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恐怖靈異 > 蜀山異聞錄

正文 第一百六十九章 空中勇士跳 文 / 迷奇夢蝶

    茂縣地處青藏高原向川西平原過渡地帶、高山聳峙、峰巒疊嶂、河谷深邃、懸崖壁立,北有岷山、南有龍門山、西有邛崍山諸山脈,有「峭峰插漢多陰谷」之稱。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山脈海拔多在4000米左右。西部最高峰萬年雪峰海拔5230米,東部土門河下游谷底海拔890米為境內最低點。

    河谷與高山氣溫懸殊,景色與海拔交替變幻,春天高山冰雪未融,河谷已是百花盛開,受高山氣候影響,天景、氣景、水景尤為絢麗,玉帶般的溪溝將6個海子綴於一體,使各景點相連接,一步一景,變化無窮,其樂無窮,置身其中,彷彿走進一部山水畫廊。陽光充沛,氣候宜人,是解暑納涼、休閒娛樂的好地方。群峰挺拔,植被層次分明,以樺木、雲杉、冷杉、高山矮灌木為主。色彩四季變幻,春夏季節山花爛漫,夏秋時節青松蒼翠,林木蔥鬱,深秋季節紅葉漫山,冬季白雪皚皚。區內美麗草原春夏芳草碧綠,白花爭鳴,秋冬滿野金花,金光燦爛,牛馬成群,牧人歡歌,好一幅生動的草原牧圖。

    可是,地震過後山川草木已凋敝,陰雨綿綿,霧障遮天蔽日,連空軍派出的航拍偵察機都無法行進,可是,災情十萬火急,13日上午,成都空軍陸航團馮凱旋大校接到了向重災區茂縣實施緊急傘降的命令。

    那茂縣高山林立,河流深切,地表為西北高、東南低,地貌以高山峽谷地帶為主,縣境山峰多在海拔4000m左右,相對高度在1500∼2500m左右,西部最高峰萬年雪峰海拔5230米,只在東部土門地區,山勢、谷坡較為低緩,相對高度一般在800m左右,土門河下游谷低,海拔僅890m,是縣內最低點,境內地質構造複雜,地處龍門山地震帶,是全國地震活躍地區之一。岷江自北向南縱貫全境,黑水河、赤不蘇河、松坪河分別在大小兩河口和疊溪鎮匯入岷江,土門河從西向東縱貫土門全區,匯入涪江水系。

    沒有地面指揮引導、沒有地面標識、沒有氣象資料且高空缺氧、能見度極低,15名空降兵緊急飛臨茂縣上空,平常間,遠遠就能瞧見縣城南面的岷江東岸的九頂山、縣城東部7公里處的土地嶺森林公園,現在全被山嵐雲霧籠罩,混沌一片。

    飛機在海拔4969.8米高的九頂山主峰上掠過,面積約為300多平方公里九頂山景區,分為東坡和西坡(即前山和後山)兩大部分,東坡有數個海子錯落分佈,九頂主峰日出時的日照金山和日落時的滿天彩霞都可倒影在九龍池中,水天山色、交相輝映,為主要景點之一。

    機下又呈現出土地嶺森林公園,是岷江水系與涪江水系的分水嶺,位於茂縣縣城東部7公里處,山脈屬龍門山脈,大體呈現南北走向,西北角為頂點,分大小不等的三部分,其最高峰老君山海拔3468.8米,最低處海拔1600米,土壤以黃棕壤、棕壤、黃壤為主。峽谷針葉林帶的「岷江上游植被小區」,其主要樹種是華山松、油松、水杉、樺木、冬青、水青?、槭樹等,灌木主要是懸鉤子、水楊梅、胡枝子、小葉杜鵑等,草本植物有艾蒿、蕨類、千草等,林中棲息紅腹雉、錦雞等珍禽鳥類,並有蘇門羚、大熊貓、岩羊等保護動物出入,園內植被保護完好,常流水的溪溝、泉眼較多。

    中午時分,勇士們飛臨茂縣上空,飛機尾門轟然張開後,陸航團飛行大隊大隊長馮凱旋大校沒有片刻的猶豫,頭一個躍身而下,傘花迅速綻放在雲霧繚繞之中,14名戰士緊隨其後,跳、跳、跳…,這一縱身一跳,成就了英雄們的世界之最,也為後續部隊開進汶川、北川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依據,可以說,他們在混沌朦朧的茂縣天空中,打開了一扇天窗,讓全國人民提早看到了茂縣災區的悲慘景象,為後來的救災,嬴得了寶貴的時間。

    在茂縣成功傘降的15名空降兵著陸後,迅速與茂縣縣委、縣政府取得聯繫,第一次傳回了茂縣災情:縣城社會穩定,但房屋倒塌和人員傷亡情況嚴重,急需手術器材、血漿和急救藥品,及食品、飲用水、棉被和帳篷等……幾小時後,第二批20100名空降兵帶著上述物資、設備,已安全神速地空降至茂縣。

    十四日下午,當第二批空降勇士又成功著陸汶川後,早在十二日地震發生二小時後就趕到災區都江堰指揮救災的國家總理**,也在第一時間搭乘直升機直飛汶川,而此時的溫總理,已成為全國人民心中的一桿指引著生機和希望的精神旗幟,動作之迅速,說明了他思路的清晰與意志的堅決。

    在飛機上、在指揮棚裡、在搶救現場,溫總理反覆強調一個工作中心,那就是「救人」。人民的生命高於一切。

    他要奪取時間:「現在第一位的工作是抓緊時間救人,多爭取一分一秒的時間就可能多搶救出一個被困者。」「務必要在今天晚上十二時以前打通通往震中災區的道路,全面開展抗震、搶險、救人工作。」

    他要鋼鐵意志:「有一線的希望,就會付出百倍的努力,…,廢墟下哪怕還有一個人,我們都要搶救到底。」

    他的動員令果決而斷然,「我就一句話,是人民在養你們,你們必須爭分奪秒抓緊時間搶救生命。」

    可以說,**的七十二小時,是為災民帶來勇氣和信心的七十二小時。

    茂縣是羌族聚居區,是全國羌族人口最多的縣,有羌族80875人,占總人口的88.92%,佔全國羌族總人口的30.5%。羌族是古老的民族之一。羌族自稱「日麥」、「爾瑪」。遠古,羌人居住於中國西部地區,甲骨文中已有了羌人活動的記載。秦時,西北羌人開始大規模遷徙,其中部分羌人來到岷江上游的今茂縣等一帶地區生息繁衍至今。

    昔日騷人墨客點出茂州有四墩:東有夾杉墩,南有禹靈墩,西有甘格墩,北有塔水墩,還總結出茂州有八景:州南25里,日出之初霞光炫彩,謂之九鼎朝霞,州西,峰巒高聳,積雪開霽,青光遙射,謂之西嶺雪晴,州北,五里溪水合流,日入之際,餘暉遠映,謂之山溪晚照,州南20里,巨人山畔,其山瑩潔,有龍潛於潭中,木葉飄入,鴛鴦銜出,謂之江瀆靈源,州南五里,地勢平衍草木先春,謂之南莊春曉,州治20步一井脈大江,噴如湧雪,謂之雪花仙井,內城治平寺內,狀類浮圖上刻佛像,謂之石幢秋月或秋月無影,岷江夾岸,花圃當春敷榮,波濤瀲灩,水波閃耀,畫出古茂州(鎖羊城)的崢嶸,謂之汶水春波。

    茂縣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有世界上保護最為完整的疊溪古城,黑虎羌寨碉樓群,營盤山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有集山、水、林為一體的省級風景名勝區—松坪溝風景名勝區,有反映羌族石砌橋技術刻下紅軍戰鬥歷程的革命文物之一的三元橋,有反映古羌文化大量的民風民俗資源,有集「峻」、「峭」、「秀」、「媚」、「曠」、「淳」稱奇的九頂山風景區,還有大熊貓、金絲猴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棲息地—寶鼎自然保護區。

    從建築到服飾,從宗教到歌舞都有原生態遠古痕跡:神奇的黑虎「邛籠」古碉、激越的莎朗、婆娑的羌紅、醇美的咂酒、神秘的祭祀、蒼涼的羌笛、悠揚的口弦、充滿吉祥的婚俗、趣味的體育活動和悲壯的喪葬、在羌鄉的每一個角落都飄蕩著自然的生命激情。

    羌民族一年還有大型「歌節」「祭山會」「議話坪」「瓦爾俄足節」等活動。茂縣有蜚聲海內外的「茂汶蘋果」,更有馳名中外的「茂縣大紅袍花椒」,還有甜櫻桃、釀酒葡萄、羌脆李、枇杷等特色水果,同時,還有藥用價值極高的蟲草、天麻、川貝、當歸、獨活、黃芪等中藥材和大量的蕨菜、刺龍包、松茸等野生食用植物,而且,還有工藝品久負盛名的羌族刺繡和羌族服飾……

    《山海經》上說:「古巴蜀西部的大山都稱作岷山(西山皆岷)。《巴蜀史跡探索》:「岷,上古傳西王母坐下之龍,即蜿蜒起伏,生氣充盈的岷山山脈,得西王母風水恩澤,峽岷江彎曲變作青白二龍,環抱有情,山水聚會,群山相接,峰巒四起,迎接雙龍脈真跡,二龍歡愉地南來西海(古傳茂州為西海),龍來氐羌黃河頭,征塵漫漫幾春秋。岷江上游河谷早在五六千年前,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

    《華陽國志》上記載:「古汶山郡(茂縣)崇伯鯀有莘氏女治水……汶山郡的塗禹山生禹。待禹治水,西海變良田。夏後有蜀山部族開拓桑麻,蜀山氏養蠶演變為蠶叢部族,夏曾今建都於蠶陵轄汶山(茂縣),系冉駹聚居區。

    但地震後的茂縣山川植被遭到徹底破壞,昔日美景已面目全非,所有進出茂縣的道路均被毀壞,而且茂縣與外界失去聯繫,成為人所不知的孤城,災情傳不島,物資送不進,人民群眾處在絕望的邊緣。

    災情十萬火,軍委就命令部隊派人空降茂縣救災,可現在的氣候條件如此之惡劣,看不見山勢、看不見地形地貌,看得見的是那雲海茫茫、山嵐霧靄,冒險從4999米高空傘降到重災區茂縣,無疑是送死,這裡山峰林立,溝壑縱橫,岩石密佈,江流湍急,這裡是青藏高原的生成地區,稍不留神或運氣不佳,便摔得粉身碎骨,或是落入湍流而被吞噬。

    傘降難度之大,前所未有,可以說前無古人,恐怕今後也無來者會如此莽撞!但是,為了災區,為了救災救難民於水火,以成都空軍陸航團馮凱旋大校為首的這15名空降兵,注定要創造了世界空降兵史上的奇跡,那開天劈地的壯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傳統精神,吸引並鼓舞著他們,他們從未考慮過傘降失敗的後果,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根本不去想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既然目標是災區茂縣,那留給世界的只能是勇敢堅強的身影……

    來到救災現場的**總理,不顧自己六十六歲的高齡,甚至爬上殘破的斷牆向聚集的災民高喊:「解放軍要多少兵力就支持多少兵力……我們的宗旨是不惜一切代價,搶救人民生命財產!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就盡百倍努力,決不放鬆!……」

    **透過廢墟的縫隙鼓勵受困孩子們:「我是**爺爺,孩子們一定要挺住,一定會得救。」

    **用沙啞的聲音告訴大家:「中央高度關注這些地方!關注受苦受難的災區同胞!」

    不眠不休的**,步伐快捷地穿梭於搶救現場、避震人群、倖存孩童中間,他不停為災民傳遞著勇氣和信心。當溫總理在向災民講話,鼓勵、安慰大家時,他身邊一位當地幹部那麼自然地靠近過來握住總理的手,就像抓著自家長輩的手,靜靜地從那只溫暖的手中獲得力量和勇氣。

    因此,**的七十二小時,是為中國帶來安慰和感動的七十二小時。

    強震來襲,大地重創,痛在人心,面對毫無生機的遍地屍骸,面對哀哀哭泣的受災百姓,面對頓失雙親的無依孤兒,甚至面對全國滿腔悲愴的民眾,如何來安慰?如何能夠安慰?

    面對這巨大的民族心靈創傷,**給與了最貼心、最有力的撫慰,看著災後慘況,溫總理老淚縱橫,用感同身受的淚水沖刷著人們鬱積的恐懼和悲傷。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