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北洋梟雄

正文 第三百三十一章 黎元洪的應對 文 / 雨天下雨

    王士珍突然宣佈支持北方共和政府,很自然的就對國內局勢產生的巨大變化,首先是事發源頭的湖北,幾乎是王士珍發佈這封通電的數個小時後,南方聯邦的部隊就是迅速作出了反應,位於孝感一線,漢陽、漢口北部的黎元洪所部,也就是南方聯邦北伐第四軍迅速收縮兵力,不僅僅完全停止了派出兵力控制周邊府縣,甚至把南下漢陽的一個鎮都是緊急`抽調北上!

    為什麼?

    因為王士珍一旦和趙東雲達成了某種協議,不管是臨時停戰協議還是說真正的聯盟協議,都代表著同樣一件事,那就是王士珍麾下駐防在武勝關的兩萬多主力部隊將會騰出手來,然後南下救援漢陽、漢口一線。

    而孝感位漢陽北部,那麼就是王士珍救援部隊南下的必經通道,如果說南方聯邦還想要攻克漢陽,殲滅該地的王士珍近三萬主力部隊,那麼就需要在這裡把王士珍的救援部隊給攔下來。

    然而是那麼好攔的嗎?黎元洪麾下北伐第四軍雖然說轄有第二鎮、第八鎮以及第九鎮,總數超過四萬人的兵力,但是南方聯邦軍隊的戰鬥力素來較差,而這三鎮裡頭勉強能夠和北洋部隊一拼的實際上只有一個第二鎮,其他兩個鎮的戰鬥力實在堪憂。

    北伐第四軍轄有的三鎮中,其中第二鎮的前身是前清新軍第二十一混成協,去年南方聯邦成立北伐軍,重新統一番號後被授予第二鎮的番號,該部在河南、漢口等一系列的戰事中曾經遭到王士珍的重創,不過骨幹保存的比較完整,所以歷盡半年後也算是恢復的元氣。

    而第八鎮和第九鎮可不是前清新軍的第八鎮和第九鎮,而是新編的部隊,其第八鎮前身是四川新軍,第九鎮則是從湖南新招募的部隊。

    南方聯邦的部隊番號從去年開始就是顯得極為混亂,鎮番號從第一編到了四十九,而各種名目的混成協更是連南方聯邦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而這些部隊有的是前清新軍,有的是前清的舊軍,有的甚至是地主武裝、民團等等,總之那叫一個亂。

    再加上南方聯邦的部隊連續遭遇慘敗,諸多部隊都是被北洋所殲滅或者重創,而這些被殲滅或者重創的部隊有的保留了番號,而有著則是把殘部編成新的部隊,比如說端方麾下的第三鎮,其前身是前清新軍第九鎮,在江蘇和段祺瑞進行的一系列戰役中,該部被連續多次重創,等撤退到江西的時候只剩下兩千人不到,這支殘部隨後和第十二鎮(前身為前清新軍江蘇第二十三混成協)的殘部重編為第十六鎮,至於第四鎮和第十二鎮則是成為了歷史。

    有著同樣情況的還有錫良麾下的第五鎮(前身為江北混成協),第六鎮(前身為江南混成協),端方麾下的第十三鎮(前身為安徽第三十一混成協),張之洞麾下第二十一鎮(湖南新招募部隊,派往江西作戰被段祺瑞的皖軍所殲滅),恩壽麾下的第二十鎮(前身為山西新軍)。

    雖然南方聯邦一直都想要肅清部隊的番號,但實際情況是一直都沒能辦到!

    所以也就導致了南方聯邦部隊的番號有些凌亂,別說北洋軍閥裡包括趙東雲手底下的情報處搞不清楚南方聯邦部隊的詳細番號,就連張之洞和端方他們自己都是搞不清楚手底下部隊的這些亂七八糟的番號。

    總之是部隊番號越來越大,去年的時候還只有三十來個鎮的番號,到今年編到了四十九,但是其中能夠算得上規模的部隊不過超過二十個鎮,嗯,這還算上了那些只有幾千人的鎮。

    相對來說,南方聯邦裡的幾個正規軍的編制情況好正規一些,其中包括部署在湖北的北伐第一軍張彪部,轄有三個鎮,分別是第一鎮(前身前清新軍第八鎮)、第三鎮(前身為湖南第二十五混成協)、第七鎮(湖北新編部隊);北伐第四軍黎元洪部,轄有第二鎮(前身為前清湖北第二十一混成協),第八鎮(前清四川新軍),第九鎮(湖南新編部隊);北伐第五軍舒清阿部,轄有第十四鎮(前清貴州新軍)、第十五鎮(前清雲南新軍第三十七混成協)、第十八鎮(前清廣西新軍)。

    另外還有部署在江西作戰的北伐第三軍端方部,這個北伐第三軍雖然所轄的部隊經常遭到重創或者殲滅,不過還是較為正規,現今轄有第十一鎮(江南混成協殘部整編而來)、第十六鎮(前清新軍第九鎮、江蘇第二十三混成協殘部整編而來)、第十七鎮(前身為前清新軍江西第二十七混成協,後編入安徽第三十一混成協殘部)、第三十八鎮(廣東新編部隊)。

    接著是部署在福建南部作戰的北伐第二軍錫良部,現在保有第十鎮(前清新軍福建第十鎮擴編而來),第四十六鎮(前清江北混成協、江南混成協殘部整編而來)。

    然後還有一個就是趙爾巽麾下的陝甘陸軍,該部轄有第十九鎮、第二十六鎮,其中的第二十六鎮乃是由陝甘新軍殘部以及山西新軍殘部重編而來,戰鬥力很一般,但是第十九鎮卻是值得重點提一提的。

    這個第十九鎮在最近半年裡風頭很強勁,該部是趙爾巽花費了巨大人力物力新編而來,裝備水平還算不錯,更關鍵的是這個鎮是嚴重超編的,總兵力將近三萬人,雖然說是一個鎮,但實際上轄有三個步兵協和一個騎兵協以及一個炮兵標,該部現在還在山西和吳鳳嶺的部隊打著呢。

    說實話該部的戰鬥力在南方聯數十萬部隊裡算得上是頂尖的了,要不然也會以區區三萬不到的兵力就擋住吳鳳嶺的進攻。

    上述五個北伐軍以及一個陝甘陸軍裡的南方聯邦各鎮,都是來源比較清晰、編製比較正規的,也是南方聯邦如今的主要戰鬥部隊。

    此外南方各省還廣泛存在各種亂七八的地方部隊,這些部隊雖然也都掛著某某鎮、某某混成協的番號,但實際上都是舊軍或者新招募不久又或者乾脆就是地主武裝、

    、民團之流,算不上是正規部隊。

    瞭解了南方聯邦各軍各鎮,那麼就會發現黎元洪麾下的的北伐第四軍雖然號稱是一個軍,轄有三鎮兵力,但實際上能打的也就一個第二鎮而已。

    而依靠第二鎮能不能擋住從武勝關南下救援的王士珍兩萬多人的部隊,說實話黎元洪自己心裡都沒底,別看自己部隊數量比北洋軍多,但是過往北方共和政府和南方聯邦的一系列戰事中,基本上都是北洋軍以少打多,而且都還能夠獲得勝利。

    這打多了自然也就把南方聯邦將領的士氣給打了下去,這沒有個三五倍的兵力別說進攻了,連防守都夠嗆。

    黎元洪為了防備從武勝關南下的鄂軍援軍,開始收縮兵力集中在孝感準備打一個防禦戰的時候,少了黎元洪北伐第四軍的夾擊,儘管正面還有著北伐第一軍以及其他南方聯邦部隊發起的進攻,但是漢口和漢陽一線的鄂軍壓力也是減小了許多。

    而王士珍只要能夠在漢口和漢陽一線堅守下去,那麼後續湖北戰事會怎麼變化就是個值得商榷的問題了,一個搞不好張之洞非但吃不掉王士珍的那兩萬多人,估計連黎元洪的北伐第四軍都被賠進去。

    對於湖北方面的戰事,情報處的諸多情報官員們一直都是密切關注著,當黎元洪開始收縮兵力的時候也是及時匯報到了京師。

    居仁堂內的趙東雲看過報告後道:「這湖北方面暫時算是穩住了,只要彙集了武勝關的近三萬兵力。王士珍守住漢陽大有希望,就算他無法守住漢陽和漢口,但是也不至於全軍覆沒!」

    不過趙東雲向來不喜歡把希望都寄托在別人身上,尤其是王士珍的身上,所以他還是吩咐了方壁永:「河南的第三軍要做好戰鬥準備,以防不測!」

    儘管他心中預料王士珍能夠抵擋住南方聯邦的進攻,但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王士珍要是真那麼倒霉擋不住,那麼他就要河南的第三軍迅速南下搶佔武勝關,只要把武勝關控制住,到時候就算第三軍兵力少一些,但是擋住南方聯邦的北上攻勢應該不成問題。

    不管如何,趙東雲都是不會讓戰火波及到河南的!

    「第三軍那邊得到第八師的增援後,在河南方向的兵力已經將近五萬人,雖然面臨多處戰線的危險,重武器也比較缺乏,不過萬一局勢有變,搶佔一個武勝關並守住的問題還是不大的!」方壁永如此道。

    河南自古就是四戰之地,東北部是蘇北,東部是安徽,西北部是山西南部,西部是陝西,南部是湖北。而上述方向都有著奉軍的敵人存在。

    蘇北不用說了,如今那邊有著七八萬的皖軍和同等數量的奉軍進行著生死決戰呢,東部的安徽有著張懷芝,還有著一個王占元,南部的湖北有王士珍,南方聯邦張之洞。西部的陝西就是趙爾巽,而西北部也就是山西的南部如今吳鳳嶺和趙爾巽第十九鎮也還在打著。

    所以別看奉軍在河南無戰事,但實際上戰略壓力極為沉重。

    就算是把第八師也增援過來,但是河南的第三軍依舊處於兵力嚴重不足的情況,這信陽要駐軍、東部和安徽交界的地方也要駐軍,然後西邊的洛陽以西也要駐軍,就連西北邊靠近山西的地方也要駐軍,這麼多地方都要駐紮兵力,導致第三軍在河南的兵力部署極為分散,處處都不夠用。

    不過好在河南的第三軍只是立足於戰略防禦,再加上四周的敵人雖然多,但是目前來說沒有那個人願意冒著極大的風險進入河南和奉軍打一場。

    說實話如果皖軍啊南方聯邦之類的如果調集主力進入河南和奉軍玩一場決戰,那麼趙東雲做夢都能笑醒,為什麼?

    兩個字:鐵路!

    京奉鐵路、京漢鐵路的存在導致奉軍在京漢線上的軍力調動,後勤補給都是極為方便的,可不像蘇北那邊那麼麻煩。

    可是沒人那麼傻,一個個都是虎視眈眈的,但是一個個都是不願意進入河南和奉軍玩大規模的決戰!

    湖北、河南那邊的戰略態勢稍微平穩了後,趙東雲等一群蘇系的軍政高層繼續把目光投向了蘇北方向,儘管之前趙東雲等人非常關注湖北局勢的發展,但是說到底關注湖北局勢的根本目的還是為了保證蘇北戰事的順利進行。

    在蘇北爆發的戰事,才是決定蘇系生死存亡的關鍵,而其他方向都只是次要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