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北洋梟雄

正文 第一百零五章 輿論壓力 文 / 雨天下雨

    林永權說完了迫擊炮的裝備計劃後又道:「考慮到迫擊炮即將大規模裝備營級部隊,同時營級以及標級部隊也將會大規模提高後勤供應能力,所以教育處的諸多同僚們覺得同為步兵支援武器的重機槍也可以適當的下放營級部隊!」

    「辛丑年我北洋大批量裝備重機槍之初,為了快速培養相應的技術軍官以保證盡快的形成機槍的戰鬥力,採取的是集中制度,然而如今數年過去了,我軍中的重機槍裝備已經成熟,這種時候已經是可以考慮效仿西方諸多部隊,把機槍下放到營標級!」

    「根據這一計劃,我教育處的諸位同僚們制定了重機槍的新裝備計劃,初定於在各步兵營裝備兩挺重機槍,另外在步兵標再配屬六挺重機槍。」

    「迫擊炮和重機槍的下放裝備,旨在加強我軍營級以及標級部隊的獨立作戰能力,使之具備獨立的進攻以及防禦能力!」

    林永權的話剛落下,那陳光遠就是立馬表態:「這是好事,我軍的重機槍應用早就該跟上泰西諸國陸軍的步伐了!」

    陳光遠還有一句沒有說出來,那就是重機槍的數量早就該增加了,從1901年開始,北洋新軍受限於經費的限制,制定的是一個鎮配屬一個機槍營二十四挺重機槍的裝備計劃,而隨著重機槍在北洋新軍體系內的作用越來越大,尤其是有著趙東雲等一批少壯派軍官的推動,導致重機槍的戰術應用越來越明確,而要求增加裝備重機槍的呼聲也是越來越大。

    前幾個月孟恩遠手下的騎隊第三標裝備一個機槍隊就是這樣背`景下的產物,導致當時的第三混成協的重機槍數量從二十四挺增加到了三十挺。

    同樣的情況還是出現在北洋新軍的其他部隊中,袁世凱這幾年來可是一直在持續購買重機槍,前後都已經購買了一百多挺重機槍了,不僅僅裝備了北洋常備軍,同樣還裝備了武衛右軍,武衛右軍先鋒隊,自強軍。

    甚至北洋新軍大規模裝備的行為已經影響了其他各省新軍,為什麼?因為練兵處成立後要求全國各省的常備軍編練都必須效仿北洋常備軍的編制,而如今北洋常備軍的正式編製裡,可是有一個一個機槍營的。

    北洋常備軍的大規模裝備重機槍的行為也是影響到了國內兵工廠的生產,湖北槍炮廠據說已經開始試圖仿製馬克沁機槍了,而作為湖北槍炮廠的主要競爭對手,福元機器廠的方法更加乾脆和快捷,也不埋頭自行仿製,而是採取了國際上的標準商業做法,直接從德意志武器公司引進技術並從馬克沁手裡購買相關專利,然後購置機器進行專利授權生產。

    這裡得說一說,福元機器廠是一個純商業的企業,和國際的數大兵工廠都是有著非常緊密的合作關係,而且管理層都是由洋人組成,而且非常多的原料都需要進口,同時時不時也需要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所以對於專利技術這些還是比較敏感的,一般想要仿製某種武器的時候並不會自己直接搗鼓出來,而是會選擇購買專利技術然後授權生產。

    值得注意的是,福元機器廠的迫擊炮相關設計也已經在國外諸多國家進行了專利申請。

    當然重機槍這玩意就是要玩來料加工組裝,但是難度依舊不是製造步槍那麼簡單的,更別說福元機器廠瞄準的是當今國際武器市場上最先進的mg01型馬克沁機槍。

    仿製過程裡雖然比湖北槍炮廠自己搗鼓要強的多,但是一時半會也是弄不出來的。

    國內的兵工廠開始仿製生產,同時國內的新軍也開始注重並裝備機槍,也是從側面可以證明中國的重機槍應用已經到達了一個比較正常的水平。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趙東雲也是開始嘗試把重機槍下放到營級部隊,以進一步加強重機槍在部隊內的戰術作用。dabeijing

    如果林永權所說的這個計劃成功執行,那麼就代表著第三鎮的機槍裝備數量還會進一步提高達到四十六挺。

    迫擊炮的裝備和重機槍的持續增加,表明的是趙東雲對第三鎮戰鬥力增加的迫切需求!

    因為能夠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算多了,東北的局勢已經可以說到了一觸即發的態勢,戰爭隨時都有可能會爆發。

    而作為代表中國一方在東北的武力所在,趙東雲也是感到壓力非常大,近來國內的諸多報紙頻繁提起他的名字,赫然是把他當成了袁世凱在東北的直接代表,他的一舉一動也是關乎到了東北局勢的進展。

    甚至他受到了一封由上百名到日`本留學的中國留學生的請願書,上頭要求他出兵遼河以東收復東三省。

    甚至有不少過激的人公開指責趙東雲到錦半年毫無作為,坐視東北局勢持續敗壞,就差直接罵他是賣國賊了。

    普通人那裡會知道他趙東雲到錦州的任務並不是收復東北,他的主要個任務是保障遼西走廊的安全,如果中俄爆發戰事,他就得守住遼西走廊,好給北洋進行總動員留出時間,這才是他來錦州的根本原因,也是袁世凱持續讓他擴軍的原因所在。

    至於什麼收復奉天、進軍遼河以東都不是他的主要任務,至少從北洋體系的利益角度來考慮,那不是他的任務。

    儘管趙東雲並不認為自己會參與到未來的那場日俄戰爭中去,但事情誰能說的清楚啊,畢竟現在的東北局勢和歷史已經大為不同。日俄兩方倒是沒有什麼變化,但是中國這邊或者說北洋這邊卻是變化相當大。

    現在的北洋兵力比歷史上要強的多,北洋常備軍四鎮、武衛右軍、武衛右軍先鋒隊、自強軍等袁世凱手下的嫡系部隊加起來,新軍兵力已經是超過了五萬人,同時還在快速擴張大,

    預計不用三個月,北洋新軍就能夠擁有超過七萬人。

    而且北洋的擴張勢頭並不會就這麼停下來,至少趙東雲就知道在籌建了北洋常備軍四鎮後,袁世凱已經是就整編武衛右軍、武衛右軍先鋒隊、自強軍的事情詢問過趙東雲,趙東雲在密電中回復並贊同了袁世凱的意見,稱以上三軍編制和戰力已經遠不如常備軍,應當進行適當的整編。

    按照趙東雲對袁世凱的瞭解,那麼以上這三支北洋新軍的整編工作應該在明年上半年就會進行,屆時最少也能夠再編兩個鎮。

    歷史上的北洋六鎮會比歷史上提早好幾年成型!

    趙東雲來到這個世界,雖然並沒有帶領北洋去打一場什麼大規模的戰爭,表面上看他甚至都沒有改變北洋,改變中國多少東西,但實際上他給北洋帶來的改變是極大的。

    沒有趙東雲,北洋根本不會提前那麼多年裝備機槍!

    沒有趙東雲,北洋根本不會出現第三混成協,也就不會導致歷史上的北洋三大常備軍變成了北洋四大常備軍。

    而且因為趙東雲導致北洋擴軍步伐加快許多,同時也導致了整個中國新軍的編練提前許多,練兵處提前成立就是最為明顯的標誌。

    反過來練兵處的提前成立,也進一步促進了北洋新軍的擴編,由此形成了一個循環!

    而趙東雲,就是這一系列循環的起始點!

    趙東雲給中國給北洋帶來這一系列變化中,除了實力上改變,也有錦州駐軍這麼一點,歷史上北洋雖然派兵東進,但那是在1904年的時候才派兵進駐山海關,但是並沒有離開山海關繼續東進,主要原因歷史上的北洋並沒有那麼多的兵力1904年初的時候不過一鎮多的常備軍而已,第二鎮和第三鎮都剛剛編練,根本沒有兵力去守遼西走廊。

    現在北洋力量增強後袁世凱也就能夠騰出更多的兵力來影響東北局勢,派遣趙東雲進駐錦州也就順理成章了。

    然而趙東雲進駐錦州,同時又是影響了東北局勢的進一步變化,使得日俄局勢出現了不可預測的變化!

    反正到現在趙東雲都沒有把握判定俄國人一定不會進攻錦州甚至北京。

    另外一種改變就是把他自己也推上了國內輿論的浪口,國人指責他不作為也是讓他感受了龐大的政治壓力。

    而這種壓力隨著時間的過去越來越大,1903年年底那幾個月還好一些,但是到了1904年的時候,趙東雲開始頻繁收到各個朝廷重臣以及封疆大吏的電報信件。

    張之洞在一月份七號給他發來電報,說了一大通大道理後,望趙東雲以國家和民族利益為上,扛起反俄大旗進駐奉天,迫使俄國執行『交收東三省條約』,而且還說全中國人民都是他趙東雲的堅強後盾。

    看到這份電報,趙東雲冷哼了一聲後就是道:「他倒是站著說話不腰痛!」

    「如今這國內,能夠看清楚局勢的也就只能我們北洋的幾個人了,其他的一概滿口空話,睜著眼睛說瞎話!」陳光遠如今也算北洋的的高層軍官了,說話自然以北洋人自居,對國內的其他封疆大吏,朝廷大臣充滿了不屑:「說是後盾,怎麼不見他把湖北槍炮廠產的步槍送到奉天來,還有那岑春煊也說的好聽,他兩廣賦稅眾多怎麼就不抽調幾百萬兩銀子來支援我北洋擴軍備戰所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