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恐怖靈異 > 最後的降屍人

正文 第二百四十六章 中外都有 文 / 謙清

    歐洲也有自己的獻祭歷史。公元前300年,遠在基督教傳入北歐之前,當時的異教徒們就已經開始進行獻祭儀式。沒人瞭解這些歐洲異教徒的宗教的信仰和他們崇拜的神靈,因為他們完全沒有留下文字記載。人們曾在丹麥圖倫村附近的沼澤裡發現很多皮肉尚存的屍體,其中的一具被稱為圖倫男子,他們可能是北方部落獻給神明們的祭品。這種儀式可能與迷幻藥和性儀式有關。

    柳條人是凱爾特部落德魯伊人的一種獻祭儀式。在公元前55年,當凱撒大帝入侵不列顛群島時發現,德魯伊人會用柳條編成巨大的人形,把活人和牲畜放在其中,接著人們會放火焚燒柳條人來獻祭。他們相信皮肉燃燒的味道會帶來滋養萬物的雨水,而犧牲者越掙扎越痛苦,效果就越好。

    北歐崛起的維京人信奉以奧丁為首的多位神明,而奧丁要求信徒以人血換取勝利。在他們的祭祀「血鷹」中,祭司首先在犧牲者的背部刻上老鷹的形狀,然後剖開犧牲者的背部,暴露出脊椎,接著切斷脊椎與兩側的肋骨的連接,一根根的把肋骨掀開,在儀式的最後,犧牲者的肺部會被拉出來,成為一對翅膀的形狀。

    人類的獻祭儀式始於埃及文明初期。早在公元前3000年,大金字塔群建造的400年前,埃及人早就已經看重了死亡和來世。祭司用刀割斷犧牲者的頸動脈,青年隨法老而去。對古埃及人來說,活人獻祭並非一件壞事,而是為了崇高的目的獻出生命給一位本是法老的神明。

    1863年,英國探險家理查伯頓記錄了一種出現在達荷美的儀式,達荷美是受到戰火璀璨的西非中最強大的王國。儀式在一個大型的公共廣場舉行,一名戰俘被抓到國王面前,國王手持利刃一刀砍下他的頭顱,高舉過頭頂,充當敬神祭品。儀式結束後,犧牲者被削去皮肉的頭顱,會被放在格雷雷國王的宮殿牆上,當成裝飾。到了20世紀,活人獻祭在非洲各地變成了非法行為,但據說恐怖的傳統依舊秘密的存在著,並一直延續至今。

    後古典期有關於瑪雅人血祭儀式最詳盡的描述。其中一個故事講到,將心臟從被俘勇士的胸口取出,然後祭獻給神。來自敵方精英階層的年輕戰士是最受歡迎的祭品。如果抓到了敵方的統治者或主要首領,則會將他們留到某個特殊儀式上再砍頭獻祭。

    奇怪的是,如果俘虜來自在地理上或文化上較為遙遠的村落,則瑪雅人不會用他們獻祭。正如托多洛夫所言,受人歡迎的祭品必須同時既是外人又是鄰居。活人祭祀的方法多種多樣。

    就像我說過,中國人的活人祭祀也是相當的「悠久」完全不遜色任何的文明,人祭也稱「人牲」,是以活人祭祀死者和已死去的祖先,包括天神地祗及自然神。這是古代世界曾經普遍存在的一種自然現象。它既是原始社會食人習俗的反映,同時又是原始宗教這種精神鴉片麻醉下的產物。

    據古人類學家的研究,在我國早在五六十萬年以前的「北京人」時期,就已經開創了食人之風的先例。最近,考古學家在江西萬年仙人洞和廣西桂林甑皮巖兩個遺址內也找到了食人的證據。受害者不僅皮肉被食淨盡,甚至還敲破顱頂,連腦髓也給吸光了。由於史前社會生產力極端低下,食物來源沒有保證,遇到食物極度缺乏的時候,人們便會自食其類,以此來充飢。而隨著萬物有靈、鬼魂不死等觀念的熾盛,以及原始社會內部的不斷分化,階級的萌芽,氏族貴族、巫師集團等掌握政權和神權,又把活人推上了祭台,用「人牲」作為祭祀祖先和神明的「祭品」,也就是讓祖先或神明吃掉這些「人牲」,從而祈求祖先或各種神祇保佑和賜福給他們,這就是人祭。

    我國古代一些著名的文獻,如《墨子》、《苟子》、《屍子》、《呂氏春秋》、《淮南子》、《說苑》等都記載「湯禱」這一驚心動魄的故事。說商湯滅夏,取得統治地位以後,天下大旱,五年不收。商湯率眾在桑林中祈禱,經過占卜,巫師說需要用人祭祀上天。於是,商湯便讓人堆起柴堆,並剪去了他的頭髮、手指甲等,準備以己之軀來祭祀上天。眼看這位曾經吒叱風雲的一代君主就要葬身火海,一場大雨傾盆而下,挽救了商湯,也拯救了黎民百姓。歷代統治者均把湯作為惜民愛民的典範。而其背後,卻隱含了野蠻愚昧的人祭悲歌。

    商湯並非人祭的始作俑者。他只不過是因襲了遠古社會的陋習而已。據考古學家考證,目前有確鑿證據的人祭實例,在遼寧喀左縣東山嘴紅山文化祭壇遺址中就有發現。在石圈形的祭壇遺址附近,曾發現有陶塑的女神像和人骨架,以及豬骨、鹿骨遺存。其中的人骨架,應是奉獻給神祇的犧牲,說明用人祭祀,至少在5000年以前就已經發生。

    不過,在原始社會,人祭的規模甚小,儀式也比較簡單。人類進入階級社會以後,古老的人祭習俗同階級壓迫聯繫起來,從而固定成為一套繁縟的禮儀制度,增添了新的內容,構成了奴隸制意識形態上的一大特徵。

    夏代是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考古發現在其所對應的二里頭文化中,也有人祭遺跡。如二里頭遺址的一些灰坑和灰層中,發現一些人骨架,個別的和獸骨埋在同一灰坑中,葬式有仰身、俯身、直肢、屈肢或蹲肢坐式等,有些骨架身首異處,有的作捆縛狀,往往數具骨架共埋一坑,或只有頭骨和零星的肢骨。不少死者的掩埋情況不像是自然死亡,可能是虐殺後被隨意處置,或與祭祀活動有關。

    商代是人祭之風最盛行的時期。根據甲骨文學家胡厚宣先生的考證,已知有關人祭的甲骨有1350片,卜辭1992條,最少有14197人遭殘殺。

    商代社會宗教活動極為盛行,尤其是對奴隸主貴族來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把祭祀與戰爭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所以,不論是祭祀祖先,還是祈年求雨或舉行其他宗教活動,多用人或畜作為犧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考古工作者在殷墟發現了商代貴族墓地的祭祀場。在1950年和1976年兩次對武官村大墓進行清理和發掘時,在揭露的4700平方米的面積內,清理出191座葬坑。這些葬坑,除少數為東西排列外,大多數為南北向,而且葬坑的位置恰恰是在幾座大墓之間,屬王陵東區。從它們分佈與排列情況分析,不可能專屬某座大墓。因而,我們推斷這些葬坑不是殺殉坑,應是若干次祭祀後掩埋人牲的遺址,是商王室祭祀祖先用的公共祭祀場。

    祭祀場中,東西向的葬坑,死者大部分是成年女性或兒童,屍骨齊全,沒有被砍去頭顱;南北向的葬坑,坑中的死者多為二三十歲的壯年男子,大部分死者被砍去頭顱,並且還留下砍伐的痕跡,慘不忍睹。如有的頸椎上有明顯的刀痕,有的是被斷肢、腰斬或支解後扔於坑中的,有一部分可能是活埋的。在這個祭祀場中,掩埋的人牲達一千三百多人,真的能有多慘就有多慘,人類長河之下的血腥就是如此誕生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