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中外英雄傳

正文 第七十七章 藏馬戰前 文 / 平房種

    在八路軍濱海軍區表彰大會上,司令員陳士矩說:「你們打得真好,打出了水平來,我代表軍區黨委向你們表示祝賀!」

    唐亮政委在在嘩啦啦的掌聲,雙手向下壓了壓說:「今年八月二日至九月八日,濱海軍區在南線師長羅華生、政委劉興元指揮下,首先攻佔贛榆並切斷隴海鐵路,進逼新浦,後又以第五團在警十旅及三分區特務團配合下解放日照,迫使莒縣之敵棄城逃跑.並向贛榆城、青口、沙河、柘汪日偽軍展開猛烈攻勢。」

    「打得真帶勁!」宋繼說道。

    「是不錯!贛榆二千多民兵英勇參戰,鎮南區武工隊及民兵把沙河團團包圍,在炎熱的陽光下堅守陣地。當敵出來反擊時,就以猛烈的炮火,把敵人打回去,日夜監視敵人。門河區武工隊、民兵三百多人將殷莊據點圍得水洩不通。白天圍擊敵人,晚上喊話,進行政治攻勢。」前來參加慶祝會的蕭華說。

    「另外,十五、十六兩日,贛榆縣大隊一個連配合徐山區民兵三百餘人連克司塢子、邵家林、吳家莊偽軍據點,斃傷俘獲人槍八十餘支。贛榆城西北、西、西南三面,我軍前進障礙已全部清除。」陳司令員說。

    「我們打得沒有濱北好,還要向他們學習呀!」谷牧說。

    「不,都很好!」陳士矩又接著說,「八月十九日,第二路南縱隊二師一部在地方武裝、民兵密切配合下,積極向青口、贛榆城敵據點展開猛烈攻勢,敵偽軍在強大攻勢下,於二十一日下午棄城逃竄,途中遭我伏擊,敵偽潰不成軍。偽縣長遲傳富率偽政府全體人員逃往新浦。贛榆城、青口、興莊、殷莊被我解放。」

    羅華生見二位首長講完了話,喝了一口水說:「另外,我獨立三旅配合海防大隊兩個連及蘆山縣基幹民兵三百餘人,八月十五日,把柘汪據點包圍,夜間開展政治攻勢,並說服偽屬向偽軍送信。十六日,蘆山縣政府通令各偽村公所村長,限當日退出。」

    「呵呵,打得好!」司令員陳士矩說,「十七日,在宣傳攻勢下,偽軍開始動搖,個別偽軍投降我軍。十八日夜組織強大攻勢,攻入東西柘汪。日軍恐慌已極,皆抱頭大哭,有的日軍告訴偽軍說:『皇軍投降的有,你們自找出路吧!』偽軍見大勢已去,於十九日拂曉,從海上逃竄,有的偽軍頂著包袱向日汽艇奔逃時溺死在大海之中,當日晚柘汪解放。」

    谷牧接著說:「贛榆大沙河之敵在我大軍威脅下,亦於二十二日逃竄。至此,濱海地區除青島、藏馬縣、諸城、臨沂之外,全區宣告解放!」

    「嘩啦啦……」掌聲又響徹雲霄!

    「那就先打藏馬縣吧!」谷牧提議道。

    「好!」眾道。

    當天,濱海專署、濱海軍區於討李戰役中聯合頒發佈告,表明我軍及**政府討伐李逆水平,挽救諸膠日邊人民的決心,揭露李逆滔天罪行之後,特向敵占區的父老兄弟姐妹及偽警備軍官兵,約法四章:

    一、此次出師目的,要在救國民,創造諸膠日邊抗日根據地,為反攻奠定基礎,故本軍不僅已具有討伐李逆偽部的實力,且抱有與三縣人民共同堅抗戰到底與勝利的決心,歷年來事實已昭告國人,深盼我全體民眾信賴無疑;

    二、戰役目的在於懲辦李逆,掃除敵偽勢力,故不僅希望全體父老兄弟奮力以從,共除國賊,且厚望李逆全體官兵深倒本明大義,棄暗投明,迅速歸來,本署本軍素本寬大政策,對反正官兵生命財產負完全保障責任,其攜槍投誠者酌予獎勵,其願退伍歸農者准予發給路費,其執迷不悟者則定按國法處置;

    三、凡過去現在不管自願或被李逆利用之偽組織、團體、個人,一律加以取締和解散,兒翻然悔悟自新者,概不咎既往,腿決抗戰者願准予適當分配工作,凡死附逆或潛伏破壞者,定予嚴辦;

    四、本署本軍體念民難,特准予凡過去為李逆統治地區的民眾,一律豁免本年上半年田賦,公糧,用以減輕負擔而固國本。至災區民眾,另有善後辦法救濟。

    這年七月底,山東軍區為了佔領外圍泊裡地區,在濱海軍區司令員陳士矩指揮下,發起討伐偽濱海警備軍李永平部的「討李(永平)戰役」。

    李永平系青島日軍第五混成旅團直接指揮的偽濱海警備軍司令,其部約三千六百人,盤踞在以泊裡為中心的日照、膠縣、諸城邊區。由濱海軍區司令員陳士矩任總指揮,進行了討李戰役。

    參戰部隊以濱海六團、軍區教導團、炮兵團、特務連組成右縱隊,六團團長賀東生、政委吳岱指揮,兵分三路,自兩城以北地區向東北進攻;

    以濱海十三團、軍區騎兵連組成左縱隊,由濱海第一軍分區司令員兼十三團團長梁興初、政委劉西元指揮,兵分兩路,從市美地區向西南出擊,形成對敵兩面夾擊之勢。

    此外,當時的新一一一師在萬毅指揮下,以六六二團在障日山,六六六團在兩城附近獨立團在馬耳山地區,配合地方武裝阻擊諸城、日照援敵,保障主攻部隊側後安全,掩護破壞諸(城)日(照)公路的群眾;十三團第三營、莒中獨立團、日北縣大隊、諸城縣大隊、區中隊及民兵,牽制莒縣、諸城、日照各據點的敵人。

    太陽探出了地平線,把萬道金光撒向大地。丁家大村像一個披掛著盔金甲的巨人,巍然屹立在廣闊的濱海山區,炫耀著它那雄偉高昂的英姿。還不到早炊的時候,家家卻已升起了炊煙。繚繞的煙縷,燦爛的霞光,朝陽的虹彩,織成一面斑斕的華蓋,罩在古老山村的上空。萬物似也有情,幫著人們裝扮古山村的這個喜慶日子。

    太陽升上了村東一排排高大的樹梢,光影浮動如金蛇狂舞。清風輕拂,青綠的樹木發出沙沙的歡樂的聲音。

    早飯巳過,通常該是人們下地上山的時候了。

    可是,今天丁家大村周圍的田野裡卻空蕩蕩地,很少見到在田里做活的人們。站在古城高處瞭望,人們沿著通往古城的大道小路,從四面八方湧進丁家大村。

    在這長長的行列裡,有白髮蒼蒼的大伯大娘,正當盛年的山東大漢,精壯俐落的小伙子,年青美麗的大姑娘小媳婦,天真活潑的少年兒童……一條條人的長河,流進山村丁家大村,與村子裡的居民匯合在一起,丁家大村頓時變成了一片浩瀚的人的海洋。

    街道的牆壁上,老松古槐上,貼滿了用彩紙寫成的標語:

    「全國人民總動員,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歡迎八路軍濱海軍區抗日救國」;

    「各路抗日武裝團結起來,消除成見,槍口對外」;

    「**萬歲」;

    「***萬歲」;

    「八路軍萬歲」;

    …………

    村裡村外的人越聚越多了,到處是笑聲,到處是議論,真是「處處爭說八路軍」。宋繼柳的母親和三弟也同谷牧等人從贛榆趕來參加這場盛大的場面,娘兒倆在人群中費勁地擠來擠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