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北洋梟雄

正文 第一百二十九章 任勞任怨 文 / 雨天下雨

    保定城內,袁世凱放下趙東雲的信道:「看來東雲在錦州是下了功夫的,不僅僅把第三鎮練出來了,還弄了個混成協,要是諸君都和東雲那樣一心為國朝辦事,說不得我北洋四鎮早就已經成為六鎮甚至八鎮了!」

    袁世凱說這話的時候似乎沒有其他神色,但是這話裡似乎明面上是讚賞趙東雲,然而在場的其他幾個人卻是都聽出了袁世凱的不滿。

    這種不滿並不是袁世凱對趙東雲編練出來一個錦州巡防營而不滿,而是對其他幾個北洋大佬的練軍速度緩慢有所不滿。

    自從去年提出北洋四鎮計劃後,北洋在1903年低以及1904年初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第三鎮的擴編以及第四鎮的編練上,然而如今半年過去了趙東雲那邊的第三鎮早已經滿編了不說,而且還弄出來了一個錦州巡防營。

    趙東雲利用事實再一次向袁世凱證明了自己無以倫比的練軍本事,要知道弄的這個錦州巡防營可沒花他袁世凱一毛錢,經費主要來源於以往的直隸舊軍以及奉天的協防費用。

    而作為對比,北洋其他三鎮的練軍速度就有些緩慢了,比如說作為擴軍支柱的第一鎮,編練多年到現在竟然還沒有做到全員滿編,如果說這是因為第一鎮長期被各鎮調走太多人員所導致還情有可原的話,那麼第二鎮以及第四鎮編練速度的緩慢就讓袁世凱有些不滿了,現在第二鎮雖然有了架子,但是還缺少部分兵員。至於第四鎮半年時間過去了還差兩個步兵營以及兩個騎兵營。

    要知道他們也是有著充足的經費啊,然而成軍的速度卻是始終沒有趙東雲的第三鎮快,這自然是引來了袁世凱的些許不滿。

    除了北洋四鎮外,袁世凱對武衛右軍以及武衛右軍先鋒隊和自強軍這三支軍隊的改變工作也是相當不滿,以上三軍的改編計劃從去年年底的時候就開始了,今年年初北洋這邊的軍費稍微寬裕了後袁世凱就是這此三軍的改編工作正式提上了日程。

    而進度卻是讓袁世凱有些失望,這都三四個月過去了,愣是連架子都還沒有搭起來,搞的袁世凱連上奏章要經費都不好搞。

    很多東西的好壞之分其實就是比較出來的,如果沒有趙東雲編練第三鎮的成軍速度以及編練錦州巡防營的例子在前頭,那麼袁世凱也許會對其他幾支部隊的編練工作感到滿意,然而這一對比有了差距之後袁世凱就是開始覺得下頭的這幾個月辦事拖拉了。

    下頭的王士珍等人自然是聽出了袁世凱的不滿之意!

    袁世凱暗地裡說了這幾句不滿之話後,並沒有繼續說什麼指責的話,因為他自己也知道自己手底下像趙東雲這樣的練軍人才就這麼一個,不能把所有人都當成趙東雲來用的。

    畢竟趙東雲練軍的本事在辛丑年的時候就已經體現了出來,後續整編舊軍編練新軍的一系列過程中都表現的相當搶眼,這幾年來趙東雲能夠把第三鎮以及錦州巡防營練出來,可以說依靠的就是整編舊軍的本事。

    這幾年下來袁世凱可是讓趙東雲整編了不少舊軍,詳細列出來就有元字營,肅毅親軍,保陽練軍,永平練軍,錦州練軍,以上這幾股都還是千人以上的大規模舊軍,至於零零碎碎陸續整編的就更多了。

    零零總總加起來,趙東雲至少用整編的名義裁汰了三萬人以上的各式舊軍,要不然趙東雲手下的第三鎮以及錦州巡防營的經費是怎麼來的?還不是依靠原來這些舊軍的經費啊!

    現在中國裡頭,說起裁汰練新的本事,袁世凱自然是可以自誇的,而在北洋體系裡,整編舊軍的本事自然以趙東雲為首,繼續縮小到第三鎮這個範圍的話,其實那都是陳光遠一個人幹的……

    較真了說,其實就是陳光遠單槍匹馬把直隸舊軍給裁汰的七七八八……

    小小的表達了不滿後,袁世凱繼續開口道:「如今東雲那邊雖然靠著裁汰練新的法子弄出了一個錦州巡防營,不過他的信你們也都看了,五千多號人的一個混成協每月所需不少,錦州那小地方自然是養不起的,你們看看這經費怎麼解決?」

    袁世凱的這番話就是表明了他對趙東雲擴軍的舉動是贊同並且支持的,尤其是這種拿錢靠著自己在下面搜刮就編練出一支新軍的事情更為支持,要是北洋體系裡每個大佬都像趙東雲這樣自己弄一個混成協出來,自己手下的北洋新軍早就擴編稱北洋六鎮甚至八鎮、十鎮了。

    其實站在袁世凱的角度來說,趙東雲編練錦州巡防營的事情一直都是他關注並支持的,去年秋天就是他把一部分直隸舊軍派到錦州,然後又和增祺那邊商量著才搞出了一個錦州巡防營的番號,並且任命趙東雲為總辦。

    因此也許在趙東雲看來錦州巡防營是他自己搞出來的私軍,但實際上在袁世凱看來,這個錦州巡防營就和第三鎮,第四鎮沒有區別,都是他袁某人手下的軍隊。

    所以後續他才會支持把第三鎮替換下來的十多門火炮撥給了錦州巡防營,有了這十多門火炮以後才奠定了擴編為混成協的基礎。

    聽罷袁世凱的話後,段祺瑞首先開口:「這錦州巡防營負責遼西防務,自然是得由奉天那邊出一部分費用的,總不能讓我們直隸來墊不是!」

    段祺瑞這話其實就一個意思:你趙東雲在外頭愛怎麼搞我管不著,但是要想從保定裡撈錢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北洋體系裡的錢可不是誰一個人的,而是要養著北洋各軍的,趙東雲要是拿多了就代表著其他各鎮就少了。

    這個時候王士珍也是開口了:「我們這邊現在經費也缺,現在連三軍改編所需的軍械錢都還沒著落呢!」

    雖然北洋的武衛右軍、武衛右軍先鋒隊、自強軍的改編工作還沒有完成,但是北洋內部已經是預定將會改編為第五鎮、第六鎮,而袁世凱也早已經對王士珍說過,這兩鎮裡頭的第六鎮已經是準備給他的了。

    所以儘管還沒有當上未來的這個統制之位,但是王士珍依舊得為未來的第六鎮爭奪利益,別的不說,至少購置火炮和槍支的軍械款你得給我留下吧!

    王英楷也在一邊叫嚷著:「我那第一鎮的火炮早已經落後不堪,如果有錢的話也應該盡快用新式管退炮替換了!」

    這話純粹是插科打諢,他第一鎮的火炮就算性能舊了些,但也不是說換就能換的,至少未來兩三年內沒希望,但是現在這種討論軍費的會議上要是不說點什麼,人家還當他王英楷同意給趙東雲錢呢!

    袁世凱聽著手下們的話,他對這種反應自然是早有預料的,實際上他自己也沒打算再給趙東雲多少錢。

    這個時候,段祺瑞又開口道:「現在錦州巡防營那邊每月還缺五萬兩,而且又不用新購置槍支火炮,我看啊,讓奉天那邊每個月再多加兩三萬,然後請朝廷戶部那邊再拔一兩萬也就算解決了。」

    他說的簡單,讓奉天省再給錢?先不說奉天有沒有錢,就算有錢增祺也不會再給了啊,要知道現在奉天一省為了第三鎮以及錦州巡防營的每個月需要支付大約四萬兩銀子的協防費,如果再加增祺肯定是有意見的。

    而且增祺最近半年一直都想著把奉天巡防營編為奉天常備軍呢,現在北洋要是想要拋開他弄錦州巡防營,而且還想要讓他出錢,人家肯定不願意嘛!

    至於朝廷戶部?他們倒是有錢!

    清末的中央政權雖然對地方的掌控能力非常弱,對地方大員的約束力遠不如明末時期那麼有力,但是人家有一點卻是好的,就是朝廷太缺錢,尤其是清末新政改革後,收入一年比一年多,庚子年好幾億兩銀子的賠款,咬一咬牙愣是給出了。

    所以別以為這個末世王朝過的很苦逼,其實滿清末年的政治、軍事、教育、經濟等諸多改革是相當成功的,朝廷的戶部每年還能拿出好幾千萬的軍費來,不但供養著北洋新軍而且還打算投入巨資重建海軍呢。

    之所以會完蛋,最主要的就是它的改革太成功了,以至於最後被『民`主、自由、民族』這三個詞彙給幹掉了,所以說滿清王朝是最奇葩搞笑的王朝,自己把自己給搞死了,估計死的時候還不知道為啥……

    但是戶部有錢也不會隨便給啊,同樣還是因為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權太弱,所以天天防著地方督撫的朝廷是絕對不可能撥款給地方練軍的,他們的錢一般都花在北洋新軍等為代表的中央朝廷軍隊上,是絕對不可能給錢讓下面的其他省份編練新軍的。

    不管是奉天還是湖北,都別想從朝廷拿到一毛錢的軍費,要想練新軍只能各省自己搜刮!

    至於說直隸和北洋新軍,雖然後世人把他們都認為是私人性質的地方軍隊,但實際上在這個時代,北洋新軍是充當了朝廷中央軍、國防軍這一類角色,和其他各省的新軍是有著本質區別的。

    所以朝廷會拿錢給袁世凱編練北洋新軍,但是不代表朝廷會拿錢給奉天編練錦州巡防營!

    朝廷有錢不給,直隸沒錢給,奉天不肯給也沒錢給!

    這到了最後趙東雲望著朝廷的批復:「查錦州巡防營已練新軍一混成協,聖心甚慰,望該員繼續任勞任怨,自籌所需。」

    差點想要罵娘,老子不拿錢都已經練出一個混成協了,你們竟然連後續維持費都不肯給?靠,每個月將近十萬經費你讓我那弄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