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北洋梟雄

正文 第三百零四章 南下海州 文 / 雨天下雨

    第三百零四章南下海州

    不管什麼時代,要發動一場大規模的戰役都是需要進行各種前期準備,絕對不是說主帥一時興起了說打就打,尤其是當代這種已經進入了火力優勢的戰爭,由於技術兵器的大量裝備,對彈藥的消耗量也是成倍的增加。

    而這也就導致了發動一場大規模戰役的時候,需要提前準備大量的彈藥補給,糧食尤其是騾馬所需的飼料。

    如今的軍隊打仗可不是冷兵器時代那會了,冷兵器的時候人馬有口吃的就行了,但是現在隨著大量其實兵器的增援,尤其是火炮數量和重量以及速射的增加,不但火炮自身需要更多的馬匹來牽引,而炮彈的消耗量也是大大增加,如此也就導致了運輸炮彈的後勤馬匹大大增加。

    在一直嚴重依賴騾馬化的軍隊裡,騾馬的增加就代表著飼料的增加,而馬匹吃的可比人多多了,古代那些擁有相當數量騎兵的正規部隊中,馬吃的飼料比人吃的糧食可是多多了。

    儘管現代軍隊已經很少玩大規模的騎兵集群衝鋒,但實際上軍隊裡所擁有的馬匹數量並不少,比奉軍自身為例子,一個標準步兵師雖然只擁有大約七百多匹的乘騎用馬(騎兵、軍官),但是還有著兩千多匹的後勤用馬呢,這加起來三千多匹騾馬吃的比好一個軍的兵員吃的還多!

    大量的軍馬以及人員所吃的糧食\飼料對於軍隊的後勤體系來說是個龐大的壓力,但是這種壓力相對於彈藥而言又要小很多。

    這年頭武器的射速已經是遠遠超過了普法戰爭時期,別看如今中國的諸多軍閥內戰似乎很幼稚,上不了國際檯面,但實際上如今國內的軍閥戰爭的火力密集度以及彈藥消耗已經是遠遠超過了當年的普法戰爭。

    甚至除了大口徑火炮略有不足外,在中小口徑的火炮和機槍、子彈上實際上和日俄戰爭時期相差不大。

    尤其是當初王英楷和趙東雲的直奉戰爭中,一場唐山戰役裡頭,奉軍每門火炮平均發射了三百多發炮彈。

    加上後續的廊坊戰役、京師戰役、霸州戰役,也就是在入關的一個半月內奉軍每門火炮發射了超過五百發炮彈。

    而戰前奉軍儲備的炮彈數量也不過每門七百發而已。

    可以說短短一個月多的直奉戰爭已經是打出了當代國內軍隊的最巔峰狀態,儘管還無法歷史上一戰期間德軍開戰一個半月就打掉一千多發炮彈相比,但是已經不比日俄戰爭時期的差多少了。

    但是直奉戰爭的巔峰狀態只持續了兩個月不到而已,隨著奉軍在直隸獲勝並繼續南下後,奉軍的戰鬥的激烈程度就是開始迅速下降,濟南戰役裡奉軍發射的炮彈每門不過五十發,至於其他的中小規模戰鬥更是少有大規模的炮擊。

    這裡頭的主要原因並不是說奉軍的火炮減少、火力密度降低了,也不是說對面的魯軍、皖軍等敵人不經打,隨便打幾發炮彈敵人就潰敗了,而是因為隨著奉軍的南下,補給線越來越長,尤其是山東那邊沒有鐵路,長達上六七百公里的補給線可是遠遠超出了當代奉軍,甚至是任何一支現代軍隊的補給能力。

    按照這個時代的軍隊後勤能力,一支標準化的近代軍隊後勤補給臨界距離,也距離鐵路/海運補給站的距離理論上大約是在五十公里左右,一旦超過這個距離,那麼憑借軍隊本身的馬車等運輸力量是很難維持部隊的後勤運輸任務,而且這說的還是最優良的軍隊,並且有著良好的組織運作能力的前提下,而實際上呢,以目前列強中的德法軍隊為例子,他們的臨界距離頂多就是四十多公里,而奉軍的話可能要更差一些。

    而奉軍的鐵路補給站最近的是在廊坊、天津,然後就是一路依靠運河、徒步運輸南下,整個過程那叫一個悲劇。依靠軍隊自身的輜重部隊運輸自然是不可能的,維持這條漫長補給線運轉的是軍需部僱傭、徵召的大量民夫。

    奉軍在山東前線作戰的兵力不過三萬餘人,但是為他們提供後勤運輸的軍需部所轄的民夫卻是高達四萬多人。

    補給線的過遠毫無疑問會讓奉軍得到補給越來越難,儘管前線的奉軍將領們也會就地徵用補給,但是能夠徵集到的只是糧食和飼料而已,但是炮彈和子彈是絕對無法從民間徵集到的。

    如此也就導致前線部隊打起仗來能夠用到的炮彈和子彈越來越少,才會出現山東一系列戰役的激烈程度遠遠低於直奉戰爭的情況。

    這不是因為直奉兩軍打的時候更加拚命,而是那時候大家都是在家門口作戰,沿途還有著京奉鐵路提供後勤運輸,所以各種物資尤其是炮彈、子彈都是不缺,這才能打出唐山戰役這種激烈程度的戰役來。

    面對後勤運輸的困難,尤其是山東、蘇北方向的奉軍所獲得的補給越來越少,越來越困難,奉軍為了解決這一方向上的後勤運輸難題,所採取的方案就是海運。

    雖然說海運到了海州等港口後,距離前線部隊也還有一百多公里的轉運距離,這也遠遠超出了奉軍後勤能力的臨界距離,但是總比從天津一路人挑馬馱運下來好的多。

    統帥部決定開闢海運補給線,前線部隊自然就是按照計劃執行,而執行這一計劃的乃是徐邦傑所部第二軍所轄的第十師第十九旅吳佩孚部。

    金子在那裡都會發光,這句話用在吳佩孚身上是在切當不過了,此人從小炮兵幹起,一步一步從炮兵排長升到隊官,在升為營長、第十師炮兵團團長,今年入關作戰後成立第二軍,第十師師長徐邦傑兼任第二軍軍長,不過濟南戰役後隨著第一混成旅、第二**重炮營也加入第二軍的作戰序列後,第二軍規模變的比原來龐大的多,這徐邦傑自然也就沒有精力繼續兼任第十師師長了。

    於是趙東雲正式提拔了

    了第十九旅旅長任存高任職第十師師長,並授予少`將加中`將銜,於此同時調第十炮兵團團長吳佩孚上校任職第十九旅旅長,並晉陞為陸軍少`將。

    吳佩孚也算得上是繼任存高後,奉軍裡第二位炮兵出身的高級將領了。如今的奉軍裡頭雖然各兵種齊全,但實際上高級將領絕大部分都是步兵出身。奉軍如今二十幾萬人,少`將以上的將領不說好幾百,但是也有好幾十個了。然而裡頭騎兵出身的只有三個,分別是孟恩遠、華振基、呂城童,其中的華振基和呂城童還是在第一騎兵旅、第二騎兵旅任職的,而這兩個位置其他兵種的人還真不好搶。其次就是炮兵出身的高級將領目前來說只有兩個,一個是前第三鎮炮兵標的統帶任存高,而第二個就是這個吳佩孚了。

    而炮兵出身的軍官要跨越少`將這道門檻比騎兵出身的更難,因為騎兵上頭還有兩個騎兵旅的旅長位置可以作為晉陞的渠道,但是炮兵軍官的話,要想從炮兵團上校團長的位置升到少`將軍銜,只能是和其他步兵上校們一起去競爭步兵旅旅長、統帥部的各處處長之類的位置,這裡頭難度可是相當相當大。

    奉軍裡頭步兵團團長升任旅長不奇怪,但是炮兵團團長升到步兵旅旅長的目前為止就只有任存高和吳佩孚而已。

    說實話,吳佩孚對自己的陞遷也是感到一絲意外的,如果不是有任存高這位前上司對自己的大力提攜,向大總統力薦自己的話,恐怕自己是沒有機會當上這個第十九旅旅長的。

    只不過他不知道,他的名字在趙東雲心裡頭還算是比較響亮的,雖然來到這個世界後對所謂的歷史名人已經沒有太多感覺,但是既然知道了自己手底下有吳佩孚這號人,而且這個時空的吳佩孚雖然缺乏了原時空的一些經歷,但是依舊表現出了不俗的軍事才華,所以趙東雲也沒有理由不重用他。

    自從升任第十九旅旅長後,在老長官任存高的帶領下,吳佩孚率領第十九旅從濟南一路南下,陸續攻克泰安、青州、沂州地區的諸多府縣,雖然沿著東南方向一路攻城拔寨,佔地數百里之廣,但是說實話卻是一場大戰也沒打過。

    自從濟南戰役後,在山東殘留的魯軍實際上已經是可以忽略不計,尤其是在泰安方向再一次殲滅了魯軍三千多人後,張懷芝帶回山東的魯軍實際上已經是全軍覆沒,就連張懷芝本人也是在濟寧被攻破後,帶著數百親衛狼狽逃回安徽。在這種情況下,沿著東南方向進軍的吳佩孚第十九旅雖然也和殘留的魯軍以及山東的當地武裝打了幾場小規模戰事,但都是敵軍不過幾百人,而且都是一擊擊潰的那種。

    這從泰安朝著沂州一路而來如其說是攻城拔寨,倒不如說直接武裝行軍走過來的。

    不過他剛擊潰了沂州的幾百名當地官員組織的地方部隊後,掌控了沂州的郯城後,就是接到了來自師部的命令,任存高命令他率領第十九旅轉道東進,以攻克海州,並直抵海邊港口,而且還說必須在統帥部那邊派遣的工程部隊抵達海州直接拿下該地並掌控沿海港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