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楚漢爭鋒—(二十五)鴻溝之約 文 / 閒雲漫關
劉邦和項羽在滎陽東大戰一場後,又一次落荒而逃,但這次他沒跑出多遠就停了下來。也並不是劉邦犯賤,主要是項羽正在焦頭爛額,顧不上和他較真。原因其實很簡單——楚國周邊烽煙又起。
韓信拒絕項羽的拉攏後,率軍南下城陽,襲擊楚軍;彭越那個游擊隊長在項羽西歸後,重新站出來鬧騰,騷擾楚國後方;與此同時,黥布也南下壽chun,平定淮南,並被劉邦重新封為淮南王。
除了上邊的幾個猛人肆意鬧騰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影響了劉邦,史書記載:北貉、燕人來致梟騎助漢。
燕人好理解,主要指臧荼。臧荼自從當上燕王后,幾乎把自己隱藏了起來,不管別人怎麼鬧騰,他都無動於衷。只要不妨礙我睡覺,那就什麼都不幹,待在beijing看看電影、吶吶喊,日子過的很愜意。而這一次他準備湊湊熱鬧,表表忠心,多贏點資本,保住自己的地位,因此他派了一些人千里迢迢地趕了過來。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劉邦敗退,燕軍則剛好跑到跟前。
不過出人意料的是,和燕軍一起到來的還有一支力量——北貉梟騎。貉族是我國古代東北方民族之一,是一個具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但留下來的史料卻極少,只在《詩》、《論語》、《孟子》、《魯頌》等一些古代經典中多少留下點隱隱約約的痕跡。其居地,初在燕北,其後更向北至遼東之外。而這支隨燕軍南下的北貘梟騎則是貘族分化之後,依附燕國的貘族一支。這支軍隊的南下,實實在在增加了劉邦騎兵的實力,因為這支部隊才稱得上真正的騎兵。無論曾經的大秦鐵騎還是現在的項羽騎兵,都主要由漢族子弟組成,打仗上馬,平時勞作,雖然比較牛氣,但和北方少數民族比起來多少還有些差距。因為那些人一天到晚待在馬上,連吃飯睡覺都這麼幹,熟練程度當然不可同日而語。
不管怎麼說,劉邦得到生力軍後停下了腳步,重新開始和項羽對峙。
上節介紹過的,此時的漢軍整體實力已遠遠超過楚軍,雖然項羽一直以來重複演繹著以弱勝強精彩劇情,但這種態勢注定不會太久。漢軍兵多糧足,而項羽則兵疲糧絕。在這種態勢下,項羽硬是堅持幾年,不可謂不猛。
然而,劉邦也很無奈,雖然自己實力雄厚,東南西北布下天羅地網,可就是奈何不了項羽。明明自己佔據天時地利人和,但就是不爭氣,無論怎麼折騰就是滅不了項羽,還時不時被人家趕著跑。這種狀況,讓劉邦有些崩潰。
幾年的對峙,既不星期也不放假,一天到晚這麼鬧著,讓劉邦、項羽這兩位大哥都心力交瘁,因此多多少少滋生了休息的念頭。尤其是劉邦,自從彭城大戰後,老爹老娘、丈人丈母、兄弟姐妹還有老婆,全部扣留楚軍,轉眼都已三年了,老是這麼弄著也不是個事。
劉邦有點想這些人了。人就怕有想法,因此劉邦派了一個說話高手去幹這個很有難度的事,這個人的名字叫陸賈。陸賈口才極佳,和酈食其那是半斤八兩,常出使諸侯,在劉邦面前都是呼風喚雨,酈食其死了,劉邦準備派他去幹這件大事,當然他似乎是不二人選。
這個人的確很牛氣,不光很會遊說,甚至後世還送給他兩個響亮的稱呼——思想家、政治家。當然這兩個稱呼的由來不是根據他現在的成就而賞的,因為他的戲份還非常多,並且還很精彩,甚至漢朝建國後近百年的思想體系就是這位仁兄提出來的。為了盡量不打破故事的先後順序,在此不對他進行太深的介紹,待得這位仁兄真正唱主角之時再去囉嗦吧。現在我們只需要記住他很會說話,正因為會說話而被劉邦派去楚國,遊說項羽,乞求釋放人質。陸賈雖然能說話,但我告訴你,這位仁兄跑到項羽跟前表演半天後,被灰溜溜地趕了回來——他失敗了,因為他太不瞭解項羽,在項狂人面前說狠話,沒被煮了就算他幸運。
陸賈失敗了,劉邦沒招了,左右那些謀士也無計可施了。就在大家無耐之時,第一辯士出山了,這個人的出馬,將告訴我們什麼叫天下無敵。這個人姓侯名成,字伯盛,漢朝山陽防東人,史書稱為侯公。
記得小時候看西遊記,孫猴子在天上橫行無忌,然而到地下卻被一些小妖怪弄的束手束腳,甚至被一些小屁孩打的屁滾尿流。當時看不明白,以為吳老先生發了昏,前後矛盾、胡言亂語。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才發現,真正厲害的角色不是在天上,而可能隱身於草莽山川,甚至混在乞丐、犯人的那幫子裡。當我明白這一點後,再遇到夜宿拱橋的乞丐,我通常會敬而遠之。英雄出微末,這一點也不假。
侯成亦然,這位仁兄到目前為止還在劉邦軍中混的默默無聞,背著長矛在門前站崗。當聽說陸賈被趕了回來後,侯成有想法了,因此找了個機會站到了劉邦的面前,文縐縐地開始了他的長篇大論。他說的很多,我不願意照搬,簡單點說就是:你沒能救出你爹,我覺得丟人,我不願意活了,你先把我弄死算了。
劉邦樂了,一個腐儒,給你臉不要臉,瞪鼻子上眼竟敢諷刺我了。但劉邦沒有發怒,而是嬉笑著反問了一句:我都不願意死呢,你都跳出來蹦躂個啥呀。
侯成來勁了,說出了別人認為自不量力的一句話:給我一輛車,早上去,晚上就把他們撈回來,比釣魚還要要簡單點。
要是陸賈說出這句話,劉邦沒準還真會相信,可不幸的是陸賈被趕了回來,自己把自己關在小黑屋裡反省呢。連陸賈都弄不成的事,你侯成算個什麼東西,竟然在老子面前肆無忌憚、口吐狂言。聽了他的話,劉邦不但沒高興,反而發怒了,站起來破口大罵道:「腐儒,何言之易也。」
然而侯成畢竟是侯成,老大生氣了,可他一點也不擔心,因為下邊這一段話才是他要講的精髓,這段話簡直能作為座右銘刻在劉邦的桌前,時刻讓他觀瞻。侯成的話是這樣說的,「待人以必能者,不能,則喪氣。倚事之必集者,不集,則挫心。大王前日之遣賈也,恃之為必能之人,望之有必集之事。今賈乃困辱而歸,是大王氣喪而心挫也,宜有以深鄙臣也。且大王一失任於陸賈,乃遂懲艾以為無足使令者,是大王示太公之無還期,待天下為無士也。」這段話我不願意解釋,因為太精闢,不知道劉邦有沒有把刻到桌上當座右銘,反正我刻了。
劉邦又慢慢坐回了位置上,而此時的侯成又成了評書先生,生動形象地給劉老大講了毛遂自薦的故事。當故事講完,也徹底打動了劉邦,最終帶了十輛車,百八十人,向楚營趕去。也許你會問,你一個說客帶那麼多車幹什麼用?侯老兄的確用不了這麼多,但劉太公、呂太公那干人用的著啊?侯老先生這次去,雖是空手套白狼,但志在必得,這一點他很有把握。
侯成清晨到楚營,扣開軍門,順利地拜見了項羽。要說項羽也太配合,要是你晾他一天再說事,侯成的保票就要打些折扣。可項羽卻很及時地接見了他,和這些文人鬥心計,他還是有些不適應。
站在項羽面前,侯成開始了他的表演。站在項羽面前他又開始了長篇大論,我真不願意複述他的原話,不過簡單意思還是要介紹的。他在項狂人面前,唾沫橫飛地開始了他的演說:你項羽也就憑借有人質才能獲勝,要是沒有人質,你就完蛋了。這是一種嘲諷,更是一次挑釁,敢在項羽面前說這樣的話,不是勇士就是神經蛋,侯成不是神經蛋,那只好把他歸為前一種了。
項羽大怒。他不能不怒,這麼多年來還真沒人敢在他面前這樣說話呢,劉邦都還的夾著尾巴四處亂跑,你侯成算個什麼東西,因此站起來大罵道:你要找死,我成全你。
侯成向前鞠了一躬,連忙表示:你不認為我是劉邦的說客嗎?實際上我不是,我是來幫助你的,咱倆才一條心。這就是傳說中的做好定位,打打拉拉,先把刺激刺激對方,然後再撫摸撫摸人家受傷的心靈,把人家弄的暈頭轉向,明明是胡侃,卻讓對方覺得很有道理。
項羽重新坐了下來,冷聲說道:「太公之不得歸必矣,若將何言?」
這是一個信號,項羽雖然不願放了人質,但願意聽他侯成的說辭,給他這個機會,讓他去表演。表演的好也許能活命,甚至會得到的更多;表演的不好,那就不好意思了,自己跳鍋裡算了,反正鍋已經架上了,洗完熱水澡就徹底解決問題了。
侯成開始表演了,他表演的好,應該說是非常的好,但我真不願意抄錄他的原話了,因為他說的這段文言文用了1440字,就算抄錄下來,相信你也不願意看。但侯成說的大致內容還是要介紹一些的,因為這段內容應該是他的經典之作。
侯成說的內容比較多,也比較全,從楚漢雙方實力到劉老頭的作用全部分析個遍,最終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劉老頭一廢材,不足以決定楚漢輕重,但禍福所繫,用好則強,用不好則亡。您雖然逮了他,但實際沒一點用處。當初你要煮劉老頭,劉邦還要和你分羹,他那麼不孝沒有落下惡名,你對劉老頭這麼好反而落不了善名,要之何用?再說你一直逮住劉老頭不放,反而激發漢軍鬥志,和你纏鬥,又有何益?
侯成一陣大侃,項羽不發火了,還說出了這麼一句話,「我於劉邦有恩,竟然背叛,現正急鬥,一旦歸之,無故增其士氣。」
項羽這麼一說,侯成心中有底了,這事百分之八十能成,因此接著說了一段話,主要意思如下:不然,懷敵者強,怒敵者亡。你歸還太公,則漢軍感恩戴德,怎麼會再和你纏鬥?
項羽徹底被糊弄了,頗為高興地說道:「善。吾聽公,姑無烹。公第還,語而王令罷兵,吾今歸之矣。」簡單點就是說:你先回去,我隨後就放了劉老頭。
如果侯成這麼走了,雖然大功一件,卻很難顯示他的本事,因此他接著說了一段話,「方今大王糧匱師老,無以支漢,而韓信之軍,乘勝之鋒,亦且至矣,大王雖yu解而東歸,不可得矣。臣願大王因其時而用其機,急歸太公,與漢王約,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大王解甲登壇,建號東帝,以撫東方之諸侯,亦休兵儲粟,以待天下之變。漢王老,且厭兵,尚何求哉,固將世為西藩,以事楚矣。」侯先生可真敢大包大攬的,兩片嘴胡說八道,也無需回去向劉邦匯報,就和項羽簽訂了個停戰協定,還制訂了停戰方略,要論能侃,他絕對第一。
項羽聽完他的胡扯,做出了反應:大悅,聽其計,引侯生為上客,召太公,置酒高會三日而歸之。
侯成沒有兌現當天早上去,晚上就回來的諾言,但他空手套白狼地把劉邦全家給套了回來,並且還私自和項羽簽了一份停戰協定。侯成帶著劉邦全家回來後,劉邦做出了和項羽一樣的反應——大悅。把事情辦成還兩邊落好,真不得不佩服侯先生的兩片嘴。劉家老小到達漢軍軍營後,高興的劉邦立馬封侯成為平國君,還說了一段評語:「此天下辯士,所居傾國者,故號平國君。」而侯成的反應卻令人納悶,可能覺得把人忽悠的太狠,因此藏匿了起來,不肯再見劉邦。
好了,這個人的故事講完了,但他胡侃的那個協定卻留了下來,這個協定非常有名——鴻溝之約,即鴻溝以西為漢,鴻溝以東為楚。這個協定沒能持續幾天,但它留下的影響卻非常深刻。在中國象棋的棋盤中間,橫亙著一條大河,「河中」一般都會寫有「楚河漢界」四個大字。那條大河指的就是鴻溝。
鴻溝,是中國古代最早溝通黃河和淮河的人工運河。位於古代滎陽成皋一帶,今河南省鄭州滎陽。東週末期戰國魏惠王十年(公元前360年)開始興建,修成後,一直是黃淮間中原地區主要水運交通線路之一。劉邦建漢後將其改名為狼湯渠。該地北臨萬里黃河,西依邙山,東連大平原,南接中岳嵩山,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在中國象棋的棋盤上,它已不再是一條簡簡單單的人工河,而是界限、是分水嶺。而在今天,則有了更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