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北洋梟雄

正文 第一百八十章 暴風雨的前夕(二) 文 / 雨天下雨

    趙東雲深吸了一口氣,放下了手中的電,然後望向在座諸將:「督憲大人他薨了!」

    雖然諸人昨天開始就已經有這個心理準備了,但是真正聽到這個消息還是一個個忍不住的震驚,更是幾個人心中感到了驚慌,別說是他們了,就連趙東雲自己都是有些驚慌!

    不是這個時代的北洋人是很難體會到袁世凱對於北洋的重要性,袁世凱不僅僅是北洋的當家人,更是北洋的精神支柱,如果說這個時代的北洋人有什麼信仰的話,那肯定不是救國救民,更加不會是上帝佛祖,而是效忠袁世凱。

    這一點不僅僅是本時代的人如此,到這個時代多年已經和北洋融為一體的趙東雲同樣如此,當然他對袁世凱的效忠和傳統意義上的『忠誠』沒有關係,而是在這個時代裡效忠袁世凱也是維持和發展自身權勢的基礎。

    現在北洋的支柱,袁世凱卻是死了!

    所以會議室裡的諸位將領們會有這麼大的反應,是可以理解的,不過好歹也都是身居高位的北洋高層將領了,一個個雖然面色巨變但也是沒做出什麼過分的舉動來。

    他們依舊和這個時代的其他軍人們一樣,依舊端坐著,雙手放在大腿上,挺直了腰桿,然後臉上的表情大多帶有悲憤之色。

    那孟恩遠更是首先朗聲道:「他們好大的膽子,竟然敢殺袁公,此仇不報,我等北洋人有何面目存於世!」當即就是轉過臉來看向趙東云:「大人,入關吧,讓我數萬北洋將士為袁公報仇!」

    一旁的徐邦傑也是開口:「督憲既然死在京師,那麼就讓京師裡的權貴們為督憲陪葬吧!」

    和趙東雲預料的一樣,在場的諸多人第一時間就是把仇恨的目標放到了清廷上,理由很簡單,因為清廷就是刺殺袁世凱的最大嫌疑人。

    不是每個人都是後世穿越而來,熟知歷史走向的,而當代的這些政治家們能夠看得清當代形勢的,可以說是極少極少的。很多事情在後人們看來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在當代卻是需要大智慧的人才能夠看的出來。

    比如日俄戰爭裡,在當代國人看來日`本就是巨大的勝利者,日`本海軍不但把幾乎整個俄國海軍的戰艦送進了海底,而且還打死打傷俄國人數十萬,證明了黃種人是可以在現代戰爭裡擊敗白種人的。

    但是很多人會知道日`本為此背上了沉重的債務,經濟幾乎陷入崩潰的邊緣。

    能夠透過事情的表象去看本質的人還是太少太少,絕大部分的人包括這間會議室裡的將領們,幾乎是第一時間就把懷疑的目標放在了清廷上。

    當然他們不會認為是慈禧、奕劻、鐵良他們刺殺了袁世凱,他們還沒有傻到這個地步,而是認為滿清貴族裡的其他人,就和所有的政治勢力一樣,滿清貴族那邊也是有少壯派的,載灃、栽洵等人可都是大名鼎鼎的皇族少壯派,向來反對袁世凱的,幾乎人類歷史上的所有『少壯派』都是也代表著做事激進,不顧後果,不負責任的。

    北洋內部派系的以趙東雲為首的少壯派有這個傾向,滿清皇族的少壯派同樣如此,而日`本軍方的少壯派就更不用說了。

    這樣一來讓人們懷疑到滿清頭上是很自然的事情。

    孟恩遠和徐邦傑開了後,其他人也都是一個個心情激動,叫嚷著立即率軍入關,有的說要行清君側,有的說則是殺進北京,迎光緒親政,建立君主立憲,有個乾脆是說舉起共和大旗,擁戴趙東雲當大總統。

    趙東雲對他們的話並沒有在意,也沒有出口阻攔,此時此刻的他們需要發洩心中的憤怒和激動。

    良久後,趙東雲才是伸出手來虛壓:「都靜一靜!」

    於是乎,前頭鬧哄哄的會議室裡才算是恢復了平靜,趙東雲環視一圈後才繼續開口道:「袁公去京師前,曾讓我等幾人在山海關進行了商議,雖然當時沒有預料到會發生今天這種事,但是也是有事先的預防謀劃,此時雖然還不知道其餘幾家怎麼想的,但是我們就要堅定的履行督憲大人的遺命!」

    趙東雲並沒有讓手下的將領們等待太久,而是迅速說出了下一句話:「我命令,即日起我等進入戰備狀態!」

    趙東雲在這等大事上向來是不會有太多的猶豫的,哪怕是事先沒有這個準備,但是他也依舊迅速作出了安排:「第三鎮吩咐下去,準備開拔!」

    「奉天第一鎮、第二鎮全數回調錦州,加強錦州的防禦工事,此外,從現有三鎮各抽調兩個騎兵營,以六營騎兵組建奉天騎兵協!」

    趙東雲說罷後,望向了孟恩遠:「老孟,這個騎兵協統領還得你來做,別人我不放心!」

    孟恩遠聽到騎兵協這三個字,就知道這個位置肯定是自己的了,所以面無表情道:「職部無所不從!」

    隨後,他又是看向了林永權:「永權,你先把奉天第一鎮管起來!」

    林永權這些年涵養功夫上漲了很多,但是聽到這話還是忍不住的激動:「永權絕對不辜負大人的信任!」

    林永權跟著趙東雲那麼多年,資歷是足夠的了,只是率領大兵團作戰的經驗不多而已,不過在這種關鍵時刻能力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趙東雲可以信任他,反正趙東雲手頭下還有一大堆科班出身的參謀人員呢,到時候給林永權那邊多安排幾個,打起仗來不求多出色,只要按部就班的來那麼就足夠了。

    此時趙東雲還沒有說過『入關』這兩個字,但是這一系列的命令已經非常明

    顯了,不管是讓第三鎮準備好開拔還是抽調各鎮騎兵成立騎兵協,這都是在為了入關在做準備!

    就在趙東雲在錦州進行緊急軍事會議做相關部署的同時,其他幾位北洋大佬也是相繼得到了袁世凱已死的消息,在保定的王英楷幾乎是第一時間就宣佈保定進入緊急狀態,緊接著就是把他手下的第一鎮裡的少數幾個滿人軍官直接免職,同時又是給山東的張懷芝發密電,讓他彙集第五鎮,準備隨時北上。

    而山海關裡,段祺瑞和吳鳳嶺也是進行了緊急密議!

    就在在河南境內的湖北第八鎮的黎元洪都是得到了張之洞的緊急命令,讓第八鎮做好戰備,以觀望事態。

    然而這些都是外部的反應,而真正位於暴風雨核心的京師裡卻是出現了驚人的安靜!

    十月七號,也就是袁世凱被刺後的次日,西苑儀鸞殿,慈禧沒有了往常那種漫不經心的模樣,而是在太監的扶持下站著,而她面前這是跪著栽洵等幾個年輕皇族:「說,到底是不是你們幹的?」

    栽洵等人那裡會說自己是乾的啊,自然是連忙否認:「不是!」

    慈禧在這幾個人掃視了多遍後,然後哼了一聲:「出去吧!」

    這個年輕一輩的皇族心慌慌的出去了後,鐵良、端方、奕劻等幾個滿族權臣都是進來了!

    慈禧沒有和他們廢話,開口就是道:「如今出了這個事,你們說該怎麼處理!」

    當即領班軍機奕劻就是道:「如今最為緊要的是要先穩住北洋諸將,不管局勢如何變,怎麼處理,但是北洋絕對不能亂起來,一旦亂了後果不堪設想!」

    然而鐵良卻是開口:「現在要穩住他們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奴才已經得到線報,錦州、山海關和保定都已經有所異動,他們這已經是為出兵做準備了,我們必須要做好鎮壓叛亂的準備!」

    奕劻卻是冷哼一聲:「鎮壓?你鎮壓的了嗎?不說其他人,就是你手底下的第一鎮,你能夠掌控的了嗎?」

    鐵良不甘示弱:「昨天開始,第十三協統領曹錕和第十四協統領何宗蓮已經被我秘密監視,他們翻不起風浪來!」

    「還有那第六鎮呢,就在邊上一旦他們亂起來,你讓皇上和老佛爺怎麼辦?」

    第六鎮可不是駐紮在外的軍隊,而是駐紮在西苑的軍隊,負責控衛皇城的,然而現在第六鎮的態度非常曖昧,王士珍自從昨天袁世凱遇刺後,就一直不見任何外客,一直待在救治袁世凱的醫院裡頭。

    就連端方親自去求見都吃了閉門羹!

    當下這幾個人一個個都是七嘴八舌的爭論起來,主張用懷柔政策安撫北洋主將的奕劻甚至是和主張強力鎮壓的鐵良差點是打了起來,最後慈禧一股腦把他們都趕了出去。

    七號下午,慈禧再一次用著強力的政治手腕發出了一系列的人事任命以及政策,和大眾有關的就是宣佈預備立憲,承諾三年內正式立憲。

    這個主要是安撫普通立憲派的,真正的重點還是如何對待北洋諸將上,這一方面的任命就是非常多了,幾乎是讓外人看的眼花繚亂。

    第一項就是加陸軍部大臣馮國璋太子少保銜。

    第二項就是東北正式建省,任趙東雲為東三省總督,加陸軍部尚書銜。

    第三項就是調王士珍署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

    第四項則是調吳鳳嶺為熱河都統,加陸軍部侍郎銜。

    第五項則是調任張懷芝署理山東巡撫,加陸軍部侍郎銜。

    以上的四項任命可以說一下子就打破了北洋諸位大佬之間的平衡,而隨後慈禧的手段還沒完呢。

    稍候陸軍部重新調令陸軍第七鎮歸陸軍部直轄,第二鎮隨同吳鳳嶺前往熱河,第三鎮調入奉天管轄、第五鎮調入山東所轄,所剩第一鎮、第四鎮、第六鎮依舊歸屬直隸所轄!

    這一系列的任命和調遣可以說嚴重影響了今後的局勢發展,因為從這個人事安排和調遣中,那麼就可以發現慈禧的目的是非常明顯的,就是拉攏馮國璋、王士珍兩個人,同時給予趙東雲、吳鳳嶺、張懷芝三個人更進一步,脫離北洋自稱體系的空間。拉攏他們的同時,也沒有忘記打壓,而被打壓的對象毫無疑問就是王英楷和段祺瑞了。

    正所謂拉弱打強,王英楷和段祺瑞在北洋派系裡的威望最大,但是慈禧來了這麼一手後,他們還能夠順利折服其他北洋悍將,進而繼承北洋大統嗎?

    不可能的事!

    北洋內部派系本來就是爭鬥的非常激烈,現在袁世凱一死不管是王英楷還是段祺瑞又或者是趙東雲,其實都是不可能繼承袁世凱的位置。

    比如說被慈禧硬推著登上直隸總督大位的王士珍,要是能夠指揮動趙東雲的話,慈禧都敢把腦袋割下來給太監當尿壺用。

    但是慈禧要是把直隸總督的位置給了王英楷,那麼情況就大大不同了,王英楷本來就夠強悍的話,一旦他登上直隸總督之位,其他幾個人就算心裡頭不服但是短時間內還是會妥協的,這樣一來北洋就有可能避免分裂,而這種事是慈禧所無法接受的。

    袁世凱既然已經死了,那麼北洋也就沒有繼續存在下去的必要了!

    對於慈禧來說,一個分裂的北洋才是好北洋!

    不得不

    說,慈禧的這一招雖然大家都看得出來禍心明顯,但這一招就是陽謀,既然做出來了就不怕讓你發現。

    當趙東雲接到朝廷的電諭後,也是陷入了沉思,是藉著為袁世凱報仇雪恨,然後跑到京師去推翻清朝呢?還是先把東三省總督撈到手,以後再慢慢謀圖入關大計?

    不單單是他,受到了誘惑的馮國璋、王士珍還是張懷芝一個個都是猶豫了起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