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恐怖靈異 > 蜀山異聞錄

正文 第五十八章 外星人的警覺 文 / 迷奇夢蝶

    外星人並沒有閒著,他們也有他們的偵測系統,早在四月下旬就似乎已經覺察到了人民解放軍在進行戰爭部署,為以防萬一,他們也在積極行動,採取了針尖對麥芒的辦法,將數萬名喪屍兵團從八卦村寨宇航中心下面的神密通道,向分佈在四川中西部的各個秘密出口,輸送至蜀龍山區周圍各個地市州縣的廣闊地區。

    尤其四川盆地西部山區,其中,就有從理縣龍蟠鎮那個發現龍魚的神秘洞口、蜀龍水電站暗河入口、蜀龍山天坑周圍米字型放射狀分佈的各個神秘出口,雅安青神山出口、邛崍天台山(東蒙山)出口、還有青城山老君洞出口、大邑鶴鳴山出口、彭州龍門山出口、峨嵋山伏羲女媧練五彩石治水時曾居住過的攝身崖洞口…

    外星人甚至還打算輸送更遠的地方:青藏高原深處、青海德令哈市西南白公山托素湖南岸、新疆羅布泊、內蒙古陰山腳下、太行山下、長白山天池、雲貴高原、湘西山區、江西龍虎山、鄂西神龍架等地,那樣的話,豈不造成全國大亂?

    外星人的目的很明確,解放軍各路大軍不是重重包圍了蜀龍山區嗎?他們要衝出重圍,將喪屍兵團閃出去,佈署到包圍蜀龍山區八卦村部隊的背後去打冷槍,妄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從外圍對解放軍進攻部隊進行背後攻擊,這樣一來,一旦開戰,八卦村周圍的解放軍必然會受到外星人喪屍兵團的前後夾擊而腹背受敵。

    一時間,四川馬爾康、黑水、米亞羅、理縣、茂縣、汶川、松潘、平武、北川、江油、羅江、綿竹、什邡、彭州、崇州、小金等許多地方,均出現成群結隊的外星人喪屍兵團的襲擾或佔領,那哀嚎如風、飢渴嗜血、高大醜陋的怪物,引起四川各地百姓極度恐慌,許多地方疫情漫延,已開始全面喪屍化了,從而引發四川全省民心大亂,八千多萬的四川兒女人心慌慌,深感世界末日來臨,甚至恐慌情緒開始蔓延,並逐步波及周邊省市,已有向全國發展的趨勢。

    中國中央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迅速作出反應,已經發佈公告於上述地區,並連夜實施戒嚴封鎖等緊急狀態措施,任何未經許可的人員、牲畜、車輛、物質等等均不得在該區域自由進出活動,同時派軍隊、公安特勤、警察、消防、醫療等各類人員,迅速開拔到喪屍疫情傳播蔓延的地區。

    此令一發,省會成都立即群情激昂,許多在外的人們立刻採取行動,從單位、學校、機關等各自工作奮鬥之地,以最快速度、最近的路,打的士或坐地鐵回到家中,人們紛紛相信,那裡有人們最熟悉的一切,有最高的生存幾率。

    很多人在回家的途中一旦聽說發現喪屍的街區,就向發現喪屍的街區的反方向跑,或者與大夥兒奔逃的同一方向跑,也有的倒霉蛋兒,趕上回家的方向正好是喪屍進攻的方向,他們遵循「遇到喪屍襲擊的情況下切勿圍觀和做出挑釁行為,最重要的是不要被咬到」的原則,他們便繞路並加快速度趕回家去。

    他們不敢去襲擊現場圍觀,去圍觀那是去找死,自投羅網!所以人都警惕而又聰明地盡量待在家中,隨時鎖好門窗靜觀其變,因為病毒爆發初期,喪屍數量必然不多,必然有執法部隊出現並施以援手。

    成都、德陽、綿陽、雅安等大城市顯然已經人心慌慌了,人們紛紛湧向商場、超市、專賣店搶購物資,因為有網友在網上發佈了喪屍避險手冊,驚慌失措的人們,猜測大規模或超大規模的喪屍侵襲即將暴發,因為二零零三年曾經暴發過的那場突如其來的全國性「**」,已把人們脆弱害怕的承受力消磨怠盡,現在一聽說瘟疫爆發或流行,無不驚慌失措、驚恐萬狀地予以應對,本著從眾心裡的出發點,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他們在考慮喪屍病毒爆發後該如何求生的問題。

    人們在大批量搶購最好無線電通訊設備(尤其是信號傳輸覆蓋五公里以上的對講機,因為危難時互聯網和手機等很可能都會斷掉)、大量搶購帳篷、睡袋

    看書;』網!『男生kanshu.發生在哪裡?襲擊開始了多久?屍群形成了多大規模?都已流行到哪些區域?未來會向哪些地方蔓延?這些數據不但要掌握,而且還要根據這些信息去計劃或採取相應的規避辦法與措施,所有信息數據還必須實時更新。

    因為,如果發現情況逐漸惡化,那就必須果斷考慮離開成都、綿陽等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了,積極轉移,三十六計走為上策,可是,一旦要離開溫暖的家,要去陌生的家,大家更有些惶惶不安而拿不定主意,俗話說的好:「在家千日好,出門事事難」,再說,就算出門事事不難,那總得想好去什麼地方吧?而且總得知道什麼地方安全可靠吧?

    對,這是個前提條件,於是,有些迷迷糊糊的人就打電話向朋友詢問,有些頭腦清醒的人就從qq群裡找對策,找答案,有網友聊道:「據可靠經驗分析,喪屍危機最先出現的區域,如果沒有收到及時預警,當地居民有高達90%以上的死亡率、70%的屍化率,尤其是大中型城市以及其外圍區域,一旦交通和基礎設施阻斷、報廢,不排除遍地喪屍和變異喪屍普遍存在的可能。」

    「啊?!這麼嚴重?那不成了人類大滅絕?!」這邊的網友一聽,驚恐萬狀,惶惑不已。

    那邊的網友在繼續分析道:「如果家的位置處於首要爆發區,那人們留下的生存率低於13%,而離開的生存率就可達到40%以上,所以,有些人誤以為留在大城市的家裡很安全,認為有水泥高樓堅硬的鋼筋混凝土牆和堅不可摧的鋼鐵門戶和防盜窗,以及豐富的食物和飲用水,覺得可以撐很久,這種想法是謬誤的、不科學的。」

    「呀、呀,看樣子不得不離開大城市,離開心愛的家了,形勢所逼呀!」這邊的網友似乎嚇破了膽,心下已作出了出逃的決定。

    網上另有一個網友的頭像在閃爍,這邊的網友點開一看,也是談喪屍的話題:「稍微對現在的狀況有一個清楚認識的話,就絕對不敢呆在大城市的那個家了,因為成都城郊和周邊區縣邛崍、大邑、崇州、溫江、都江堰、彭州、什邡、綿竹、德陽等,都已經遭到了喪屍們恐怖襲擊,而且已有群眾接觸性傳染上了喪屍病毒,那就意味著喪屍的數量必然呈幾何級數遞增,一旦惡化下去,局面也就無法控制了,為一勞永益地確保親人和愛人的安全,那就得必須想辦法離開舒適的家了。」

    「啊呀呀,都已發生恐怖襲擊啦!那還躊躇個毬啊,趕快、立即、逃亡呀!與其坐著等死,不如逃跑求生!」網友們迅速在網上相互招呼呵應著。

    「是呀,能躲就躲,能活下來就必須要活著,這年月剛碰上物質豐富的大平盛世,這麼好的年頭,好死不如賴活著!」

    「對!我相信黨和政府會派軍隊去消滅那些可怕的瘟神的!」

    「我們一個個就這樣逃跑,該不會被認為是膽小鬼、逃兵吧?」有網友不無擔心地問道。

    「嗨,兄弟,都什麼時候了?你還惦記那『民族氣節『?」有人挖苦地回敬道。

    「這裡牽扯不到民族氣節問題!這是一個安全避險的常識,人類一生下來從開始有意識的那時起,就有安全避險意思,比如小時候哭鬧,大人們經常嚇唬說『再哭,老貓聽見了會來把你叨走!』,還有如果小時候在森林裡啼哭,大人們會說『再哭,會把狼召來,把你吃了』等等,小孩會立刻止哭,因為小孩害怕呀,所以止哭避險,而今的我們也是一樣,那要是喪屍瘟疫真的爆發起來,我們積極主動避開也就是避險,防止被感染,從這一點上說,我們不但不算逃兵,還算是為政府分憂,為政府減輕了壓力!」

    另一位網友也在qq裡表示了贊同與附和的觀點:「上面那位仁兄說的是對的,如今喪屍疫情剛暴發,而且是在四川西部的一些邊遠地方,以中國政府的能力是完全有能力有辦法控制的,也許不需要我等參與,再說了,如果擁有專業技術手段、專業技術人員、強大的國家機器都處理不了喪屍瘟疫的話,我等又有什麼能力與技術去面對瘟疫呢?如果真要衝上去,那豈不是飛蛾撲火?所以,我贊上面網友說的,離開避險,為政府分憂才是目前的上上策!」

    「大家都走了,留下一座座空城,萬一喪屍部隊大舉進攻,滿山遍野,那政府靠誰來保衛家園,保衛人類生存?」這時,網上突然來個網友,氣勢洶洶地質問大家。

    「如果國家政府、軍隊都控制不了了,真到那地步,那就是到了天下興亡匹天有責的生死存亡時刻,沒二話,只等政府召喚一聲,我們便提槍上火線,與喪屍兵團魚死網破決一死戰!毫不含糊,只能是置之死地求後生!人生反正有個死,生老病死是個死,輕於鴻毛,與喪屍兵團、外星人戰還是個死,兩者相權取其重,不如與喪屍兵團、外星人戰鬥到死,來得泰山重!生亦何足,死亦何懼!」

    「好!有氣魄!有血性,不愧我中華兒女!老夫欣慰了!後繼有人!」原來那位氣勢洶洶的網友是位老者,位卑未敢忘國憂啊!

    「所以,目前我們還是暫時離開家園避避吧,只是有一點要給大家特別地交待,不管躲在哪裡,大家都要保持聯,互致平安,還要時時關注黨和政府以及軍隊的動向,以便危難關健的時刻挺身而出,為此,各位必須抽空抓緊鍛煉身體、學學擒拿格鬥、到射擊場練練瞄準、槍法等等,隨時準備出征上火線保家衛國!」

    於是,很多人家把離不開的日常用品都帶上,比如高度近視的人,一定記得戴眼鏡,有慢性病的人把藥準備好,婦女們更是帶上大包小包的衛生紙,甚至還有那女孩們用的衛生巾…

    更有神經質一類的人群,還把泳衣穿上,瞧著真搞笑,可他們還振振有詞:別笑,這很有用,鯊魚皮那樣的連體泳衣,有吸水、輕便、快干、結實的功效,直接省去了無法換洗內衣所帶來的衛生麻煩,你想呀,逃往的路上,哪有時間找水洗衣服並涼曬呀。

    這還不是最搞笑的,大熱天的,有人居然身上套兩件汗衫或長袖棉衣,外面還罩著穿防水的外套,那不得捂出痱子來呀,可就是有人這麼幹!

    他們的腳上套著軍靴或登山靴,而別的人僅僅也就是穿防滑類的鞋子而已。這些人把家裡能找到的所有刀具都拿了出來,不光是菜刀,還有鈍杵的剁肉刀,有的還拿著練太極用過的三、兩柄寶劍,有的人不知從哪裡搞到一批武士刀、彎刀、唐刀、秦劍之類,甚至,連大馬士革刃和馬來克力士也都帶上了。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kanshu.)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索「看書網」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