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唐塚

正文 第三十七章 鄭泰的野望 文 / 天高辰遠

    接下來的幾天裡,許辰吃住都在小島上。

    第二次去徐番那裡上課的時候,許辰他們便向老師提出這十幾天就先不去上課了。徐番也知道許辰他們需要為長山島之行做些準備,便由著他們去了。

    利用練習水戰之餘的時間,許辰發動少年們把小島上長年累月堆積下來的鳥糞收拾一空,又在岸邊搭了幾間茅屋。許辰準備把這座小島當成自己以後的一個秘密基地,把一些不能為眾人所見的東西都放到這裡來,比如火藥和玻璃。

    火藥的主要成分是硫黃、木炭、火消,木炭和硫黃在豫章城裡都比較容易獲得,至於火消就要靠眼前這些糞便了。

    火消的化學名稱是硝酸鉀。硝土和草木灰便是制取硝酸鉀要用到的原料。通常在鄉村的豬圈、廁所等處附近的泥土中,就一般含有大量的有機物。這些有機物**之後再通過硝化細菌的化學作用,就能生成硝酸。硝酸再進一步和土壤中的鉀鈣鎂發生作用,就能生成硝酸鉀和鈣鎂硝酸鹽,這便是土硝。不同的土硝中硝酸鉀含量都不一樣,通常只有百分之幾。

    除了廁所、豬、牛欄屋之外,硝土一般還存在於庭院的老牆腳、崖邊、巖洞以及不易被雨水沖洗的地面。硝土潮濕,不易曬乾,經太陽曝曬後略變紫紅色,好的硝土放在灼紅的木炭上會爆出火花。

    至於土硝的製作方法,許辰用的是當年八路軍用過的方法。

    首先,將硝土與草木灰分別研細碾碎,然後按硝土與草木灰八比一的比例稱取原料,混合放入一個專門砌的大池子裡。再放入大約七、八十度的熱水,待水面堪堪浸過原料後,隨後便進行攪拌抽濾。整個過程大概要持續一刻到兩刻鐘,最後去渣留水,得到的濾液就是硝水了。

    再將硝水放入十個大甕中,加熱蒸發,這個過程就是俗稱的「熬硝」了。加熱同時要不斷攪拌,防止粘底與飛濺。當水量被蒸發掉三分之二時,抽去柴薪,停止加熱。取少量黏液滴在紙上,若見黏液縮聚成團狀,即是達到要求。這時候必須立即趁熱,然後再次加水抽濾。

    最後待濾液自然冷卻之後,再度抽濾一次,就可以得到硝酸鉀晶體了。不過這還只是粗製的硝酸鉀晶體,要想得到比較純的火硝,還需要重新加熱抽濾一次,將其中雜質去除。當硝酸鉀晶體冷卻重結晶之後,這種肉眼看上去與鹽很相似的白色晶體,就是符合要求的純火硝,這時就可以做為火藥的原料投入生產了。

    通過這種方法,許辰便能將這島上厚厚的鳥糞變成作戰的利器。只是這麼大的動作想要不被發覺是不可能的,如何做到掩人耳目還是需要好好籌劃一番的。

    通過這些天的訓練,少年們漸漸的開始擺脫生澀,操縱起船隻來也變的順暢了許多。通過幾天的訓練少年們之間開始出現差距,也開始進行自我調整,團隊中也開始出現領袖,指導隊員們的訓練。

    這也是許辰要達到的效果,通過少年們自己進行訓練,看到別人的長處自己的弱處,心甘情願的接受隊長的領導。這要比許辰簡單粗暴的任命更加讓少年們信服,都是年輕氣盛的年紀,許辰不想為了這點小事傷了哪怕其中一個少年的心。雖然這麼一來速度明顯慢了下來,不過許辰要想走的更遠,這個時間是必須捨得花的。

    通過這幾天的訓練,每艘船上都出現了船長和船副,這也是少年們根據許辰講的一些知識實用而來。

    因為只是改裝船,許辰也沒打算用多久,也就沒有給船取名,統一按照順序編為一號二號三號。

    目前一號船的船長和船副是陸浩和石磊,二號船是王鐵牛和周康,三號船是鄭泰和一個叫沈元的少年。

    訓練的最好的不是老二老三的船,而是鄭泰他們的船,這個鄭泰果然很有水戰天賦。在許辰給少年們講海洋和其他國家的時候,其餘的少年露出的多是震驚和對那些奇聞軼事的好奇,而這個鄭泰臉上震驚過後,露出的確是濃濃的渴望,還有眼神中火熱的野心。

    沒有一個少年去懷疑自家大哥的話,哪怕是許辰告訴他們咱們住的這塊大地是圓的,少年們也只是驚訝片刻便接受了。一方面是他們對這個神奇大哥的無條件信任,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們沒有接受過什麼正統的教育,天圓地方的聖人言語對他們來說十分陌生,他們接受到的一切知識都來源於自己的大哥,自然是許辰怎麼說他們就怎麼記了。

    這也是許辰今後身旁的親信絕大多數都是孤兒少年的原因,雖說培養成本大了一些,週期長了一點,但是效果相當顯著啊,而且孑然一身轉移起來也方便。

    在見過鄭泰的野望後,許辰把他帶到了後院的小黑屋裡。

    當屋內的燈光亮起,鄭泰便被牆壁上掛著的一副巨大地圖所震驚了,牆上的地圖上畫著一塊又一塊的大島,用大哥講的課來理解那就是大陸了,咱們的大唐也是在一塊大陸上,就在地圖的左上方一塊最大的大陸的右邊,用黑筆重重寫下的「大唐」兩字赫然顯現出來。

    鄭泰在此之前也只是個孤兒,幼小的年紀限制了他的腳力,身無分的他更是不可能出門遠行,他這一生都只在豫章城和附近的幾個縣乞討。自從聽大哥講過外面的世界後,他就對那遙遠而廣闊的世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個朦朧的念頭在他的腦海裡生根發芽。他夢想著有一天能到大哥說的那無邊無際的大海上去遨遊,去到那陌生的國度見識不一樣的風情。

    當他抬頭看見牆壁上的那副地圖,黃色代表著大陸,深藍色代表著海洋,果然和你大哥說的一樣,海洋是那麼的廣闊無垠,比大陸還要大的多,在看到這幅地圖後鄭泰感覺到自己的呼吸已經停止,腦海深處的念頭再一次強烈的冒出來,而且這一次

    他感覺到的是自己離夢想是那麼的近。他已決定此生的歸宿便是在這無邊的大海上了。

    牆壁上的地圖便是許辰按照記憶畫出來的,在這里許辰真是要好好感謝一下高中的地理老師,那個變態的老師居然要求每個人準確畫出各個大洲的輪廓還有洋流走向,以及中國每個省份的行政區劃圖,許辰累死累活花了好幾天時間完成的作業,這個老師居然才給了七十來分。

    還好在天寶年間的大唐,這絕對是當世最精準的地圖,沒有之一!

    有了世界地圖要做個地球儀也就是件很簡單的事情了,去書畫鋪子請教了下老師傅,古時候的人也有為了娛樂而將圖畫貼在圓形物體上。尤其豫章郡更是陶瓷的故鄉,燒好陶瓷再作畫,那是富貴人家的做法,小戶人家的作坊裡面,便會把圖畫事先畫好,等到陶瓷燒好後再一個一個的印上去。球形的陶瓷自然不會少見。

    把地圖畫成圓弧形,從中間剪成兩半往樹瘤打磨成的圓球上一敷,一個簡單的地球儀就做好,再標上經緯度,許辰感覺自己做的絕對要比後世賣的那些地攤貨要好。等到以後許辰把玻璃做出來後,就可以開始動手製造六分儀了,有了史泰龍版的越獄,人家用幾根筆一副眼鏡就造了出來的東西沒道理自己造不出來。

    記憶中的六分儀具有扇狀外形,其組成部分包括一架小望遠鏡,一個半透明半反射的固定平面鏡即地平鏡,一個與指標相聯的活動反射鏡即指標鏡。六分儀的刻度弧為圓周的六分之一。使用時,觀測者手持六分儀,轉動指標鏡,使在視場裡同時出現的天體與海平線重合。根據指標鏡的轉角就可以讀出天體的高度角。

    等到六分儀一造出來,大洋之上還有誰是許辰的對手,阿拉伯的那什麼牽星術跟這個比起來簡直就是垃圾。

    等鄭泰從震驚的狀態下恢復過來,許辰便把地球儀和一本書遞給了他,那是許辰這些天來總結的一些航海小知識和海戰的要領,至於其餘的一些國家風貌之類的,許辰會在給少年們講課的時候一起講授,今天這是給鄭泰開小灶了。

    「以後你每天有一個時辰的時間來這間屋子看書。但是只能記,只能背,不能把東西拿出這間屋子。切記!」許辰嚴肅的叮囑到。

    沒辦法,這間屋子裡的東西實在太驚人了,雖然是自家兄弟也必須叮囑好。

    「大哥放心,我明白的!」鄭泰也是個聰明人,自然明白大哥這麼說的意思。

    經過這些天的學習,鄭泰果然沒有讓許辰失望,很快就掌握了水戰的要領。他用數字給每個人都編了號包括他自己,將十幾個少年人分成不同的小組,一組專門負責划槳,一人專門負責掌舵,另外還有升降帆的,操縱投石機的,扔標槍的,各司其職。

    雖然以後這些少年都需要學習這些科目,但是現在為了效率只好專門化訓練了。

    在鄭泰的榜樣下其餘兩艘船也紛紛開始效仿。很快少年們便完成了基礎訓練,開始了實戰演練。

    許辰索性將指揮權全權交給了鄭泰,由他具體指揮。

    於是乎,在鄭泰的指揮下,三艘船分成兩撥,鄭泰他們以一對二開始了對抗演練,一時間水面上「烽煙四起」,三艘船在岸邊的水面上開始了追逐,碰撞,接弦等等水戰動作。

    接下來的幾天,少年們夜以繼日的在岸邊操練,因為八月的朔日馬上就要到來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