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北洋梟雄

正文 第三百零六章 徐州戰啟 文 / 雨天下雨

    蘇北戰線上即將彙集奉皖魯三軍十餘萬大軍,該線上的兵力總數已經是超過了之前直奉兩家的唐山戰役,儘管十多萬兵力的戰役對於日俄戰爭時期來說不算什麼,畢竟日俄戰爭時期的奉天、遼陽會戰中,參戰的雙方兵力加起來超過六十萬之數,更加無法和後世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那種動輒百萬規模的會戰相比。

    但是這由十多萬近代化陸軍匯成的戰役對於當代中國來說,卻已經是極為難得!

    雖說由於國內內戰的爆發,導致最近一年來國內的各種武裝力量激增,各大軍閥的麾下的正規以及非正規武裝力量加起來已經是超過百萬,但是裡頭真正能打的野戰部隊卻是並不多,大部分都集中在北洋諸位軍隊手中,尤其是在趙東雲手中,其他的則是分散在皖軍、鄂軍、晉軍裡頭,至於南方聯邦手中的軍隊雖然總數不少,加起來不比北洋諸軍閥的部隊少,但是南方聯邦的部隊大多雜亂,只有少數幾支主力能夠勉強和北洋精銳一戰,比如張之洞麾下第八鎮、第二十一鎮、趙爾巽麾下第十九鎮、端方在兩廣新編的第三十八鎮、錫良的原江北混成旅,一路敗退到福建後整編擴建的第四十六鎮。

    你從南方聯邦這幾支主力部隊的番號就可以看得出來,此時南方聯邦的部隊番號、編制到底有多亂了,這鎮級的番號都排到了四十多,但實際上能夠拉出來的鎮也沒有幾個,大多數都是各種亂七八糟的新軍、舊軍佔據了那些番號,隨便幾百人就敢打出某某鎮的旗號來。

    國內各軍閥手中的正規野戰軍加起來,其實三十萬都不到,而趙東雲一家就佔據了其中十多萬將近一半。

    這也是國內諸多軍閥視趙東雲為最大威脅的原因,別看奉軍如今南下部隊也就十來萬,但是要知道這十幾萬可都是正規野戰軍,每一支都是配屬了完善輕重武器的,經過完整訓練的部隊,這些部隊裡隨便一支都是能夠和其他軍隊麾下最精銳的部隊相對抗的,所以儘管這奉軍南下還兵分兩路,但是依舊讓其他軍閥感到頭皮發麻,哪怕是擁有十餘萬的段祺瑞也照樣如此。

    要不然段祺瑞也不會如臨大敵,大肆從南方戰線抽調兵力北上了,而且一抽調就是七八萬之多,但就兵力數量上來說,已經是遠遠超過了奉軍從山東南下的第二軍三萬餘人。

    而段祺瑞的抽調那麼多兵力彙集徐州,擺出了一副要在徐州決一死戰的架勢,也就是讓奉軍被迫更改原先的戰略,不但新組建的第三軍南下增援河南,更是在拿下鄭州後就是抽調了第一軍東進徐州。

    如此也就導致了圍繞著徐州戰線,奉軍彙集了第一軍、第二軍總兵超過八萬人的龐大兵力。

    這對於段祺瑞來說,算得上是弄巧成拙了,如果段祺瑞只是抽調三四萬人北上徐州的話,奉軍還不會如此重視,不會特地把第一軍從河南抽調到皖北參加徐州戰役。

    戰爭裡頭雙方的各種行為都是相互影響的,之所以後續會造成什麼結果,那就只有打過才知道了

    而徐州一線彙集了雙方超過十五萬的龐大兵力,也就造成了去年內戰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如此龐大規模的戰役對於奉軍的指揮體系來說也是一個嚴重的挑戰。

    隨著第一軍、第二軍陸續抵達徐州一線,尤其是在第十九旅拿下海州,奉軍利用海軍、軍需部的諸多船隻進行海運補給後,前線各部隊,尤其是從山東南下的第一軍得到了充足的補給。

    而這個時候,奉皖雙方準備了半個月的徐州大戰也終於是來開了序幕!

    九月十九號,趙東雲正式任命孟恩遠為徐州前敵總司令,徐邦傑為副司令,統一指揮第一軍、第二軍以及配屬的兩個統帥部直轄的一百毫米重炮營。

    經過多天休整後,徐邦傑麾下的第十師第二十旅從嶧城南下,對徐州六十公里外的邳州發動了進攻,該地乃是宿遷和徐州之間的重要據點,不但扼守運河通道,而且攻佔此地也能夠避免第二軍的其他部隊進攻徐州的時候免受側翼威脅。

    因此在奉軍統帥部作戰司的作戰規劃裡,攻佔該地是對徐州發起總攻之前的前奏。

    然而對面的段祺瑞也是知道自己要守的不僅僅是徐州一個城市,而是整條蘇北防線,而像邳州這樣的重要外圍據點也不會輕易放棄,因此防守該地的可是有著一整個混成旅。

    不過偌大的一場徐州戰役,自然不可能只在邳州這裡爆發戰事,於此同時第十九旅拿下海州,除了派遣一營兵力繼續東進沿海掩護港口外,第十九旅的其他部隊則是繼續南下沐陽一帶。

    徐邦傑麾下第二軍的其他主力部隊,包括第三師、第一混成旅以及重炮部隊則是沿著東南直奔徐州而去。

    而在徐州西面,孟恩遠率領的第一軍也是逼近到徐州不足三十公里外,先後攻克湯山、夏邑等多道皖軍的外圍防線,不過面對奉軍第一軍的兇猛攻勢,段祺瑞明智的選擇了收縮防線,把西面的諸多外圍防線上的兵力收縮到了徐州來。

    二十七號,第一軍麾下第九師攻佔了徐州防線西面的重要外圍據點蕭縣,這個時候,第一軍的主力部隊可以說已經是兵臨徐州城下。

    然而越靠近徐州,前線的奉軍將領們打的越是小心,用兵作戰也是顯得謹慎無比,因為任何一個中高級奉軍將領都知道,此戰的勝敗關乎到奉皖兩家最終誰能登頂中國,而後方的趙東雲也是不會容忍任何的指揮上的失誤。

    說實話,如果不是這年頭的通訊手段還太過落後,趙東雲都想要學後世的志清兄遙控指揮了,不是他不知道遙控指揮的缺點,而是他實在擔心。

    隨著徐州戰役的爆發,趙東雲的這種擔心旁人都是能夠看得出來,儘管趙東雲此時還是和以往一副風雲淡清的樣子,但是跟隨他身邊久了的

    人可都是能夠看得出來,趙東雲這段時間一直都是擔憂著徐州戰事。

    李三作為趙東雲身邊的老資格隨從,對趙東雲的各種表情、身體語言自然是瞭解的非常清楚,要是沒有這手察言觀色的本事,他也不可能跟隨趙東雲身邊那麼久了。

    「總統,茶來了!」李三把茶杯放下,但是趙東雲卻是沒有轉過身來,依舊盯著辦公室後牆的大幅中國地圖上看著。

    李三略微等候了數息,原本打算就此出去的時候趙東雲卻是開口了:「李三啊,你跟隨我多久了!」

    李三聽著這沒頭沒尾的話,有些一愣,然後道:「回總統的話,職部跟隨您已經有七年了!」

    李三在趙東雲1901年擔任武衛右軍營統帶的時候就是他的侍衛,然後他就是一直跟隨在趙東雲身邊,從尋常侍衛升為馬弁,再升為護衛隊隊官,後歷任第三鎮營務處處長,盛京將軍府、東三省總督府、東三省巡閱使府的秘書處處長,再到現在的總統府秘書處處長。

    儘管他的職位多有變化,但是乾的工作卻是不曾變過,名義上他是秘書處處長,但實際上他並不插手政務,他主要還是充當趙東雲的隨行秘書,說的不好聽些就是拎包、端茶倒水的角色。

    但是儘管這樣,但是卻是蘇系裡卻是沒一個人敢小瞧他,在蘇系裡趙東雲的信任就是代表了權勢。

    趙東雲道:「算起來,你跟隨我的日子也算久了,你說這麼多年來,我可曾失敗過?」

    李三面露疑惑之色,不過還是繼續恭敬答道:「沒有,自從總統任職武衛右軍起,無論是內外爭鬥都未曾一敗!」

    趙東雲轉過身來,然後李三看見了他臉上露出了苦笑,李三看見這個表情,心中猜測道:難道是徐州前線出了什麼問題?

    可是李三雖然很少具體插手軍政事務,但好歹是秘書處處長呢,對很多事情可都是清楚的,每週的軍事簡報他也是有權利過看的,而根據他所得知的消息是目前奉軍在徐州一線雖然說進展不算太快,但那是奉軍步步為營,小心謹慎的緣故,實際上目前奉軍在徐州一線的行動都算是非常順利的,一切都還在作戰處事先制定的計劃在進行。

    如果不是徐州前線的原因,難道是內閣那邊出了什麼問題?好像也沒有啊,這第二屆內閣可是趙東雲親自組建的,選用的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資深官員,而且其中一大半都是蘇系出身,自從內閣組建以來雖然遇到的麻煩不算少,但是卻平穩有序的處理著國內諸多政務,內閣的諸位總長們也沒有什麼不可調和的矛盾。

    李三在暗自猜測著,但是趙東雲卻也沒打算隱瞞什麼,眼前的這個李三不僅僅是他的下屬,也是跟隨他多年的老人了,他當即就是道:「日`本那裡傳來,說是扣下了我們的一批軍械訂單!」

    李三一聽,當即臉色就是數變:「這東洋人好生可惡,竟然如此不顧信義!」

    李三罵日`本人不顧信義,但是信義二字對於趙東雲來說也不算什麼,讓他真正在乎的是日`本人此舉背後所代表的含義。r1058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