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北洋梟雄

正文 第三百六十二章 英國的條件 文 / 雨天下雨

    他走進去的時候,見趙東雲已經在裡頭了,當即脫下禮貌見禮:「見過總統閣下!」

    趙東雲和朱爾典也不算什麼陌生人,兩人實際上已經見面多次,尤其是在最近三四個月裡,幾乎每隔四五天時間都會見一次,而每次見面的時候趙東雲都是會他進行深談,畢竟這個朱爾典是英國駐華公使,儘管說出去只是一個外交人員而已,但是背後站著一個大英帝國的他對中國的影響力卻是極為龐大的。

    在這個時代,各國駐華公使對中國的私人態度,基本上就代表了各國對華官方態度!原時空裡美國駐華公使對中國抱有極大好感,想要聯合中國對付日`本,並大力推動中美聯盟,重建中國海軍等事務,並直接導致了伯利恆條約的簽訂。而這個朱爾典呢,和袁世凱交情匪淺,認定袁世凱是當代中國唯一一個可以保證中國**、平穩局勢的人,所以原時空裡的英國就毫不猶豫的支持袁世凱。

    也許聽上去有些兒戲,但事實的確如此,畢竟當代中國雖然有著超過千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四萬萬,但是在列強眼中,當代的中國重要性是極為有限的,毫不客氣的說不會比泰國更加重要,人家泰國好歹還充當了法國和英國在印度支那半島的緩衝區呢。

    大體上就跟後世的國人聽見非洲的某個國家出現了什麼大事,第一反應就是落後、混亂,第二反應就是:關我屁事!

    興許後世人不願意承認這些,但現實就是這麼殘酷!

    列強對中國的不重視,也就導致了各國都比較缺乏對中國有深入研究的人,於是乎各國決策層在決定對華政策的時候,幾乎是盲目聽從在華外交官的建議。

    在這種情況下,那些駐華公使們的私人對華態度那麼就可以看成是各國官方對華態度了。

    趙東雲不是什麼傻小子,也不是什麼自尊心膨脹的傢伙,所以每次見到朱爾典的時候,他總是盡力表現出自己對朱爾典的重視,同時也是盡量的展現自己的能力,試圖讓朱爾典加深對自己的影響,最好是讓他認為,自己趙東雲就是維持中國局勢穩定的唯一選擇。

    當代英國的在華核心利益有兩方面,一方面自然是眾人所知的商業利益!而第二個就是扼制俄國擴張。

    而要實現上述兩個利益,那麼他們就需要中國保持局勢穩定!有了穩定的局勢,英國商人才能夠在中國廣泛的南方省份,尤其是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裡做生意賺錢。中國局勢穩定,才能避免讓俄國趁火打劫!

    雖然英國不希望看見中國強大,但是他們更不願意看到中國徹底分裂,歷史上他們為什麼選擇大力支持袁世凱,甚至提供善後大借款給袁世凱充當軍費,然後藉著1913年的二次革命徹底統一中國,為的就是不願意看見中國陷入徹底的混亂。

    一個虛弱而穩定的中國才是他們需要的!

    而從這一方面來說,爭取英國人對自己的支持乃是趙東雲的既定政策!

    哪怕是四國銀行團對趙東雲提出了諸多無理要求,但是趙東雲依舊沒有放棄這個希望,因為從另外一方面來說,英國自然還願意弄出一個四國銀行團來和他談,說明自己已經成為了英國人的主要在華扶持人。

    現在的分歧就是:英國人願意扶持趙東雲統一中國,但是他們需要趙東雲付出他不能付出的代價!

    如果英國人不願意看見趙東雲統一中國,人家早就不和你談了,直接找上南方聯邦或者段祺瑞扔過去幾千萬英鎊,趙東雲再牛逼也得被北伐幹掉。

    不僅僅英國方面的態度是這樣,實際上德國和法國以及美國也是傾向於蘇系領導的北洋能夠統一中國。

    剩下的日`本已經是當代名副其實的遠東攪屎棍,它自然不願意看見中國重新統一,所以早就沒和蘇系接觸,奉軍剛佔據山東呢,它立馬就掉頭支持段祺瑞,一出手就是五百萬日元的軍火。

    俄國同樣也是想要趁火打擊,自然也不願意看見中國這麼快就徹底統一。奉軍入關之前和還趙東雲打的火熱,鼓動趙東雲入關和王英楷開戰,但是等趙東雲率軍入關連續拿下直隸、山東和河南,蘇系局勢一片大好的時候,人家俄國人也是立即收回了之前的一系列的承諾,然後轉頭就和趙爾巽搭上了邊,據傳給趙爾巽提供了不少俄式彈藥,然後又在蒙古那邊搞事,試圖鼓動蒙古王公搞**,逼得趙東雲上個月不得不把第一騎兵旅以及三個巡警騎兵營派往外蒙地區彈壓地方,並悄悄的鎮壓了好幾個蒙古王公、土匪之類的武裝力量。

    仔細分析當代的列強對華態度,其實可以發現,英國、德國、法國、美國、奧匈以及其他中小國家,大多還是希望中國維持局勢平穩的,當然了他們絕對不會坐視一個強大的中國出現,他們需要的是一個虛弱而穩定的中國,最好就是前清時代的中國了,今天逼中國簽訂個條約割讓個租界,明天來一次八國或十國聯軍武裝旅遊,後天再索求幾億賠款,這才是列強心中的理想中國啊。

    至於四分五裂,天天打仗的中國可不是他們的理想敲詐對象,你們後世的美國,只見人家敲詐沙特,給日`本抄底,再東南亞各國玩金融危機,但是你們誰見過美國人敲詐索馬裡的?

    別說敲詐了,說起這索馬裡就得讓美國人心裡糾結無比,黑鷹墜落也就算了,還在二十一世紀玩掀起海盜復古風,這得讓人多蛋疼啊!

    而日`本和俄國因為地緣整治的關係,他們都是希望中國陷入混亂甚至徹底四分五裂的,因為他們並不滿足賠款敲詐甚至區區幾個租界或者築路權,他們更想要吞併中國的大片領土,日`本和俄國人對東三省的狼子野心那是個人所共知的,所以要想讓他們支持中國的某一方實力統一中國,那基本是別指望了。

    所以對朱爾典的這一次接見,趙東

    東雲還是表現的比較重視的!

    雙方說過了場面話後,由於今天的場合只有兩個人在,算得上是私下會晤,所以趙東雲也就放下了所謂的外交原則,要頑固的使用中,然後在翻譯官員的翻譯下進行交談,不過趙東雲不使用中的話,按照道理來說也應當是用法語這種外交界通用語的,不過趙東雲的法語很一般,前幾年為了看軍事理論雖然自學了,但是讓他閱讀和書寫還行,但是發音就是非常生硬了,遠不如他的德語和英語那樣流利,所以不管是私底下還是外交場合,他都是不說法語。

    而朱爾典雖然中不錯,但哪怕是再華居住了幾十年的中國通,這中說起來大多也是別彆扭扭的,為了雙方能夠更加便捷的交談,他和以往一樣,開口用英語道:「如果我猜的不錯,貴公使今日前來,還是為了善後借款一事?」

    朱爾典點點頭,回道:「的確如此!」

    「聽聞比利時已經和貴國簽訂了相關借款協議?」朱爾典雖然已經從多個途徑得知了這個消息,但是不親口聽到趙東雲的回答,他還是有些不太敢肯定。

    和他預料的一樣,趙東雲很果斷的達到:「的確如此!」

    和比利時達成借款協議,這事根本瞞不住,徹底曝光不外乎就是晚幾天早幾天而已,區別並不大,所以趙東雲很乾脆的承認了。

    朱爾典並沒有感到什麼意外之色,這出口相問只是為了最後的確認而已。

    所以他立即轉口道:「我想比利時的銀行家們可以給貴國提供貸款,那麼我們大英帝國的銀行家自然也是有足夠的實力融資貸款給貴國的!」

    趙東雲道:「我一直都是歡迎外資進入國內市場,不管是用於投資還是借貸給我國政府,我個人歷來都是保持歡迎態度的!只是按照貴國前幾天提交的貸款方案,上面的條件是我國難以接受!」

    朱爾典自然知道趙東雲難以接受的條件是什麼,因為那些條件就是他親自擬定的!

    拋開那個所謂的四國銀行團不談,英國和中國私底下接觸的借款談判中,英國方面表示可以提供至少一千五百萬英鎊的善後借款,請注意這個善後借款並沒有限定用途,只是要求用該批款項進口物資的話,必須從英國指定的洋行進口,優先購買英國生產的產品,此舉就是為了避免中國人拿著英國人的錢去購買德國人的大炮。

    利息也不算高,英國人方面提出可以九折交付,利息五厘,可分三十年償還。這個交付折扣和利息算得上是比較優惠了。

    然而後面卻是還附帶了一連串的條款,中國必須宣佈不干涉西`藏內政並不在藏地駐兵、把津浦鐵路、隴海鐵路交由英國修築,貸款所需的抵押由中國全國之鹽政、剩餘關稅以及奉天、山東、河南兩省的地方財政收入作為抵押,英國要往上述三省派遣正式官員,以監管稅款的收支情況,英國要和中國聯合成立新的鹽政管理機構,並由英國方面指定總辦,會辦中方和英方各派一員。

    其中的任何一條趙東雲要是敢答應,第二天他就會成為萬夫所指的賣國賊,然後被別人趕下台,下場絕對不會比稱帝后的袁世凱好多少。

    不客氣的說,英國人在列強提出的貸款條件裡頭,是最苛刻的一個,相對於僅僅要求鹽政和關稅抵押的美國人來說,英國人毫無疑問是獅子大開口。

    所以雙方在過去的小半個月裡預期說私底下在談,但實際上根本就沒有實際性的談判,是進展最慢的一方。

    作為擬定這些談判要求的朱爾典,自然也是知道,自己提出的條件大多都是沒有什麼希望達成的,本來是想著繼續拖,拖到明年的話,估計趙東雲的財政情況就會更加緊張,到時候害怕他趙東雲不就範?

    然而沒有想到趙東雲在過去的半年裡籌錢的能力真的超過了他的想像之外,這發行愛國債券,跑到巴黎倫敦的金融市場進行私募,這種私募雖然沒有英國的官方以及那些大銀行擔保,這發行量不可能太大,但是具有冒險精神的資本家也不少,所以還是讓趙東雲在巴黎和倫敦市場上募集了五百萬圓的資金。

    現在又加上比利時那邊提供的一筆兩百英鎊的貸款,這全部加起來的話,蘇繫在過去一年裡,通過債券發行或者直接貸款,湊集的自己已經是超過了五千萬華圓,再加上蘇繫在已控制地區的財政收入,實際上1907年階段的蘇系財政雖然缺口很大,赤字驚人,但是依舊維持了正常的運轉和戰爭的持續進行。

    尤其是這一筆比利時提供的兩百萬英鎊,至少也能夠讓蘇系熬過三四個月的時間,有了這三四個月,誰又能夠保證到時候奉軍會不會一鼓作氣拿下了江南和浙江等地區呢?

    而等蘇系掌控了江南和浙江這些地區後,他還借個屁的錢啊,人家在江南轉一圈,就算弄不到上億圓但是幾千萬那是妥妥的。

    到時候咬咬牙也能夠撐到統一中國了,這樣一來那些外國銀行家還怎麼賺中國的利息啊!雖然英國和美國這些國家提出了各種各樣苛刻的貸款條件,但是從本質上來說,他們還是想要把錢借給趙東雲的賺利息的,要不然也不會一直談著了。

    所以朱爾典一得知中國又弄到一筆款子後,就是有些坐不住了,這才有了今天的西苑瀛台之行!r1058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