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北洋梟雄

正文 第兩百四十七章 進軍唐山 文 / 雨天下雨

    山海關第二軍臨時司令部內,一身戎裝的趙東雲正在聽著參謀部方壁永的報告:「截止到今天午時,孟將軍的第三師已經全數登上火車,搭載第三炮兵團所屬等輜重的列車已經於上午十一時正式出發。

    預計到傍晚時分,第三師先頭部隊之第五步兵旅將會陸續抵達唐山地區,預計到明日凌晨時分,第三師之第六旅也會抵達唐山,下午時分第三炮兵團部分火炮也會抵達唐山。」

    「第一騎兵旅呢,什麼時候能夠抵達?」趙東雲問著。

    方壁永道:「第一騎兵旅的運輸任務將會在下午時分開始,預計明日晚間抵達。」

    趙東雲點點頭:「運力如此緊張之下,能夠在兩天內把第一師和第一騎兵旅運抵前線,看來你們參謀部的工作還是沒有放鬆的,交通處的功勞要記下!」

    當代戰爭,尤其是大規模戰爭對鐵路的依賴是極為嚴重,從山海關到唐山,這一段距離雖然說不遠但是也有一百多公里呢,而攜帶大量火炮、輜重的騾馬化步兵部隊的行軍速度普遍在每天二十公里到三十公里之間,可沒辦法和那些輕裝步兵一樣玩晝夜強行軍上百華里。

    另外值得說明的是現代騎兵的遠途機動能力也比較悲劇,因為現代騎兵絕大部分都是單人單騎,不是古代蒙元、明清時代的單人雙騎甚至三騎模式,可以換著馬騎,輕鬆玩奔襲數百里這種事,現代騎兵雖然也天天說機動這個詞彙,但是這個機動能力普遍指短距離機動能力,至於長途奔襲嘛,其實比步兵好不到那裡去,日常行軍都是人牽著馬走,只有作戰的時候才會上馬。

    不管是步兵還是騎兵又或者是炮兵,在當代的機動能力其實都是相當有限的,而且這說的還是騾馬化部隊,也就是指部隊的輜重運輸、火炮牽引都是有大批的騾馬來負責。

    趙東雲手下的部隊就是典型的騾馬化部隊,這機動速度雖然說不算慢了,但是也絕對塊不到那裡去。

    這種情況下,部隊的大規模機動就得嚴重依賴鐵路運輸了。

    不管是趙東雲入關南進,還是王汝賢和王士珍要北上增援,其實他們都得依靠鐵路運輸,單靠兩條腿走的話,等王士珍和王汝賢從湖北前線走到京師,估計都得好幾個月以後,然而有了鐵路之後,他們抵達京師的時間卻是用天來計算的。

    另外,作戰處之所以沒有太過於擔心段祺瑞和張懷芝的北上部隊,其主要原因也是因為直隸、山東、安徽、江蘇這一條線上並沒有鐵路,歷史上的津浦線可沒還修起來,段祺瑞南下作戰的時候,部隊和後勤的運輸都是靠兩條腿和運河支撐著。

    趙東雲要入關作戰,這鐵路運輸自然是至關重要的,但是鐵路運輸雖然快速,但是目前京奉鐵路的運力還是太小,這條鐵路只是單線鐵路,而且火車皮有限,單批次運輸能力只能說一般。

    如今參謀部能夠通過各種協調,把第一軍的第三師和第一騎兵旅在一天之內全部發出去,別看此時表面上沒有太大的意思,但是卻是極為重要的,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參謀部的那些參謀們的各種謀劃,也需要參謀部交通處和政務院交通局鐵路處的大力配合,別的不說,單單是為了籌集這些火車皮就是個麻煩事,而協調運輸就更是個麻煩事了。

    「後續的第九師和第十師的運輸工作也已經開始準備,不過後續幾天我們的運輸壓力太大,參謀部建議,除了必要輜重外,步兵和其他人員應當輕裝行軍,如此才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抵達唐山地區!」

    趙東雲卻是搖頭:「沒有這個必要,雖然前頭說要打的快一些,不過為了趕這一兩天功夫就讓部隊陷入人員和裝備的脫節,而且還會讓士兵的體力大幅度下降就是得不償失了,不著急,只要第一軍的行動順利,那麼第二軍早兩天或晚兩天抵達唐山區別並不大!」

    在參謀部制定的入關作戰計劃中,實際上參與前中期的戰鬥的部隊並不會很多,因為奉軍入關需要一個時間過程,而在奉軍主力抵達之前,人家王英楷也不會坐視你奉軍入關,所以必然是會爆發戰鬥的。

    所以前期參與戰鬥的部隊並不會太多,預期將會有駐紮承德一線的曹錕所部第四混成旅、駐紮唐山一線的第七混成旅以及第一批緊急增援的第三師、第一騎兵旅。

    而就在趙東雲和方壁永討論著入關相關行動和部署的時候,唐山那邊卻是氣氛極為緊張!

    第七混成旅司令部內,大量的軍官,傳令兵們進進出出,普通人很少見的電話時不時的響起鈴聲,而電報機的滴滴聲也是不斷的迴響,五六個軍官正圍著一副巨大的沙盤上說著什麼。

    「前線的偵查騎兵已經查探清楚,目前位於林亭口一帶的乃是直軍第一混成旅之第一團,他們目前正在快速往東面行軍。

    「還有在林西地區也發現了大量直軍,根據番號推測,該部應當是第一師的第四團,這第四團出現在林西地區,那麼第二旅所屬的另外一個團第三團也必然會在附近,很明顯他們的目的就是我們的玉田防線。」

    「現在我們在玉田防線只有兩個營的兵力,雖然有工事可以依托,但是敵軍如果投入一個旅的兵力,並且極有可能伴隨有至少一個營以上的火炮部隊,那麼玉田危矣!」

    這個時候,一直沒有開口子的李純開口道:「既然守不住,那就把第五營和第六營撤回來。」

    此時,一名年輕校官開口道:「上頭給我們的命令是死守,如果貿然撤退的話!」

    不料李純卻是瞪了他一眼,厲聲道:「大帥讓我守的是唐山,不是玉田,少校,還不去傳令?」

    那名被訓斥的年輕少校臉色有些通紅,不過軍隊裡等級深嚴,他也是沒敢反駁什麼,當

    即就是敬了軍力後小跑著出去準備給玉田的部隊發電報了。

    「哼,這些進修生!」李純看著那名年輕的少校,心中暗自貶低著:「個個都是眼高手低的貨色!」

    李純,去年在趙東雲入關作戰的時候,調了『奉天陸軍第二鎮』入關,該部也就是共和後的第十師,該師共和後雖然主力調回了關外,但是所部第二十旅卻是留守唐山,然後被改編為第七混成旅,而原第二十旅旅長李純自然而然的成為了第七混成旅的旅長。

    和很多老武備出身的軍官們一樣,李純也是和徐邦傑、曹錕他們一樣,對所謂的留學生以及進修生嗤之以鼻,認為他們毛都沒長齊,學了個半斤八兩就天天叫嚷著諸多讓人聽了就煩的言論。

    那些留學生裡尤其是楊德明那幾個,不就是仗著是大帥的同校後輩嘛,一個個尾巴都翹起來好像就該他們當師長旅長一樣,也不瞧瞧自己有幾斤貨色,在司令部折騰還好,真要跑到部隊來當主管還不得被那些大頭兵們給生吞了。

    留學生雖然讓人討厭,不過李純也不得不承認,那些人的確有兩把刷子,說起來都是一套一套的,但是進修生就更讓人討厭了。

    什麼是進修生,就是東三省陸軍軍官學校進修班畢業的學生,由於趙東雲長期親自在進修班裡授課,於是乎這些進修班的學生們自然就厚著臉皮以趙東雲的學生自居了,尤其是1905年後正式制定進修班章程,確定學制和招生制度後,後續就讀的三期進修生個個都是以趙東雲的學生自居。

    這本來也沒有什麼,偏偏是這些年輕人在進修班裡學的課程都是當代最前沿的軍事理論,和柏林軍事學院、日`本陸大的授課內容類似,只不過受限於師資能力,這授課的含金量自然是要弱化和削減了,於是乎就造成了很多進修生畢業後似乎懂得很多,嘴裡偶爾也會蹦出幾個國防經濟這類詞彙,但是你真讓他們詳細解釋這些東西,其實大多數人也是說不明白怎麼回事的。

    簡單來說,這些進修生就是半吊子,不上不下,你說他們是低級軍事人才吧,人家好歹也是學過指揮軍團級戰略的,你說他們是高級軍事人才吧,說實話能力是遠遠不如楊德明那幾個柏林軍事學院畢業的正派高材生。

    而且這些人大多還擁有莫名其妙的優越感,一會以趙東雲學生,奉軍最正派的嫡系軍官自居,一會又以高級軍事人才自居,恨不得拳打留德生,腳踩陸士生,至於天津老武備以及北洋軍校出身的他們更是瞧不起了。

    這群人總體來說並不多,以1905年期,1906年期進修班畢業生為主,再加上前面零散的數十名畢業生,其實整個奉軍裡頭進修生不會超過一百五十人,但是這群人卻是很不得上司的喜歡,尤其是老武備出身的高級將官對這些進修生都普遍不喜。

    但是不喜也沒辦法,誰讓奉軍裡頭高級軍事人才稀缺呢,柏林軍事學院出身的留學生就那麼幾個,而說實話陸士生和德國普通軍事院校出身的留德生在學識上還停留在連排級戰術上,所以這些半吊子的進修生在一畢業後,普遍會晉陞為少校、中校等軍銜,然後擔任各部隊主官的參謀長、營團級別的主官。

    李純手底下的第七混成旅裡頭,六個步兵營和一個炮兵營總共七個營長,進修生就有三個之多,這李純雖然不喜歡他們,但是也不得不忍著,沒有這些進修生,他總不能讓那些剛從東三省陸軍軍官學校普通班畢業的尉官們來當指揮營團級部隊作戰吧。

    拋開心中的不喜,李純繼續道:「寧和那邊的情況如何?」

    「那邊敵人也是有大規模異動!」

    「嗯,讓他們也撤回來,把全部部隊都縮回來,今個咱們就當一會縮頭烏龜,我倒是要看看王英楷能拿我們怎麼辦!」李純很清楚自己的任務,他的任務只有一個,那就是保證唐山的安全,或者說是要保證福元機器廠的安全,其他的都是浮雲。r1058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