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初開盛世—第七節好一根攪屎棍(三 文 / 閒雲漫關
在漢朝,中行說雖然是太監裡邊的文化人,但要放眼整個朝廷,他連給別人提鞋的資格都不夠。說他是個「牛尾」,一點也不算過分。
而在匈奴,就大不相同了,他絕對算是個「雞頭」。匈奴人從來不注重文化知識和道德情操的培養,餓了吃,吃了睡,如果實在閒的沒事幹,就出去溜躂,捎帶搶一些生活必需品。這種日子雖然有些單調,但比較痛快。
這個民族存活了上千年,可至今到底有沒有文字都很難考證。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中行說到來前,匈奴人連個計數方法都沒有。雖然難以置信,但這確是事實。
如果用識字多少來評定人的話,漢朝的太監算是一群文盲,匈奴人絕對算是一群白癡。中行說一輩子都在和文盲、白癡打交道,真夠為難他了。
就這樣,中行說順理成章地成了老上單于身邊唯一的一位智囊。這個漢朝中等文化水平的人,在匈奴卻發揮了令人難以想像的作用。之所以會產生如此效果,都得歸結於中行說這些年來的研究方向。時事政治、機謀權變研究多了,還真不是蓋的。由此可見,機會時刻為有準備的人準備著,無論對壞人還是好人,都很勵志。
得到老上單于的信任後,中行說很快展現了自己的「才華」。和親使團也很快發現組織裡少了一人,但在別人的地盤上,不方便大張旗鼓的找人。畢竟公主還在,少一兩個太監似乎無關緊要。
和親大禮照常開始了。
陣陣羊角吹過,緊接著是震天的鼓號。和親使團踩著鼓點邁進了單于大帳。
上首,老上單于左手輕撫案角,右手緊握酒爵,冷眼盯著魚貫而入的漢朝使團;下首,席地而坐一群虯鬚大漢,笑聲罵聲此起彼伏。和親,對匈奴人來說,是一件很長臉、很榮光、也很值得慶祝的事情,此情此境,對漢朝使者來說是一件十足的嘲諷。
當然,這也是漢朝使者無可奈何的事情,「弱國無外交」,大家心裡都清楚,「和親」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在史書中,沒有留下這位使者的名字,只知道他姓朱。這是個很有骨氣的人,並且他有個很有名的老爹——平原君朱建。
我在前邊介紹過朱建這個人,生性耿直,精於謀略,但不善權變。先跟黥布混,卻反對黥布造反,黥佈兵敗後朱建被抓到長安,但劉邦惜才饒了他一命。在這段時間裡,審食其想拉攏朱建,但朱建卻很不給面子。後來朱建死了老娘,窮的買不起棺材板,會說話的陸賈從中穿針引線,審食其出面為朱建老娘辦了葬禮,也把朱建本人收入麾下。
再後來劉長在都城囂張一段時間,幹掉了審食其,作為審食其的智囊,朱建也身受牽連。因此,劉恆派人前來緝捕。緝捕隊至門後,朱建拔劍準備自殺。幾個兒子甚至捕快紛紛上前阻攔,認為此案尚未定性,自殺有些可惜。可朱建揚面長歎:「吾死,禍不及汝等矣。」遂抹了脖子。朱建自殺的消息報進未央宮,劉恆也深為惋惜,歎了口氣:「吾無意殺之」。
朱建死後,劉恆把他的大兒子召到身邊,任命為中大夫。這個兒子就是本次和親的使臣。
這位仁兄的能力一般,沒學會老爹的謀略,卻繼承了老爹的骨氣。
站在單于大帳,他靜靜地掃視全場……突然,角落裡的一個人影讓他心中一淒。太監,中行說。
「他怎麼會在這裡?」一絲涼意徒然浸襲全身。當他再次把目光投向虎皮椅上的老上單于後,終於明白了,「中行說投靠了匈奴。」
當他想明白這一層後,不自覺地向身前的「公主」投上了一眼:看來此行兇多吉少。
事已至此,只好死馬當活馬醫了。他深吸一口氣,鎮定心神,微微彎腰向老上單于行過禮後,清了清嗓子但沒有發言,而默默地掃視嘈雜的全場。
老上單于揮了揮手,大帳裡漸漸安靜了下來。
使者緩緩展開國書亮聲念到:「大漢皇帝敬文匈奴大單于……」國書的內容很長,其中開列了此次送來的禮物。使者每念一項,隨從配合地將相應的箱子打開。金銀首飾、綾羅綢緞……展現在所有人的眼前。
使者合上國書時,大帳裡又開始嘈雜起來。
當然,此時沒有了笑罵,而替代的是對金銀珠寶的讚歎聲。對於這一切,老上單于一言未發。
出現這種場景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匈奴和漢朝雖然勢不兩立,並且熱衷於搞非法活動,頻繁南下「打砸搶」,除了為賺一些生活必需品外,更多的卻出於滿腔的羨慕嫉妒恨。在他們的內心深處非常喜歡漢朝的東西,甚至有些嚮往漢朝的生活方式。對這些大老粗們,從來不會去掩飾對金銀珠寶和錦繡花緞的艷羨。
當然,這並沒有在場所有人的眼球,坐在角落裡冷眼觀望的中行說就是其中一位。他的漢奸生涯正式開始了。的確,對他這種剛找到新主子的人,自然會把握一切能夠把握的機會。這麼好的機會如果不表現一下,似乎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中行說起身上前,彎腰向老上單于行了一禮,扯著老母雞嗓說到:「臣有一言,不知道大單于可願一聽?」
老上單于冷笑道:「狡猾的漢人,有話直說。」
中行說扭身對使者冷冷地「哼」了一聲,踱步到綾羅綢緞跟前,抓起幾匹,很不屑地在手中抖了一抖,陰陽怪氣地問道:「漢朝皇帝就我們大單于送來這麼些東西?」說完將手中綢緞扔於地上。
這個人真是一塊當漢奸的料,剛改換門庭,飯都沒吃幾頓,就完全把自己定位成了匈奴人。
中行說的舉動讓使者極其憤怒,咬著牙狠聲說道:「虧你還是漢人。」
中行說拉著驢臉又冷冷地「哼」了一聲。這一「哼」,引來大帳一連串放肆的笑聲。
中行說轉身對老上單于言道:「大單于可否令人穿上這些東西,騎馬出去跑上二十里再回來?」
他的這個要求,讓在場所有匈奴人都有點莫名其妙,不知道這個太監的葫蘆裡到底賣的是什麼藥。
然而,漢朝使者心裡卻很清楚,他這是在幹什麼。因此,亮聲說道:「此人是我大漢子民,隨本使前來和親,不當在此進言。為漢匈關係為慮,請其出帳……」
老上單于哈哈大笑,伸手打斷了他的話,指著中行說對使者言道:「我更相信他。」隨即對外吼道:「來人!」
大帳外很快衝進來兩名侍衛,本準備抓人,卻聽到老上單于指著地上的綢緞:「穿上那些東西,騎馬跑出二十里再回來!」
這個命令讓侍衛很無奈,滑稽地拉一些綢緞在身上纏了幾圈,跌跌撞撞地衝出了大帳。
在一片笑聲中,中行說冷冷地看著兩人離去的身影。
使者湊過身,壓低聲音在中行說耳邊罵到:「賣主求榮的閹貨!」
中行說倒也不反駁,又「哼」了一聲,靜待侍衛的返回。如此一來,漢朝使團被冷落在當場。這次和親已鬧到了難以挽回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