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紅霞萬里—(十五)易儲風波(八) 文 / 閒雲漫關
劉邦想讓劉如意一步到位,直接晉級太子的崗位,可不想朝廷上下反對的浪潮太猛,這讓他有一些猶豫,最終他準備緩一緩「換太子」的腳步,另覓更為合適的機會。
就在劉邦為劉如意尋出路之時,有人很配合地提供了個機會,他真是太有眼色。
這個提供機會的人就是張敖。這個人在一群神經病患者的搗鼓下,進行一次莫名其妙的造反行為後,為劉如意晉級提供一次絕佳的機會。
雖然我們把「造反」的名頭扣到了張敖的頭上,實際上真正鬧騰的應該是貫高。當然,他兩個人的故事我們在前邊介紹過,在此就不再多言了。
要說不管他們兩個是誰唱的主角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因為經過那次發瘋後,貫高死了,張敖被廢除了「趙王」的稱號。更重要的是,劉邦及時地封自己不到十歲的好兒子劉如意為趙王。
張敖的身份我們在前邊也提到過,他的老婆叫劉樂,呂雉的女兒。兒子的事情還沒解決好,女婿現在又成了板上肉,這讓呂雉有些焦頭爛額。
但最終的結果還是不錯的,因為劉邦還是留下了張敖的性命,雖然奪走了他「趙王」的稱號,似乎那也是無關緊要的事情。不過讓呂雉來氣的是,劉邦把「趙王」的封號賞賜給了劉如意,這讓她剛剛泛起的那一丁點感激之情,又轉變成滿腔的羨慕嫉妒恨。欺負完兒子欺負女婿,劉如意也太猖狂了。這為劉如意和戚姬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劉邦的想法是這樣的,先讓劉如意戴一陣「趙王」的帽子,營造一個不再「換太子」的假象,平息一下小弟們躁動的心情,然後好讓自己集中精力尋找更恰當的借口,探尋呂雉和劉盈的破綻。偏心如此,讓人無言。
這就是劉邦此時的心理。實際上劉邦此時的心理我是不怎麼願意寫的,可如果我們不探索明白這些東西,就很難理解呂雉隨後的瘋狂。有因必有果,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當我洞悉了這一切後,我開始理解呂雉隨後的行為。她嫉妒成xing,她陰狠毒辣,她殺人如麻……但這一切,受其自身的性格因素的影響,更與這一陣的經歷有關。歸根結締,她只是個女人,所有女人擁有的天性,她都有。無論好的,還是不好的,在她身上都得到了放大,一直放到了最大,讓人恐懼。
也許有人會有疑問,皇帝還需要耍這種手段?想讓哪個兒子接班這種事,自己還做不了主?還的繞彎打埋伏?
的確,一般情況下皇帝的話是金律玉言,說句話、放個屁,下邊都得照辦,敢說個不字,就能砍掉你的腦袋。可這也不是絕對,有些事,當然是指一些很特殊也非常規的事情,皇帝的話並不見得就那麼好使,就如「廢太子」這種事。無論再牛氣的帝王,在這件事上,都是小心翼翼的。
因為「太子」這個身份很特殊,它不僅僅是一個稱號,更多的是利益的交織點,牽一髮而動全身,稍有舉動,將成為多方勢力博弈的焦點。後世一些極為牛氣的皇帝就幹成功過幾次,比如漢景帝、漢武帝、隋文帝、康熙等等。但這件事辦完後,徹底影響了帝國的走勢,也有一些讓帝王本人嘗到了無盡的苦果。這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劉邦這次「換太子」遭遇的阻力比那些後世的帝王們要大的多,因為後世那些帝王遇到的是多方勢力的博弈。讓多方勢力對拼結束後,自己出面順利收拾殘局,這種情況相對來說還比較好掌控。
皇帝是孤家寡人。這句話似乎也對,但也並不全對。
在正常情況下,皇帝的尊嚴是任何人不能冒犯的,當然如果遇到董卓、曹操那種角色就另當別論了。既然皇帝是絕對的老大,自然就很難交到知心的朋友。對群臣而言,除了去拍拍馬屁外,也不敢真的去和他交朋友,不然怎麼死都不知道。
而皇帝也決不能成為真正的孤家寡人,總得依靠一些人,去幹成一些事。這就需要搞平衡,要平衡各方面的利益關係,既支持各方,又要控制各方,不能讓任何一方完全坐大,如若不然吃虧的只有自己。更不能發生一邊倒的傾向,如果一個命令下去,全部大臣反對,那就完了。因此,皇帝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會去依靠一些人,當然這些人用我們老百姓的眼光來看的話,容易得出忠臣和奸臣的結論。而事實上,在帝王的眼裡是不去區分這些人的,在他們的觀念裡只考慮「有用與否」,只要知道什麼時候該用些什麼人就夠了。這些「有用」的人,就是他辦成一件事的根本,無論是辦好事還是辦壞事。
劉邦這一次就面臨了一邊倒的現象。自從放出口風後,群臣們竟然空前的團結,連戚家幾個很微弱的喘息聲也在這種局面下被掩蓋的毫無音息。這一次,劉邦很費力,因為現在連替他上擂台pk的人都找不到,還的親自戴上拳擊手套與群臣進行連環戰。
面對這種情況,劉邦準備繞著彎走路,這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
劉如意稱王了,這一次沒什麼阻力。這種事情誰要再提出異議,那是嫌自己活的時間太長了。
劉如意當上了趙王,可現在的劉邦又不放心了。
雖然自己依然準備換太子,可就現在這種局面來看,能不能成功還是個未知數。自己有生之年如果幹不成這件事,無論劉如意是什麼樣的身份,似乎都面臨著危險。因為劉邦很瞭解自己老婆的為人,這一次把呂雉得罪的要死,自己活著她不敢鬧騰,可一旦自己over了,劉如意也可能就玩完了。
因此,劉邦又陷入了新一輪的痛苦。他在戚姬和劉如意的身上的確是下了不少功夫。
劉邦的確是應該痛苦的,自己現在五十多,而呂雉卻只有三十多,按常理分析自己是活不過她了。但如果真要向呂雉動刀子,一則自己有些捨不得,二則呂雉也沒犯過什麼錯,畢竟呂雉為自己付出的也很多。劉邦雖然偏心眼,但仍不失是一個厚道人,在這一點上是比不過他的重孫子。
可事情總的要去解決,劉邦這次在別人的提醒下,就找到了一個看似很不錯的解決辦法。不過這只是看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