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官場奇葩

正文 第三十六章 信德軒(三) 文 / 愛吃胡蘿蔔

    張德全領著幾個人說說笑笑地走了一條街,來到了旅遊景點牧羊宮的斜南面一個比較雅致的四合小院外,小院的門都有古香古色,門邊牆下的花壇做了一排頗為茂盛的迎春花,可以想像到春季花開時那美不勝收的景致,推開看似陳舊的木門,緩步進入院內,整個小院的花草樹木搭理的很好,給人一種錯落有致而又清新淡雅的感覺。

    張德全進院後跟院內的一個正修剪花木的中年婦女詢問了一下,就領著幾人來到院子東面的一個庭外,停了下來,轉頭道,「店主在書房裡跟幾個老人家聊天,我這就去幫你跟他說說,你們現在這間房裡坐著等一下。」

    葉弘道,「好的,謝謝德全叔了。」

    「沒事,應該的,這是互利互惠的事,沒什麼謝不謝的。」在張德全看來,店主看到這樣的精品,一定會精力拿下,因此對於他們來說,這就是一次正常的交易,鑒定物品也是畢竟的程序,只要正常交易,說不上誰謝誰。

    店主楊德信此刻在和幾個老友圍坐在其書房的圓桌前,圓桌上擺了兩件瓷器。

    「德信,這個你確定真是仿品?」這位身穿花格襯衣的老人是聚品軒的老闆李達興,這桌上的兩個瓷碗就是他剛剛掏到的,本認為二十萬元撿了一個大漏,於是拿來楊德信家給幾個老友看看,誰知道楊德信看了半天竟說這是個仿品,原本興奮的心情一下涼了半截。

    在座的都是幾個古玩市場的老友,對楊德信的品行和鑒賞能力都非常瞭解,楊德信的名字就是楊德信自己改的,改這個名字就是要,「以德立人,以信成事」,而且楊德信在這九仙橋的古玩鑒賞能力是公認最強的,這不是一兩件古玩評比就能形成的,這是多少年來歷經多次檢驗的結果,既然楊德興這麼說,那多半是仿品了,可是幾位都拿著瓷碗反覆研究,始終沒有發現是哪裡不對。

    楊德信解釋道,「我第一眼看到這個瓷碗時,也認為是真的,但入手以後,發現碗內的感覺始終不對,看了好幾遍也沒發現是哪裡的問題,最後發現這金邊不對。」

    「金邊不對?」幾人詫異道,接著先後拿起瓷碗又開始仔細研究起來,還是沒有發現哪裡不對。

    「大家都聽說過『溫仿迷人眼』吧。」楊德信道。

    在座的人心中很是震驚,『溫仿』的大名在整個古玩界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以假亂真的程度足以讓很多資歷頗深的專家都跌眼,特別是瓷器。

    「我的運氣這麼好?」李達興苦笑道,這話是由緣由的,因為溫仿這樣的高仿只有千年高仿之家「溫家」能做,現在在世的溫家傳人只有二人,而且為了做到足以以假亂真,產量極少,大約每年有一到兩件面世,而且都是定做品,因此,溫家的精品高仿在古玩市場留存很少,做工之精緻與古代的大師並無不一。

    「呵呵,如果真是溫家的高仿,你倒是真的挺幸運,也算給我們長眼了。」幾位老友紛紛打趣道。

    「不過這金邊有什麼不對啊?」李達興問道,既然是個教訓,也要知道究竟是錯在了哪裡。

    「這裡光線不好,幾位拿碗到室外看看,會更清楚一些。」楊德信說著將幾人領到屋外。

    幾人出門後,剛好碰到德信軒掌櫃張德全急沖沖地走了過來。

    楊德信知道張德全只有一件事會這樣性急又興奮,那就是發現了什麼好物件,於是笑了笑道,「德全,這次發現什麼好東西了?」

    張德全警惕地看了看楊德信周圍幾人,沒有立刻告知,這裡好幾位都是古玩市場商舖的店主,遇到好貨都會爭一爭,有人相爭,這物件就不敢確保能有德信軒拿到了。

    楊德信倒是不以為然,今天在他家,幾位老友都是客,一般情況下客不與主爭,除非這物件幾位老友都幾位紅眼,比如像今天李達興這樣的物件就引來大家一起鑒賞,當然前提是真品,因此這樣能引起各位老友不顧規矩與之相爭的物件很難一見,「在座的都是客,又都是我德信的老友,沒事說說吧。」

    一位長白鬍子老友打趣道,「沒事,說說,在座都是客,不會跟你東家德信爭的。」

    幾人笑笑跟著點點頭。

    張德全這才放心道,「好幾件雍正、乾隆年間的景泰藍,還有一件宣德年間的,都是官窯的,而且可能有兩到三件是宮廷御用的。」

    安靜,還是安靜,這剛看過兩個假的高仿的宮廷御用,馬上又來了兩件宮廷御用,要知道宮廷御用的景泰藍都是真正的寶貝,藏著捂著還來不及,最多也就像李達興這樣讓交情多年的幾位老友鑒賞一下,結果還是溫家高仿的。

    「不會又是溫家高仿吧?」李達興在一旁道,說這話當然也有一些賭氣的成分,合著剛鑒別完我這兩個瓷碗是贗品,你這邊就有真品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