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唐塚

正文 第八十五章 奇怪的風波 文 / 天高辰遠

    已是盛夏,曲江池上的荷花正在嬌艷的開著,池邊的小徑上,一個青衣內侍正氣喘吁吁的往湖心小島趕去。

    湖心小島上的涼亭內,大唐天子李隆基正悠閒愜意的賞著歌舞,身旁只著輕紗的楊玉環時不時地將一顆顆葡萄去皮,翹著蘭花指,優的將其送入李隆基微張的口中。

    「陛下,陛下,不好,不好了!」青衣內侍滿頭大汗的衝進涼亭,撲倒在地,大聲嚷嚷道。

    歌舞為之一滯,李隆基眉頭皺起,不快的斥責道:「何事驚慌?」

    「陛下,淮陰急報,李倫戰死了!」青衣內侍急忙道。

    「什麼?」李隆基驚立而起,大聲問道:「李倫死了?到底怎麼回事,說清楚!」

    「花大人來報,李倫出兵與叛軍交戰,全軍覆沒,戰死沙場了!」青衣內侍只是個看門傳話的人,知道的實情也不多。

    「滾!還不去把花大叫進來!」李隆基怒氣沖沖的喊道。

    花大平常出入禁宮都無需通報,逕直進入便可。然而最近幾日來,酷熱難當,朝堂上又吵得不可開交,心煩氣躁的李隆基便躲到了曲江苑來,同時下令,不經通傳,任何人不得入內!

    青衣內侍得令之後,只好再度火急火燎的向大門跑去。

    半響後,在門前等的同樣心焦花大才被內侍領了進來。

    花大覲見的時候,李隆基已不在湖心小島了。大殿之上,花大一進門,李隆基便開口問道:「到底出了什麼事?這才幾天啊?李倫就死了?」

    「回稟陛下,李倫率三萬騎兵意圖突襲揚州,卻不料叛軍早有埋伏,在楊壽將其圍殲,三萬兵馬全軍覆沒,李倫自己也被叛軍陣斬。」花大盡量用最簡潔的語言,將南方的戰況匯報了一邊。

    「該死!李倫該死!輕敵冒進,想立功都想瘋了吧!」李隆基大聲吼叫著。花大的匯報中雖然沒有任何評判性的言辭,但李隆基在位多年,雖不曾掌兵,但淺顯的軍事還是瞭解的,只一聽花大的匯報,就不難看出李倫的滅亡之道。

    「其餘的兵馬呢?」李隆基雙目圓瞪,盯著花大問道。

    「回陛下,此時陣亡的三萬兵馬俱是河北郡的騎兵,乃是最先趕到淮陰的平叛軍隊,其餘七萬兵馬尚在趕去淮陰的路上,目前最近的一支至少也相距百餘里。」花大回道。

    「叛軍現在何處?揚州周邊郡縣丟了多少?」聽到其餘的兵馬並未損耗,李隆基微微輕鬆一些,轉而問起叛軍的動向來。

    「叛軍在楊壽設伏之後便再次龜縮回揚州,不曾向北進犯淮陰!」花大得到這個情報之後,心中也有不少的疑惑和猜測,但他緊守自家的本分,內衛的作用就只是聖上的眼睛,只管如實匯報情況,分析戰況那是宰相和將軍們的事。

    聽完後,李隆基皺眉沉思了一會兒,方才抬首高聲道:「擺駕回宮,讓百官到含元殿候著!」

    ……

    不多時,含元殿內,武百官分位次坐好,在此等候皇帝的到來。

    「徐相,聖上這幾日不是都待在曲江苑避暑嗎?怎的今日突然召集群臣?這場面有些大啊!」徐番身後,一個相熟的官員湊過來輕聲問道。

    徐番微微搖頭,回道:「老夫也不知曉,想來是出了大事吧!」

    前些日子,朝中出了一件算不上大,卻也不小的事。起先,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御史站出來彈劾東宮一個更小的小官在前一陣子長安糧荒的時候,囤積居奇,中飽私囊。

    本來不過是件無關痛癢的小事,御史幹的就是雞蛋裡面挑毛病的活,再者前一陣長安糧荒的時候,囤積居奇的人不在少數,徐番自己就殺了不少,都用不著御史特意拿到金殿上來彈劾。

    可自從王策將第二批糧食運到長安之後,長安的糧荒早就徹底解除了!那些個原準備觀望的糧商,看到戶部衙門口的「為民糧鋪」再一次從碼頭上源源不斷地搬運下數之不盡的糧食後,一個個便發了瘋似的降價,僅僅半天的時間,糧價就跌回了之前的水平。

    不管那些個糧商是不是損失慘重,朝堂上的這些大老爺們卻紛紛鬆了口氣。按理說這件事到了這裡也就該結束了,徐番不負聖上所托,完美的解決了長安糧荒的問題,雖然下手狠了點,但是沒有出一點兒亂子,李隆基還是很滿意的。

    可是偏偏在事情塵埃落定之後,一個小小的御史卻突然間上了一本彈章。起先徐番也沒在意,可沒想到彈章一上,立馬就站出一大幫御史來,也開始彈劾起東宮裡的官員。

    東宮的官員都是預備給太子登基之後用的儲備人才,這些人大多年紀不大,品級也不高,更不可能有什麼實權,唯一有的便是一個美好的希望。

    這樣的一批人面對著御史們洶湧的彈劾自然抵擋不了幾下,一個個就只能幹等著接受處置。

    可等這些受到彈劾的官員被下獄之後,三木之下竟然招供出了更大的秘密!

    東宮太子,一向以敦厚純良示人的李亨竟然在前一陣糧荒時,暗中操控著長安的糧商!

    此事一出,自是石破天驚!

    太子李亨立刻上書辯解,聲淚俱下的哭訴,金殿之上竟然說出自己德行不夠才會引來小人覬覦,懇請皇帝罷黜他太子之位等等……

    李亨這話一

    說出來,朝堂上立刻就炸開了鍋,支持李亨的人自然極力勸阻,而那些別有用心的人卻在道貌岸然請求皇帝定要徹查此事,還太子一個清白云云。

    事情鬧到了這一步,朝堂上這幾個大佬要是還聞不出陰謀的味道來,那就白活這麼多年了!不僅大佬們,那些個位置高一些的官員們也一個個猜測開來。

    徐番是御史大夫,實權統領御史台,最先跳出來的人又都是御史,所以自然而然成了第一個被懷疑的目標。

    級別低一些的官吏肯定會說,徐相哪又那麼傻,會蠢到明目張膽的用自己的下屬去挑事?但爬到了高層的官吏心中卻自有一番計較,虛虛實實的手段誰都玩過,很難說徐番就真的不會這麼幹。

    但想了想後,卻又發現徐番當初在糧荒的那一陣子裡,殺了很多人,可有東宮背.景的人卻沒死一個,這倒不是徐番徇私,而是東宮的人壓根就沒摻合進來!至少,徐番就能肯定,在他得到的情報裡面就沒有東宮的影子。既然那時候都沒動手,沒道理事情過後再動手啊!再者徐番初等相位,和太子幾乎沒有過節,徐番的勢力又多是依靠李隆基建立起來的,和太子也沒有多少衝突啊!

    百官們想不通,於是又將視線放到了李林甫身上,畢竟這傢伙有前科,以前曾經支持過壽王爭奪太子之位,這些年也時常有針對太子的事發生。

    但太子的位子都坐穩十年了,壽王那傢伙在百官心中的印象遠沒有太子李亨來的深刻,所以百官也想不出李林甫出手的動機來。

    就這樣一個個的猜過去,卻都沒能找到一個高矮胖瘦都合適的人出來。

    低級官吏糊塗,想的卻也單純些,高級的官吏彙集的信息更多,干擾項更多,就更加無法找到一個清晰的答案。

    就這樣紛紛擾擾的吵了好幾天,又派人徹查了那個下獄的小官,那幾個小官彷彿抵抗不住莫大的壓力一般,堂審的時候竟又翻供了!只說自己受不了酷刑,這才會胡亂攀咬。

    卷宗呈上來之後,朝堂上的爭吵才漸漸停歇,李亨有驚無險,繼續回去做他的太子,而那幾個誣陷的小官卻被流放邊關。

    這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波,來得快去得也快,除了那幾個倒霉的東宮小官之外,朝堂上沒有受到任何的衝擊,百官們甚至沒能看清其中三味,事情就已經悄然結束。

    但一些心思通明的人,心裡卻有著自己的看法,只是不好說出來罷了。

    李隆基也正是被這一場風波吵得煩悶,這才離開皇宮,前去曲江避暑。然而今日卻突然召集群臣,難免有些心思多的人會遐想萬千。

    徐番身後的這個便是想的多了,心裡拿不定主意,這才會出聲向徐番打探,事實上此時此刻的大殿上,幾乎每個人都在甕聲交談著。

    前幾日的風波不簡單,這是每個人心中的共識!

    就在百官的猜測中,李隆基匆匆忙忙的趕到了大殿。

    一進來,李隆基便火冒三丈的將一份內衛的密保用力甩在了武將序列最前面的那幾個白髮老將面前。

    「都給朕看看!這就是你們為朕選出來的將軍!呵呵,好本事啊!一戰就丟了大唐三萬勇士,你們說說,這天下有多少兵馬夠你們敗的!」

    天寶十三載正月,安祿山來朝,上嘗密奏,雲祿山有反相。玄宗不聽。十四載十一月,祿山果叛,稱兵詣闕。十二月丁未,陷東京。辛丑,制太子監國,仍遣上親總諸軍進討。時祿山以誅楊國忠為名,由是軍民切齒於楊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