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兩百二十四章 助其一臂之力 文 / 神秘寶貝
「阿淺,我很想你。」
林淺渾身有些不自在。不知道為什麼,再也找不到當年那種面對安風時候的輕鬆自在,難道是因為他的身份變了?難道是因為他長大了?變帥了。撓了撓頭。
「阿淺,你是不是忘記了我曾經對你說過的話?」
「啊?什麼話?」
林淺扭頭,要知道,這丫的對她說過的話可多了。千萬別記得是什麼要娶她啊之類的話啊,她真的一直當成是孩子的戲言。
「我說過,我當年是因為中了毒,所以生長比較慢,阿淺你。」
安風扁了扁嘴,林淺笑了,這小子委屈的模樣和當年一模一樣,只是模樣變了,安風依然是安風!
「我記得,只是你說過太過的話,我一時不知道你說的是什麼!」
「真的嗎阿淺?」
「恩、」
雖然未必全部都記得,但是大部分都記得,林淺在林中補充道。安風拉著林淺坐在亭子裡,一直一直不停的說著這幾年他身邊所發生的事情,比如說當年林淺離開山谷不久,娘子就來了,將他身上的毒素解了,娘親還教請來了師傅教她功夫,現在他有能力保護自己,也有能力保護阿淺了,只是,每天娘子逼著他看書,看兵法,然後和娘親在紙上對弈。這讓他很不喜歡,他想出來找阿淺,又從哥哥哪兒聽說一年前林淺死了的消息,他一直一直不相信,從那天開始,他每天都很努力的完成娘親給他的任務,希望早一點成為娘親口中的人,然後再出來找阿淺,因為他知道,阿淺一定不會死的,阿淺還說過要來看他。阿淺還沒有成為他的妻子,直到幾天前,安宇告訴他,阿淺還活著,他就急切的想要見林淺,只是安宇一直言辭閃爍,貌似並不想讓他見林淺等等等等。
還有就是安風遇上了一些麻煩,他說他的身邊現在都分不清楚誰是好人誰又是誰派來監視他的壞人,他覺得在皇宮中生活讓他無法呼吸,他的父皇身子一天不如一天了等等,還有就是兄弟之間,除了自己同父同母的哥哥安宇,其他的哥哥弟弟都對他有仇視,哪怕當著你的面笑著,也無讓他覺得話語中透著冰冷和諷刺,,林淺歎了口氣,皇家子弟,本來就是如此,而安宇和安風是幸運的,至少他們在外頭過了好幾年的逍遙日子,同時林淺也慶
看書>
「安風,你過來,雖然我不知道我的這些對你講到底有沒有用,但是,多知道一些也是好的!」
「嗯。」
安風很是聽話的坐在了林淺的身旁。
「真正的智慧沒有固定的法則可以遵循,而要根據不同的現實情況,採取恰如其分的對策。所以愚昧的人,偶爾也會表現出智慧來;倒是聰明的人常常因為謹守著某些原則而考慮太多,從而做出錯誤的判斷。為什麼呢?真正的大智慧其實是「無心」而至的,並非只要周全考慮就能達到。別人看到小的方面,我能看到大的方面。別人能看到眼前的,我卻能看到長遠的。別人越動越亂,而我卻以靜制動。別人束手無策的事情,我卻游刃有餘。這樣的話,看起來難的事情處理起來都很容易,大的事情也能像小事情一樣處理。所以能充分靈活、很有彈性地深入變動無常的局勢之中,而其擬定的對策,也往往能出乎常人的意料。有時候開始時有悖常理而後來卻完全符合事理,有時候看起來似乎違背常識而實際上卻順乎事理。當其從容悠閒之時,卻受到豪傑之士的懷疑,只有等到問題全部解決,才能看清這種深遠通透的智慧來,連聖人也不能改易。啊!這樣的智慧,確實是大智慧!這樣的大智慧是不可學的,是像人們通常認識的「取法乎上而得乎中」嗎?還是像人們所說的「一些不見得聰明的人偶然表現出的上等智慧」,也往往能夠對我們做人處世有啟發作用呢。因此,把這些智慧實例一一列舉出來,並將其分為四卷,分別是「見大」、「遠猶」、「通簡」、「迎刃」,而總其名為「上智」。
曾經有個叫做華士的人,他以不為天子之臣,不為諸侯之友作為自己立身處世的宗旨,人們都稱讚他的曠達賢明。當時的一個朝中一個頗為有名望之人。名為太公望,他曾經派人請了他三次他都不肯來,於是就派人把他殺了。太公望的好友周公不解的問他「華士是齊國的一位高士,為什麼殺了他呢?」太公望說:「這樣一個不做天子之臣,不做諸侯之友的人,我呂望還能以其為臣,與之交友嗎?我呂望都無法臣服、難以結交的人,就一定是不可教訓而應該要拋棄的人;召他三次而不來,就是叛逆之民。如果為此反而要表彰他,讓他成為全國百姓傚法的榜樣,那還要我這個當國君的有什麼用呢?」
這個故事是說如果小人沒有過人的才幹,就難以禍亂國家。如果小人有才能但願意接受君子的指揮,那麼未嘗就對國家沒有好處,而君子也不應該一概摒棄他們。可是少正卯煽動迷惑年輕人,甚至連孔子的弟子也不能倖免,幾乎要勝過孔子,孔子還能和他同朝共事嗎?孔子狠下殺手,不只阻止了當時因口才雄辯而擾亂政局的狀況,也為後世以學術作為借口摒除異己禍亂國家者樹立了「榜樣」。
誇誇其談的人往往徒具虛名卻無實用。少正卯看上去像有才能堪大用,實際上並不可用。一般的奸佞小人,賢明的君主就能夠發現並殺了他,然而對於一些所謂的名人隱士,只有大聖人才能認識到其該死的理由。曾經有個人叫蕭瑀,他對佛教很癡迷,當時的皇帝就命令他出家為僧。當時很多朝廷的官吏都紛紛獻詩句給皇上,皇帝下詔說:「看你們詩中的意思是崇奉道教的,這種思想不切合實際所需,那就依著你們個人的喜好吧。」免去他們的官職做了道士。這種做法和聖人的行事正相吻合。如果讓那些癡迷佛、道的人都出家做和尚道士,那麼士大夫學習異端邪說的事情就可以消失了。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索「看書網」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