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北洋梟雄

正文 第兩百九十章 崮山戰役(一) 文 / 雨天下雨

    第三師前線指揮部裡。

    顧藍玉把視線從地圖上收回來,然後轉身看著諸多下屬們:「軍部的最新命令你們也都看過了,徐將軍要求我師盡快解決臘山戰事,進而南下攔截魯軍北上增援支隊!」

    孔眺北道:「如今臘山戰事已經進行到最後階段,我部已經連續攻克臘山多個重要據點,有望明日徹底解決臘山戰事!」

    顧藍玉點點頭,然後轉頭對裴連英道:「第六旅要做好準備,爭取明日下午就要南下!」

    濟南戰役自從爆發後,張懷芝的第三軍增援就沒有停止過,當初趙東雲入關的時候,張懷芝就開始從江西、安徽抽調部隊北上,不過這種調動並不是說一次性就能夠把所有部隊都抽調北上了,畢竟南方聯邦的部隊雖然被打的節節敗退,但是當初依舊盤踞在江西、浙南一帶,而且張懷芝控制安徽日短,也需要大量部隊來實行對地方的控制。

    但是隨著奉軍入關作戰不斷獲勝,尤其是是唐山戰役後張懷芝加速了抽調部隊北上的步伐。

    也正式因為張懷芝早早抽調部隊北上,這才能夠搶在奉軍之前抵達濟南並部署防禦戰事,從一開始的一個旅四千多人,再到現在的一萬多人。

    而後續還有五千多人的部隊正在北上的路上,如果部隊他們進行攔截的話,陸軍的這五千多援軍有望在三天後抵達濟南。

    如今濟南有著魯軍一萬多人就不怎麼好打了,徐邦傑可不願意讓這股魯軍援軍抵達濟南。

    「如今已經查明北上增援的魯軍是山東省陸軍第二混成旅,該部成軍於年初,過去的半年裡轉戰蘇北、安徽,和南方聯邦發生過多場大規模戰事,有著豐富的戰鬥經驗,戰鬥力還是不可小窺的!」裴連英道:「不過根據我們的情報,該旅的裝備水平只能說一般,雖然他們的輕武器不缺乏,但是重武器尤其是火炮是不多的!」

    國內軍閥部隊缺乏重武器並不是單獨的特例,而是普遍現象,哪怕是奉軍裡也存在這種情況,只有少數幾支主力部隊才能夠保持炮兵編製的滿編,而更多的部隊則是重武器不滿編的,張懷芝麾下的第三軍雖然實力不弱,歷盡半年的擴張也有兩萬多人的規模了,但是火炮還是緊缺無比的,哪怕是第五師如今都是只有兩個營而已,其他的混成旅、省陸軍部隊能夠有配屬一個炮兵營就是不錯了。

    國內軍隊裡火炮最多的自然是奉軍和之前的直軍,而直軍戰敗並且大部分的部隊都投誠趙東雲之後,直軍的大部分家當都是都被奉軍所接受,如今出了奉軍外,擁有火炮最多的就是段祺瑞的皖軍了。

    段祺瑞的火炮除了原先第四師的火炮外,南下作戰中繳獲了相當多的南方聯邦的武器裝備,同時還段祺瑞目前還控制著金陵兵工廠、江南製造局,其中的江南製造局可是能夠生產火炮的,雖然產量很少。此外段祺瑞攻佔江蘇、浙江等兩江地區後搜刮了大量錢財,利用這些錢財段祺瑞大肆從各國洋行手中購入了大量火炮。

    有意思的是,他和趙東雲一樣除了購入日式和德式火炮外,還購買了相當一部隊的法制、英制火炮,基本上能買到手,短時間能夠到貨的火炮他都要。

    雖然目前還沒有一個準確的情報,但是段祺瑞麾下的皖軍擁有的身管火炮至少也得上百門,儘管存在老舊並存、型號和口徑雜亂,但是這也不能否認皖軍擁有火炮超過百門的事實。

    張懷芝的魯軍就要差很多!

    但是火炮少不代表張懷芝的部隊不能打仗了,雖然張懷芝麾下魯軍,實際上也就是王英楷擔任大總統時代編成的第三軍。這個第三軍番號。和段祺瑞麾下的第一軍、王士珍的第二軍番都是老番號了,如今人們大多已經不這麼叫喊,一般都是直接稱呼為魯軍、皖軍、鄂軍、晉軍、奉軍等,這裡頭的稱呼有些是軍閥出生地作為稱呼,有些則是以軍閥控制區作為稱呼,並沒有統一的規律,都是人們的習慣稱呼方便而已。

    比如說奉軍,這個就是以軍閥控制區作為稱呼,但是同時趙東雲是江蘇人,所以外人也會稱呼趙東雲為首的軍政集團而蘇系,所以很多時候也會有人說『蘇系奉軍』。

    段祺瑞麾下的部隊雖然存在著第一軍、兩江陸軍的番號,不過人們還是習慣以段祺瑞的籍貫安徽省來稱呼,所以一般稱之為皖系、皖軍。

    張懷芝麾下的第三軍、山東省陸軍、安徽省陸軍則是被稱之為魯軍,這是因為張懷芝不僅僅是山東人,更是因為他的老地盤就是山東。

    吳鳳嶺入主山西,所以人們是按照他的控制區山西來稱呼,稱吳鳳嶺麾下的部隊為晉軍。

    而王士珍控制了長江以北的湖北大片地區以及河南南部,人們則是稱呼他麾下的部隊為鄂軍。

    當然了這些稱呼都是人們習慣上的稱呼而已,並不是什麼正式編製,他們的正式編製還是中央某某師、省陸軍某某師。

    北洋雖然四分五裂,但是各部隊的番號還是比較統一的,除了中央師外,各軍閥手下的部隊都是按照以前陸軍部頒發的省陸軍章程編製的。

    這些部隊裡張懷芝麾下的山東省陸軍第二混成旅前身是第五師第九步兵旅,可是正兒八經的老北洋部隊,儘管過去的大半年裡和其他軍閥的老北洋部隊一樣,歷盡了多次的抽調骨幹組建新部隊,導致素質下降和重武器分散,但是戰力依舊存在著。

    「濟南是塊硬骨頭,雖然裡頭還只剩下一萬多人,但是要拿下來也不是短時間的事,所以軍部方面已經改變了原計劃,進攻濟南的同時爭取打掉魯軍的援軍!」顧藍玉道:「而打援的任務也就交給了我們第三師!」

    徐邦傑麾下的奉軍第二軍實際上兵力並不算多,第三師和第十師以及其他諸多兵力加在一起也就三萬多人而已,所以能夠抽調出來打援的兵力也不會太多,現在能夠抽調一個第三師出來已經是徐邦傑放棄了短時間內攻克濟南的情況下了。

    至於奉軍的援軍,距離最近的是第一混成旅,但是如今他們也還在滄州一帶,要抵達濟南還要很久呢。

    所幸的是,奉軍的援軍距離遠,但是對面的魯軍情況也好不到那裡去,這前期好不容易才有一萬多人抵達濟南,最近的一個混成旅距離濟南還有五十多公里,至於魯軍的其他部隊,如今也不過剛剛進入山東境內,要抵達濟南也不是短時間內的事了。

    也就是說如今的山東戰事,至少在半個月內是徐邦傑三萬人出頭和魯軍一萬六七千人的事,其他部隊要增援上來至少也要半個月以後。

    「如果我們能夠把這個第二混成旅給打掉,那麼接下來的半個月裡我們就能夠從容對濟南的萬餘守軍發動進攻,攻克濟南也就容易的多!」

    顧藍玉說罷後繼續道:「各部都要做好準備,爭取明天上午結束臘山戰事,然後我部立即南下作戰!」

    孔眺北和裴連英等人自然是應聲而下!

    次日,第三師並沒有辜負徐邦傑的期望,在經過一個上午的猛攻後,終於是攻克了臘山最後一個據點,隨後第三師在留下了一個團佈防等待第十師接管該地防區後,第三師其他三團主力立即掉頭南下。

    在第三師南下之際,第十師對濟南的攻勢還在繼續,並在當天下午就是攻克了吳家堡,肅清了該地以北的黃河沿岸地區,接下來第三師並沒有繼續向東推進,而是掩護黃河北岸的部隊,尤其是炮兵以及大量輜重部隊渡江,等炮兵部隊渡江到位後,才是第十師繼續發動進攻的時候。

    而第三師的主力部隊則是迅速南下,次日其前鋒部隊就是在崮山鎮和從泰安增援而來的山東省陸軍第二混成旅發生交戰。

    崮山鎮,這個小鎮名聲不顯,嚴格上來說也不算什麼戰略要地,但是這個地方卻是在泰安到濟南的通道之上。

    濟南的南面是什麼地形?那就是舉世聞名的泰山,而在泰山的中部、西部都是山區老林很難讓大部隊通行,其西部地區則是要平緩得多,魯軍要從泰安北上,只能穿越泰山山脈,而其中最便捷,最短的通道就是從泰安直接北上,然後途徑萬德、張夏、崮山,抵達崮山後可以選擇繼續北上,穿越一片小山地後直插臘山一帶,這條通道實際上也就是後世津浦線的途徑路線,現在津浦線雖然還沒有修,但是能夠在這個時代充當鐵路線的通道,這地形自然是比泰山的其他山區好很多。魯軍如果攻佔崮山鎮後,也可以選擇西進長清縣,然後沿著黃河東進臘山。

    那麼從這裡就可以看得出來,這個崮山鎮可以說是魯軍北上的必經通道,同樣也是奉軍後續南下的必經通道,之前奉軍由於兵力緊缺,所以只是匆匆控制了長清後,只是在崮山鎮派遣了一個營的兵力而已。

    這個小小的崮山鎮隨著濟南戰役的爆發已經成為了兩軍爭奪要點,屆時魯軍增援部隊要想增援濟南,就必須攻克這個崮山鎮!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