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北洋梟雄

正文 第兩百章 攻克通州 文 / 雨天下雨

    「遼王?」聽到這個詞彙讓趙東雲把正喝著的一口茶給直接噴了出來!

    靠,慈禧這老太婆沒事拿自己消遣不成?這都什麼年代了,還遼王,你就算把皇位讓出來給我做,我都要考慮考慮呢!

    現在可已經是1906年了,在民間裡『國家』和『民族』等意識已經初步覺醒,沒看見一大票革命黨人天天在鬧事要說什麼共和嘛,在這種時候,順應時局喊起共和口號才是一個政治家應該有的覺悟。

    在經歷最初幾秒的荒唐後,趙東雲心裡頭卻是不由自己的想起了另外一個想法,這可是稱王啊,自古以來幾千年無數豪傑都在為此奮鬥!

    如果不考慮客觀事實,也就是說不去考慮稱王后會出現什麼情況,自己麾下的將領們會不會支持,國內會不會掀起一片罵聲之類的,說實話稱王還是有著相當的吸引力。

    每一個男人心裡頭都是有著一個稱孤道寡的夢啊!

    有那麼一瞬間,趙東雲還真想答應了混一個遼王當當,不過隨後他卻是想到了慈禧這個女人!

    後世人也許都看到了她的愚昧落後,導致國家敗亡,但是你要睜大了眼睛仔細看,那麼就會發現這個女人實在不簡單,她掌權中國長達半個世紀,和她玩政治手腕的人一個個都下場悲劇……

    可以說的當代百年裡,此女是玩弄權術的頭號大家了,可惜她是滿人,代表的是滿清王朝的利益,如果她是漢人,放到漢人王朝裡,估計就是後世無數皇漢歌頌的女漢子了……

    仔細想想這兩個月來,慈禧幹的事實際上不多,前頭袁世凱還沒死的時候,她一手力壓皇族派系,繼續支持袁世凱,從而平息了當時北洋可能出現的動亂。然而袁世凱被刺殺了後,她卻是迅速改變初衷,採取了拉攏分化的政策,一個直隸總督和一個陸軍部大臣,就是把王士珍以及馮國璋拉倒了朝廷陣營,從而把北洋和朝廷之爭變成了北洋內部之爭。

    而現在更是把主意打到了趙東雲頭上,一出手就是一個遼王,這份氣魄是滿清兩百多年來諸多君主從未有過的。

    滿清兩百多年歷史了,封漢人為王的只有幾次而已,而且都是在初期,嗯,那幾個被封王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平西親王吳三桂、靖南王耿精忠、廣東平南王尚可喜這幾個人了。不過他們下場都比較悲劇,被後來的康麻子給削藩了。

    至於以後嘛,就沒有封過漢人為王了,嗯,對少數大臣死後追授的倒是有,但是活著封的一個都沒有,更加不要說實封了。

    慈禧的那句話不僅僅是封趙東雲為遼王,而且還有『國東三省』這幾個字,也就是說這個封是實封,這種實封可不是尋常意義上的封王,代表著趙東雲將會擁有**的軍事財政甚至外交內政等,嗯,屆時這個所謂的遼國和清國的關係大體上可以看成是甲午戰爭之前的朝鮮和清國之間的關係。

    這種大手筆一般的統治者是絕對不會拿出來的,哪怕是就此亡國也不會,但是慈禧就敢,也許對於她而言,這家國天下不過是她玩弄權術的籌碼罷了!

    趙東雲說實話對稱王稱帝之類的不心動那肯定是假的,但是他能夠走到今天這種地步,擁軍三鎮兩協,蘇繫上下近十萬人效忠於他,依靠的可不僅僅是玩耍機槍戰術,這沒點政治手段他根本爬不上來今天這個地步。

    所以心中儘管閃過一絲心動,但是他卻是掩飾的很好,絲毫沒有表達出來,反而是露出了震驚可不可置信的表情對林紹年道:「我說林樞密,時代已經變了,這老一套不管用了!」

    林紹年看著趙東雲前後的失態以及現在的這句話,也是讓他心中一涼,從他看見趙東雲失態噴茶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那趙東雲絕對是不會答應這種條件的!

    封王,這種事如果放在三五十年前,或許還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在這個連皇帝都被人叫嚷要趕下台的時代裡,區區一個遼王吸引力還不如直接給趙東雲幾十萬兩銀子呢!

    而且退一步說,這個遼王對於趙東雲而言只是個虛名,因為沒有這個遼王誰又敢說東三省不是他趙東雲的地盤了?

    接受遼王,只是得到一個虛名而已,然而就此退兵出關,就此造成的後果卻是極為嚴重的,哪怕是趙東雲也無法承擔的。

    林紹年聽罷後,臉色也是逐漸嚴肅起來,然後正色道:「那依子楊之見,那麼該如何才能停息這場戰爭!」

    這個時候,趙東雲站了起來道:「很簡單,我趙某人就兩個要求,第一:把謀害袁公的兇手正法!第二:遵從袁公遺命,立憲創共和!只要朝廷答應了這兩條,我趙某人二話不說,立即退兵出關!」

    看著趙東雲說的慷慨陳詞,林紹年心裡頭閃過一絲憤怒,這兩條別說都答應了,一條都不能答應,尤其是前者,趙東雲和王英楷以及段祺瑞列出的謀害袁公的兇手名單了,那可是越來越長,剛開始的時候只有載灃、載洵等人,然後隨著正式起兵後凡是反對王段趙三人聯軍的,都被一股腦列入了這份名單,現在連馮國璋和王士珍都名列其中,而南方幾個反對他們的督撫也是名列其中,嗯,他林紹年和瞿鴻禨等幾個軍機大臣也在這上頭!

    可以說要是把所謂的謀害袁公兇手都正法了,估計當代清廷的中樞和地方的重臣得死掉一大半……尤其是皇族裡的重要角色,估計除了宮裡的光緒帝沒事外,其他的都得死翹翹,王英楷甚至把三歲小兒,載灃的兒子傅儀都列入其中。

    而後一條立憲創共和雖然看上去問題不大,但是北洋人要求的是像英國那樣的虛君共和制,也就是說每年給皇室一點花俏,必要時候出來充當下招牌,其他時候皇帝就別管事了,凡事有我北洋人呢!

    而皇室那邊雖然

    這幾年也被迫答應實行立憲,但他們要的卻是有實權的君主立憲,參考德國和日`本那邊,皇帝雖然受到一定的權力限制,但是依舊保證了部分權力。

    可以說趙東雲提出的兩個條件是清廷絕對不可能答應的,因為要是答應了不用趙東雲他們去攻克京師,朝廷自己就得先崩潰了。

    從趙東雲提出的條件也可以看得出來,王段趙三人根本就沒有和朝廷談判的心思,甚至練玩虛君立憲的心思都沒有了,不管是王英楷還是段祺瑞又或者是趙東雲,一個個都想著總統寶座呢!

    這一次暗中的談判,注定是沒有什麼結果的,林紹年離開了後,趙東雲率領的第三鎮以及第一騎兵協繼續對京師東線發起猛攻,尤其是顧藍玉率領的第六協一部,更是頗為活躍,連接擊潰了第六鎮一個標又一個營後,已經成功迫使第六鎮該部側退!

    緊接著第六協繼續推進,而這一推進的話對通州前線也是造成了重大影響,以為第六協推進的方向就是通州的側翼,而且再等多幾天的話,估計第六協就能夠迂迴到通州防線的側後位置,到時候通州的第六鎮部隊就會陷入前後夾擊的險境。

    在這種情況下,王士珍也是顧不了那麼多了,這攔住趙東雲的第三鎮固然重要,但是保住自己的部隊實力更重要,所以當第六協迂迴成功後,王士珍就是親自率領第六鎮的第十二協從通州撤退。

    在撤退過程中,自然免不了會有所損失,又是至少損失了數百人。

    而王士珍的第六鎮從通州一線全面撤退後,也就代表著已經激戰大半個月的通州之戰落下了帷幕!

    「在過去的二十多天,圍繞攻克通州呢進行的一系列戰役中,我軍累計投入十個步兵營,五個騎兵營以及三個炮營以及其他若幹部隊,戰鬥兵力以及後勤兵力總人數達兩萬三千人。敵軍佈防通州的應有第六鎮之第十一協一部,第十二協全部以及炮兵等部隊,在一系列戰事中,我軍一共造成敵軍傷亡一千八百餘人,俘虜兩百餘人,繳獲槍支五百於支,火炮六門」

    這對敵軍的傷亡數字只是個估算而已,因為戰場上很難統計敵人的傷亡,只能說一個大概,不過第三鎮自身的傷亡數據就會準確的多了。

    方壁永繼續道:「我軍自從入關後,歷盡月餘作戰,目前一共陣亡兩百二十人,傷八百七十人!」

    趙東雲聽罷這個傷亡數字,心中暗自估算著傷亡對比,覺得這個數據還是比較客觀的,自己主攻進攻,而對面的第六鎮依托工事防守,但是自己的傷亡比率卻是還小於對方,這說明部隊基層裡並沒有的盲目進攻,而是充分發揮了迫擊炮、迂迴機動等戰術。

    當然了,這也和北洋部隊的傷亡承受率低有關,別看第六鎮才死傷一千多就撤退了,但是第六鎮一共才多少人啊,一共也就一萬兩三千,哪怕是加強一些臨時徵召的士兵,人數也不會超過一萬五千人,如今傷亡比例已經超過了百分之十。

    而這個傷亡比例對於一支只依靠個人忠誠和餉銀維持的近代化軍隊來說,其實已經算是相當好的!r1058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