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北洋梟雄

正文 第三百九十九章 最後一戰(一) 文 / 雨天下雨

    第三百九十九章最後一戰(一)

    「你確定是第四師?」潘巒清神色鄭重的問著眼前的這個偵查騎兵。喜歡網就上。

    那一臉疲憊之色的騎兵道:「我是親自靠近了不到百米的敵人進行觀察,從該股敵軍的行軍姿態,軍容軍貌以及武器裝備來看,絕對是皖軍的主力部隊,他們不僅僅有大量火炮,而且大量裝備迫擊炮和輕機槍!」

    聽到這話後,一旁的第十七旅參謀長熊誌慶道:「根據我們的情報,目前皖軍裡裝備迫擊炮和輕機槍的部隊非常稀少。」

    迫擊炮和輕機槍在中國還算是比較新鮮的事務,迫擊炮作為趙東雲穿越後主導設計的武器,奉軍最先使用,到目前全世界範圍內也就只有奉軍裡成批量裝備迫擊炮,自從內戰爆發後奉軍的迫擊炮大發神威,國內的其他軍閥也開始相繼仿造迫擊炮自用,不過迫擊炮就算再簡單,要想大規模生產的話也需要一個大規模兵工廠才可行,所以目前來說,國內具備大規模仿製迫擊炮的只有段祺瑞控制的江南製造局,然而江南製造局防止迫擊炮時間不長,目前還屬於試生產,測試的階段,前後也只生產了上百門而已。

    輕機槍的話,國內能夠仿製的廠局較多,除了福元機器廠這家購買了丹麥麥德森公司正式專利授權的兵工廠外,江南製造局,廣東製造局也能小規模仿製生產,當然了人家可不會給麥德森公司專利費。

    段祺瑞的皖軍所能夠獲得的迫擊炮和輕機槍數量是極其有限的,由於數量有限,所以目前只有第四師和第二混成旅這兩支主力部隊裝備了相當數量的迫擊炮以及輕機槍,其他皖軍,也就是那些兩江陸軍是沒有成批量裝備這兩種武器的,各有個別部隊少量裝備而已。

    潘巒清繼續道:「來的人至少是一個團,而且後頭還有更多的敵人,這一次至少是敵軍一個混成旅,就是不知道是第四師的那個旅!」

    第十七旅參謀長熊誌慶道:「第三師那邊傳來的消息,他們已經在金陵一線發現了第六旅,來者不是第七旅就是他們的補充旅,而且之前第七旅被我們重創過,段祺瑞應該不會冒險派重建不久的第七旅過來,所以來者應該是他們的補充旅!」

    「而且從來敵的裝備來看,擁有一個至少炮兵營,而且我們獲得的情報也是說,第四師的補充旅是擁有一個炮兵營的混成旅部隊,因此來敵有極大可能就是他們的補充旅!」

    潘巒清道:「如果來的是第四師補充旅,那麼我們明天就危險了!」

    第四師補充旅,雖然掛著補充旅的名頭,但是卻是名副其實的混成旅,段祺瑞麾下的第四師和其他的兩江陸軍師不同,這個第四師除了擁有固定編製的兩步兵旅一炮兵團等部隊外,還轄有一個補充旅。這個補充旅乃是轄有兩個步兵團,一個炮兵營的混成旅。

    從團營級編製來說,去年年底後的第四師是一支轄有六個步兵團、四個轄十八門火炮的炮兵營、三個工程營、三個輜重營、一個千騎兵力的騎兵團的部隊,總兵力超過兩萬五千人。說是一個師,但是和尋常的步兵師完全不搭邊。

    在第四師的這些部隊中,第六旅、第七旅乃是師直轄部隊,然而補充旅卻是配屬了一個炮兵營已經相關工程,輜重部隊的混成旅部隊,總兵力超過六千人。

    所以別看第四師補充旅只是掛著補充旅的名頭,以為人家裡頭都是什麼新兵雜牌了,但實際上並不是,而是一個貨真價實,甚至比重建後的第七旅更為可怕的對手。

    第四師作為段祺瑞的主力部隊,奉軍的主要對手,所以奉軍的情報處一直都是對該部保持最高級別的關注,除了實在無法收集的戰時部署調動作戰外,其他一些上到編製,裝備,下到營長、團長人員都是有所收集的。

    這對第第四師補充旅的各種情報消息可不少,而偵騎發現的從東邊過來的皖軍部隊十有八`九就是第四師補充旅。

    潘巒清對於這種情況並沒有感到什麼意思,從渡江之前他就已經會預料到會遭到敵軍主力部隊的反撲,只是這個第四師補充旅來的比自己預料的還要快一些。

    按照第四師補充旅的行程,最次明天午間就會和第十七旅部署在東部方向的第三十四團遇上。

    屆時加上西邊防線的兩江第七師,那麼第十七旅就會同時面臨皖軍第四師補充旅、兩江陸軍第七師的夾擊,參與反撲進攻的敵軍兵力將不會少於兩萬人。

    然而第十七旅目前僅剩不到五千人而已。

    雙方兵力一對四,而且第十七旅還嚴重缺乏彈藥,如此嚴重的情況下不管怎麼看都很難守住。

    然而不管再怎麼困難,潘巒清都沒有其他選擇,他只能選擇繼續堅守下去,哪怕是自己的第十七旅打殘了,他也得把明天撐過去!

    根據第四軍軍部傳來的消息,目前奉軍的浮橋已經完成了北面部分的搭建工作,目前正在全力進行南面浮橋的搭建工作,而根據特遣工程團團長方必雲的報告,他的特遣工程團有望在明天晚上九點之前完成浮橋的初步搭建工作。

    雖然那個時候搭建的浮橋還存在堅固性等諸多問題,無法大規模把大量的火炮運輸過江,但是至少可以讓人員以及更為重要的彈藥快速過江。

    目前奉軍渡江的最大難題就是渡江部隊缺乏彈藥,要不然的話,這兩天裡孟恩遠早就把一整個第九師送過江了。

    只要把浮橋初步搭建起來,承載能力要求不高,只要求能夠過馬成甚至是人推車,或者乾脆是人挑都可以,只要能夠把彈藥等補給快速運輸過江,那麼就算是初步完成了任務。

    因為只要能夠把大量彈藥運輸過江,那麼孟恩遠就能夠

    把更多的部隊派過江去,而不用擔心部隊過江後沒有彈藥用發揮不了應該有的作用。

    基於這種情況,潘巒清非常清楚自己的任務,那就是不惜一切代價把敵軍攔下來,必須堅守到明晚九點種。只要能夠堅守到那個時候,屆時自己就能夠獲得大量的彈藥後勤補給,而且還會有友軍的增援。

    屆時,整個渡江戰役就算是盤活了過來,而後第四軍的數萬大軍就會跨過長江這道天塹,向東南方向直插金陵方向,分割皖軍的兩大主力第四師、第二混成旅,進而各個擊破這兩支部隊。

    只要奉軍把第四師、第二混成旅這兩支段祺瑞的底牌部隊擊潰的話,那麼就可以宣告在這樣一場持續了大半年的奉皖戰爭裡取得了勝利,至於剩下的那十幾萬兩江部隊,說實話還不被奉軍的諸多將領放在眼裡。

    時間一點一滴的流逝,當天晚間兩江第七師停止了進攻,雷震春也已經是接到了第四師補充旅即將抵達馬鞍山的消息,段祺瑞親自給他下令,要求明日兩江第七師配合第四師補充旅發起進攻。

    說實話這個命令讓雷震春相當鬱悶!

    為什麼,就因為『配合』這兩個字,要知道他的兩江第七師到明天的時候,已經是能夠彙集一整個師的兵力,而第四師補充旅不過區區六千人而已,然而段祺瑞卻是親自下令,要求兩江第七師配合第四師補充旅發起反攻。

    由此可知,在段祺瑞的心中第七師和補充旅之間孰輕孰重了。

    不過雷震春也沒有底氣去抱怨,他率領第七師從昨天開始,已經連續發動了兩天的猛烈攻勢,然而只是拿下了區區一道第三十三團的外圍防線而已,而且這道防線還是第三十三團主動放棄的。

    雷震春就算心裡不願意承認,但是他也知道,單單依靠他自己的兩江第七師,是沒有能力突破第十七旅的防線,把奉軍推下江去的。

    今夜,馬鞍山的各處戰線顯得驚人的安靜,兩江第七師停止了大規模的攻勢,只是偶爾發動了小規模的試探性、騷擾性進攻而已。

    而第十七旅那邊更是巴不得敵人不進攻,好讓自己有更多的休整補充時間。

    當夜,第四軍的後勤部隊打著火把不眠不休繼續用小船隻給對岸的第十七旅運輸補給,一箱一箱的子彈和炮彈、糧食等補給物品被運輸過江,同時為了補充第十七旅的戰損,第九師又派遣了一個營的步兵乘坐寶貴的小型船隻過江,以期恢復第十七旅的戰鬥力。

    這個營的生力軍剛抵達對岸,就是被潘巒清派往東部增援第三十四團,讓東部防線的兵力增加到三個營。

    目前為止,潘巒清手中能夠用的七個步兵營裡,三個被派往東部防線,三個被派往西部防線,一個則是戰略預備隊。

    東西兩線雖然都是三個步兵營,但是情況差距比較大,西邊的第三十三團所轄的三個步兵營都是經歷多日苦戰,狀態非常不好。而東部防線的三個營都是一直保持著較好的狀態,並沒有參加過慘烈的防禦戰。

    潘巒清之所以在之前第三十三團情況那麼危機的時候都沒有派遣更多的援軍給他們,就是為了保留一部分生力軍部隊用來防備預期中的第四師。

    現在第四師來了,他們也就派上了用場。

    潘巒清知道只依靠自己一個第十七旅是很難阻擋敵軍近兩萬人,而且還有一個第四師補充旅的進攻,但是第十七旅也不是說需要一直堅守下去,他們只需要堅守到明天一個白天,等晚上後奉軍的浮橋就能夠初步搭建完成,屆時他們就能夠獲得大量的補給以及兵力上的增援。

    只需要守住一個白天,這是孟恩遠給潘巒清最後的任務目標!

    然而這個目標卻不是這麼好達成的,次日上午,彷彿是定好了時間一樣,九點整,雙方陣地上空就是傳來了一片呼嘯聲,緊接著就是無數的炮彈從天而降,落在了奉軍第十七旅的陣地上。

    於此同時,長江北岸的第四軍炮兵陣地也是開始齊齊開火,眾多的炮彈向天空飛去,然後劃過天際落在了遠方皖軍的陣地上。

    渡江戰役的最後一站、決定雙方勝負,乃是決定奉皖戰爭勝敗的關鍵戰役終於是爆發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