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寒門貴妻

正文 40 露魚兒和涼粉 文 / 夙夭

    晚娘留了一背簍自家吃,餘下的都準備曬成葡萄乾,趁著天氣好,晚娘便和宋梓昱忙了起來。

    首先要剪掉比較小和破皮損壞的葡萄,然後分成小串,為了加速乾燥,還要用燒鹼水浸泡一下。

    晚娘不記得得放多少,所以大半桶水她只放了半個指甲蓋大小的燒鹼下去,將分好串的葡萄浸泡一息,再馬上用清水洗乾淨,然後放到乾淨的蓆子上在太陽下暴曬。

    晚娘去新疆的時候曾經見過當地是怎麼製作葡萄乾的,不過陰乾的方法也只有新疆的氣候才適用,曬乾的葡萄乾是紫黑色或者黑色的,只有陰乾的才是半透明的,不會變色。

    二進的庭院裡曬著香菇,所以葡萄只能曬在後院的空地上。

    小少爺對葡萄乾特別有興趣,所以幾乎有空了就搬個竹凳子坐在後院,手裡還撐了把傘遮太陽。

    舒硯被小少爺打發去鎮上,往錢府送金針菇和木耳了。

    沈荷在踢腿,間或做兩個上下蹲,和小少爺有一句沒一句的聊著。

    宋梓昱提了一籃子葡萄送去白荷家,背回來一袋子土豆,全部都放進了地窖裡面。

    宋梓昱回了屋,看了眼正在做衣裳的晚娘,想了想,還是開了口,「晚娘,馬上要秋收了,我打算回家裡去幫忙。」

    晚娘抬頭,「去吧,什麼時候?」

    「過幾天,這幾天還不忙。」宋梓昱心裡估算了下,宋家總共有十五畝良田,平常也只有宋有福,唐氏,宋梓銘三個會下地,每年秋收都忙的不可開交,常常是村裡最後一個收完糧食的。

    而且宋家種的小麥稻子是最多的,有六畝之多,其餘的則種了高粱玉米花生,還有紅薯土豆也種了兩畝。

    除去交了稅收,留下來年的口糧,其餘的全部都賣了換銀子供宋梓言讀書。

    這些天挖紅薯土豆不算忙,他不去也可以。

    「嗯,那中午我給你送飯。」

    「好。」

    ……

    吃晚飯的時候,有人敲響了大門,舒硯去開門,沒一會,領著一個人進了堂屋。

    「二哥,二嫂。」宋梓言溫聲喚道:「錢公子。」

    之前宋紫雪的事情晚娘和宋梓昱說了,他也沒當回事,沒想到,這次換宋梓言來了。

    「拿一副碗筷給三弟。」宋梓昱淡淡的開口:「三弟,坐下來吃一些吧。」

    晚娘起身去拿碗筷,宋梓言忙攔住晚娘,「二嫂,二哥,我在家吃過了。」

    晚娘看了眼宋梓昱,便又坐下了。

    小少爺完全沒自覺,自顧自吃著飯菜,連個眼角都沒留給宋梓言。

    宋梓昱明知道他是衝著小少爺來的,也沒戳破,只裝作不知,道:「三弟坐吧,今日過來是有什麼事嗎?」

    宋梓言坐下後,目光掃過小少爺,似乎有些羞赧的低下頭,小聲道:「我聽聞錢探花的弟弟住在二哥家裡,一時喜不自禁,便過來看看。」

    錢大少爺可是整個天水縣裡,幾十年來唯一的一個探花,自然受讀書人的崇拜,宋梓言這麼說也無可厚非。

    小少爺被宋梓言的話嗆了下,忙喝了口湯,半響才順氣,放下碗筷,慢條斯理的擦了擦嘴,小少爺挑著眉角斜睨宋梓言,嗤笑道:「你要看本少爺什麼?中探花的那是小爺的大哥,有錢的是小爺的二哥三哥,小爺一沒功名,二沒錢財,只有一身臭名聲,你要想從小爺的身上看到大哥的影子,打錯算盤了!」

    晚娘抿唇淺笑,原來小少爺還有自知之明啊,知道他一身的臭名聲。

    宋梓言被小少爺不留情面的話說的面紅耳赤,喏喏的動了動唇,許久都不曾發出一點聲音。

    宋家人就是典型的欺軟怕硬,對上有當官兒子的村長和錢家,連高聲說話都不敢,可對上村裡那些村民,絕對的高嗓門不講理。

    「小少爺若是能多向大少爺看齊,也不至於是現在的模樣。」畢竟是弟弟,就算不親近,也不能讓他落了面子。

    小少爺哼了聲,丟下一句「小爺吃飽了」便出了堂屋。

    宋梓言面色不好看,似乎是難堪,又帶些惱怒,宋梓昱看了眼,緩聲道:「小少爺脾氣一直不好,三弟你別往心裡去。」

    宋梓言低低的「嗯」了聲,坐了會沒說什麼就走了。

    晚娘無奈的道:「他是想攀上錢府,好給日後打基礎吧。」

    「大少爺不是那樣的人,他若是個好的,即便不攀著大少爺,大少爺也會幫他的,不過他今日這麼做,已經讓大少爺輕看了,以後要幫他也不可能了!」

    宋梓昱瞭解的錢大少爺雖然在官場上處事圓滑,可為人的底線卻是不容逾越的,尤其是那些總想著攀高門的讀書人,他是不屑厭惡的。

    晚娘挑眉,不可否認。

    曬葡萄的第二天,宋梓昱又上山摘了些葡萄送去了村長家,小少爺見了,也跟著舒硯兩人上山摘了兩籮筐葡萄送回了錢府。

    舒硯回來時帶了一袋子晚娘要的蕎麥,並帶回老太太的話,她想吃糍粑了。

    家裡的江米還有一些,宋梓昱便全部都蒸了做糍粑。

    而晚娘則是將一袋子蕎麥碾成了糝子,打算

    做露魚兒和涼粉,以後還能做煎餅。

    將泡了一晚的蕎麥糝子用擀面杖擀隨,再裝入網布口袋裡,不過古代沒有網布,晚娘便用砂布縫了個口袋。

    然後攥緊口袋在清水裡面搓洗,這個是力氣活,自然由宋梓昱來做的,直到搓成白色的稀糊狀,然後再換一盆清水繼續搓洗,直到搓不出來為止。

    晚娘挖了三碗糝子,最後擠出來三大盆的麵糊糊,三盆都倒進大鍋裡面用大火熬,一邊熬,一邊用勺子攪動,直到變成黏稠的糊狀,然後倒進盆裡,冷卻凝結後就是涼粉,切成片或塊,倒上汁子便可以吃了。

    餘下的小半鍋則是倒進漏勺,用勺底擠壓,麵糊便順著漏勺的小孔被擠壓下來,落在清水盆裡,形狀像小蝌蚪,陝北方言就是露魚兒。

    而露魚兒和涼粉的湯汁也很簡單,在放涼的熱水裡面放入醋,蒜泥,和芝麻,再弄點油潑辣子和西紅柿醬,依著個人口味隨便調汁。

    又滑又軟,雖然吃著容易飽,可也很快便能消化了,所以沈荷到晚娘家後第一次和眾人吃的是同樣的飯,足足吃了三碗才放下。

    雖然有六個人,可涼粉還是剩下一大盆,小少爺本著孝心,再次讓舒硯將涼粉送回了錢府,指名孝敬老夫人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