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玄幻魔法 > 欲花吞世

正文 補發,早前的序言 文 / 莫問墨名

    斯天地,善惡之變,因果循環。所謂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道德經)故曰:相對者,道也。何謂道,顧上善若水邪?何謂善?顧不惡邪?吾念之思之,不能明,故作此書,望有所悟。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凶獸似洪荒,萬民如草薺。有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凶獸之屬,皆誅之鎮之。百姓得以休養,是為生息。據傳,女媧之五色石,補天有餘,所餘有十數之多;其一落於蓬萊,臨於山巔,日夜以日月精華為食,世人皆語內有神胎。凡其於九者,不知所蹤。

    至於炎黃,黃帝戰蚩尤,戰之慘烈,星辰退避,日月無光。於是遍野橫屍,暴戾瀰漫而不散,怨氣沖天,時過百年而不衰。黎民有所受其染者,皆暴戾噬血,遍地屠戮,而怨氣又生怨氣,日漸強壯。民不堪其擾,求上天。天地不應,而怨由民心生,終已成魔,人謂之曰天魔。天魔出世。驚天地,泣鬼神。天帝震怒,而為時已晚。天魔氣候已成,仗萬物之戾氣,為己身所用,屠戮以萬物,化行屍走肉,凡人莫能敵,危在旦夕。

    終是上古花神出世,力撼天魔,以紫微星之隕玄精,築無上神劍,齊女媧之五色石有九,以花神本源之力煉為九星珠,九珠以古之九星之勢嵌於神劍上,演以天地之大道,化萬物之始,謂之無名。

    上古花神以無名劍之利,與天魔戰數月,未勝之。於是花神自吐花神神血,燃仙根,毀神識,以神血、仙力、神識之能攜神劍力挫天魔本源。天魔負傷逃遁,墮於輪迴,而花神神形俱滅,散於天地之間,其無名神劍從此失落,再未現世。

    世人皆謂:神劍再現之時,便是天魔重生之日。上古之傳,不能知其真假。自天魔大戰之後,潦潦已過千年,至今日之時,早不知甚天魔之說,而今天下安定,人脈得以繁衍,華夏大地,繁華盛極一時。

    時至公元1260年,蒙古一族孛兒只斤鐵木真雄才大略,一統蒙古各部落,建立蒙古國與南宋分庭抗禮。

    公元1271年元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率蒙古鐵騎問鼎中原,滅南宋,定都

    看書網目錄!浩劫就此掀起,這場浩劫無一門一派得以安身事外,均遭波及。不過也正如孛爾只斤所擔心的那樣,中原各派的強大實力與完強生命力令元朝的鐵蹄也吃不消。其中尤以武當、南少林、天玄、蜀山、峨嵋、天山、崆峒、百花谷、青城九大門派實力最強。

    孛爾只斤越打越瞭解武林這淌水之深,越瞭解則越心驚。於是集結重兵對以上九派採取各個擊破的戰略。

    這場武林浩劫持續了八年,終於被一個漢人的出現打破,他,就是朱元璋。

    1368年,正如孛爾只斤所預感的那樣,對元政權威脅最大的漢人推翻了鐵木真為孛爾只斤一族打下的家業-元朝。元滅而明生,朱元璋建明王朝,定都京,開始了華夏大地的新紀元。

    而那場武林浩劫也隨著元朝的滅亡而消散。各門各派也在慢慢恢復著。

    斯天地,因果循環。戰爭,有時候是事物發展進步的一味強效催化劑。戰爭使得武林各派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注重自身的實力與發展。於是戰後,武林各派在一番大整頓後迅速的繁盛了起來,其程度遠盛於當初元朝時期。而明統治者汲取元亡的教訓,對中原各派亦是十分忌憚,但他並沒有元統治這那樣明目張膽地硬來,而是組建了一張隱密而龐大的情報網,情報員便是那些神秘而強大的武者,人稱錦衣衛。

    時至今時明世宗嘉靖時期,錦衣衛已傳至第二十五代,官方命名為第二十五代錦衣衛。都說錦衣衛之中最強者有四,有資格受封為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分掌四象二十八宿宮的東方青龍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南方朱雀七宿以及北方玄武七宿。其實不然,四強之上尚有更強者,為錦衣第一殺手,御筆欽賜名曰:麒麟!

    錦衣衛的存在,使武林這淌本不乾淨的深水,更渾更深更複雜。武林各派都有了一種感覺,便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本小說時定於明世宗嘉靖年間,內容純屬虛構,僅供閒暇賞鑒。文雖立為武俠,卻兼有小子很多有關人性的簡單思考,對愛情的粗解,及對時事過往的暗喻,並含地理軍事民族等多元一體。這樣說雖有些自誇,但的確讓我費了些心力。我年齡不大,思維尚淺,至於對世間道理的粗淺認識,有所不對的地方向還望包含,對我這個年輕的小子多加量解。在開始小說前,我想寫篇隨筆來作為本小說的序。說實話,我並不善寫隨筆,生活瑣碎的沙礫,對我這類懶人來說,便也懶得揀了。隨筆在我看來,便是計錄自己隨想的營生。既是隨想便要有所感,既要有所感,便要有所悟。感悟,是的。在我看來,這個世界有太多太多的事需要我來感悟,一瓣花,一片葉,都能觸發良多思緒。花語或是葉問!清風拂來,清香飄遠,一抹紅,飄然落地,微涼的空氣裡,是誰人在低低的歎息,花嗎?花說:天既讓我開,為何讓我敗,開於繁華,敗亦於繁華;為何開花須數月,花敗只一夕。花說:曾幾何時,一支獨秀,我花開盡百花殺。不想今朝,落紅成泥,花落誰知多少?涼風送夜,吹著葉子,是誰在低低的問,葉嗎?葉問: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地既生花,何生葉?葉問:葉養花,卻美不及花,命邪?葉早生於花,卻不若花之早名於史,命邪?葉襯於花,命邪?£呵呵,命邪?非也,非命也!是思也。思非,則事事皆非。思是,則事事皆是。是非,在於人心!下面,我們就一起看一下人心的是非善惡。

    聲明:本小說可能涉及到的參考書籍如下:《淮南子·原道訓》《道德經》《論衡·談天》《易》《易非經》《本義》《白虎通·天地》《易傳·系辭》《帛書周易·說卦》《呂氏春秋·大樂》《山海經》《黃帝內經》《正易心法》《青囊經》。在此對書籍的作者致以我深深的謝意與敬意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索「看書網」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