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將門毓秀

正文 第316章 聖祖雄辯 文 / 黃老邪的玉簫

    常寧垂目道:"次日之後.臣弟暗暗訪查了一段時間.那日.除了乾清宮的宮女太監.只有裕妃娘娘的一位宮女在斗茶大宴開始之前去過茶房.旁的再無他人."

    康熙聽罷.默默地點了點頭.眉心微微蹙起.又想了片刻問:"你覺著昨日之事與斗茶大宴有關聯嗎."

    康熙如此一問.常寧忽然想起在木蘭圍場時.裕妃獵殺那只白狐的事.心中不禁一凜.口中答道:"臣弟不敢妄加揣測."

    康熙點了點頭.伸手從旁側的一本書卷內取出一張紙.轉手遞給常寧道:"這個是昨日李鐵去尋兇手時候.在雪地裡發現的另一個人的腳印.你暗地裡去查查.看看有沒有嫌疑的人."

    常寧雙手接過康熙遞來的紙張.展開看了看.小心翼翼地疊好揣入懷內.

    康熙抬眼看了眼常寧的面色問道:"你昨晚又去哪兒喝酒去了.眼睛熬的跟烏眼兒雞似得."

    常寧聽見一拍腦門子.說道:"哎呦.瞧我這記性.昨晚剛應了人的事兒.睡了一覺.忘了個一乾二淨."

    康熙笑問:"什麼事."

    只見常寧的面容卻收斂起方纔的笑意.垂了眼皮.低聲道:"容若的寒疾又犯了.昨晚差人到我府上.叫我帶他給宮裡帶個話.恐怕一時不能侍駕.我昨晚去看他.哎.確實又躺下了.境況似比往年又重了些."

    康熙聽見.蹙眉沉吟片刻輕歎道:"改日天氣好了.朕親自去瞧瞧他.你傳朕的話.叫他好生將養.宮中的差事不必掛心."

    常寧答應下.並代容若謝了恩.

    裕親王福安在旁邊聽著雖然一頭霧水.但知道是出了不小的事兒.便問道:"我方才去給老祖宗請安時候.瞧見慈寧宮前後戒備森嚴.全是御前侍衛的人在那兒站著.究竟怎麼了."

    康熙皺眉道:"前日老祖宗壽辰上.新聘的公主師竟中了毒.所以朕給慈寧宮加強了戒備."

    裕親王福安一聽吃驚問道:"老祖宗沒事吧."

    康熙搖頭道:"旁的人都沒事.只公主師一人中毒."

    裕親王福安略思索片刻.又跟著問道:"這位公主師可是個女子.眼下住在慈寧宮的後殿偏房內."

    常寧點頭道:"正是.二哥清晨去給老祖宗請安時可是見著她了."

    福安搖頭道:"我並沒有看見.只是瞧著慈寧宮後殿側院裡來往出入屋內的.一律全是宮女.太監全不許進去.便猜到裡面是女子所居.且月牙打那院子裡出來見我的時候.眼圈兒哭的紅紅的.我問她.她只說師父得了重病.方纔你們一說.我猜想便是這個了."

    康熙點頭道:"你猜的沒錯.正是給月牙請的師父.雖然是個女子.但教授月牙課業這些時日.月牙已頗有長進.月牙與她的情感也極為深厚."

    福安不解問道:"她可是得罪了什麼人."

    康熙卻輕輕搖了搖頭.

    福安想起方才月牙的神情可憐楚楚.不禁道:"不管怎麼說.那下毒之人也忒大膽.也不看是什麼地方.哎.也不知是哪裡來的歹人.竟敢如此大膽包天."

    常寧道:"皇兄且放心.這件事臣弟定會去細細查詢."

    康熙依然沉默不語.之點了點頭.目光深垂.看不出情緒變化.

    福安因懷揣著另外的一件事情.見此時康熙略有閒時.便趁機說道:"臣聽見外面的大臣講.萬歲爺明年要開什麼博學鴻儒科.不知這是不是空穴來風."

    常寧聞聽福安突然開口問這個.忍不住側目盯著福安.無奈福安卻一眼也不向他這邊瞅.只顧目光注視著康熙.

    康熙聽見福安問.臉上轉而扯出笑顏.道:"不錯.朕意已決.明年初舉行博學鴻儒科舉考試.為我大清選賢育能."

    福安聽見康熙如此說.神情卻比方才沉鬱幾分.說道:"沒三年一次的秋闈.就已經有許多漢人的貢生入朝做了官.再舉行這博學鴻儒科考.朝內掌事的漢人是不是太多了些."

    康熙卻笑道:"多寡又有何妨.原本在咱們大清朝的版圖上.漢人就比滿人多出數倍.漢家有淵遠的化.且很多漢家清僚都是隱居深山避亂的飽學之士.如今.天下初定.正是整修規制.重現興隆的時候.朕此時不用這些人更待何時."

    福安卻皺起一雙濃眉道:"萬歲爺說的有理.臣之是覺著這件事非同小可.一旦開考.必定有大量的漢人擁入朝中做官.會不會有礙咱們大清的江山穩固.臣覺著此事還應從長計議.不可莽撞行事呀."

    常寧聽見福安如此說.心中不禁替二哥著急起來.他自然知道康熙對此事的堅定態度.且康熙上朝當著眾武百官宣告此事時.引起台下所有滿洲高官員的高聲反對.

    康熙當時在朝堂之上一人舌辯群臣的場景.常寧此時還清晰記得.如今.福安才回宮便舊事重提.他擔心觸怒了康熙.弄得福安才回京就顏面掃地.

    不料.康熙卻絲毫沒有惱怒之色.反而笑呵呵道:"莽撞有什麼不好.莽撞之人就未必做不得大事."

    說罷.端起手邊的姜茶呷了一口.繼續道:"縱觀歷史.諸多的大事、要事都是莽撞人做的.

    陳勝吳廣是不是莽撞人.數百衣衫襤褸的鄉下農民.斬木為兵.揭竿為旗.與殘暴國家的鐵甲虎將決死疆場.骨肉與眼淚同飛.鮮血共夕陽一色.沒有莽撞精神.面對秦之暴政.何來大澤鄉首義.

    劉邦是不是莽撞人.押送戍卒途中.憐憫眼前的哀哀無告.憤懣朝廷的倒行逆施.親解長繩.釋放囚徒.縱無辜入江湖大澤.逃生去也;投自己於湯中鼎烹.納命來者.非莽撞何以感激眾人.非莽撞何以號令天下.

    &

    nbsp;項羽是不是莽撞人.面對十倍於己、訓練有素的虎狼之師.麾動手下破敗膽寒的疲勞之卒.橫渡黃河.破釜沉舟.置己於死地.對強敵而長嘯.呼聲與戰鼓共振.死神與刀劍齊舞.決戰巨鹿.以青春、激情與熱血淹滅暴秦.為天下人衝出一條生路.這樣的大事業.非莽撞不足以成就."

    本書首發來自,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