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078章 善惡同源一念間 文 / 彼岸三生
待這個姓楊的小道士惶恐的說出緣由,葉宇這才將其身子拉了回來。
隨即面向眾人,尤其是玉陽子王處一:「諸位都聽到了?」
淡淡的一句問話,使得全真七子紛紛面色難堪,這件事情不僅是全真教有錯在先,而且事後還不分青紅皂白以眾凌寡,這將來傳將出去可謂是名譽掃地。
「我本無意與諸位辯駁,奈何有人不知所畏步步相逼,這可怨不得在下了」
「這位施主,此番初衷雖是為求真相不得已而為之,可是你為了一己之私而置他人於危難之中,這不是大善之舉
全真七子紛紛默然之際,一直處於觀望的空寂禪師突然開了口。
空寂禪師的這番言語幫襯,讓在場的所有人為之愕然,全真七子沒有想到,方纔還與之針鋒相對的空寂禪師,此番會出面為之解圍。
而完顏允中則更是沒有想到,在這個可以使全真教名譽掃地的時刻,不落進下石添柴加火就已經是品德高尚了,怎麼還特意為全真教解圍呢?
其實到了空寂禪師這種境界的高僧,看待事物並沒有功利性可言,雖然此次佛道之論與全真教處於對立一面,但是這只是學術以及思想追求上的分辨。
拋開這佛道之爭,其實雙方都是修行之人,也可以說是同道中人,並無什麼私人仇怨。
所以在這個時候,空寂禪師便站出來替全真教解圍。
葉宇聞聽空寂禪師這句話,不由眉頭一挑:「哦?那敢問大師,何為善,何為惡?」
「阿彌陀佛,善惡皆有因果」
「因果?佛法論善惡報應,謂如影隨形。世情往往卻是:某人善,而子孫不興。某人惡,反倒門庭隆盛。以此看來,佛所說的因果,豈不是太沒有依據了嗎?」
空寂禪師轉動佛珠,輕聲解釋道:「凡情未滌,正眼為開。認善為惡,指惡為善,往往有之。為什麼不恨自己是非顛倒,反而抱怨天道報應有差呢?」
「哈哈哈」葉宇聞聽此言,不竟爽朗的大笑起來。
「施主為何發笑,難道老衲所言,施主以為不妥?」
「大師所言是句句在理且有佛性,然大師卻拘泥於善惡之分,殊不知善惡本就在於一念之間。該做的做了,就是善;不該做的做了,就是惡。善惡其實不在於心,而見於行」
「善惡不在於心,而在於行?」
在場所有人聞聽此言俱是一陣驚愕,以往都說修心養性,無論是佛還是道,都是要源本正心,方可成就超脫
捨棄貪、嗔、癡、慢、疑五毒,這是出家之人的必修,而所要修的也就是心。所以在眾人的潛意識裡,善惡皆源於心
如今葉宇說出善惡不在於心在於行,這無疑是顛覆了他們的原有認識。
「阿彌陀佛,恕老衲愚鈍,不能參透施主話中玄機……」
「出家人注重是修行二字,修行才能修心,一念之間可生萬惡,亦可生出諸多善念。就諸如大師,心中有規勸於某之念,若是以言行表露付諸行動,這就是善;若不能表露僅存於心,便不能稱之為善」
「反之,大師心中有滅殺於某之念,若是凶相畢露付諸行動,這就是惡;若是將此念頭隱藏於心,那便不能稱之為惡」
「思緒千轉萬回,豈能輕易就可判定善惡?每個人都有善惡兩面,但善惡本是同源,真的可以因為大師一言就可辯之?」
葉宇的這番話說的是頭頭是道,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是眼前一亮,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年輕的瘋子,竟然對佛法頗有造詣。
「這……我佛無私」
「大師此言又錯了」
空寂禪師突然抬起微瞇的雙目,怔怔的向葉宇問道:「錯在何處?」
「佛本有私」
「哦?願聞其詳」
「請問大師,何為佛?」
「覺即是佛」空寂禪師這四個回答的極為精煉,但也直接道明的佛之本源。
「佛是覺而不迷,凡夫是迷而不覺。所謂︰「迷者眾生」,「覺即是佛」。佛是有覺悟的人,人是沒覺悟的佛。大師,於某這番理解是否有誤?」
空寂禪師聽了葉宇的這番話,欣賞的點了點頭:「小施主對佛法深有造詣,老衲眼拙了」
事情發展到了這個地步,已經不再是討論葉宇方才挾持之舉的對與錯,而是一場佛學之間的辯論。空寂禪師沒有想到自己的一句勸言,竟然會捲入一場佛法的探究。
他雖然非常的意外,但更多地則是一種欣喜。所謂話不說不明,理不辨不清,這經文學術也是如此。
「那於某請問大師,佛既是覺而不迷之人,那麼,人,豈會無私?」
「佛源於本心,既然是覺而不迷之人,自會無私」
「哦?佛說眾生平等,那為何以五穀雜狼這等有生之物,以助爾等僧人修行。這種捨棄卑微生命而成全爾等修成正果的行為,此番作為平等嗎?無私麼?」
「這」
葉宇此言直接正中本心,僧人吃素不沾葷腥看似眾生平等不添殺戒,但五穀雜糧青菜蘿蔔也是生命之源。
這時一直作為旁聽的完顏長樂,見葉宇辯才了得,於是不服氣的插嘴道:「廢話,僧人不食葷腥已經是苦不堪言,若是連五穀雜糧也不食用,豈不是活活餓死?」
「呵呵,公主殿下說的極是,那僧人汲取萬物生命,而去修行成就正果,這難道不自私麼?這就是佛家講究的眾生平等?」
「這……可是佛陀當年割肉喂鷹,足以彰顯無私奉獻……」
完顏長樂雖然對佛法不甚精通,但是金國佛教鼎盛,在這種國度的熏陶之下也懂得不少典故。
葉宇一聽這佛陀割肉喂鷹的典故,隨即便笑了:「那是佛陀欠那只鷹的」
「胡說八道今日你若是說不出個道理來,本宮就將你以褻瀆神靈定罪」
「於某所言自然有其道理,當年佛陀割肉喂鷹,的確是因虧欠所致鷹以捕食田鼠而生,而田鼠又以偷食五穀而活,佛陀雖不食葷腥,但卻食用五穀雜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