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北洋梟雄

正文 第兩百三十五章 重炮和炮戰 文 / 雨天下雨

    說起這一百毫米的加農炮,還得從去年說起!

    去年趙東雲率部進攻京師的時候,雖然各方面打的順風順水,但是卻也吃了不少的虧,比如火炮上,當初雖然趙東雲所部裝備了不少火炮,而且還有大量的迫擊炮,可謂是佔據了火炮優勢,但是人家馮國璋和王士珍手底下的炮兵卻也不是吃乾飯的,大量的炮擊給予了進攻的奉軍極大壓力。

    而當時趙東雲手底下也沒有遠程重炮可以直接敲掉馮王兩人的炮兵部隊,所以當時的趙東雲就是想著看看能不能購進一些遠程重炮,不為別的就為了以後打掉敵人的炮兵部隊。

    有了這個想法後,趙東雲就是派趙東平和外國的洋行們洽購,先後排除了洋行推薦而來的各種大口徑火炮,最後選中了德國人克虜伯廠的100毫米加農炮。

    該炮身管長達三十倍,採用德國火炮一貫採用的液壓彈簧式制退裝置,戰鬥射速雖然不算太快,但是也有每分鐘五發以上,和德國1906年型88毫米速射加農炮每分鐘十六發的速射比起來自然是沒發比,但是趙東雲選擇這款100毫米加農炮卻不是沒有理由的!

    他的理由很簡單,那就是在各**火商所提供的所有射程能夠達到一萬米以上的各種加農炮裡,這款火炮口徑最小,重量最輕,嗯,價格也是最便宜的!

    說白了就是趙東雲對口徑和速射沒有太大的要求,他只要求射程至少要一萬米,這樣才能在炮戰中壓制國內尤其是北洋各軍中廣泛裝備的75毫米野戰炮,而對其他方面的要求不大。

    這款1904年型100毫米加農炮的最大射程達到了一萬兩千多米,其重量只有兩千八百公斤,對於當代中國的交通而言,勉強可以接受。

    至於其他的那些火炮,比如德國克虜伯廠大力推薦的120毫米野戰榴彈炮甚至150毫米的榴彈炮,還有其他的120毫米加農炮,150毫米加農炮就是被趙東雲所拒絕,理由很簡單,那就是他們要麼射程不夠,要麼實在太重不利於在中國的落後交通環境下進行機動。

    當然了,也和這些大口徑火炮價格昂貴有關!口袋裡沒什麼錢的趙東雲是只要求射程,其他的什麼速射啊,口徑威力啊對於他來說都是浮雲!

    比如說每分鐘十六發速射的德國88毫米速射野戰炮,這速射是厲害了,但是射程只有七千五百米,還不如趙東雲現有裝備的75毫米野戰炮呢,根本起不到壓制敵軍75毫米火炮的作用,而且還貴的要死。

    又比如說120毫米野戰榴彈炮,這玩意倒是不貴,日`本人就向德國人採購了很多,並且仿製生產了不少,但是這種火炮的射程更短,只有五六千米左右,這個射程比奉天陸軍大量裝備的120毫米重型迫擊炮也強不了多少,射速又沒迫擊炮那麼快,兩者的炮彈如果用同種裝藥的話,那麼爆炸威力也相當,也就是精度上榴彈炮會比迫擊炮好一些。

    這種情況下趙東雲寧願裝備多兩門120迫擊炮,也不願意花費寶貴的資金去進口120毫米野戰榴彈炮。

    至於120毫米的加農炮甚至150毫米的加農炮,這些射程是夠了,但是也重的要死,在平原地區還好,但是中國的西部和南部都是多山地區,脫離了鐵路這些五六噸甚至十噸重的火炮根本沒法機動。

    而且還有一個最關鍵的因素,那就是120口徑以上的加農炮價格非常昂貴,尋常列強國家都裝備不了幾十門,何況趙東雲這個小軍閥,根本買不起甚至用不起這些昂貴無比的大口徑火炮。

    結合射程、速射以及重量還有價格因素,趙東雲才是選擇了這款1904年型100毫米加農炮,無獨有偶,遠東地區裡日`本人也是從德國人引進了100毫米的加農炮並仿製出了三十八年式10cm加農炮,性能上和趙東雲從德國人購買1904年型大體類似。

    趙東雲其實也找日`本人嘗試購買該款火炮,不過日`本人自己的產量也低,日俄戰爭後日軍正處於新舊大換裝的時代,很多後世人耳熟能詳的經典武器其實趙東雲都買不到,比如日`本人一系列的三十八年式武器,比如三十八年式步槍、三十八年式七十五毫米野戰炮、三十八年式七十五毫米過山炮、三十八年式重機槍等等,這日俄戰爭中定型的新一代武器日`本本身產量有限,短時間內至少這一兩年內很難從日`本手中獲得這些新式武器,人家日`本人現在買的都是三十年式系列的二手貨。

    從日`本人那邊買不到的情況下,趙東雲才是從德國進口,這價格自然又是貴上好幾分!

    這苦等了小半年,這十二門的100毫米加農炮終於是回來了,這讓趙東雲有些興奮,這75毫米的野炮和過山炮玩的多了,但是這100毫米的加農炮卻還是頭一回裝備。

    而且為了這十二門100毫米的加農炮以炮彈,趙東雲為此可是付出了將近四十萬兩銀子的代價,這花了大價錢買回來要是看都不去看一眼,實在對不住自己的錢。

    於是乎,數日後的某個風和麗日的上午,趙東雲就是帶著一群將軍們齊齊抵達了瀋陽郊外的軍營。

    瀋陽南郊軍營,這裡駐紮著奉軍大量部隊,有第十師的兩個步兵團,一個炮兵營以及騎兵團。和西郊軍營裡駐紮的一個巡警團、一個陸軍步兵營工程組成了瀋陽的主要控衛力量。

    此外,剛組建沒有多久的奉天陸軍重炮營也會駐紮在這裡,而今天趙東雲要來看的就是這個剛宣佈組建的重炮營了。

    「一個月前我們就開始抽調軍官和骨幹炮兵了,如今雖然部分炮兵和輜重部隊的士兵還是新招募的,不過有原先的大量骨幹在,這架子也算是搭起來了,頂多三個月該營就能具備初步的戰鬥力!」方壁永一邊走在趙東雲身邊,一邊介紹著:「這位是魏安坡中校,該營營長!」

    方壁永介紹著的時候,魏安坡也是上前兩步,然後立正向

    趙東雲敬了個軍禮,身穿軍服的趙東雲仔細打量著這個魏安坡,腦海裡也是略微回憶關於此人的履歷。

    如果趙東雲記得沒錯,此人應該是從第三協時代就跟著自己的老炮兵了,記得當初還是他第一個組建迫擊炮部隊的,不過當年不過區區副軍校的他經過這幾年,顯然也是爬到了中校了,如今又是擔任重炮營營長一職,顯然比普通炮兵營的營長更加資深。

    「嗯,安坡你這幾年也是變的成熟穩重了,好!」一晃也是五六年過去了,當年就跟著趙東雲一起混的很多手下不過二十來歲,但是如今一個個也都是三十多了,就連趙東雲自己也是臨近奔三了。這時間過去了諸多人變化也大,原來的小隊官,營官帶們一個個也都是成為了軍中高層,看不見往日的那種年輕活力了。

    「這兩天訓練的如何了,有沒有信心把等下的演習打好!」趙東雲走上前,握住了魏安坡的手,然後用著鼓勵的神情看著他。

    魏安坡臉色有些激動:「職部所屬雖然訓練日短,不過職屬多為軍中精幹之士,絕不會辜負大帥重托!」

    這的確算是重托了,奉軍裡頭炮兵部隊可不少,這年頭的北洋軍可不是後世裡的國民革命軍或者解放軍,上萬人的師也拉不出十幾門火炮,如今的北洋軍,不管是趙東雲麾下還是王士珍以及段祺瑞他們手底下的部隊,都還保留著袁世凱時代的大量底蘊,加上他們最近半年來的大力外購,這火炮數量其實並不少。

    趙東雲麾下的三師五旅滿編後,迫擊炮就不說了,單單是75毫米的傳統身管火炮就有十四個炮兵營,加上備用的火炮就足足有兩百多門。王士珍和段祺瑞他們雖然沒有那麼多,但是多則百餘少則數十是肯定有的,可比南方聯邦的炮兵部隊強多了。

    然而奉軍如此多炮兵部隊,裡頭擁有數十名中級炮兵軍官,他魏安坡卻是擔任了唯一個一個重炮營營長,這如果還算不上重托那麼什麼才算是?

    「嗯,這就好!」趙東雲隨口說著,然後左右看了看,眼見下面的人也準備好了,當即道:「既然大家都準備好了,那麼就開始吧!」

    隨著趙東雲的一聲令下,今天的這場炮兵演習也算是開始了,不過名為炮兵演習,不過既然弄出一場演習來了,參謀部的人自然不會放過機會,所以又是臨時加入了一個營的步兵和一個騎兵連,弄出了一個步騎炮三軍齊全的聯合演習來。

    首先出場的自然是騎兵和步兵部隊,不過很快雙方陣地上就是升起了炮兵較射氣球,雙方的七十五毫米火炮開始發射訓練彈,為前方的步兵們提供掩護。

    不過很快,戰場的更後方又是升起了一個巨大的炮兵較射氣球。

    方壁永也及時對趙東雲解說著:「那邊就是重炮營的陣地,他們已經升起較射氣球,預計不用多久就能夠確定射擊諸元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