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恐怖靈異 > 秦時明月之墨狩天下

正文 第一百一十六章 稷下學宮 文 / 御風九天

    齊國,臨淄。

    姜氏自太公始,經西周、春秋時期,傳位31代,治齊達六七百年之久,史稱姜齊。康公十九年,大夫田和遷康公於東海,篡權自立,仍都臨淄。改邑為安平,改棘邑為畫。歷經8代君主,治齊達160餘年,史稱田齊。赦王三十一年,燕將樂毅陷齊70餘城,唯莒、即墨兩城未下,臨淄歸燕屬5年。公元前279年,田單復齊,立襄王法章,返都臨淄。

    徐徐的行走在寬闊的街道,眼前的繁榮似乎暫時驅散了內心的不安,燕弘看著摩肩接踵的人群,看著鱗次櫛比的商舖,自從田單復國之後齊國雖然一蹶不振,如今齊國更是行將朽木,但值得肯定的是,齊國久居都海之濱,自古以來國之基礎良好,百年來,秦國實行遠交近攻政策,齊國邊境無戰事,也給了齊國安定的發展空間,商業,漁業,等等極為發達,其中造船業在七國之中更是首屈一指。

    但這一切,在齊國民眾眼中都不是最為驕傲的,尤其在士大夫之中,他們最值得驕傲的天下儒學的最高學府,稷下學宮就在臨淄城,儒家聖地小聖賢莊就在齊國之地,儒學集大成者,一代儒學大師,荀卿此時就居住在東海之濱,小聖賢莊之內。

    儒家作為當世兩大顯學之一,幾乎是將自己的根基放在了齊國,這與孔子出身齊魯之地雖然不無關係,但是也足以證明了齊國物阜民豐,底蘊深厚,如今天下學子無不嚮往到齊國一遊,先拜夫子大成殿,再見桑海小聖賢,終至臨淄稷下學宮,正是沒有個儒家子弟,來到齊國的必經之地。

    如今雖然是亂世,大成殿依舊香火不息,稷下宮依舊書聲琅琅,只是自從是年輕伏念先生繼任儒家掌門以來,小聖賢莊莊主之位,執掌儒家以來,儒家聖地閉門謝客,外來儒家弟子不知是何原因,但是經歷過數年前那件事的人心中都是淒淒惶惶,藏經閣遭到損毀,至今沒有原因,這個消息若是流傳出去,對於天下學子,對於儒家聲譽,都是一個嚴重的打擊。

    所以,閉門謝客,也就成了最好的方法,除了每年都在繼續的招收弟子的考核,其餘時間大都不見客,然而此刻燕弘已經來到了稷下學宮之地。

    稷下學宮在其興盛時期,曾容納了當時「諸子百家」中的幾乎各個學派,其中主要的如道、儒、法、名、兵、農、陰陽、輕重諸家。稷下學宮在其興盛時期,彙集了天下賢士多達千人左右,其中著名的學者如孟子、淳於髡、鄒衍、田駢、慎到、申不害、接輿、季真、環淵、彭蒙、尹文、田巴、兒說、魯仲連、鄒爽、荀子等。尤其是荀子,曾經三次擔任過學宮的「祭酒」(學宮之長)。當時,凡到稷下學宮的文人學者,無論其學術派別、思想觀點、政治傾向,以及國別、年齡、資歷等如何,都可以zi誘發表自己的學術見解,從而使稷下學宮成為當時各學派薈萃的中心。這些學者們互相爭辯、詰難、吸收,成為真正體現戰國「百家爭鳴」的典型。更為可貴的是,當時齊國統治者採取了十分優禮的態度,封了不少著名學者為「上大夫」,並「受上大夫之祿」,即擁有相應的爵位和俸養,允許他們「不治而議論.因此,稷下學宮是具有學術和政治的雙重性質,它既是一個官辦的學術機構,又是一個官辦的政治顧問團體。

    稷下學宮的學術博大精深,包含了當時各家各派的思想。就儒學而言,曾在稷下學宮中有影響的儒家學者,前有孟子,後有荀子。「齊宣王褒儒尊學,孟坷;淳於髡之徒受上大夫之祿,不論職而論國事。蓋齊稷下先生干有餘人。」現代學者錢穆認為這段史料不可靠,孟子不是「稷下先生」,但有不少學者不同意錢穆的觀點。不管孟子是否稷下先生,可以確定的是,孟子長期居齊,他的思想頗受稷下學者的影響,如孟子關於「養浩然之氣」的思想,就有學者認為是受稷下先生宋鈃、尹文「氣論」的影響。至於荀子,則是稷下學宮的最後一個大師,他立足儒家,對稷下學術進行了全面的批判總結,從人性論、認識論、政治理論、天人關係等諸方面對稷下學術進行了吸取和修正,從而將諸子學術推向高潮,成為戰國諸子學的真正總結者,其中對後世最有影響的就是荀子的「禮法結合」的政治思想。

    —————————————————————————————————————————————————————————————————————————

    靜靜的走在迴廊之間,看著一間間屋舍之中面帶稚氣的孩童,書聲琅琅的誦讀這儒學典籍,燕弘的嘴邊漸漸蕩起了一絲溫馨的微笑,多年前,他也曾是這其中的一份子,同窗好友,稚子五六人,少年六七人,白日在這裡讀書習文,黃昏伴著夕陽的餘暉在河畔邊散步,或是在廳堂之中對弈,真可謂是不亦說乎。

    猶記得,那一年,韓非師兄與李斯師兄出師,卻是在這稷下學宮之內,一場言辭犀利的辯論。

    韓非著重總結了商鞅、申不害和慎到的思想,把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到的勢融為一本。他推崇商鞅和申不害,同時指出,申商學說的最大缺點是沒有把法與術結合起來,其次,申、商學說的第二大缺點在於「未盡」,「申子未盡於術,商君未盡於法」。(《韓非子定法》)韓非按照自己的觀點,論述了術法的內容以及二者的關係,他認為,國家圖治,就要求君主要善用權術,同時臣下必須遵法。同申不害相比,韓非的「術」主要在「術以知jiān」方面有了發展。他認為,國君對臣下,不能太信任,還要「審合刑名」。在法的方面,韓非特別強調了「以刑止刑」思想,強調「嚴刑」「重罰」。

    尤可稱道的是,韓非第一次明確提出了「法不阿貴」的思想,主張「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這是對中國法制思想的重大貢獻,對於清除貴族特權、維護法律尊嚴,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韓非認為,光有法和術還不行,必須有「勢」做保證。「勢」,即權勢,政權。他讚賞慎到所說的「堯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為天子能亂天下」,提出了「抱法處勢則治,背法去勢則亂」(《難勢》)的論點。

    韓非的全部理論導源於荀子「xing惡論」思想和建立封建的中央集權主義國家的政治目的。他認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是利害關係,人的心理無不「畏誅而利慶賞」,人君的職責就在於利用「刑」「德」二手,便民眾畏威而歸利。

    韓非的法治思想適應了中國一定歷史發展階段的需要,在中國封建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過程中起了一定的理論指導作用。

    改革圖治,變法圖強,是韓非思想中的一大重要內容。他繼承了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的思想傳統,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的觀點,主張「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

    韓非的"法"、"術"、"勢"相結合的政治思想,是封建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韓非還繼承了荀子關於封建的一些思想,並進一步理論化和系統化,從而成為封建主義思想的倡導者。

    然而,李斯師兄卻又是另一番言論,也就是當日的那一番言論,讓燕弘認識了一個真正的李斯,和商鞅大同小異的是,李斯也推行了法家慣有的典法酷刑制度;法家的「以法治國」並不是今天大家腦海印象中的以服務和約束公眾的法律制度來治理國家的意思,當今法律的核心精神是道德,以道德為出發點,規劃和規定了法內和法外的嚴格界限;當時法家的「法」是一種欺壓和愚民之法,用極端嚴酷的刑罰和控制禁錮百姓思想言行的高壓典刑控制民眾。

    尤其讓燕弘記憶深刻的卻是,有一日出遊之時,李斯曾有所感歎,「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

    一段少年經歷,匯成了一段故事,得出了一句心得,這也就是今後李斯為人處世之核心,燕弘曾笑稱『老鼠哲學』,只此一句,燕弘心中便已瞭然,李斯的處世理論出發點是竭力保全自己的高官厚祿,為人臣的出發點是不擇手段遵行皇帝的命令從而保全自己的官運,所以綜合出發點是自我利益,由此延伸出的一些列處世原則。

    一位才華橫溢,卻遭天妒,英年早逝,一位學富五車,卻是如此心胸狹隘,唯利是圖,這是何其可惜,何其可歎,輕輕的搖了搖頭,整理了腦海之中紛亂的思緒,燕弘此刻有些悵然,也許這就是所謂的觸景生情吧。

    如今,烽煙四起,這往日裡百家爭鳴,辯論不斷的稷下學宮,也變得冷清了起來,起碼這一路行來,燕弘並未看到哪一處有往日諸子百家,爭相辯駁的盛況,抬起頭,仰望蒼穹雲卷雲舒,時間如白駒過隙,再過幾日,便是荀子老師五十歲壽辰,自己這個不肖弟子也該去小聖賢莊拜見恩師。

    數年未見,『恩師啊!如今無恙否!』

    往昔的教導,恍若就在昨天,一回首卻已經是白雲蒼狗,恩師也以是天命之年。

    跨出一步,又一次走出了稷下學宮的大門,回頭望去,也許今日是最後一次看到這番景象了吧,戰火之下,這裡,還會是往昔的稷下學宮嗎?

    憶往昔,歲月如歌,再回首,白駒過隙,物是人非!(文學區短篇wenxuequ)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