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中外英雄傳

正文 第三十七章 英雄將校 文 / 平房種

    喬金亭看著山下邊,敵人成片的屍體,臉上露出了笑容來。這時,朱愛周警衛員姜振海從一邊過來,對他說:「報告參謀長!朱旅長請你到他那邊去!」

    朱愛周這時,正坐在被炮彈炸死的一警衛員身邊,滿臉全是眼淚和汗污。喬金亭來了,朱愛周說:「咱們得設法突出去了!」

    「現在有這個必要嗎?」

    「有!現在後面的槍聲不大響了,日偽軍有可能衝進了他們的陣地了!咱們光顧往外打?你看看身後那個莊上是什麼?」

    喬金亭發亮的雙眼朝著朱愛周指的方向看去,透過瀰漫的煙霧看到兩面太陽旗在村前飄動。他又仔細地一看,只見村子裡面大街上,已經有著黃皮的小鬼子在追逐人群,沒有來得及撤退的老百姓在鬼子的炮火下東跑西顛。

    「不可猶豫,立即突圍!」朱愛周果斷地下著命令,「否則後邊的鬼子壓過來,我們將會受到兩面夾擊,後果不堪設想!」

    「怎麼個突法?要是沒有把握,還不如利用這麼好的戰壕來和小鬼子痛痛快快幹上一傢伙!也好讓大家過過手癮!」

    「少給我多囉嗦!現命令你和劉寄萍主任立即組織突擊隊,由你任隊長,劉主任和宋老大為副隊長,立馬給我帶這裡的老百姓和沒有戰鬥力的人員,向盧山方向突圍,不得有誤!」

    「是!那你呢?」

    「我斷後並掩護你們突圍!」

    「不行!你是一旅之長,必須先出去,還是由我和郭副旅長斷後為好!」

    「這是命令!不許多說!」

    「是!」

    一支由宋繼柳帶領的八支輕重機槍開道、劉寄萍帶人在中間護著老百姓隨著和喬金亭斷後的突擊隊向盧山方向突圍了。

    「旅座,我們為什麼不同他們一起突出去?」這個郭副旅長眼巴巴地看著喬金亭、劉寄萍和宋繼柳帶人向外衝,著急地問。

    「我們倆個要是帶頭向外衝的話,就有可能使軍心浮動,全部人馬就會大亂,那時就有可能陷入全軍覆沒的地步。只有我們兩個坐鎮指揮,才有可能扭轉戰局,反敗為勝!」

    「這……」

    副旅長話還沒有說完,敵人的大小炮都向這裡轟來,形勢十分危急。這一輪戰鬥打響後,朱愛周見村民和沒有戰鬥力的文職人員隨突擊隊離遠了,就放心地親自指揮剩下的少數部隊堅守陣地,奮力抵抗。

    這裡,敵人又用重炮向突擊隊和朱愛周堅守陣地之間猛轟,在激戰中,突擊隊斷後的旅參謀長喬金亭將軍等人不幸中炮犧牲,朱愛周的六名警衛員中,姜振海等五人犧牲,另有一人被炸斷了一雙膀子。

    朱愛周也不幸被罪惡的炮彈炸傷了右膝蓋,仆倒在山頭血泊之中。

    郭副旅長此時此刻見死不救,撇下朱愛周隻身逃走。

    山頭陣地上,只有一名暗戀著朱愛周的女副參謀長李平沒有受傷,她拚命地跑到朱愛週身邊彎下身子,要背朱愛周撤離。

    這時,敵人已經攻上山來。朱愛周厲聲命令她:「我命令你給我快走,敵人上來了,不要管我!」接著爬到一位犧牲的警衛身旁,取下警衛的手槍,向衝在前面的小鬼子小軍官就是一槍,該倒霉蛋被當場打死。

    然後,周縣長用手槍指向自己的太陽穴,就要自盡。女副參謀長見此情景,急欲上前攔阻,朱愛周瞪眼阻止,隨後高聲誦道:「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也!」言畢,堅決地摟下扳機。女副參謀長見狀,含淚滾下山坡……

    該部小鬼子在小山指揮下,攻下我旅部之後繼續推進,被第五十軍迎頭痛擊,在莒縣擊斃敵指揮官小山。

    朱旅長自盡之後,日軍將朱氏遺體運到青口祭奠並作防腐處理,以示崇敬。日後兩軍議定,以鬼子小山屍首將朱旅長遺體換回。

    朱愛周,一九零二年生,名秉蓮,字愛周,江蘇省贛榆縣羅陽鄉大朱莊人。一九一八年就讀於江蘇省立第十一中學,一九二二年民國考入內政部北京高等警官學校,一九二七年畢業後歷任灌雲縣公安局局長、鹽城縣公安局局長、贛榆縣保安大隊長、銅山縣政府秘書,一九三六年任江蘇省第三水警區(駐南通)區長等職。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日軍飛機多次轟炸贛榆縣主要集鎮,縣長嚴濟寬攜政府全部現款逃跑,各機關官司吏各自散去,全縣一片混亂。朱愛周聞訊,立即請准江蘇政府,調任贛榆縣長。

    一九三八年一月,朱愛周蒞任伊始,首先調和國民黨內各派關係,重組縣政府和民眾抗日總動員委員會,重用進步青年,委范樹平(後為**特別黨員)任第八區區長、張樹仁(中l國***員)任第六區區長、張伯揚任縣立高等小學校長、朱明遠任縣中教導主任。

    繼而開獄釋囚二百八十餘人,要求他們:「現在日寇壓境,我們就要同敵拚命了。你們如果天良未泯,就拿起武器跟著我抗日,立功贖罪。如果仍為匪禍害鄉里,則嚴懲不貸!」

    於是,慣匪絕跡。三八年四月,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秘書陳鑒波介紹諸城縣***員劉寄萍(後任**贛榆縣工委書記)來贛榆縣工作,讓劉寄萍在會上作長篇發言,批駁悲觀亡國論者的謬論,以穩定人心。

    朱愛周在會上慷慨陳詞:「日寇犯境,大敵當前,戰則生,不戰則亡。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要當個愛國縣長,希望諸公團結起來截同抗日!」他在擴編、整訓保安大隊的同時,令各區、鄉組織民眾自衛隊,至年底,編成兩個保安大隊、三個民眾自衛大隊、八個區中隊,總兵力千餘人。

    三九年二月二十七日,贛榆縣城被日寇侵佔,朱愛周率縣政府和保安大隊部撤至莒縣、贛榆邊界山區,立即召天縣政會議,議定:裁減機關,設立稅卡,接管鹽稅,以保證財政收入;印發「贛榆縣田賦流通券」,彌補法幣不足;成立縣保安總隊,繼續擴軍。

    為防止稅務人員中飽私囊,朱愛周派青年學生收鹽稅,以杜絕積弊。其時,關稅、鹽稅收入頗豐,雖養兵三千八百多名,財政仍很寬裕,農民除田賦之外,別無負擔,一切苛雜全部廢止。

    朱愛周還清醒地認識到,保安總隊成份複雜,軍、政素質太差,一有緩急全不可恃。為提高軍隊素質,他請國民黨東北軍五十七軍軍事教官,嚴加訓練,又叫政訓處主任劉寄萍到山東請八路軍派人來做政治工作。**魯東南特委先後派十餘人來縣,朱愛周分別委以大隊指導員、中隊政訓員之職、與軍事長官平級。

    同年三月,八路軍抗日軍政大學山東分校開學,朱愛周接受劉寄萍的建議,兩次派二十九名青年知識分子去學習,結業回縣後,皆予委任。四月,朱愛周委託李克濟(**贛榆縣工委青年部長)與胞侄朱明遠,主持舉辦青年抗日救國團幹部訓練班,教官由政訓處安排,多為**贛榆工委幹部。

    劉寄萍到**魯東南特委要來《論持久戰》、《論新階段》、和《大眾日報》等作教材。至九月,分兩期培訓青年幹部六十六人。回鄉組建各區青救團。十一月,保安總隊編為旅,朱愛周任少將旅長,劉寄萍任中校政訓處主任,下轄三個團、一個別動大隊,一個迫擊炮連和各區、鄉民眾自衛隊,總兵力三千八百餘人。

    十月,成立政治工作大隊,朱愛周兼任大隊長,朱明遠、王醒東任副大隊長,李克濟任政治指導員,三個中隊正副隊長全是中國***員和左翼青年,政工大隊已為**贛榆縣工委所掌握。政訓處創辦《新贛榆》、《新聞簡報》分發各機關、部隊,由**贛榆縣工委組織部長陶君彥任主編,中國***員張廷垣任編輯、刻印,朱愛周為親題刊頭。

    國民黨江蘇省黨部派員來贛榆縣視察,指責朱愛周**贛榆,朱愛周聞言大罵:「他媽媽的!我也不知道什麼黨不黨的,就只知道抗日!」當省視察官員給軍隊訓話,重彈防止**老調時,朱愛周當即予以嚴斥:「現在是國難當頭,國共兩黨團結一致,共同抗日,共同流血犧牲,將來抗戰勝利了,成果當然是兩黨都有份……」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江蘇省人民政府追認朱愛周為革命烈士,安葬抗日山(馬鞍山)烈士陵園。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