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北洋梟雄

正文 第四十一章 兵工廠事(二) 文 / 雨天下雨

    對於是否能夠說服袁世凱讓自己辦廠,趙東雲其實也是信心不太大,原因有二,第一個是官員經商政治影響太大,現在可是明令禁止官員經商的,當然了和周學熙那樣去經營官辦企業不算,那不叫經商,那叫當官。

    比如現在的趙東雲,從表面上來說他是沒有親自經商的,那福元紗廠是掛在他母親名下。這種把產業掛在親戚、下人身上的做法也是官員涉足商業的普遍做法。

    但是這種情況如果小了的話沒人說,但你要是弄一個幾十萬兩甚至上百萬兩銀子的大企業,而且這個企業還是生產國家利器的軍火企業時,那麼這個問題就會被放大了。

    第二個還是因為這兵工廠的性質問題,由於它生產的是軍火,而私人開辦企業生產軍火這種事情可是沒什麼前例的,清末雖然號稱新政改革了,但是現在連正式的工商都沒有開放,更別說開放軍火行業了。

    不過雖然有著諸多難題,但是優點也是非常明顯的,那就是只要袁世凱答應,那麼趙東雲就能夠給他辦起一座兵工廠來,到時候北洋就能夠做到自產步槍,子彈等,不用擔心進口不到或者南邊的廠局不肯給了。

    而這個誘惑力對於袁世凱來說是非常龐大的,要不然袁世凱也不會打算花費巨資銀子去修復北洋機器製造局的殘存機器設備,甚至是打算花費好幾十萬兩銀子購置設備用於北洋機器製造局的重建,然而就算這樣呢,這些重建後的北洋機器製造局都是沒能力生產槍支的,只能生產子彈、炮彈以及無煙火藥、彈殼、硫酸等軍工半成品。

    如今趙東雲拿出一個可以產能不遜於湖北槍炮廠的步槍生產線出來,不怕他袁世凱不心動。

    站在總督府面前,趙東雲深吸了口氣後才是走了進去,這一次他見袁世凱倒是沒有等上太久,他很快就是被袁世凱接見。

    這剛進去呢,袁世凱開口就問:「你是說想辦一個槍炮廠?」

    趙東雲一聽,也是知道袁世凱為什麼會拋開那麼等候接見的人,立即就是見了自己,看來他對自己的兵工廠一事還是挺有興趣的。

    當即他也不隱瞞,直接道:「前些時候和洋行接洽購置機槍的時候,聽聞禮和洋行那邊有一套折舊的88式步槍生產設備,而且售價不高,又想及我北洋乃是整個中國裡都缺少軍械,每年裡花在軍械進口上的費用都是動輒百萬以上,所以才想著,看能不能把這批設備買下來,然後建一個兵工廠,以供我北洋所需,減軍費之耗!」

    袁世凱哦了聲,然後道:「舊的機器啊,不知還能不能用?售價幾何?」

    趙東雲一聽,就知道袁世凱心裡頭肯定是感興趣的,但是就是不知道他內心裡如何想法,當即也只能是先把事情給說了:「那設備原先都是德國人造88式步槍所用的,所以機器略舊但是依舊堪用,如果人力、原料配合得當,可以做到日產槍五十支、相配之子彈兩萬五千粒,如此產量已經足以比肩湖北槍炮廠了,想當年湖北槍炮廠為了達到這產量,前後花費至少上百萬,而這一批只需三十六萬兩銀子!」

    袁世凱雖然不是周學熙那種實業家,但是身為北洋體系的老大對各種數字自然是非常敏感的,一聽只要三十六萬銀子,他就知道這個價格絕對便宜,要知道他為了重建北洋機器製造局,前後也派人向幾個洋行詢問購置設備所需的價格,僅僅是製造子彈和生產無煙火藥的設備就動輒幾十萬,如果生產步槍和子彈的生產線一套才三十六萬,的確算不上多貴。

    袁世凱甚至是想著,乾脆自己出錢買下來好了,如果買下了這套設備的話,另外再花個二三十萬購置設備,也應該能夠把北洋機器製造局給重建起來了。不過一想到自己規劃多時的常備軍右鎮的經費還沒有著落,而且建這兵工廠少說也得上百萬投下去,而現在袁世凱可挪不出這麼多錢來。

    這個時候趙東雲卻是開口道:「我這邊已經和洋人在談,只要我等購置設備,他們也可以派員安裝、調試設備,教授生產之法,如果一切順利,一年內即可試產,兩年內則是量產!」

    如果說前頭的三十六萬兩銀子袁世凱還不覺得有多大驚奇的時候,那麼當趙東雲說出兩年量產這句話卻是讓袁世凱極為震驚!

    兩年量產?這怎麼可能,要知道湖北槍炮廠為了生產88式步槍,前後花了多少年啊?甲午年前就開始試造了,一直到今年才達到設計產量,也就是日產五十支步槍,江南製造局那邊雖然快一些,但也是在1897年就開始試制,去年開始轉產,如今日產量其實也就二三十支這樣子,這前後也是花了五年時間。

    而這兩個廠、局可以說代表了當即中國的最高軍工水平啊,就連他們也是花了多年時間才做到如今這個地步,他趙東雲現在竟然說只需要兩年就弄出來一個產量不遜於湖北槍炮廠的步槍兵工廠,這如何不讓袁世凱驚訝。

    「此話當真?」袁世凱現在連剛才的那三十六萬兩銀子都是不再重視,他更重視趙東雲所說的兩年時間。

    如果真的是兩年時間就可以做到量產,那麼對於他北洋擴軍而言的好處是極大的,可以說是具有戰略意義的,因為現在北洋擴軍步伐速度太快,對新式步槍的需求量非常大,一直依賴進口也不是個事,而南方的兩個廠局袁世凱打心眼裡認為他們不可靠,如果自己地盤裡有一個可以大量生產步槍的兵工廠,那麼對於北洋擴軍而言是具有戰略意義的。

    不過他還是不太相信趙東雲的話,所以他得確定趙東雲所言是真實而有效的。

    實際上,趙東雲對袁世凱的反應也是感到有些驚訝的,兩年時間難道還不夠?要知道大小設備包括螺絲釘人家德國人都給你運來了,運來了還幫著調試、試生產

    ,訓練工人,幾乎是手把手教著你搞。

    而且說實話生產個老式步槍而已,又不是造火炮生產飛機之類的,能有多難啊!趙東雲想著也就建造廠房花點時間而已,其他的不足為慮。

    其實到目前為止,這個兵工廠在趙東雲眼中,其實就是一個大點的手工作坊而已。

    然而不管是袁世凱還是趙東雲,其實他們都想的略有偏差,首先這兩年時間並不是趙東雲自己說的,也不是國內任何一個華人實業家說的,這個時間表是禮和洋行的洋人工程師說的,而那些洋人工程師之所以說只要兩年,那是建立在純商業化運營、運用德國大企業的行政管理體系、聘用德國工程師的前提下。

    說白了就是,這是那些德國按照自己建廠的進度來制定時間表的,所以兩年不算長。

    然而袁世凱腦海中的時間表,那是建立在國內辦廠的前提下,國內這些兵工廠實際上就是一個官府衙門,辦起事情來自然免不了有著官府衙門的各種弊端,這建起來就不錯了,就別奢想他們的進度有多快了。

    說服袁世凱的工作比趙東雲想像的要順利的多,在趙東雲原先的想法當中,兵工廠這種東西私人要辦的話難度會非常大,但是他卻是沒有想到袁世凱對所謂官辦還是商辦根本就不在乎。

    袁世凱問了諸多事情後,又是問了一句:「你這廠子準備建在那裡?」

    趙東雲說:「由於諸事未決,不過如果能夠成行的話,應當是直隸尋一個交通便利、煤鐵方便之地!」

    袁世凱聽到直隸二字後露出讚許的神色,只要建在直隸地頭上,他管你是私人辦的還是官辦的,到時候產出來的槍支彈藥還不都是給北洋軍用啊,至於合不合乎法理之類的,袁世凱他就沒當回事。

    作為一個清末新政的主持者,他是有著雄心壯志,更有著果斷狠辣的手段,如果不是行非常事,他手裡的北洋新軍怎麼能夠建立的起來啊!

    所以他先不管那麼多了,直接道:「兵工廠如果能夠辦的起來,那自然是好的!」

    袁世凱的這句話就是代表著,他已經是原則上同意了此事,但是辦不辦的起來還得看後續情況。

    不過說完後,他又是道:「不過你的家底雖然有些,但是拿出個幾十萬兩來怕是有難度吧!」

    趙東雲道:「是有些困難,如果此事能成,職部是打算集資合股辦起來!」

    袁世凱想了想後又道:「如此就是純商辦了,而按照你說如果要降低槍支成本、提高質量的話,這官督怕也是不行了!」

    身為北洋主政者,袁世凱雖然不反對趙東雲辦這個兵工廠,但是也沒說放任不管,而趙東雲剛才也說了,如果想要讓兵工廠所出的槍支彈藥性能可靠、成本低廉,同時還得讓股東們有錢賺不虧本,首先要保證的就不能把官府衙門的陋規習氣帶進去,所以趙東雲是打算採用純西式的管理制度,杜絕任何官督、官辦名義。

    官方沒法出面管,不代表袁世凱沒辦法管理啊,所以他就道:「這樣的話,我也投一萬兩進去!」

    袁世凱雖然沒什麼心思去弄占股份之類的,當官當他這個地步,私產對他來說沒有多少意義了,他說要到兵工廠裡占股,主要還是想要利用私人身份進行監管,免的到時候兵工廠建立起來了出現什麼問題。

    然而趙東雲聽見他這話後卻是驚喜若狂,一旦袁世凱也投錢進來,不論錢多錢少,單單是袁世凱三個字就足以讓那些阻擋此事的人為之恐懼,而且和袁世凱合夥做生意的機會絕對是無數人日夜所求不得的。

    只要把這個風聲放出來,估計無數官員和商人都跑來哭著喊著要參股!

    說服了袁世凱,甚至還獲得了袁世凱的小小支持後,趙東雲立即就是給天津的趙晨濱發報:立即籌備建廠事宜!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