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北洋梟雄

正文 第三百一十四章 吳陳莊激戰(三) 文 / 雨天下雨

    隨著龔徹厚率領第二連對皖軍左翼發起進攻,後方的安玉龍也沒有閒著,他親自指揮了麾下其他部隊發起了壓制進攻,為龔徹厚的第二連之進攻提供火力掩護。

    「讓機槍排注意,壓制兩點鐘方向的敵軍火力,決不能讓敵人冒頭還擊!」安玉龍已經是親至前線,越級指揮起了重機槍和迫擊炮部隊。

    隨著他的命令傳下,第三營所屬的兩挺福造01式重機槍噴出了道道火舌,無數的重機槍子彈打在了對面數百米外的皖軍陣地上,重機槍的子彈巨大威力打的對面的戰壕煙塵點點。

    不過這種壓制射擊雖然看上去很威武,但實際上取得的戰果卻是極為有限的,除了一開始掃射中了幾名冒頭的敵人外,隨著敵人重新縮回去後,後續的絕大部分子彈都是打空。

    但是安玉龍原本也沒有指望重機槍的壓制射擊能夠取得多少戰果,所謂的火力壓制,只要能夠把敵人的還擊火力給壓下去就是成功。

    不過儘管有著兩挺重機槍進行壓制,但是對面的皖軍兵力也不少,重機槍的壓制也只能壓制一個方向,其他方向的皖軍依舊抬頭進行還擊,並且這個時候他們也是發現了第二連在左翼的進攻,那機槍堡壘裡的一挺重機槍也是開始對正在進攻中的第二連發起了壓制射擊,那龔徹厚的第二連一時間也是被打的無法抬頭,攻勢只進行了區區十幾分鐘後就是被壓了下來。

    看見這種情況,安玉龍眉頭皺起,心中暗道,自己能夠用的重機槍還是太少了。

    看來有必要請求團部的重機槍火力支援了!

    如今奉軍裡的編制還是去年共和之後制定的,當初根據日俄戰爭、入關後通州戰役的諸多經驗,奉軍進行了大規模的編制調整。

    當初的調整不曾改動奉軍的基本編製,只是對迫擊炮、重機槍、輕機槍的裝備以及編製進行了改動,而隨著這些武器的增加,也是適當的增加了後勤部隊的編制,比如在營級部隊增加了一個彈藥排,專門攜帶彈藥用於補充部隊所需的大量彈藥,增加部隊的持久作戰能力。

    這些諸多編製改動,也就形成了奉軍最新的編制,這種編制在參謀部編製司裡稱之為1907年編製。

    奉軍的1907年編製和原來的編制相比,極大的增加了六十毫米迫擊炮、輕機槍以及後勤部隊的數量,但是對於重機槍的增加並不多,這除了受到戰略思想的影響外,也和奉軍所能獲得的重機槍產量有關,不管是依靠外購還是福廠自行生產,重機槍的產量其實一直都比較有限,目前來說,師屬重機槍的數量和去年入關作戰的時候差不多。

    新的1907年標準編製中,原有的步兵班不變,依舊為一個班十四人。每一個步兵排轄有三個步兵班外,另外轄有一挺輕機槍。步兵連轄有三個步兵排外,另外直轄兩門六十毫米的迫擊炮。

    步兵營轄有四個步兵連,另外轄有一個機槍排擁有兩挺重機槍、一個迫擊炮排轄有兩門八十毫米迫擊炮、一個彈藥排攜帶額外的迫擊`炮彈和子彈。

    步兵團轄有上述三個步兵營外,還轄有一個機槍連,內有九挺重機槍,另外轄有一個迫擊炮連內有四門八十毫米迫擊炮。

    步兵旅轄有兩個步兵團的,平日裡旅部除了兩個步兵團外並不轄有其他直轄部隊,但實戰中奉軍往往是以一個旅為基本戰鬥單位,比如蘇北戰役中的第十師就是兵分兩旅,第十九旅、第二十旅各自為戰,這種情況下,步兵旅一般都會得到來自師部直轄兵力的配屬,往往會得到一個炮兵營,以及其他輜重、工程、騎兵部隊的額外配屬,從而形成一支具有**作戰能力的混成旅部隊。

    而步兵師裡除了轄有兩個步兵旅外,還轄有一個三營制每營十六門制的炮兵團,一個十六門制的一百二十毫米迫擊炮營,一個擁有三個騎兵連的六百騎規模的騎兵團,一個擁有三個營的,總人數高達一千八百多人的輜重團,一個擁有八百多人的工程營的以及軍樂、憲兵、師指揮部等直轄人員。

    如果完全按照標準編製,這樣的一個1907年編製奉軍步兵師總兵力將會超過一萬五千人,將近一萬六千人之數,擁有乘騎戰馬近千匹,後勤用馬近三千匹,西式重型運輸馬車七百多輛。

    轄有武器有:七十五毫米野戰炮三十六門,七十五毫米過山炮十六門,一百二十毫米十六門,八十毫米迫擊炮四十門,六十毫米迫擊炮近百門,重機槍五十六挺,輕機槍一百五十六挺。還有步兵人手一支的步槍近萬支和騎兵、軍官、機槍手、炮兵、工程、輜重等輔助兵力所需的數千支左輪或自動手槍。

    上述就是1907年編製的奉軍了,當然了,以上標準實際上只存在在紙面上,而實際上各部隊的裝備有多有少,在作戰期間很難嚴格施行,比如第三師,他在入關作戰期間損失不小,但是繳獲更多,很多繳獲的重機槍、火炮往往就是被直接編入了第三師。

    所以第三師裡的重機槍數量是比其他幾個師要多,達到了六十多挺,此外第三師之第十二團還是輕機槍的試點部隊,趙東雲親自指令該團把輕機槍裝備到班,以實驗輕機槍裝備到班之後的一系列戰術,所以第三師的輕機槍數量實際上也要多出好幾十挺來。

    這第三師的各種武器超編了,但是有些部隊卻是缺編的,比如說剛編成的第十三師,由於武器緊缺,這個第十三師連炮兵團的四十八門火炮都沒能滿編,重機槍和輕機槍甚至迫擊炮都是有所欠缺,而剛投誠奉軍的盧永祥第一師,雖然補充了不少人員和武器,但是缺額依舊比較大,第一師所屬的第一炮兵團只有兩個營而已。

    實際上,奉軍裡除了第三師、第九師、第十師這三大主力師外,其他部隊都是存在武器缺編的情況,這不是說趙東雲

    雲偏心,而是奉軍如今的武器實在緊缺,儘管過去一年裡大肆向外購入以及從福廠獲得了不少自產武器,但是缺口依舊非常大,尤其是火炮和重機槍、輕機槍的缺口可是不小。

    加上入關作戰裡雖然有所繳獲,但是奉軍打仗或多或少也會損失諸多武器,比如說最簡單的步槍,奉軍在歷次作戰中至少已經損失了上萬支步槍,有丟失的,有打光膛線的,有損壞的。

    奉軍軍械部內設的幾家修械所在過去幾個月裡,已經是至少維修了上萬支步槍,由此可見戰爭期間,這步槍、火炮、機槍可是和彈藥一樣都是消耗品,要保持前線部隊的武器滿編就得源源不斷的持續提供。

    如今安玉龍指揮的這個第三營,算得上是奉軍裡的標準步兵營裡,擁有兩挺重機槍和兩門八十毫米迫擊炮,下屬的步兵連也都各自擁有兩門六十毫米迫擊炮也各排轄有一挺輕機槍。

    然而僅僅是這樣,安玉龍卻是感到手中可用的火力依舊不足!

    「你去團部,請求重機槍的支援!」安玉龍吩咐了傳令兵去請求重機槍的增援外,又是指揮起麾下的八十毫米迫擊炮進行炮擊。

    他如今手下除了固有的兩門八十毫米迫擊炮外,還有剛才支援而來的一個門八十毫米迫擊炮,這三門八十毫米迫擊炮的射速極快,短時間內爆發的火力密度足以比較一個山炮營。

    但是迫擊炮的射速快了,安玉龍也不能無休止的讓他們一直打下去,這讓各炮匆匆打了三發急速射後,就是下令停止炮擊。

    這不是他不想繼續打下去,而是這八十毫米迫擊炮的炮彈有限,如果一直用最大射速開炮的,不用兩分鐘這炮彈就得打光,而打光了炮彈的迫擊炮還不如廢銅爛鐵呢。

    雖然按照編制奉軍的六十毫米迫擊炮組一個彈藥基數達到了五十發,而八十毫米迫擊炮一個基數達到了八十發,但這個標準自從頒發以來除了唐山戰役那會外,就從來沒有真正實現過,受限於奉軍後勤運輸能力薄弱的限制,很多時候前線作戰部隊的一個六十毫米迫擊炮往往只能攜帶二十到三十發左右,而八十毫米迫擊炮的炮彈攜帶也很少有超過五十發的情況。

    為了籌備徐州戰役,奉軍雖然說準備了大量迫擊`炮彈,理論上可以給每門八十毫米迫擊炮配屬超過一百五十發的炮彈,但是你得知道,這可是奉軍為整個戰役而儲備的炮彈,不可能說在前面幾天就全部打光的,而且還有至少三分之一的彈藥實際上還在從海州、鄭州這兩個後勤轉運中心往徐州運輸的途中,前線部隊能夠得到的實時彈藥配給其實是遠遠不及額定基數的。

    這種情況下,安玉龍也不能說一下子就把迫擊炮的炮彈全部打出去,他只能說在關鍵時刻打一陣,用來壓制敵軍火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