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北洋梟雄

正文 第兩百七十章 南下霸州 文 / 雨天下雨

    鮑貴卿投誠奉軍,並重建第一混成旅的事對此時此刻的直奉戰事而言影響不大,因為第一混成旅的重建雖然有了數千俘虜士兵為基礎,但是還需要抽調大量軍官,補充大量的重武器,需要進行適應性的訓練,要想這個第一混成旅恢復到之前的戰鬥力幾乎是不太可能,哪怕是一切順利,鮑貴卿的這個第一混成旅要想重新投入戰爭也需要一兩個月以後了。

    鮑貴卿的投誠,政治意義遠遠大過了軍事意義,此舉可謂是極大的打擊了直軍的士氣,以及直軍高級將領的信心。

    這從王英楷得知這個消息後大發雷霆就可以看的出來!

    趙東雲利用鮑貴卿搞千金買馬骨,顯示自己擁有宰相肚量,能容常人所不能的時候,直奉兩軍的戰事也是在七月初再一次大規模爆發了起來。

    除了第九師會同第四混成旅、第五混成旅繼續對京師展開不緊不慢的進攻外,直奉兩軍的戰役重心已經轉向到了王占元第七師上頭來。

    七月三號,第三師的前鋒騎兵團和王占元第七師的騎兵部隊進行了首次基礎,雙方騎兵展開了直奉兩軍的第一次大規模騎兵交戰。

    不管是去年的入關作戰還是今年的入關作戰,奉軍雖然參戰的騎兵部隊眾多,而直軍的騎兵部隊也不算少,但是絕大部分時候雙方的騎兵不是用來偵察就是充當下馬步兵使用,除了偵查騎兵之間的小規模交戰外,就沒有發生過騎兵之間的大規模交戰。

    然而七月三號在永清一帶,第三師的騎兵團卻是和第七師的騎兵團進行了接觸,當時的第三師騎兵團正在執行前鋒偵查任務,而第七師的騎兵團則是受命前往京奉鐵路沿線,打擊奉軍在該線的密集補給線。

    奉軍主力雲集京師到天津這一帶的鐵路沿線,就是因為能夠利用京奉鐵路靠近補給,王占元也是看到了這一點,這派遣步兵直接攻佔切斷鐵路線自然是不妥當的,一個搞不好估計就會陷入奉軍重重包圍之中,但是派遣騎兵去又是不一樣了。

    當代騎兵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襲擊敵人的補給線!

    當天雙方總數一千多名騎兵在永清一帶發生接觸之後,由於敵我數量差距甚大,第三師的騎兵團王權雲上校果斷下令騎兵下馬,然後架起了隨軍攜帶的四挺重機槍、兩門六十毫米迫擊炮。

    奉軍的騎兵部隊裝備迫擊炮、重機槍的傳統在第三鎮時代就開始了,當初的奉軍體系內騎兵大佬孟恩遠力爭在騎兵標裡配屬了重機槍、迫擊炮,後續奉軍騎兵更改為大連小團制,並抽調大量騎兵組建第一騎兵旅、第二騎兵旅的時候,師屬騎兵團雖然減少為六百騎,但是重機槍和迫擊炮的裝備卻是保留了下來,按照如今編製這一個師屬騎兵團就配屬了四挺重機槍、兩門六十毫米迫擊炮。

    而**作戰的兩個騎兵旅配屬的重武器更多,除了重機槍和六十毫米迫擊炮外,兩個騎兵旅還配屬了八十毫米的迫擊炮,如果不是火炮的重量太重的話,孟恩遠等騎兵將領都想要讓騎兵裝備身管火炮了。

    第三騎兵團下馬架起機槍和迫擊炮玩步戰,對面的王占元麾下的第七騎兵團自然不會傻乎乎的騎著馬發起衝鋒,也是迅速下馬然後玩起了步戰。

    於是乎兩支騎兵部隊就是和那些步兵們一樣,就地挖起戰壕然後玩起步槍對射來!

    不過這種情況並不沒有持續多久,很快不遠處接到消息的第三師第十一團第二營迅速趕來。

    第七騎兵團雖然兵力不算少,但是和步兵營玩步戰還是欠缺了些,所以很乾脆的轉身上馬就是撤退了,人家是騎兵,打不過跑卻是跑的飛快,第三騎兵團由於兵力少又不敢盲目追擊,所以只能坐視第七騎兵團撤退。

    但是這一場雙方只死傷不過數十人的接觸戰雖然看上去不算什麼,但是卻讓第七騎兵團襲擊京奉鐵路線的戰術目的落空了。

    自從雙方的騎兵部隊進行接觸後,不管是王占元還是第三師的陳光遠都已經知道,敵人距離自己已經不遠了。

    由於雙方都知道對面的敵人不是簡單貨色,所以一舉一動可謂都是非常保守,王占元並沒有和以往一樣不顧部隊士兵的體力和隊形大規模北上,而是步步為營,以避免被奉軍伏擊。

    第三師的陳光遠也是不敢盲目的發動大規模進攻,而是保持著和第七師的接觸,另外一方面等待著第十師的增援。

    「如今的情況已經很明顯了,根據我們的偵查騎兵師所得知的消息,第七師的主力部隊應該是在霸州一帶!」楊德明拿著指揮榜在地圖上指示著繼續動:「而我軍第三師目前已經進駐永清,第十師在柳泉一帶,只要這兩個師配合得當,他王占元的第七師決不能突破我軍的封鎖北上京師!」

    趙東雲卻道:「攔下他們還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把這個第七師擊潰,然後我們才能夠迅速南下南直隸和山東,也才能夠抽調主力把京師的王英楷徹底解決掉!」

    廊坊的臨時司令部內,趙東雲再一次和楊德明商討起軍情起來,趙東雲自從入關後,其司令部數次搬遷,隨同著部隊一起前進,先是在山海關,然後在唐山,數天前又是把司令部設在了廊坊,就近指揮圍攻京師的部隊以及攔截王占元的部隊。

    「作戰處的諸多同僚們認為,我們應當倣傚唐山戰役,先守再攻!」楊德明道:「眾所周知我軍防守能力出眾,如果能夠在柳泉、永清一線構築堅固防線守上一陣的時候,等防守部隊拖住第七師後,就可以從其他方向迂迴進攻,一舉殲滅該部!」楊德明道。

    不過趙東雲卻是搖頭:「這一招可以對付盧永祥,但是卻不能對付王占元!」

    「王子春在我奉軍任職多年,不說對我奉軍瞭如指掌,但是該知道的都

    會知道,他很清楚我們擅長什麼,短板是什麼!」趙東雲如此道:「我軍這兩年大力推崇迂迴進攻,他王子春是清楚的!」

    王占元在奉軍任職多年,雖然大部分時候都是被趙東雲架空,當著有名無實的第五協協統,但是王占元照樣從頭參與了奉軍的建設和擴大,盧永祥也許不知道六十毫米迫擊炮和一百二十毫米迫擊炮的作用,但是王占元是絕對知道的。

    對於這樣一個瞭解自己長處和弱點的對手,趙東雲知道王占元比盧永祥要更難對付。

    如果奉軍在永清和柳泉一線構築防線,王占元絕對不會傻到直接撞上來,最大的可能性就是直接繞道其他方向北上,華北平原那麼大,趙東雲的奉軍是不可能把每個地方都封鎖的。

    「傳令下去,讓第三師繼續南下霸州,不過也要讓陳光遠把握好方寸,別貿然發起大規模的進攻!」趙東雲又道:「讓徐邦傑的第十師繼續南下,同時讓他主意西部,避免讓王占元的部隊繞道西面去了。」

    趙東雲是要把王占元的第七師拖在霸州,先不管能不能殲滅這個第七師,至少得先把這個第七師的北上步伐給擋下來,主要把這個第七師拖在霸州不讓他北上,那麼王英楷想要匯合第七師和京師殘部的構想就會落空,到時候自己就能夠從容抽調兵力,部署戰術把這個第七師給滅掉。

    趙東雲的命令就是奉軍行動的最高準則,陳光遠接到司令部的傳令兵送來的趙東雲親筆書寫的命令書後,就是毫不猶豫的下令第三師全軍繼續南下。

    陳光遠可不想讓趙東雲認為自己是個違抗命令的人,近年來隨著趙東雲的權勢越大,對奉軍的掌控力度越來越大,下面的諸多師旅級高級將領們也是感到了龐大的壓力。

    奉軍的師旅級高級將領權力是遠遠不如其他軍閥部隊的師旅級將領的,同樣都是師長,但是奉軍的師長和其他軍閥部隊裡的師長是截然不同的。

    比如吳鳳嶺他就是第二師的師長,但是卻是手掌山西,張懷芝同樣還兼任著第五師師長,他可是安徽的都督,哪怕是盧永祥和王占元兩人,他們的政治影響力極大的。然而奉軍裡的高級將領雖然指揮的部隊不少,但是政治影響力相當低,人們說起奉軍只知趙東雲,而不知孟恩遠,陳光遠他們。

    這個就和當年人們說起北洋常備軍,人們只知袁世凱而不知道趙東雲,段祺瑞他們一樣,頂頭大佬的政治影響力太到足以應先全國局勢的時候,就會造成這種結果。

    尤其是今年以後,如果說其他軍閥的師長們是軍事將領和政治家的結合體,那麼奉軍體系下的將領,尤其是高級將領就是很單純的軍事將領,政治影響力非常小。

    再加上招兵、軍費的**,也就導致了蘇系奉軍的高級將領很少能自立的因素,當初孟恩遠坐鎮山海關大半年,領軍數萬,這要是換在其他軍閥體系裡,這孟恩遠早就自稱一系,成為一方大佬了,但實際情況呢?

    每逢趙東雲一封電報詔令,孟恩遠往往是一天都不敢耽擱就是迅速趕回瀋陽恭聽訓示,就跟當年袁世凱要見趙東雲的時候,趙東雲立馬就得從錦州趕往保定的情況是一摸一樣的。

    除了這種現實的壓力外,趙東雲還在廊坊的軍事會議上說過,這軍肯定是要繼續擴的,以後南下作戰也是必然的,而他現在已經考慮後續軍南下作戰的指揮官人選了。r1058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