訴求和同盟會一致,但尋求改變國運的途徑和奮鬥目標,在某個時候,某個方面,或許根本就是南轅北轍。

    而在這些起義過程中,民黨往往借重會道門的力量。推翻帝制後,由於觀念和訴求的的差異,民黨精英對會道門並不買賬,有一種居高臨下的優越感,甚至產生過河拆橋,剝離會道門的想法。但中下層多為會道門勢力,或者地方實力派,或前清遺老,中央又派系林立,這直接造成中央和地方在思想上和政令上的脫節,或者說相互掣肘。

    及至黃埔軍校建立一支作風過硬的中央嫡系軍隊,經過北伐,才壓制住地方勢力。但思想上的裂痕,無法取得互信。蔣介石掌控軍隊,實際上對政府一塊的控制力相當薄弱,這在中國幾千年的一元化社會裡,令不出中樞。無疑是個致命傷。

    「攘外必先安內」本身沒錯。但方針策略上就大有講究。要安內,就得依據實際國情出台適當的方針政策,制定相應的策略。最終途徑無非兩種,一種是利用暴力,從**上消滅異己,一種是從思想上佔領對方的大腦。當時,中國的現狀錯綜複雜,派系林立,從**上消滅對手,顯然不合時宜。但篤信暴力的蔣介石選擇與**的決裂。基本排除從思想上彌合分歧的可能,安內便成為一句空話,拉開了民黨中央與地方勢力公開暗戰的序幕。

    通過軍事的強力介入來尋求中央與地方的政令軍令暢通,成為蔣介石的不二法寶。地方勢力自然就生出相應的反介入手法。

    眼下,徐張紅軍敗局已定,下一步中央介入南河一帶,幾乎是鐵板釘釘的事情。如果不做準備,很難說不重蹈**二七年那樣的橫禍。事實上,就算在圍剿紅軍正當其時的時候。蔣介石也沒忘記分化肢解雜牌軍隊的做法。

    廖席凱對去年二十六路軍的的遭遇記憶相當深刻。

    二十六路軍原為西北軍的一部,蔣介石嫡系把二十六路軍看作雜牌軍。去年年四月,蔣介石調集二十萬大軍,分四路對閩贛紅區進行第二次「圍剿」。二十六路軍為其中的一路。七月間蔣介石對閩贛紅區發動第三次「圍剿」時。命令二十六路軍進至被紅軍包圍的寧都作配角。北退南昌的唯一通路,但蔣介石派嫡系朱紹良部堵住,逼迫二十六路軍跟紅軍作「背水之戰」。

    二十六路軍被困在寧都,前進有被紅軍消滅的危險。後退又為蔣介石軍令所不容,進退兩難,陷入絕境。

    而這之前。蔣介石肢解了二十六路軍裝備重型武器的部屬,指使嫡系利用職權之便剋扣薪餉,食品,藥品等物質,而二十六路軍廣大官兵又不適應南方氣候,水土不服,致使二十六路軍生活沒有保障,部隊生活極為困苦的同時,還飽受疾病的困擾。最終,這一萬七千多人的隊伍於去年這個時候反水。廖席凱對此耿耿於懷,二十六路軍如果還不反水,那就真沒天理了。

    現在,徐張所部紅軍敗亡已經沒有什麼懸念,下一步,蔣介石的中央軍會如何介入廖家一眾地方元老的後院,會不會如對二十六路軍那般做?這個不能不做事先的考慮和安排。明著對抗顯然不行,實力不濟,除了落人口實,授人以柄,讓蔣介石名正言順介入外,沒有任何好處。

    收編梁靖,廖席凱很重視。中央軍即便派駐南河等地,不可能是大軍派駐,最多是營團級別,那麼梁靖所處的溶洞灘幅員廣闊,有足夠的空間騰挪。多幾個如梁靖這樣的傢伙,那時,中央軍不依靠地方勢力根本就寸步難行。

    派廖吉和外孫女金莉媛為代表,廖家向梁靖釋放的誠意就相當高,廖席凱相信梁靖即便還有些什麼顧忌也當減少到最低程度。

    家國之念,每個人或多或少總是有的,但如果連自己的生存根本都不存在了,那麼一切美好的願望都會成為泡影,淪為空談。廖吉雖然不是廖家的直系,但作為一個家族,成為廖家的中堅力量,對時局也有自己的判斷,對老爺子廖席凱的旨意心領神會。廖吉雖然對梁靖不甚看好,但聊勝於無,執行起來,從沒打折扣的念想。

    合縱連橫以應強者,不論是張儀還是諸葛亮,都給後人做了很好的表率。葛俊輝與廖家不是一個派系,但作為地方派系,遠遠沒有地方與中央的矛盾突出,應對中央的強勢介入,葛俊輝所屬派系也有份,自然要配合廖家的行動。正如此前,應付上令,圍剿楊再彬,即便沒有梁靖的主動參合,廖家也會從其他方面予以配合。

    這次劉琦跟來,本身就含有共同進退的意思在裡面。不過劉琦的級別太低,不可能瞭解上面的佈局意圖,但不妨礙上面把他當做一個過河卒子來支使。

    江信北的一席話不是一個完整的方案,但不排除江信北在這上面花了不少心思。年輕人肯動腦子,而且能想對方向,讓廖吉起了惜才之念。

    單純的利益承諾,遠遠不及利益綁定,共享成果來得可靠。

    摸到江信北大體構想的輪廓。廖吉對此次收編梁靖的方案有了另一種更為隱蔽的可行性方案。那是一種綁定利益,成為利

    益共同體的結合。這讓廖家給梁靖的承諾有了更多的轉圜餘地。照這種形式發展下去,梁靖除了融合進廖家集團,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滿是笑意地看著江信北,廖吉對這次溶洞灘之行的意外收穫感到十分滿意。

    廖吉:「信北,想不想跟我混?」

    江信北愕然,不知道廖吉是什麼意思。

    廖吉:「呵呵,不忙著回答,以後有的是機會。」

    蘇虎很羨慕江信北,如果江信北答應廖吉。身份就比他高,至少江信北算得上是正牌貨,而從溶洞灘編入廖家門下,就是半路出家,根子不正。

    在廖家集團中,如果江信北是姨太太所生,至少能撈個支房地位,那麼溶洞灘的人就是小妾所生,甚至可以算是丫鬟所生的地位。能不能實質性進入廖家法眼,還得看人家以後怎麼想,自己怎麼表現。

    梁靖倒是盼望江信北答應下來,憑著齊柳笙和江信北的關係。無論如何,在和廖家溝通的時候,方便起來可不是一點兩點。

    至於曾德清尹武航和周雙寶,被蘇虎叫來。僅僅聽到尾巴上的幾句話,雲山霧罩還算好的,完全分辨不清這事情是怎麼變化的。

    廖吉:「好了。我們還是說正事吧,梁大當家,你說呢?」

    梁靖點頭贊同,江信北不想這個時候討人嫌,道:「那我避嫌。」

    說著,江信北便起身離開。

    廖吉:「你聽聽無妨,我們所說和你的構想有重合的地方,我們大家合作愉快,共同發財。」

    略略遲疑,江信北道:「還是算了。等你們把你們的事情商定,需要我的時候,我隨叫隨到。我還是到門外去,給你們放放風。」

    梁靖對江信北的識時務比較欣賞,對江信北笑著點點頭。廖吉也沒強求,或許說那句話,僅僅為了給江信北一個示好的信息,以後要招攬江信北的時候,關係上就親近不少。

    江信北輕輕掩門而出,在屋外找了石塊坐下,收手撐著下顎,眼睛盯盯看著前方山坡。陽光在山頭抹過一條金黃色的綢帶。樹枝隨風拂過,起起伏伏,一波一波向遠處蔓延而去,像極了揮動的彩綢,柔和飄逸。

    不久,房屋拐角出現三人。齊柳笙在前,金莉媛和柳香玲並行而來。

    江信北起身將三人攔住。

    「信北哥,不是我要見幾個當家的,而是這位金小姐。」

    齊柳笙對江信北的阻攔麼啥子意見,但所來是為了金莉媛,出言解釋。

    金莉媛牽著柳香玲的小手,江信北第一次見到這樣的美女,疑惑她和柳香玲的親密關係,不免多看幾眼。之前,江信北見過美女房紫苒房紫菊以及姚夢蘭姚夢欣這倆對姊妹,不說層次上有什麼差異,單是穿著風格和氣質就有很大的不同。

    金莉媛對江信北鼠目賊眼地在自己和柳香玲之間來回漂移很惱火,見江信北明顯是阻擾自己幾人靠近對面的房間,更加不爽,丟開柳香玲,大步往前。

    江信北已然猜到這美女就是劉琦所說的那個妹子正主。不過,江信北認為這和自己沒關係,有關係的是自己答應梁靖幫他們放風,那就不管什麼人,都不能中途打岔。

    江信北張開雙臂,攔在過道中間。

    如果金莉媛硬闖,江信北不介意對眼前的這美女揩揩油。(……)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