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恐怖靈異 > 蜀山異聞錄

正文 第一百二十章 詭異的傳承 文 / 迷奇夢蝶

    女王還說她本人就親歷見過外星人,蜀龍山區跟外星人在中國西部四川基地的確有關,蜀龍山區附近的巖洞裡有外星人的壁畫可以輔證。而且,蜀龍山區一帶有不少死人谷,穿過死人谷的人全部都死亡,或變成活死人,但是動物可以活下來。

    死人谷周圍全是巖壁,但谷裡卻鳥語花香,有各種珍禽異獸,充分證明在蜀龍山區的某個深坑地下,有個遠古人類的遺址,那裡最早的人類因為感染某種病毒的爆發而突然全體死亡。

    由於蜀龍山區大坑底下的某些地理特性,這批人類在死亡後被懸掛於幾十甚至幾百米削壁懸崖之上,屍體就沒有腐化而直接成為乾屍,這樣他們體內的病毒在低溫乾燥的情況下進入休眠期而得以保存下來。此病毒在感染人體後會感染神經細胞,也就是接管了大腦和脊髓的部分功能,這個也就是感染者保持部分人類本能的原因。

    在經過了漫長歲月後,外星人及後來的地外人(外星人與地球人類雜交的),來到了蜀龍山區,開展了人類的大量活動,並且使用了周圍富含磁鐵等金屬礦藏用於發電照明,導致區域內溫度升高而讓病毒從休眠期甦醒,進而發生了類似詐屍的行為。

    在人類和遠古感染者發生衝突後,有部分人類得以逃脫,也有部分遠古感染者追出地表被人看見,並發生相互嘶咬行為,導致活死人群(喪屍群)的大規模暴發。

    這些活死人不僅僅能夠戰鬥還能夠繁殖,而他們的製作也很簡單,哪怕是一個最簡單最脆弱的人類,通過輻射改造和或者複製之後,就會變成腐而不化的屍體。

    在中國廣袤的大地上,活死人的分佈據說有三個階梯,一級階梯上的民族,以敕勒族和苗族最為神秘,二級階梯以羌族最為神秘,三級階梯則是康巴漢子最為神秘,而蜀龍山區就屬於第二、三級階梯,那兒是很神密很危險的地方……

    女王一席天南地北的聊天話,尤其是最後拋出的病毒論,讓專家們驚詫萬分,聽得目瞪口呆,大家絕沒想到四川的蜀龍山區競然是—個如此神秘和恐怖的地方。

    後來,雙方談話的氣氛越來越濃,專家們也越來越大膽了。好奇的專家們提出想一睹女王的尊容,沒想到女王立刻翻臉,比夏天的天氣變化還快,甚至翻臉比翻書還快,臉上立馬變得有些慍怒,瞬間便拂袖而去。

    專家們感到莫名其妙,而身旁的侍者告訴專家們,說是冒犯天威,犯了該國大忌,女王的面孔從未示人,國內誰提出要見女王尊容,那是要被殺頭的。

    沒過多久,女王大概怒氣漸消,傳話過來讓大臣們領著專家一行人去太廟與神殿參觀與拜謁。

    在內城最南面的太廟與神殿,建築規模宏大,底座寬為163米、高112米,類似古羅馬「鬥獸場」的巨大建築式樣,是地下王國舉行祭祀活動的場所。確切地說,應該是一個聚會或祭祀的小型廣場,廣場上林立著一些從地上垂直而下延續至止的鵝管,將廣場圍成了圓形。

    在廣場中間,有石堆砌成的半圓形廟宇建築遺跡。這些遺跡中的石柱、石牆上,發現了雕刻在石牆上的「象形文字」,從海龜、靈石、廣場等祭拜物的方位判斷,該處可能是古蜀民聚會祭拜的神廟遺址。

    神廟前有無數青銅鑄就的神樹裝典,想當年,神廟應該是紅牆綠瓦,飛簷翹角上站立著動物吉獸的,廊下門柱也都是紅柱包一層泊金,雕刻有騰雲駕霧之龍紋圖飾。

    廊邊站有在眾多的青銅人面像,眼睛的瞳孔,如柱形突出於眼球之外,這一類的神像,眼睛中間有一道橫向稜線,沒有表現瞳孔的,應該不是普通的人像,眼睛中有眼珠的,或用黑墨繪出眼珠的,應該才是普通而真實的人的形象。

    專家們根據民族志的一些材料分析,許多民族神職人員在通神做法的時候,往往要服用某些令人致幻的藥物,憑借這些藥物的力量達到某種幻想中的神界或精神寄托的世界,故爾眼睛呈失明狀態。

    立人像身軀瘦高,手臂和手粗大,很誇張,兩隻手呈抱握狀。立人像的面部特徵基本都是高鼻、粗眉、大眼,眼睛呈斜豎狀,寬闊的嘴,大耳朵,耳垂上有一個穿孔,甚至腦袋後端有髮際線。

    進入廟的裡面,看到的也同樣富麗堂皇的景像:天花板是錦帛繃的,牆壁上有雲紋青銅器鑲掛裝飾件。甚至,連鵝管上面也雕刻有古代神話圖案,如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獲得古蜀人一致的信奉和景仰。

    廟裡有一座形象誇張的連座青銅立人像,高2.62米,重180多公斤,大眼直鼻,方頤大耳,頭戴獸面形高冠,有一個圓形的代表太陽的標誌,這是太陽崇拜的直接表現。

    腳上還佩戴腳鐲,身著衣服三層,最外層衣服近似「燕尾服」。特別是那眼球,極度誇張,瞳孔部分呈圓柱狀向前突出,站在戰車上,手握權杖指向前方,駕馭八匹天馬似飛奔之狀,頗有馬踏飛燕之感,周圍全是縱目之武士握盾刺茅,怒目而視的景象。

    在這尊蜀王左、右下側方向,還站立著兩尊青銅立人像,身高1米7左右,連座通高兩到米,重達一、二百公斤,粗大的手臂,一雙大得出奇的環握狀的手,握成兩個不是同心的圓形,似乎握著兩件或者是一件類似玉琮之類的彎曲器物,或者是類似彝族巫師的法具神筒,也或者只是代表一種手勢,可能他手裡並沒有拿東西,就像巫師在做法時不停地比畫的的一種動作。

    細細而頎長的身體,尖細而特長的脖子,無法和現有的正常人聯繫起來對比,從人物的骨骼上來看,他的軀體不符合正常人的比例,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找不到長有這般軀體的人,這件雕像表現的不是一般意義的人,只能是一種抽像的藝術造型神像。

    在廟中那尊蜀王神像的正前方有不少青銅人頭像,甚至在他的膝下還有兩名跪坐人像,都是大眼直鼻,方頤大耳,佩腳鐲,兩臂平抬,兩手呈持物獻祭狀。

    專家分析了這些銅像後,認為青銅的人頭像、人面像和人面具代表被祭祀的祖先神靈,青銅立人像和跪坐人像則代表祭祀祈禱者和主持祭祀的人,眼睛向前凸出的青銅獸面具和扁平的青銅獸面等可能是蜀人崇拜的自然神祇:

    以仿植物為造型特點的青銅神樹,反映了蜀人植物崇拜的宗教意識,以祖先崇拜和動、植物等自然神靈崇拜為主體的宗教觀念,是早期蜀人最主要的精神世界。

    歷史學家賈立波根據《華陽國志》記載:「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根據其墓葬被稱為「縱目人塚」的規律來判定的話,這個銅面具眼睛上凸起的圓柱,以及突目銅面具的青銅立人像,正是古代蜀王蠶叢的神像。古蜀人為什麼如此重視刻畫眼睛?銅面具眼睛瞳孔部分為什麼要作圓柱狀呢?

    原來,這與古蜀人崇拜祖先有關,前面提到,據史書記載,蜀王蠶叢原來居住於四川西北岷山上游的汶山郡(現在的汶川、茂縣、北川一帶),而這一地方「有鹼石,煎之得鹽。土地剛鹵,不宜五穀。」

    拿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嚴重缺碘,這是得甲亢病的誘因,而甲亢病患者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眼睛凸出,而說得直白一點,蜀王蠶叢就是一個嚴重的甲亢病患者,生前眼睛格外凸出,而他的後人在塑造蠶叢神像時,抓住了這一特點並進一步「神化」,所以,蜀王蠶叢神像就被刻畫成恐怖怪異「縱目」的樣子。

    對此,考古專家柳青蕪持不同意見,認為縱目面具代表的是人鳥合體的一種正式表現形式,面具兩個尖尖的耳朵是杜鵑鳥的兩隻翅膀,它的勾啄般的鼻子則象徵它是鷹隼一類的鳥。

    因為古蜀國的第二代王叫魚鳧,鳧就是鳥,指的是水上的魚鷹。對魚鷹的崇拜就是對魚鳧的紀念,認為它是一種可「上天、下地、入水」的三界之神。當今現代社會依然有打魚的人在這條河上豢養魚鷹,可能跟古代崇拜信仰有關。

    他們說的似乎各有道理,誰也說服不了誰,因此便一路爭執一路吵嚷著,慢慢地,大家便繞到神廟的後面,在那裡發現了一條深邃的地道,大家猜測這地道有可能是通往內城王宮的暗道。

    地道內洞內高約4∼5米,洞壁洞頂光滑平整,如人工磨製而成,洞內到處是蛛網似的橫洞,儼然一個撲朔迷離的迷宮,在迷宮隧道中,專家們與潛水員一行人極其驚訝地見到了更加寬闊筆直的俑道和塗著釉色的牆壁,以及幾處精緻的岩石門洞。

    山石門洞頂部,似寫有或者說是刻有眾多奇怪文字,奇怪的文字均寫刻在洞頂的一大石板上,怪字形狀大小不一,有數百個,不成行也不成排。該奇怪文字寫刻於何年代,屬何民族,出於何人之手,沒人識得。看來,要破解這些奇字之謎,難度很大啊。

    然而,讓大家更加驚詫的是,與加工得如此平整光滑的屋頂相時應的下面,就是一個面積可能突破兩萬多平方米的石花洞大廳。

    看書網小說首發本書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