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將門毓秀

正文 第181章 綠林紅樓(加更3) 文 / 黃老邪的玉簫

    容若,顧貞觀,姜西溟相繼進入屋中,只見屋內四壁並未有什麼陳設,寬闊的竹榻上靠牆立著一架子的書卷,榻上擱置一個小方桌,一方石硯中尚潤著些許的墨,一直粗紗罩的白燭,光暈悠悠照四壁。

    「好個讀書處!」顧貞觀不禁讚歎,朱竹垞招呼幾人脫去鞋襪上竹床盤腿坐下,小安子正巧買來了點心酒食等宵夜,重新擺上簡單席面,他幾人素來隨意慣了,也不需留人伺候,朱竹垞便叫童子引著小安子去另一件客房歇息去了。

    顧貞觀剛坐下便瞧見床裡側散落了一張梨花箋,順手拈起來看時,卻見上面兩行娟秀的小楷寫著一闋《長命女》,便朗聲念了出來「黃昏後。打窗風雨停還驟。不寐乃眠久。漸漸寒侵錦被,細細香消金獸。添段新愁和感舊,拚卻紅顏瘦。」

    容若在口中將這詞默誦了一遍,細品過後道:「最後一句『添段新愁和感舊,拼卻紅顏瘦』倒是有幾分味道,只是這辭藻溫柔婉轉,不似兄的風。」

    顧貞觀看著手中的梨花箋,湊到鼻子下聞了聞笑道:「這首詞絕不是竹垞所作,你們瞧這箋就知道是位女子寫的,措辭也含著香氣,與這紙箋一樣。聞古有才女薛濤曾製作桃花箋,被當時的官宦名門公子競相索求,眼下這張箋製作也極其致,相比也是哪一位江南才女的題詞吧?」

    姜西溟笑道:「你們別看竹垞此間幽靜清,實則出門不遠便是天下聞名的秦淮河畔花街,那裡可是芬芳地,溫柔鄉,這花箋莫不是其中哪一位送給竹垞的也未可知,呵呵。」說罷笑起來。

    朱竹垞聽著他們調侃也不惱,只拿過箋看著上面的詞句說:「我也不瞞你們幾個,這卻是是個清倌贈與我的,此女子不論氣質才藝,卻有吹花嚼蕊之韻色,只可惜……」

    顧貞觀笑道:「能令竹垞兄唏噓惋惜的女子一定非比尋常,我與容若下江南一趟不易,可否引薦我們見此奇女子一面?」顧貞觀說話間遞了一個眼神給姜西溟。

    姜西溟何等精明,早意會便也跟著幫腔說道,容若卻面帶疑色說:「我與梁汾皆有公職在身,若被人瞧見,恐不好……」

    「哎,你倆又沒穿官服,臉上也不篆刻這欽差兩字,誰會在意你們呢。」姜西溟說道。顧貞觀也淡笑點頭,容若見他二人都興致勃勃,也不好掃興只得相陪。

    朱竹垞見幾位興致極好便爽快應允,次日便打發童子去約時間,童子歸來回說姑娘白日有約,只稍晚有時間。

    次日傍晚,落了如蠶絲般細密綿軟的微雨,夜霧流嵐在秦淮河上,映著湖面上爍爍燦然的紅燈籠有種溫存的涼意,朱竹垞帶了容若與顧貞觀,姜西溟幾人緩步向秦淮河而去。

    三人跟在朱竹垞身後,直到穿過了花街,也不見朱竹垞進哪一家的院落。看著身後漸行漸遠的紅燈綠巷,姜西溟忍不住問:「哎,竹垞,你這是帶我們去哪兒呀?」

    竹垞回身露出神秘淡笑:「自然不是方纔那些粗俗的紙醉金迷之地。」

    顧貞觀與姜西溟仍如昨日一般興趣極高,似切切期盼早日見到那位女子,只有容若心不在焉地跟在最後。目光落在粼粼如星芒的江面上,細細的雨絲不知不覺濕潤了容顏。

    微風起,臉上陣陣涼意滲透進心裡,撩撥起些許淒切涼薄的意境,夢中思念的容顏如那河裡的波光飄渺漸浮於心頭。

    遠在京城的懷兒,此刻,應在燭下靜靜地撰寫經吧……

    四周的樹植漸次繁茂起來,空氣幽靜而清涼,林間一流清溪潺潺流淌,看不見,聲音卻清晰可聞。

    微風溫柔地撫摸過水竹柔嫩如眉的細葉,發出龍吟一般細細的聲響,面前只剩下一處通幽小徑蜿蜒匍匐於兩旁茂林的夾縫中。

    天邊一勾玄月似乎在靜靜地指引著他們去往那期待中幽僻而美妙的所在。

    顧貞觀與姜西溟皆心中疑竇團團,只朱竹垞悠閒地搖著折扇迤邐前行。

    轉過一處斑竹密林,眼前豁然辟出一處平整開闊地,門楣不算高,兩側懸著兩隻粉紅色的燈籠。

    原本是一處幽靜陶然的居所,只是那燈籠的顏色是尋常人家不會懸掛的,那應人的粉嫩在昭示著某些不可言明的事實。

    朱竹垞上前輕叩門環,容若淡然環顧四下,心中暗歎:可惜了這一出所在,居然做了這樣的風月場所。

    輕叩三下,門從內打開了。站著一個身材略瘦小的門童,顧貞觀先報上名諱,那童子應當是早被吩咐過了的,不在問旁的話,側人將四人讓進了院內。

    院落中是一處天井,兩側的二層樓內皆隱約可見用紗罩了的燭光,擱著窗紗透出來,雖然每個屋都點著燭火,卻並不顯得喧鬧,反而像是在安撫白晝的燥熱似得讓人心裡隱隱覺得安穩寧靜。

    正面,是一座三層的玲瓏樓閣,正門兩側照壁上的兩幅浮雕畫,鑿刻甚是傳神。左邊是一副八仙過海圖,右側是和合二仙圖。

    向上望去每一層樓閣的屋樑欄杆皆是雕樑畫棟,精緻非常。屋角飛簷坐獸栩栩如生,垂懸的銅鈴隨著夜風輕盈搖曳,叮鈴的聲音在夜空中仿似傳出很遠,很遠。

    樓閣上懸掛著九隻殷紅如血的宮燈,似乎想渲染出熱鬧的氛圍,卻顯得格外的刺目。如此精緻的院落中卻並無任何的絲竹之聲。

    進入院中,剛才開門的童子便自動離開了,另迎出來一個年齡約莫十三四歲的小丫頭,羅群素裝,腦後綰著簡單的雙環髻,欠了施禮問:「是昨日送來過名帖的朱先生?」

    朱竹垞拱手施禮道:「正是。」那丫頭向朱竹垞身後的顧貞觀等人瞄了一

    眼。朱竹垞道:「這幾位是我的朋友,從京城來的遠客,慕你家姑娘之名而來。」

    那丫頭輕笑點了點頭,道:「幾位貴客請吧。」

    說罷轉身在前面帶了路,將幾人引入樓中,一樓陳設簡單,只幾隻高腳茶几並數把對置的太師椅,一看便知是尋常待客的地方。

    丫頭直接引著他們幾人上了二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