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北洋梟雄

正文 第九十八章 第三鎮統制之爭 文 / 雨天下雨

    袁世凱向清廷力爭軍費以擴編四鎮的時候,北洋內部也是因為擴編四鎮引發了大動盪,就和今年夏天成立第二鎮的時候一樣,無數人的眼睛緊盯著這一次新成立的第三鎮以及第四鎮的諸多位置。

    那些管帶以下的就不多說了,但是標統以上幾個位置卻是爭奪激烈,其中又以兩鎮統制之位的爭奪最為激烈。

    從去年開始眾人爭奪右鎮翼長之爭、夏天的第二鎮統制之爭到今天的第三鎮、第四鎮統制之爭,北洋內部派系的爭鬥一直就沒停下來過,甚至有越演越烈的態勢。

    如果說之前趙東雲的資歷,地位比較低不足以爭奪一鎮統制職位的話,那麼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尤其是在第三混成協打下的深厚根基,已經足以讓趙東雲加入第三鎮統制之位的爭奪中來。

    第三鎮將會是以第三混成協為核心擴編的部隊,而第三混成協又是趙東雲親手編練起來的,如果不考慮趙東雲資歷、年齡、威望等因素,那麼趙東雲十有**是能夠從第三混成協統領的位置上陞遷第三鎮統制的。

    然而問題就在這裡了,他趙東雲資歷不足、年齡也過小,威望更是無法和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他們相提並論,在這種情況下,趙東雲是否能夠順利成為第三鎮統制也就成為了一個問號。

    畢竟現在北洋就那麼四個新軍鎮,然而卻有好幾個大佬們等著上任呢,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劉永慶、王英楷、吳長純都算是趙東雲的競爭對手,同時除了這些第一梯隊的大佬們外,還有幾個第二梯隊的人也是眼巴巴等著擴軍上任統制呢,比如馬龍彪、張懷芝、雷震春這幾個人,他們也都是老資格的人啊,尤其是張懷芝擔任第一鎮協統多年,按照他的資歷也足以坐上統制之位過把癮了。

    如果單靠依靠趙東雲個人的能力以及袁世凱對他的信任等因素,趙東雲並沒有多大的把握爭奪到第三鎮統制之位。

    不過他也有著別人所不具備的條件,那就是第三混成協就是他一手建立的,也就是說未來的這個第三鎮就是他編練起來的部隊,袁世凱不可能忽略這個因素的。

    為了爭奪第三鎮統制之位,趙東雲也是顧不上臉面了,要不是身在錦州,他早就去拜訪袁世凱拉攏關係去了,現在他只能頻繁往保定發電報,一方面是發給和自己私交比較好的的徐邦傑、曹錕等幾個人詢問保定的情況,另外一方面也是給袁世凱發去了數封長長的電報,電報的內容自然不是直接說我趙東雲能力有多牛逼,你讓我當第三鎮統制之類的話,而是拐了一個彎匯報起錦州剿匪以及錦州防務上來面。

    說自從九月開始剿匪以來,不但錦州百里內匪患滅絕民眾安居樂業,更讓士兵們得到了戰鬥經驗,第三混成協戰鬥力大幅度提高云云。然後又說自從督辦錦州防務以來,已經構築松山、錦州、翠巖三大防線,如遇俄兵來攻,必當拒敵與遼西走廊之外。

    雖然這電報裡半個字都沒有居功自傲的詞句,但大家也都是明白人,自然是知道這已經算是趙東雲自薦為第三鎮統制了。

    趙東雲給袁世凱發電報自薦,段祺瑞和馮國璋他們也是各有手段,不過儘管他們都在力爭,然而真正能夠做出決定的卻不是他們,而是袁世凱。

    不管現在北洋內部有多少派係爭鬥,但是從整體上來說袁世凱依舊牢牢掌控著北洋新軍,他說讓誰當第三鎮統制,那麼誰就是第三鎮統制,如果人選不符合眾人期望的話,也僅僅是心裡不滿或者嘴上發發牢騷了,沒有人有膽量去反對袁世凱的決定。

    練兵處成立後,北洋新軍大舉擴軍為四鎮已經是板上釘釘了,為了能夠快速擴軍袁世凱自然不會和以往一樣拖延各鎮統制、協統的人選,而且這一次他也沒有去詢問手下們的意思而是自己獨斷並迅速做出了決定。

    十八號,朝廷正式批復了袁世凱的四鎮擴軍計劃後,袁世凱就是再一次上了兩道奏章,第一份乃是為北洋各將請功陞官的折子,上至段祺瑞、馮國璋等大佬,下至曹錕、王占元這些中層軍官,幾乎包含了所有北洋現役中高級軍官,自然也少不了趙東雲的名字。

    那份長長的折子裡關於趙東雲的部分不長,只有幾十個字而已:留直候補知府趙東雲精通中外兵事,去歲至今辦新建機槍營、第三混成協頗有成效,夏至錦州彈壓地面,百里匪患肅之一清,居功甚偉,懇天恩將三品銜留直候補知府趙東雲,賞道員並加二品銜。

    除了那篇長的嚇人的請恩折外,還有一份擴充北洋四鎮之詳細章程,其中最為主要的就是四鎮統制主官的任命!

    這裡得說一說,袁世凱並不是請求朝廷批准這一份北洋新軍各部主官的任命,而是告知,這裡頭區分是非常大的,前者代表朝廷還有能力掌控北洋新軍的人事權力,而後者則是代表袁世凱掌控了北洋新軍的人事權力。

    而袁世凱上奏章的同時,來自練兵處的正式任命電報也已經抵達了錦州!

    看著手中的任命電報,趙東雲哪怕是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但依舊感受到了無盡的喜悅,袁世凱並沒有顧忌他的年齡和資歷,而是直接任命趙東雲為第三鎮統制。

    身旁的林永權和陳光遠等人這個時候已經是迫不及待的道:「恭賀統制大人!」

    趙東雲強忍著臉上的喜色,然後擺了擺手:「都是自家人,都不用客套了!」

    孟恩遠臉上有些說不出的滋味,他年初的時候看見趙東雲不過二十幾歲就成為一些統領而頗有不服,然而現在人家趙東雲已經是升到了一鎮統制之位,如果說趙東雲之前只能算是半隻腳踏進北洋第一梯隊的話,那麼現在的趙東雲已經是名副其實的第一梯隊的北洋高層了。

    />

    而他孟恩遠呢,將近五十歲的人了還是個標統,這比起來得氣死人。

    不過孟恩遠心裡頭不是滋味,但是在這當口自然是不敢胡亂說話的,當即也是堆起了笑容:「大人一手創辦我第三鎮,如今坐這統制之位是眾望所歸啊!」

    趙東雲面對一眾手下們的祝賀恭維,也都一一受著,然後把眼光再一次落在了手中的電報上,這一次袁世凱除了任命趙東雲為第三鎮統制外,還任命段祺瑞署理第四鎮統制之位。

    這種情況如果是放在上半年以前,是斷然無可能出現的,因為那個時候趙東雲還是段祺瑞手下的人馬了,但是今年夏天因為第三混成協的成立,導致段祺瑞掌控右鎮的願望落空後,他們兩人的聯盟關係可以說已經是結束了。

    這一次成立第三鎮和第四鎮,袁世凱也不好繼續讓其他派系聯合起來打壓段祺瑞了,所以就大筆一揮讓段祺瑞署理第四鎮統制。

    至於趙東雲擔任第三鎮統制,最為主要的原因還是第三鎮將會是從第三混成協擴編而來,如果這個第三鎮統制不是趙東雲而是空降其他人過去任職的話,就會出現諸多問題,而現在是北洋擴軍的緊要關頭,袁世凱可不希望出現任何問題,以求穩為重的袁世凱也就是不再顧忌趙東雲的年齡和資歷問題了。

    反正這幾年北洋是越來越年輕化,已經有幾個留學回國、三十歲不到的軍官擔任標統了,這一次擴軍之後估計還能出現除了趙東雲外,還會再出現幾個年輕協統,此時讓趙東雲擔任一鎮統制也就不顯得那麼礙眼了。

    送走了一群臉上笑呵呵,同時也是充滿了期待眼神的手下們,趙東雲轉身回了書房,準備給袁世凱發報,除了表達感謝信任之類的話外,他還依照北洋慣例開始舉薦新成立的第三鎮各部主官人員。

    北洋這體系如果說袁世凱決定的是各鎮統制人選,那麼鎮下屬的協統、標統、管帶之類的大多都是各鎮主官決定,當然協統人選袁世凱有時候也會親自決定,不過大多時候還是會參考各鎮主官的意見。

    第三鎮成立後將會有第五協、第六協兩個協編製,兩協之下第九標、第十標、第十一標、第十二標四個步兵標,此外還有炮隊第三標、騎隊第三標。

    對於這些部隊的主官人選,趙東雲早些時候已經有了腹案,首先是騎隊第三標,這個不用改變,繼續用孟恩遠即可。炮隊第三標的話,原有炮隊第三營管帶劉廷貴能力還算不錯,可以提起來任職炮隊標統。

    兩個協統嘛,其中之一肯定得給陳光遠,此人雖然早些時候和自己不對頭,但是不管怎麼說都是第三混成協的中堅高層軍官,往遠了說此人資歷不比趙東雲淺多少,能力不弱的同時這半年來也已經多次表達了投靠之意,正所謂投桃報李,人家放下了身段投靠你,你總不能把人家晾著不是。

    所以安排他升任第五協協統的話也就順理成章了!

    不過另外一個協統的人選就不太好安排了——

    上架第一章,感謝諸位訂閱支持,雨天無以為報,只能繼續埋首碼字構思精彩情節回報大家。

    日俄戰爭在即,而雨天我向來是個不喜歡遵守歷史的傢伙,所以諸位將會看到一個和歷史截然不同的日俄戰爭,敬請期待!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