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將門毓秀

正文 第208章 思鄉苦情 文 / 黃老邪的玉簫

    懷袖放下杯盞,將木托盤放在旁側的小桌上,蹲下身子收拾散落滿地的奏折。

    懷袖將拾起的奏折重新整齊地放在康熙的書案上,見康熙面色仍微含怒樣,含笑輕語:「萬歲爺,喝口茶潤潤嗓子吧。」

    康熙暗歎了一口氣,端起茶盞,輕輕慮了慮茶末,掀開來杯蓋正要飲,見清亮的茶湯上漂浮著絲絲縷縷的玫紅薄霧,如同淺淺的胭脂漂浮於杯盞之中,康熙不禁問道:「這是什麼茶,怎麼朕平日不曾見過?」

    懷袖解釋道:「這並不是萬歲爺御茶房的茶,是我趁著初夏,合歡花盛放時採了晾曬封存起來的,先前給老祖宗送去大半,留下少許。」

    康熙吸了吸鼻子,茶韻清香中繚繞著裊裊芬芳,不禁點頭讚:「這味道很是清爽,這合歡花沏茶有何特殊的作用麼?」

    「這合歡花中含有糖甘,據《本草經》中所載,合歡具有安五臟,和心志,悅顏色之功效,尤其此時正值夏秋更迭,四時交替正是虛火易升之時,此時用合歡茶飲,可穩心神,凝思緒,於神澄清明智甚是有益。」

    康熙聞聽笑道:「這合歡花倒還正適合朕飲用。」

    話語落時,低垂著眉目注視茶盞中漂浮的輕軟的合歡花,無奈地笑了笑,低聲道:「朕何嘗願意與這些大臣們慪氣?只是,朕這兒若不催促,到了下面就越發拖延的沒了邊際,朕可以等他們,可天下國事豈肯等朕呢?」說罷,伸手撫了撫著手邊撂著的一道奏折,劍眉不自覺地又微微鎖了起來。

    懷袖看見眼康熙手底下壓著的那本奏折,心中驀地一緊,口中急欲詢問北疆的戰事,但意識到此時此地不合時宜,隨即迅速將心思悄然隱去。

    細細琢磨著康熙剛才說的那句話,懷袖思索片刻,笑道:「奴婢不懂萬歲爺那些治國之道,亦不敢妄談那些御人之術,只不過平日素喜擺花弄草,便對這些看似無情無性的東西留意的多些。」

    康熙漫飲著茶汁,細細聽懷袖講話,總覺得每次聽她講的,雖然不似書中的陳篇道理,卻也很有幾分意思,不覺聽得入神。

    懷袖說道:「如同我們平日看著一棵樹,從春雨初降,枝頭萌生枝芽,再到嫩黃轉為濃綠,不知覺已過數月,再由濃綠轉為金黃,清風已涼,轉眼一年之中已走過了三個季節,我們卻從不曾有過一覺醒來便是由春至冬的經歷。」

    康熙聽著這些話,不覺眉心漸蹙,似是陷入了細膩的沉思中。

    懷袖看康熙似聽得認真,淺語繼續道:「其實,春夏秋冬是以一種綿密的姿態向前推進的,而我們等待一片樹葉由綠變黃尚需更年的輪轉,更何況是人呢?」

    康熙微瞇著眼睫,沉靜地點了點頭,似是由剛才的話引申開去,想到了什麼,伸手從旁邊的一疊奏折中抽出一份來,在石硯中輕輕沾了沾硃砂御筆,筆桿在額角輕輕敲了幾下,沉思片刻,便在那奏折的邊沿刷刷點點批注起來。

    懷袖見康熙凝神專注於批復奏折,便放輕腳步,走至銅香爐前,撩開向內看了看,見那龍涎已幾近燃滅,便用香灰蒙住,悄然退出了秋水閣。

    懷袖走出秋水閣時已近黃昏,經過玉帶橋上,見夕陽斜輝脈脈灑在水面上,映著半湖青瑟半湖嫣紅,一時看地癡住,便倚在橋欄杆上,凝望著悠悠湖水,多情黃昏。

    黃昏卻是多情,然而,黃昏也確是無奈,想起李商隱在《代贈》中寫道:留上黃昏**休,玉梯橫絕月如鉤。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然而詩中之人,即便是立盡斜陽,尚有芭蕉與丁香這兩株植物相伴,儘管,芭蕉的闊葉緊緊地捲著,丁香空白節,細小的花苞裹成小小的節,它們儘管都沒有綻放自己的美麗,卻依然守候在孤獨的詩人身旁,然而此時此刻的自己,連這樣的解意植物都不曾遇見,可見孤寂可憐更甚。

    懷袖抬頭,一行秋雁飛過天際,長空斷雁,眼中不自覺又凝結出晶瑩水霧。

    這是從北疆向南而去的雁吧?想必也是為躲避北方的多事之秋。

    剛才康熙壓在手指下的奏折,牽扯攪擾著懷袖的思緒,想開口詢問,又見身為皇上的他亦是眉頭深鎖,滿腹憂患,不忍再為尚在病中的龍顏再憑添煩擾,只得強忍住。

    此情,也只是忍住,心中卻從未擱淺。而今北雁南飛時,勾起心底更深的感傷,似要尋覓,想抓住些依托,才發現天寬地闊之中的自己如此渺小,渺小的同如瑟瑟秋風中的一片嬌葉。

    仰頭注視著雁影漸遠,懷袖忍不住開口吟道:「雁過也,正傷心……」

    此刻,常寧應詔入秋水閣,見懷袖獨自憑欄眺望殘陽,斜輝脈脈,碧水悠悠,空空伴著素顏的佳人獨自憂傷,癡癡守望的精緻臉龐中,寂寞與無奈全被照晚的夕陽洩露了出來,百轉千回,越發叫人柔腸寸斷,不忍顧。

    原本想默默地從她身旁走過去,不打擾她的思緒,常寧知道,此刻的懷袖只能憑藉著想像,回到故鄉,回到思念的親人身畔,她一個人靜一靜也是好的。

    可當常寧打算正低著頭從懷袖身旁過去時候,懷袖卻轉過臉,看見突然出現在眼前的常寧有些驚訝,卻趕忙仰起頭,逼回眼中的淚,強扯笑靨躬身施禮。

    常寧虛扶道:「懷姑娘,辛苦你了,謝謝!」

    懷袖輕輕搖了搖頭,道:「王爺快進去吧,萬歲爺還等著您呢。」

    常寧哎了一聲,向秋水閣走去。懷袖回望著消失在秋水閣丹墀下的背影,心中歎道:危及時,有親人在身畔,便是幸極之至!

    自從懷袖親手為康熙煲湯羹之後,李德全便將

    康熙日常膳食安排全交由懷袖打理。

    懷袖端著托盤走近清寧宮東廂暖閣的時候,小太監們才去了明燭,正伺候康熙洗漱,常寧在旁側站著,看見懷袖進來,面露詫色問道:「這麼早就用早膳?」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