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北洋梟雄

正文 第三百章 組建第三軍 文 / 雨天下雨

    趙東雲此時心中也是有些猶豫,毫無疑問已經佔據了兩江的段祺瑞是塊硬骨頭,可不好啃,如今皖軍在徐州一線的兵力就高達六七萬之巨,而自己南下山東的第二軍總兵力不過三萬多點,哪怕是加上後續增援的第一混成旅也不會超過四萬人。

    儘管自己麾下的奉軍都是正規軍,戰鬥力不是那些省軍可以相提並論的。但是兵力過少卻是一個怎麼也繞不過去的現實問題,面對段祺瑞的七萬人,尤其是這七萬人裡頭還有著一個士氣高昂,裝備精良的第四師,這打不打得過還真不好說。

    如果以目前的少數兵力南下主動進攻,勝了一切好說,但是如果敗了的話,那就麻煩大了,自己的第二軍可是自己的奉軍精華所在,要是折損在蘇北的話對自己的影響太大了。

    而且如今自己已經順利入關,已經不需要和入關那時候一樣打一場賭國運的仗了,自己有必要往山東繼續增援援兵,等援兵抵達後再發動進攻的。

    只是這樣的話,也就讓段祺瑞留下了更多時間,萬一南方聯邦那幫傢伙在後續幾個月裡連續慘敗,從而讓段祺瑞徹底解決南方戰事的話,皖軍的其他部隊再抽調北上,那麼到時候就更不好打了。

    但是另外一方面,如果能夠拖幾個月,等自己解決了王士珍後,再掉過頭了彙集主力幹掉段祺瑞,這也是一個好處,不過張之洞顯然不會乖乖配合自己,自己要是打掉了王士珍之後,估計自己就得在武漢北岸屯兵好幾萬了。

    趙東雲的腦海快速轉動著,隨著他的沉思,旁人也都是齊齊安靜了下來,他們在等待著趙東雲做出決定!

    足足一刻鐘後,趙東雲站起來,然後走到邊上的大幅中國地圖面前:「你們都記一記,即日成立第三軍,轄第十三師、第十一師、立即乘坐火車南下沿京漢鐵路南下鄭州增援,務必半個月內結束鄭州戰役,然後抽調兵力東進徐州增援第二軍!

    第二軍按照作戰處的計劃繼續南下,肅清山東殘敵,但是沒有我的親自命令,不得擅自對徐州之敵發起大規模總攻!」

    乍一聽上去,趙東雲的這話有些地圖軍事家的嫌疑,畢竟你要增援徐州的話,怎麼不直接把新組建的第三軍南下山東增援呢,非要轉一圈去了河南打下鄭州後再大老遠的東進徐州?

    這裡就和鐵路有關了,趙東雲這麼做的理由非常簡單,因為有著京漢鐵路的存在,他把第三軍從京師方向增援到鄭州去,快速的頂多三五天,而得到第三軍增援後拿下鄭州應該不成問題,到時候鄭州到徐州的地形是一馬平川,非常利於部隊的機動,而且徒步行軍的直線距離只有四百公里左右,遠比京師到徐州一路走上五六百公里的直線距離要近一些。

    當然拿下鄭州後奉軍也可以繼續南下,只是這個時候繼續南下就不是那麼好辦了,因為繼續南下就是要和王士珍的主力部隊直接對上了,雖然說不怕王士珍,但是一方面是河南南部和湖北北部有著大量的山地地形,大名鼎鼎的武勝關就在兩省交界地區,要拿下去估計要投入不少兵力,更加重要的是會消耗太多的時間。

    而現在對於奉軍來說時間非常重要,目前奉軍最大的敵人不是王士珍,也不是什麼南方聯邦,而是段祺瑞,如果不把段祺瑞現在的擴張勢頭壓下來,等段祺瑞徹底拿下江西、福建、甚至廣東之後,那麼段祺瑞佔據的地盤比趙東雲佔據的地盤都要大了,而且段祺瑞佔據的地盤都是財賦重地,江蘇、浙江、廣東這可都是清末時期的財政重省,以上三省再加上江西、福建以及安徽,以上諸省的財政收入總和足以破億,遠遠超過趙東雲控制的北方諸省,到時候就算是用錢砸也足以把趙東雲給砸死了。

    所以不管如何,都先得把段祺瑞給打壓下來,至於王士珍嘛,此人已經是威脅不大,折騰不起什麼風浪來。

    另外如果繼續留著王士珍在湖北和張之洞繼續對持,也能夠讓奉軍避免和南方聯邦的部隊直接對上。

    如今的趙東雲想法就是一個,那就是集中一切所有的力量,先把段祺瑞的勢頭給壓下去,當然了,憑借奉軍如今的實力,要想一下子把皖軍一戰而滅是不可能的,奉軍總數雖然比皖軍要多,但是能夠在兩江方向集中的兵力也是有限的,要想徹底消滅皖軍可不容易,但是短期內至少要在徐州給予皖軍重創,要不然的話等段祺瑞平定南方戰事後抽調剩餘兵力北上,到時候奉軍的情況可就不妙了。

    說不准段祺瑞還能反守為攻,給自己來一次北伐呢!

    會議室裡的將領們也都是老資格的將領了,趙東雲的話音剛落下,他們就是已經把趙東雲的戰略構想思索的七七八八,雖然說趙東雲是要把第三軍增援到京漢線上,但實際上後續奉軍的戰略核心並不是在京漢線上的湖北,而是蘇北地區的徐州一線,抽調第三軍增援鄭州,最直接的目的就是盡快擊潰鄭州之地,然後解放出更多的兵力來參與徐州一線的戰事。

    「至於第三軍軍長之職,秀峰你先兼著!」趙東說罷後,就是把視線投向了陳光遠身上。

    陳光遠聽到這話卻是臉色數變,從一開始的驚訝再到驚喜然後再到惶恐,臉上的表情可謂是豐富之極。

    剛才在趙東雲說要成立第三軍,而自己的第十三師也嫡屬於第三軍之後,心中也小小的幻想了下自己會被任命為第三軍軍長,然而他卻是以為可能性不大,不久前的那場霸州戰役裡頭,雖然最後還是打贏了,但是卻是讓王占元的第七師給跑了,而且縱觀霸州戰役的指揮過程,他陳光遠出現了多次誤判,一開始是認定第五旅足以牽制第七師的北上,但是沒有預料到王占元竟然敢主動發起迂迴進攻,導致第五旅一度陷入危險,後續王占元決心率軍撤退的時候,他又是判斷錯了追擊方向,導致沒能留下王占元的第七師。

    p>

    此戰過後,他就是被從第三師的師長之位調到了第十三師師長的位置,而第十三師只是個新編的部隊,重要性明顯不如第三師,所以很多人包括他自己都認為自己是遭到了貶職。

    然而現在趙東雲竟然不計前嫌,重新讓他擔任一軍司令,這讓他感到意外的同時,更是感到了些許的感激。

    只見他站了起來:「大總統之重托,光遠惶恐不已,此番南下必當以捷報回報大總統之厚望!」

    趙東雲露出和藹之色,抬手虛壓:「你的心思我都知道,此番南下要多看多想,不要小看了天下英雄!」

    趙東雲之所以任命陳光遠為第三軍軍長,實際上也是一個無奈之舉,他手底下的能夠有能力同時還得有資格擔任一軍軍長的高級將領其實真沒幾個。

    孟恩遠算是一個,徐邦傑也算一個,但是這兩個人都已經分別擔任第一軍、第二軍軍長了,而接下來的幾個高級將領中,比如林永權、陳光遠、顧藍玉、曹錕等人其實都存在各種問題。

    比如說林永權,這個人說實話能力真的很一般,他如今能夠擔任第九師師長之位,其實都已經是非常勉強了,如果不是因為他是追隨趙東雲時間最久的將領,根本就沒有希望就任一師師長。

    而顧藍玉和曹錕這兩個人的能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他們的資歷卻是個硬傷,顧藍玉之前不過是一旅長,如今剛升任第三師師長一職,連軍銜都只是少`將加中`將銜而已,如果不過月餘就讓他擔任一軍之長,這奉軍裡恐怕很多人都是不服氣的。

    曹錕也存在類似的問題,軍銜同樣是少`將加中`將,也是剛從混成旅旅長升任第十一師師長,而且此人雖然是蘇系的老骨幹,但此人之前一直在京旗常備軍、第七師任職,去年共和前夕才跑到奉軍裡任職,如果現在再跨一步陞遷的話,很多奉軍的老將領也是有意見的。

    陳光遠嘛,雖然趙東雲對他在霸州戰役裡的表現有些不滿,但此人的資歷卻是充足的,此人在奉軍裡的資歷是和孟恩遠同一個層次,長期擔任第三鎮的協統領,去年開始擔任第三師師長,不管是就職經歷還是威望,都是足夠的。至於能力問題,說實話如今整個奉軍高級將領的水平就那樣,你也別指望出手底下有拿破侖。

    而且打仗嘛,有勝有敗,而且霸州戰役嚴格上來說是獲勝了的,只是戰果比預期的要小一些。

    趙東雲仔細考慮過後,覺得還是有必要給陳光遠第二次的機會,畢竟兵家勝敗乃是常事,如果前線將領打了個敗仗就免職,估計不用多久自己手底下就沒人可用了。

    趙東雲的這些心思自然是陳光遠所不知道的,而在軍事會議結束後,趙東雲又是把陳光遠叫來,長談了一個多小時,話中的內容除了尋常的勉勵外,還商討著部分的軍事問題,最後趙東雲臨了還加了一句:「南下後好好打,我期待著給你升銜的時候!」

    陳光遠這麼一聽,那裡還不知道趙東雲已經是對自己許下了諾言,只要自己此番南下作戰發揮出色,那麼一個上`將銜就到手了,哪怕是不能實授,但是中`將加上`將銜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帶著對陞官發財的期望,陳光遠很快就是帶著第十一師、第十三師乘坐火車沿著京漢鐵路南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